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辅助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与单纯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1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以超声洁治后1周作为基线。采用分口设计方案,按照随机原则,一侧(实验侧)行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后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之后每周上药1次,共使用4次;另一侧(对照侧)则仅进行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根面平整术。基线和治疗后(从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后开始计)2、6个月测量如下指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牙在治疗前各项牙周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时PLI、BI、PD和AL与基线比较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2个月,两组之间临床指标BI、PD和AL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个月,两组之间临床指标PD和AL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辅助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手工根面平整术可以提高对中度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以超声洁治后1周为基线。同一患者的一侧牙随机设置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实验组患牙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根面平整术后,牙周袋内放药,每周一次,共四次。对照组患牙仅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根面平整术。基线、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测量: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结果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纽的BLPD和AL与基线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当基线PD≥6mm时,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实验组的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根面平整术可以提高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许开颜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090-2091,2093
目的研究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CF)中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进行治疗。两组研究对象分别在基线、治疗后4周测量牙周指标和GCF中OPG和RANKL水平。结果基线、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菌斑指数(P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等牙周指标和GCF中RANKL/OP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牙周指标和GCF中RANKL/OPG比值均低于基线,OPG高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能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使GCF中OPG增加,RANKL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根面平整术和手工根面平整术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龈下菌斑中螺旋体比例的变化。方法选择13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实验牙共63个,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4~10mm的位点共264个,分为PD4~6mm及PD7~10mm两个组,进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以完成全口龈上超声洁治后一周的临床指标(PLI、SBI、PD)作为基线,分别采用手工(A组)和超声(B组)根面平整术,术后4周、6周、8周复查。其中24个患牙在初诊、4周、8周行龈下菌斑涂片检查。结果两组患牙经根面平整术后,PD4~6mm及PD7~10mm的位点SBI、PD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D7~10mm的位点改善更为显著,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的比例均显著降低,但手工组和超声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面平整术是慢性牙周炎治疗的有效的重要步骤,超声和手工器械相互补充,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并减轻操作者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米诺环素(MHO)辅助一站式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FM-SRP 治疗)和分象限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Q-SRP)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效果,探讨局部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的必要性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将8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FM-SRP-MHO 组和 Q-SRP-MHO 组 SRP 同时均辅助使用盐酸米诺环素;FM-SRP 组和 Q-SRP 组仅 SRP,不辅助用药。分别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检测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的变化及患者的术后反应。所得结果分别进行秩和检验(PI,GI)、t 检验(PD、AL)和χ2检验(BOP)。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后 PD、BOP、AL 各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 FM-SRP-MHO 组和 Q-SRP-MHO 组分别与 FM-SRP 和 Q-SRP 相比 PD、BOP、AL 各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临床效果 FM-SRP-MHO 法优于 FM-SRP,Q-SRP-MHO 法优于 Q-SRP 法,表明 SRP 的同时局部辅以盐酸米诺环素是慢性牙周炎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给予光动力疗法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光动力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后的探诊出血和牙周探诊深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探诊出率阳性率和牙周探诊深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的探诊出率阳性率和牙周探诊深度显著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探诊出率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给予光动力疗法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法和分次法龈下刮治对于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5年的48例牙周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一次组24例,为一次完成龈下刮治;分次组为传统4分法进行龈下刮治,即连续4周每周作一个象限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刮治前与刮治后8周的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和附着水平(AL)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刮治后8周的SBI、PD、AL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患者刮治后8周的上述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次法与分次法龈下刮治对于牙周炎均有良好的疗效,而一次法治疗周期更短,更加高效,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二次牙周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牙周翻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二次牙周龈下刮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牙龈退缩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次牙周龈下刮治与牙周翻瓣术的治疗效果大致相同,二次牙周龈下刮治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03-205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应用时机对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超声龈下刮治治疗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1)和B组(n=38),分别于龈下刮治前0.5~1h和龈下刮治完成后次日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袋内注射,1次/周,连用4周。分别于牙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时,检测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I、GI、BOP%、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个月,A组患者PI、PD、BOP%均明显低于B组(P0.05),而组间GI、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时予牙周袋内注射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可较大程度地发挥抗菌作用,有助于提高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刮治后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龈下超声联合龈下喷砂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牙采用超声治疗仪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其中观察组患牙联合龈下喷砂治疗,对照组患牙在喷砂时仅喷气和水。比较两组患牙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牙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AL)和治疗过程中患牙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牙的牙周临床指标均明显改善,PLI、AL、PD、B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时VAS疼痛评分及治疗后的VAS敏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PD≥6mm位点的对照组和观察组PD差值明显大于PD4~5mm位点和根分叉位点(P<0.05)。结论在龈下超声治疗的基础上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联合龈下喷砂治疗可显著提高超声龈下洁治疗的效果,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牙周临床指标,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维护治疗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蒋冰坤 《贵州医药》2022,(5):738-739
目的 浅析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或冲洗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或冲洗)与对照组(复方硼砂液含漱法),各47例,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PD、AL、PLI、SBI指标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症状评分、PD、AL、PLI、SBI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给予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或冲洗辅助牙周基础治疗效果乐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5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中选取72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两组均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碘甘油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SBI、AL、PLI、PD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显效30例,比对照组多10例,无效1例,比对照组少7例,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明显,P <0.05。结论慢性牙周炎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牙周状况,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3年口腔科收治的164例牙周炎患者的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口洁治、龈下超声刮治及根面平整,观察组患者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对照组患者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牙周袋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D、PLI、SB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PLI、SBI、黑色素类杆菌量和厌氧菌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同步1%聚维酮碘液龈下冲洗治疗牙周炎,能较长时间控制龈下菌斑,改善牙周炎症情况,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7,(9):1779-1781
目的:比较甲硝唑与康复新液配合超声龈下刮治术对患者牙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诊治的牙周感染患者7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甲硝唑组和康复新液组,每组35例;甲硝唑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配合超声龈下刮治术抗牙周感染治疗,康复新液组患者给予康复新液配合超声龈下刮治术抗牙周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探诊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和牙周袋探诊深度(P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I、PL和PD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I、PL和PD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康复新液组患者治疗后SBI、PL和PD值稍优于甲硝唑组,但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新液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甲硝唑组(P<0.05)。结论:甲硝唑与康复新液配合超声龈下刮治术治疗患者牙周感染的临床疗效相接近,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症状。  相似文献   

15.
陈雪松 《家庭医药》2016,(5):99-100
目的:对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方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方式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PL、SBI、PD、AL等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L、SBI、PD、AL等水平呈下降趋势,且实验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同步药物冲洗方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Gluma和口腔脱敏糊剂治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180颗牙)接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牙本质过敏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各60颗牙。第一组患者接受Gluma治疗,第二组患者接受口腔脱敏糊剂治疗,第三组患者接受Gluma和口腔脱敏糊剂治疗。在治疗15 min、1个月及3个月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在治疗15 min、1个月时,第一组患者和第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高于第二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患者和第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第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第一组和第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患者和第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ma与Gluma和口腔脱敏糊剂联合治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牙本质过敏的近期疗效相当,但Gluma和口腔脱敏糊剂联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两种药物单独使用的疗效,推荐临床应用Gluma和口腔脱敏糊剂联合治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牙本质过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作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某科收治的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予以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予以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以局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牙周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接受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齿松动度、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以及菌斑指数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的方法。方法 22例牙周炎患者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情况经治疗,BOP阳性率、PD、CA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是牙科操作中最为困难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雷  程楠  李为  郑桂婷 《安徽医药》2013,17(12):2075-2077
目的 比较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辅助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和单独使用SRP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做自身对照,每个病人选取PD≥7 mm的位点,一共300个,随机分为实验组(SRP/PDT)和对照组(SRP).实验组在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后做一次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为26.7 mmol·L-1亚甲基蓝,660 nm激光),对照组仅行SRP.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检查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PD和B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结果显示,两组PD和BOP较术前均有改善,且实验组的PD和BOP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PDT辅助SRP治疗较单独使用SRP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李继洲  陶伟伟 《安徽医药》2017,38(5):588-590
目的 探讨氟保护漆与氟保护泡沫脱敏治疗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后切牙敏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淮南市东方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后切牙敏感患者8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其中A组患者给予0.1%氟保护漆治疗,B组患者给予0.6%氟保护泡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操作时间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5 min、1周及4周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治疗操作时间分别为(6.44±1.37)s,(2.29±0.56)s;B组患者治疗操作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脱敏治疗前和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 min、1周及4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保护漆与氟保护泡沫脱敏用于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后切牙敏感治疗效果接近,但氟保护泡沫操作更为简便,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