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种类及感染特点。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86例,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用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结果186例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检出率为42.5%。检出流感病毒A12例(6.4%)、流感病毒B5例(2.7%)、副流感病毒3例(1.6%)、呼吸道合胞病毒23例(12.4%)、腺病毒4例(2.2%)、肺炎支原体26例(13.9%)、肺炎衣原体6例(3.2%)。结论非细菌性病原体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病原学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335名首次门诊和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鼻咽部脱落细胞内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有157例检出病毒.将其中 117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7例,口服抗病毒糖浆加青霉素;对照组60例,仅用青霉素治疗.结果实验组用药 3天后 44例(77.22%)症状消失,病毒转阴.说明抗病毒糖浆对小儿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确实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病毒学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本地区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概况、临床表现特点,分析比较各个年龄组和各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检出情况,为满足临床快速检测呼吸道病毒的需要.方法 应用系列单克隆抗体APAAP桥联技术,对145例患者进行了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副流感病毒2(PIV2)、副流感病毒1.3(PIV1.3)、腺病毒(AdY3.7)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检测;同时取鼻部和咽部分泌物作配对检测.结果 145例患儿有关病毒抗原阳性者82例,阳性率为56.6%.在阳性病例中,合胞病毒占35.2%,流感病毒占27.9%,副流感病毒占11.4%,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占25.5%.结论 结果提示小儿呼吸道感染有一半以上是病毒感染所致.且每年流行的病毒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直接免疫荧光法病毒抗原测定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呼吸道感染的患者690例,采取患者鼻咽深部的分泌物,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呼吸道腺病毒(ADV)、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型(InfA)、流感病毒B型(InfB)以及副流感病毒(PIV)等7种病毒的抗原。结果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者240例,占34.8%,其中呼吸道腺病毒(ADV)12例,占5.0%,合胞病毒(RSV)169例,占70.4%,流感病毒A型(InfA)18,占7.5%,流感病毒B型(InfB)2例,占0.8%以及副流感病毒(PIV1)39例,占16.3%。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病毒抗原测定可以用于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5.
张剑青  刘华等 《云南医药》2002,23(3):191-192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7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进行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ⅣA/B),腺病毒(ADV)的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 在35例病例中有1种或1种以上病毒感染,总阳性率为7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其中以PIV感染率最高,阳性率为51%。在35例病毒感染者中有30例血象正常,且几乎均并发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结论 秋冬季CODP急性发作或加重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尤其血象正常而临床症状重者尤就警惕合并有呼吸道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小儿喘息性疾病人类偏肺病毒(hMPV)感染情况,探讨二者之间关系。方法对124例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鼻咽分泌物分别作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腺病毒]免疫荧光检测和hMPV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共检测到各种病毒阳性70例,其中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阳性53例(42.7%),分别是RSV39例,流感病毒6例,腺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3例;RT-nPCR检测hMPV阳性17例(13.7%),hMPV合并RSV感染2例;RSV和hMPV感染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仍是小儿喘息性疾病中最多见病原体,hMPV可能是其发病的又一重要病原体,二者临床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7.
1998~2000年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咽拭子和部分血清进行病毒分离、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免疫酶标固相吸附试验进行研究。结果4298例咽拭子中分出流感病毒200例,其中上呼吸道流感病毒172例阳性,占流感病毒阳性率的86%;分出呼吸道合胞病毒150例,下呼吸道合胞病毒139例阳性,占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92.7%;及分出单疱病毒20例;单疱病毒阳性率0.5%。462例肺炎和支炎血清检测巨细胞病毒IgM82例阳性,CMV-IgM阳性率17.7%。40份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检测流感病毒有6份血清阳性。结论流感病毒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流行有2个高峰,1个在每年的3~4月,另1个在7~8月份。1998年流感病毒主要流行的是A3型;1999年流感病毒主要流行是B型,同年广州市出现有1例H9N2禽流感病毒;2000年出现A1型流感病毒。单疱病毒在上下呼吸道感染中为发病例。  相似文献   

8.
林加斌  朱凯 《安徽医药》2008,12(6):525-526
目的探讨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病原学情况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267例婴幼儿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中11种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A,B;副流感病毒PIY1-4;柯萨奇B1病毒CB1V;柯萨奇A,病毒;CA7V;埃可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结果267例婴幼儿肺炎中共检出病毒感染102例,病毒感染率38.20%,单一病毒感染84例(82.35%)。其中RSV27株(26.47%),IFV20株(19.61%),ADV18株(17.65%),PIV19株(18.62%),混合病毒感染共18例(17.65%)。RSV肺炎患儿喘息重,缺氧明显;ADV肺炎患儿以高热和中毒症状表现为主;IFV和PIV肺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重、喘息轻。结论病毒性肺炎以RSV为主要病原,婴儿期病毒感染率最高,好发于冬、春季节。各类病毒性肺炎各有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陆敏  陆权 《上海医药》2009,30(6):250-253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病毒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地位十分突出,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有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流感病毒(InfV)、副流感病毒(PifV)、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CMV)和肠道病毒(EV)。我国的儿童医院尚未建立病毒分离鉴定的常规病原检测手段,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大多为急性感染,而且具有自限性,因此对轻症感染通常采用对症治疗,而对重症感染才根据临床判断采用抗病毒治疗。然而,21世纪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ILS)、人禽流感以及EV71手足口病的肆虐对人类健康发出了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0.
应用已知抗体检测104例支气管肺炎(瑞型)患儿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内的病毒抗原。检测到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和B型。阳性病例可为单一病毒感染或几种病毒合并感染,病毒感染阳性率为60.6%,感染阳性率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高。病毒感染后发生的气道高反应与其感染及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呈平行关系。病毒早期快速诊断可为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厦门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谱的构成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厦门市儿童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12 394份进行病毒学检测。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等7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在12 394份咽拭子标本中检出率最高病毒种类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占44.87%;其次是腺病毒,占30.81%;幼儿期是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各年龄段病毒分布种类不同,其中幼儿组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80.41%),学龄前组腺病毒的检出率最高(39.27%);检出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具有季节分布特点,秋冬春季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夏季腺病毒多见。结论 儿童呼吸道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常见;掌握病毒感染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及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季伟  盛锦云 《江苏医药》1996,22(7):468-469
应用已知抗体检测104例支气管肺炎(喘型)患儿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内的病毒抗原。检测到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和B型。阳性病例可为单一病毒感染或几种病毒合并感染,病毒感染阳性率为60.6%,感染阳性率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高。病毒感染后发生的气道高反应与其感染及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呈平行关系。病毒早期快速诊断可为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392例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1、2、3型)、流感病毒(IFV,A、B型)和腺病毒(ADV)抗原进行检测,通过分析贵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沙燕 《首都医药》2013,(18):31-32
目的通过对患儿血清检测阳性结果的统计,总结不同月份所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现状和阳性情况,从而对急性呼吸道感染预防、诊断以及尽早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从检测的标本中抽取2012年9月~2013年4月共1377份。方法为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中IgM抗体。针对检测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5种病毒进行统计研究。结果 1377份血清标本中共检出阳性病毒577份,总阳性率为41.90%,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检出的阳性标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3.17%、3.05%、0.65%、9.80%、5.23%。结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阳性情况会随着季节中月份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病毒病原学及临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病毒病原及其相应临床表现。方法 采用桥联酶标法(APAAP)对病程在一周以内的6153例肺炎住院患儿进行鼻咽部脱落细胞内常见呼吸道病毒(流感A、B,副流感1、2、3,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6153例,阳性3266例,总阳性率53.08%,测得毒株3959株,其中合胞843株,占21.29%,流感A1033株,占26.09%,流感B494株,占12.48%,副流感1、2、3分别为439株占11.09%,403株占10.18%;369株占9.32%,腺病毒378株占9.55%。临床表现上,流感,副流感病毒感染主要以咳嗽重,喘息轻,合胞病毒感染则喘息明显,腺病毒感染则以高热和中毒表现为主。结论 病毒病原检测结果提示小儿肺炎病毒感染所占比值在一半以上,各类病毒性肺炎临床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方法,了解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住院的1801例呼吸道疾病患儿鼻咽部抽吸物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腺病毒检测。结果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801例,共检出呼吸道病毒766例,检出率42.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婴幼儿最高,通常在冬春季节流行。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等优点,适应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隆妮 《中国医药指南》2013,(24):132-133
目的探究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与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192例ALRI患儿行血清学快速诊断病原体的临床资料。结果192例ALRI患儿中病原体阳性83例,总阳性率为43.23%,其中病毒感染50例(60.24%),支原体、衣原体感染33例(39.76%)。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呈随年龄增长发病检出率逐渐降低趋势;MP感染年长小儿患病率较高,呈随年龄增长而感染率逐渐升高趋势;Inf-A诱发ALRI也较高,占15.66%(13/83),但≤5岁患儿与6-12岁患儿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有效控制ALRI,可采用血清学方法快速诊断病原体,以便为临床诊断及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近来我们应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状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盐田区在我市疾控中心的1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咽拭子病毒分离,并检测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原学。结果:通过对150例患者病原学进行检查,其中阳性的患者有40例,总阳性率为26.67%,在对单项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显示合胞病毒的患者有12例,占比例为30.00%,甲3型流感病毒的患者有10例,占有的比例为25.00%,乙型流感病毒的患者为7例,占有比例为17.50%,副流感病毒I的患者有5例,占有的比例为12.50%,腺病毒的患者有5例,占有的比例为12.50%,混合感染(合胞病毒+甲3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患者有1例,占有的比例为2.50%。结论: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鼻炎患者鼻腔微生物的分布特点及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436例急性鼻炎患者,根据是否伴有呼吸道感染而随机分为感染组(314例)和非感染组(122例)。取鼻液进行鼻腔微生物检测,同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1(IFN-1)含量。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鼻腔细菌的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分别占58.6%和31.2%),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44.9%和46.7%)、肺炎杆菌(分别占7.9%和4.9%)、大肠杆菌(分别占3.5%和1.6%);真菌主要为不解糖消化链球菌(分别占1.9%和1.6%)、迟缓真杆菌(分别占1.6%和0)和黏液真杆菌(分别占0.9%和0.8%);病毒主要为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伴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血清IL-4含量比非感染组显著增高(P〈0.05),而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与呼吸道的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