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32例中17例采用颌间牵引固定保守治疗,15年手术治疗,追踪观察8-26个月。结果15例手术治疗者,无明显关节区疼痛,开口度、开口型正常。结论髁突骨折无明显移位者应保守治疗,成人髁突骨折前内移位者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丁文 《口腔医学》2012,32(4):255-256
<正>下颌骨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4~1/3,髁状突骨折在临床治疗有其特殊性。本文对我科2006年—2011年本院口腔科收治的22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治疗下颌骨髁突骨折的远期效果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髁突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2 5 %左右。近年来我科对不能保守治疗的病例采取手术复位固定的方法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 :0 5 3 0 0 0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一、临床资料本组 11例中男性 9例 ,女性 2例。年龄 3岁~ 48岁。其中 3~ 10岁 2例 ,10~ 2 0岁 4例 ,2 0~ 30岁 3例 ,30~ 5 0岁 2例。单侧髁突骨折 7例 ,双侧 4例。 11例同时合并下颌骨颏部与体部骨折。外伤类型与原因 :6例 8侧为髁突高位骨折 ,5例 7侧为低位骨折。髁突骨折片与下颌升支成角移位 (>45度 ) ,或髁突脱位至关节凹远处 ,有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下颌骨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以“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为关键词,检索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ehranc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CCTR)和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中4种口腔医学杂志,按标准筛选文献,然后进行文献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172篇相关文献,入选的10篇。10篇论著所含临床样本711例。随诊6个月和2年时,手术组张口度小于非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诊1年和2年时,手术组关节疼痛的发生率与非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错[牙合]的发生率小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16岁的患者低位髁突骨折有严重移位或脱位时,建议采用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治疗能更好地恢复咬合关系。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术后关节疼痛无差别。张口度的恢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前段骨折(包括正中联合及旁正中的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且常常与髁突骨折同时发生。受解剖因素的影响,这类骨折一旦处理不当容易出现包括面下部增宽,咬合紊乱,甚至关节强直等多种并发症。本文就这类骨折的特点、常见并发症、诊断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者报告了48例65侧髁状突骨折,根据X线片及手术中的发现,建议将髁状突骨折按X线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综合分类为六型和四个亚型,可以更准确地表明骨折的具体情况,并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简要讨论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及其适应证,提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对严重移位或脱位者采用手术治疗,并强调对儿童髁状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慎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髁状突骨折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115例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树理  廖怀章  吴汉江 《口腔医学》2008,28(11):604-605
目的总结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致伤因素、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收治115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治疗1年后复查:优101例,良10例,差4例,优良占96.52%。结论正确选择保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23例髁突骨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作者对23例髁状突骨折患者保守治疗16人,手术治疗7人,随访1~7年,以观察治疗前后髁状突骨折后成角和恢复情况与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为髁状突骨折移位角度,行保守和手术治疗者分别平均为26.81°和56.28°;年龄则分别为24.62岁和35.86岁。根据此角度和年龄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远期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髁状突游离回植术治疗髁状突骨折(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髁状突骨折并不少见。其治疗方法多有争议。我们从1983~1997年治疗髁状突骨折共23例,其中采用保守治疗者7例,手术治疗者16例,后者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11例,髁状突摘除术2例(其中1例髁状突进入颅中凹),髁状突游离回植术5例。鉴于髁突游离回植术少...  相似文献   

12.
作者统计分析了152例180侧髁状突骨折的发生频率、特性及病因学特点,总结了分类分型。统计结果髁状突骨折以交通事故伤多发(37%),其次为坠落伤(24%)和跌伤(17%);骨折类型受致伤因素的影响,90%重型(Ⅳ型)骨折为交通事故伤和摔伤引起;髁状突颈部骨折和Ⅱ型骨折为最多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48例髁突骨折病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10例)和手术治疗组(38例),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48例下颌骨髁突骨折病例均进行1~36个月的随访,手术治疗组的平均开口度(35.6±3.3)mm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31.4±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正常咬合关系、面型偏斜和颞下颌关节症状指标稍优于保守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应主要根据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复位的难易程度、患者年龄、全身情况等方面来决定。对于有明显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对成人髁突骨折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随着各种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技术的成熟应用,许多学者主张对成人双侧髁突颈部以下脱位性骨折,双侧髁突矢状外脱位性骨折,单侧髁突颈部以下脱位性、移位性骨折行积极外科手术治疗。对髁突骨折患者行外科手术、坚强内固定治疗,可以保证骨折固定具备坚固性和稳定性,并尽早行使功能。本文对髁突骨折外科手术治疗的固定方式、手术入路(耳前入路、下颌下入路、颌后入路、除皱手术入路和近年来报道增多的内窥镜辅助下口内入路)的选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髁突囊内骨折的分类,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经临床应用验证该原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自1999年至2008年住院手术和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门诊非手术治疗、经全景片和(或)CT确诊为髁突囊内骨折的连续病例242例329侧进行分类,部分病例经MRI检查观察关节盘的移位情况,由此制定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复位固定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囊内骨折的不同类型、骨折块移位程度、下颌支残端移位情况、年龄、是否伴发其他部位骨折和错等制定相应的治疗适应证。治疗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CT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期均在3个月以上。结果:非手术治疗91例121侧,其中16例因为咬合紊乱进行颌间弹性牵引。54例获得随访,随访率59%。其中有长期CT随访者29例,儿童髁突出现完全或几乎完全改建者占78%(7/9),成人髁突主要表现为骨折的错位愈合,占55%。9例出现关节强直(外院转诊自然愈合病例),2例出现关节区疼痛,保守治疗疗效为76%。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下颌支残端外上方脱位于关节窝外侧的任何类型骨折,不能通过非手术治疗复位以及骨折块明显移位或脱位的囊内骨折。开放性手术151例208侧,其中A型111侧,B型60侧,C型8侧,M型25侧。178侧进行了骨折块复位固定;23侧行骨折块取出、关节盘复位。术后有CT复查者89例115侧,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的比率为95.6%。35例术后随访3个月~5a,随访率23%,其中10例12侧儿童患者的髁突内固定术后出现继续生长,占63.2%;成人髁突骨折愈合良好者占92%。术后并发症为关节区弹响1侧,钛板位置过高、引起髁突骨质吸收行取出术2侧,面神经颞支损伤3侧。结论:本文提出的囊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适应证,经临床初步应用,证实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但仍需加强随访和开展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由于儿童的改建能力强,在同等条件下,儿童较成人更多选用非手术治疗。A型以手术复位固定为主,B、C、M型以观察为主。  相似文献   

16.
339例下颌骨髁突骨折回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339例(461侧)髁突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收集339例髁突骨折病例资料,对髁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伤等进行分析。结果:髁突骨折好发于18岁以上的男性,男女比例为1.73∶1;摔伤为主要病因,囊内骨折219例(310侧),占67.24%;常见的合并伤是颏部骨折,占24.48%。结论:髁突骨折好发于男性,以单侧多见,摔伤为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Wang F  Yang QF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4):424-428
目的:探讨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分类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8例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进行适当分类,并依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95%以上的患者6个月内即能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开口度达37mm以上;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面瘫和关节强直。结论:不同类型的成人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方法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坚固内固定技术和新型手术器械的迅速发展,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首选方案之一。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能否顺利手术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步骤,已成为口腔颌面创伤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颌骨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伴脱位的治疗方法,并比较髁突骨折不同处理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8—2013年间收治28例、44侧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患者,22侧髁突囊内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保护翼外肌的附着;其余22侧采取保守治疗,术前或术中取模,术后配戴颌垫并配合弹性牵引及开口训练。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治疗结果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手术治疗组髁突骨折22侧,术后髁突位置基本回复到关节窝内17侧,其牙弓宽度及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术后髁突仍然脱出关节窝5侧;保守治疗组22侧,术后髁突成功回复到关节窝内4侧,其余18侧脱出关节窝,其面下1/3仍有不同程度增宽。手术治疗组疗效评分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 对颏部骨折合并髁突囊内骨折伴脱位患者,应在保持翼外肌良好附着的前提下,对脱位的髁突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这样有利于脱位的髁突恢复到正常的生理位置,维持下颌骨的正常宽度。  相似文献   

20.
下颌髁状突骨折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爱萍  姜晓钟 《口腔医学》1997,17(4):186-187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不少见,有关该方面的文献报道不多,特别是辅助检查在髁状突骨折诊治中的作用更少.本文对我科21例髁状突骨折的诊治进行了总结,并首先介绍了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成像在髁状突骨折诊治中的应用.尽管三维成像不能改变这种损伤的治疗,但对提高骨折的定位、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积累资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