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DC1(mediator of DNA damage cheekpoint prote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DC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DC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而且MDC1蛋白的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33),但与病理分级(P=0.986)、患者的年龄(P=0.723)、性别(P=0.142)无关。结论:MDC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增高,提示它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细胞DNA损伤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Bag-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Bag-1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不同分化的OSCC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20例正常的舌黏膜组织中Bag-1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Bag-1蛋白在病理分级的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50.00%、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76.19%、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93.33%,三者之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分期为早期(Ⅰ级+Ⅱ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5.55%,晚期(Ⅲ级+Ⅳ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2.35%,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ag-1蛋白的表达与OSCC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发展关系密切,并且检测该指标有助于OS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Kank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Kank1在60例OSCC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OSCC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研究Kank1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Kank1在OS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5%,而在NOM中的高表达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585,P<0.001);Kank1的表达与OSCC的分化程度有关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Kank1的表达也呈下降趋势(P < 0.05);Kank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Kank1可能参与了O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Ⅰ型干扰素受体1(type I interferon receptor 1,IFNAR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FNAR1在108例OSCC及16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IFNAR1的表达水平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FNAR1在OSCC的表达水平比正常黏膜组织高。IFNAR1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吸烟和饮酒无相关性(P>0.05)。IFNAR1表达对OSCC患者生存预后的HR=1.879 (95%CI=0.967-3.651,P=0.063)。Log-rank检验显示,IFNAR1表达高低与OSCC患者预后相关(P=0.057)。结论:IFNAR1在OSCC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上调对OSCC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子,与OSCC患者的预后有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Ezr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52例OSCC及30例正常的舌黏膜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Ezrin蛋白在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43.75%、中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71.43%、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86.67%,三者之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临床分期为早期(Ⅰ级+Ⅱ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44.44%,晚期(Ⅲ级+Ⅳ级)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9.41%,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zrin蛋白的表达与OSCC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检测该指标有助于判断OS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RGS16蛋白在8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8例RGS16蛋白表达阳性,其表达强度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7.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Fas基因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调亡相关蛋白Fa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鳞癌 )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10例正常口腔粘膜、38例口腔鳞癌组织及 11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Fas的表达。结果 Fas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广泛表达 ;在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 (P <0 .0 5 ) ;Fas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高、中分化鳞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 (P <0 .0 5 ) ;淋巴结转移癌中Fas表达阳性率仅 18%。结论 Fas表达不仅与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自然分化成熟衰老有关 ,而且与口腔鳞癌的形成及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laudin-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OSCC与10例癌旁口腔上皮中Claudin-1的表达信号。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χ2检验。结果:Claudin-1在口腔上皮中以强阳性表达为主。在高分化鳞癌中,阳性表达近似于口腔上皮,信号分布于细胞膜;在中、低分化鳞癌中,信号分布趋向细胞质,其表达水平呈递减趋势。Claudin-1在OSCC间质纤维增生区域阳性表达信号呈增强趋势;在OSCC淋巴细胞密集区表达水平升高。Claudin-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临床分期中,Ⅲ+Ⅳ期癌组织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组;组织分型中,中、低分化组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分化组;有颈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laudin-1在OSCC不同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型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表达信号下调,且Claudin-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osion法检测50例OSCC患者与1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Cyelin D1蛋白在病理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0例OSCC标本中Cyclin D1主要表达在细胞核,也有少量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Nup88 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 例正常口腔黏膜和57 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Nup88 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up88 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中少量表达(10%),而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加(36%),尤其是在肿瘤的浸润边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73%(19/26),淋巴结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29%(9/3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up88 蛋白在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75%(12/16),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21%(9/4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up88 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Nup88 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一个预测肿瘤转移的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Nup88 蛋白阳性表达者其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inx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inx1在60例OSCC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NOM)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inx1在NOM上皮中高表达,高表达率为100.00%,在OSCC中高表达率为65.00%,Pinx1高表达率明显低于NOM(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Pinx1表达呈降低趋势(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Pinx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P<0.05),Pinx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结论:Pinx1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USP2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0S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0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USP22在正常口腔黏膜、OSCC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SPSSl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SP22在0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增高趋势(P〈O.05),USP22在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较OSCC组织更为明显(P〈O.05),OSCC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随着USP22表达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USP22在0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起到一定作用。USP22蛋白的高表达提示病人有一个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IGF-1R与IGFBP-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OSCC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6例OSCC、20例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的口腔黏膜组织中IGF-1R与IGFBP-3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IGF-1R与IGFBP-3在OSCC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依次减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蛋白在OSCC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IGF-1R与IGFBP-3的表达与OSCC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30例OSCC组织中HERG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RG1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HERG1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G1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okemon、Ku70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Pokemon、Ku70在4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中的表达。结果:1)Pokemo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及正常口腔黏膜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32/47)、25.0%(5/20),P〈0.05。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Pokemo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85.2%(P〈0.05)。不同TNM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Ⅰ期+Ⅱ期组、Ⅲ期+Ⅳ期组Pokemo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45.5%(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Pokemo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35.5%(P〈0.05)。2)Ku7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及正常口腔黏膜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29/47)、30.0%(6/20),P〈0.05。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Ku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66.7%(P〉0.05)。不同TNM分期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Ⅰ期+Ⅱ期组、Ⅲ期+Ⅳ期组Ku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50.0%(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Ku7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5.5%(P〈0.05)。结论:提示Pokemon及Ku7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okemon与Ku70可能成为判定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asp1基因与蛋白质水平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asp1在3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Las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Lasp1蛋白在临床晚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表达明显升高,与烟酒嗜好、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Las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中Liv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口腔鳞癌中Livin阳性表达的为36例,作为对照的正常口腔黏膜中Livin均为阴性表达,Livin在口腔鳞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ivin的表达情况与口腔鳞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329,P=0.022),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Livin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口腔鳞癌的重要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16在口腔白斑癌变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polymer法检测P16蛋白在口腔白斑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在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6例单纯增生性白斑、10例异常增生性白斑及3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逐步下降,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单纯增生性白斑中表达强于异常增生性白斑组织和鳞癌组织(P〈0.05),在异常增生性白斑中表达亦强于鳞癌组织(P〈0.05)。结论 P16蛋白表达下降可以作为口腔白斑癌变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肿瘤耐药相关基因P-糖蛋白(P-gp)和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ABCG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76例及正常黏膜组织30例,观察肿瘤耐药相关基因P-gp和ABCG2的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了这些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gp和AB-CG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16%和80.26%。3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两者的表达率分别为6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gp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浸润深度组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G2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p与ABCG2的表达呈正相关r=0.228(P<0.05)。结论:P-gp和ABCG2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协同作用。检测P-gp和ABCG2的表达对口腔鳞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