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腹部切口裂开4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负压引流在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荣霖  刘乃军 《腹部外科》2010,23(5):307-308
目的总结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的5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经在敞开的切口内放置负压引流后,缝合切口,43例放置负压引流后出院,7例继续住院,均约置管2周后伤口完全愈合,拔出引流管。经随访无一例再发生切口感染或液化。结论在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中采取负压引流能早期达到切口愈合,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且费用较低,减少了病人经济负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易于基层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我院1990— 2 0 0 1年共发生 2 3例 ,现对其发生原因及治疗加以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中男 17例 ,女 16例。年龄 2 1~ 83岁(平均 5 0 3岁 )。其中阑尾切除术 3例 ,右半结肠切除术 3例 ,剖腹探查术 3例 ,腹腔引流术、胃次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乙状结肠造瘘术及脾切除术各 2例 ,胃穿孔修补术、乙状结肠造瘘复位术等 4例。属急症手术者 11例。切口部位经腹直肌切口 2 0例 ,正中切口 3例。切口裂开时间自术后 4~ 18d ,平均9 2d。 7例于拆线当天裂开。切口完全裂开 17例 ,部分裂开 6例。自切口…  相似文献   

4.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3%,死亡率约为10%,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进行腹部手术1762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裂开13例,占0.74%,由此导致死亡1例,占7.69%,现就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预防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部切口裂开的常见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回顾我院近十年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防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纵行切口腋臭根治术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对100例腋臭患者采用双纵行切口行腋臭根治术,并分析其并发症原因及临床表现。结果术后10例12侧发生并发症,分别为术区感染(1例1侧)、切口部分裂开(1例双侧)、皮下血肿(3例3侧)、局部表皮坏死(2例2侧)、复发(3例4侧)。随访0.5-1年,有效者196侧,无效者4侧。结论双纵行切口腋臭根治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及术后患者的配合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腔小,目前常采用下腹横切口作为剖腹手术入路,术后切口瘢痕小。但常规的下腹横切口需横断下腹壁肌肉、血管及神经,故损伤比较大,术后恢复慢。近两年,作等采用下腹横纹交叉切口,不切断下腹壁肌肉、血管和神经,不但损伤小,而且术野暴露良好,获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部Ⅲ类切口采用全层缝合法与传统分层缝合法关腹的效果,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 2004年4月~2011年3月行急诊开腹手术且符合Ⅲ类切口标准的患者298例,观察组162例采用全层缝合法关腹,对照组136例采用分层缝合法关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9 vs.129.7,90.8 vs.115.3,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2%vs.11.0%,P<0.05),术后早期(48 h内)下床活动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38.3%vs.72.1%,P<0.01),平均拆线时间延长(15.4 vs.8.4,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13.0%),对照组50例(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全层裂开、窦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两组术后各种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层缝合能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全层裂开的发生率,但拆线时间延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早期下床活动者减少,更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腹部切口裂开(附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分析我院25年间发生的腹部切口裂开108例,同期施行腹部手术14851人次。切口裂开发生率为0.7%,病死率为10%,文章讨论了以下问题:切口的正常愈合过程;切口裂开的有关因素;着重讨论了营养状况差,切口部位以及年龄性别等与切口裂开的关系;切口裂开的处理;预后及预防切口裂开的意见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口膜牵拉固定在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切口膜牵拉固定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观察组)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清创换药及二期缝合治疗(对照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76%(P〈0.05)。结论切口膜牵拉固定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使用常规器械行经脐腹腔镜技术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前景。方法:回顾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施行的107例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技巧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2例胆囊切除患者局部致密粘连,胆囊三角解剖困难,于剑突下增加5 mm Trocar,中转为两孔法腹腔镜手术;105例患者顺利完成单孔手术,无腹腔内出血、切口感染、穿刺孔疝等并发症发生,脐周切口疼痛轻微,腹壁几乎见不到疤痕。结论:严格筛选病例,使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突出,疼痛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患者的诊治效果。 方法  1985~1999年共收治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患者 10例。男 9例 ,女 1例。年龄 39~ 6 8岁。移行细胞癌 6例 ,均为低分化G3 肿瘤 ;移行细胞癌合并鳞癌和腺癌各 1例 ,鳞癌和粘液腺癌各 1例。腹壁转移灶 1.0~ 6 .9cm× 1.4~ 11.5cm。 结果 采用膀胱全切加腹壁转移灶切除 2例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加腹壁转移灶切除 1例 ,尿流改道加放疗和 (或 )化疗 2例 ,腹壁转移灶切除加放疗和 (或 )化疗 3例 ,单纯放疗和 (或 )化疗 2例。 10例中死亡 7例 ,其中 6例生存 4~ 14个月 ,1例生存4 1个月 ;3例存活者随访 5~ 9个月 ,未见复发。 结论 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转移癌一般分化差 ,或合并其他癌。膀胱全切加肿物切除 ,辅助放化疗虽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但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3.
��ǻ���ڸ����ǵ��������е�Ӧ��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腹腔镜的发展始于 1987年的胆囊切除术后 ,从此 ,腹腔镜在外科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发展 ,能够治疗的疾病也越来越多。腹腔镜在普外、妇产、泌尿、胸外、小儿外科等众多专业中成功开展以来 ,前二者无疑地在病种和病例数字上占有领先的地位。就普外科而言 ,除已被外科界广泛接受并已被列为金标准的腹部腹腔镜外科手术有胆囊切除术、抗食管反流手术、脾切除术及部分疝修补术外 ,近 5年来绝大部分隶属普外范围的手术均已在腹腔镜下做过尝试 ,并开始广泛开展的手术有胃减容或转流治疗肥胖症、结直肠癌根治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胰尾部切除术、甲…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手术在闭合性腹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闭合性腹外伤中的价值。方法 2003年12月~2006年7月腹腔镜诊治47例闭合性腹外伤。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脐下做1 cm小切口,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气腹针或通过开放性通道建立人工气腹。未明确诊断者可适当置1~2个trocar配合探查;若明确诊断,根据病灶位置选择操作孔位置,一般2~3个。根据病变情况再做相应处理。结果 47例经腹腔镜手术明确诊断:肝破裂15例,脾破裂13例,小肠破裂9例,肠系膜损伤3例,胰腺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2例,腹内多脏器损伤3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8例,17例中转开腹,2例诊断为腹膜后血肿无须处理。47例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可明确诊断闭合性腹外伤,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腹部切口的选择与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当的切口并用正确的方法切开和关闭切口是腹部手术的重要部分,处置不当,如切口位置不当、忽视支配腹壁肌肉的运动神经、缝合方法不妥、缝合材料选择不当以及术中未能保护切口防止污染等,都可能引起切口愈合不良及由此引发的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17.
Under tragedies of the abdominal incision are included disruption of the abdominal wound with protrusion of viscera, deaths due to infections of the abdominal incision, incisional infection and postoperative hernias.At the Joseph Price Hospital we use through-and-through sutures of silkworm gut; the only buried sutures we ever use are silk sutures in incisional ventral and umbilical hernias where there has been wide separation of tissues and occasionally in a very stout woman with abnormally thick abdominal walls.In fifty-six years' experience Dr. Joseph Price and I have had no case of disruption of the abdominal wound nor any death from an infected abdominal incision. The through-and-through suture is void of causing any molecular death in the incisional surface and is a drainage suture. It is preeminently void of all unnecessary trauma.During the last fifteen years at this hospital there has been no closure of an undrained incisional hernia; possibly some unknown hernias exist.The technique depends upon proper insertion of the through-and-through suture. We use the long straight abdominal needle. The correct method is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新型腹壁切口缝合术在妇科肥胖型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妇科肥胖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法处理,研究组采用新型腹壁切口缝合术,主要是凭借腹壁吻合器进行缝合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腹壁缝合时间、切口Ⅰ期愈合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腹壁缝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妇科肥胖型肿瘤患者施行新型腹壁切口缝合术,采用腹壁吻合器辅助缝合,相较常规缝合法可缩短腹壁缝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