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门诊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饮食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干预时间为1年.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液,并采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CL-C)、低密度脂蛋白(LCL-C)的水平.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FPG、2hFPG、HbA1c、TC、TG、LCL-C水平显著下降,HCL-C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FPG、2hFPG、HbA1c、TC、TG、LCL-C水平显著下降,HCL-C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动干预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营养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营养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CL-90评分及配合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2 h PG、FPG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2 h PG、FPG及HbA1c水平显著减低(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CL-90得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配合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营养干预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提高患儿治疗的配合度,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营养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营养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CL-90评分及配合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2 h PG、FPG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2 h PG、FPG及HbA1c水平显著减低(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CL-90得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配合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营养干预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提高患儿治疗的配合度,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72例血糖控制不达标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灵30R组(n=35)与诺和锐30组(n=37),治疗前和24周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水平、血脂、体重、体脂含量和BMI值变化,记录不良事件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HbA1c、FPG和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诺和锐30组2hPG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诺和灵30R治疗后体重和BMI值有显著增加,而诺和锐30组体重及BMI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T2DM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诺和锐30要优于诺和灵30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平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西乡社康中心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开展常规的糖尿病教育,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均干预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比较其血糖达标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参考Deborah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调查两组患者在定期检测血糖、定期复查、合理饮食及适度运动等方面的自我管理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FPG、2 h PG及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FPG、2 h PG及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降低,而观察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坚持用药依从率为90.0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0%(2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在定期检测血糖、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正确用药及自我管理的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健康教育平台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丁玉洪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7-118
目的探讨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合并DN组66例,单纯糖尿病(单纯DM)组54例;均检测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 h尿微量白蛋白(MAU)和FFA水平,分析FFA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N组和单纯DM组FFA均升高,且DN组升高显著高于单纯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N患者治疗前后的FFA与FPG、HbA1c、TG、24h MAU等指标变化有关。FFA升高可促进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易晓云 《中国妇幼保健》2023,(12):2147-2150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中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进行产检的60例GDM孕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产检的6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孕妇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 h血糖(2 h PG)及HbA1c水平,比较两组FPG、2 h PG、HbA1c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并分析FPG、2 h PG及HbA1c水平与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PG、2 h PG及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分析显示,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巨大儿发生与FPG、2 h PG及HbA1c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中FPG、2 h PG及HbA1c水平与妊娠结局存在正相关,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智慧化血糖管理平台模式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9月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0例绝经后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T2DM合并骨质疏松管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智慧化血糖管理平台模式。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采用汉化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估)、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骨密度T值(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汉化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总评分为(37.92±4.10)分,高于对照组的(34.38±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6.84±1.52)mmol/L]、2 h PG[(8.14±1.46)mmol/L]、HbA1c[(6.14±0.41)%]及PTH[(63.12±3.82)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BG(8.43±1.64)mmo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IDegLira)对早发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和特需科就诊的患者42例,其中单纯肥胖患者20例(单纯肥胖组),早发肥胖T2DM患者22例(早发肥胖T2DM组),收集20例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记录各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雅培生化检测仪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水平,早发肥胖T2DM组患者加测空腹血清C肽(FC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瘦素和sLR水平;同时采集各组餐后2 h肘静脉血2 ml,使用同型号生化检测仪测定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早发肥胖T2DM组患者加测餐后2 h血清C肽(2hPCP)水平。对早发肥胖T2DM组患者进行二甲双胍联合IDegLira治疗,治疗后测定TG、TC、LDL-C、HbA1c、HDL-C、FBG、2 h PG、瘦素、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血清补体因子B(CFB)、补体因子D(CFD)水平和血清C肽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60例D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其分作为T2DM组(56例)和DPN组(60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NC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各项生化指标;分析一般资料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DPN发生的相关性,并将有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发生DPN作为因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肽、CFB、CF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DPN组研究对象FPG、HbA1c、2 h PG、TNF-α、CFB、CFD高于T2DM组和NC组,且T2DM组FPG、HbA1c、2 h PG、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