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模式联合爬行训练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给予爬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儿训练3个月后的训练效果和智力发育情况。结果训练后,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自理功能及社会适应力评分,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模式联合爬行训练能够提高脑瘫患儿的认知、运动、语言和自理功能,促进患儿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意识,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小儿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核心稳定性的影响,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悬吊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核心稳定性评估方法、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测试(10MWT)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平板支撑时间、仰卧双腿上举角度、仰卧静态卷腹维持时间、GMFM-88 D、E区评分、BBS评分、10MWT时间、步数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95、3.78、3.46、3.37、2.89、4.52、7.33、3.96,P<0.01)。结论 悬吊训练能有效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核心稳定性,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训练(PBWST)对提高单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肌力2级以上的单瘫型脑瘫患儿64例,年龄2~5岁,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运动疗法、站立训练及局部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下肢肌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早期减重支持系统训练治疗后,下肢肌力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耐力及步行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单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力恢复有确切疗效,不但能提高患儿康复预后,而且能减少患儿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下肢关节畸形。通过该项临床观察,建议对下肢肌力达到2级或以上的单瘫型脑瘫患儿尽早进行减重支持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延长脑瘫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对笔者所在科2011年3-12月收治80例脑瘫患儿在置管期间进行护理干预,使置管时间有效延长。结果:80例脑瘫患儿在置管期间经过护理人员精心地护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结论:重视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可以延长置管时间,降低静脉血管损伤,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实施小组语言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康复中心收治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依照患儿语言障碍实际情况,均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一对一模式开展训练,研究组则采取小组模式,在训练6个月,通过用Gesell量表评价两组患儿语言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构音障碍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训练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开展小组语言训练的临床效果良好,优于一对一训练方式,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患儿语言能力,操作上更为便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言语训练对于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效果评价。方法对70例构音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语言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家庭指导言语训练。训练时间3~6个月,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评定法和语言清晰度评定法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构音障碍患儿的言语训练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构音障碍均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效果显效率、有效率及语言清晰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家庭指导言语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构音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系统评价核心稳定训练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效果,为指导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对PubMed、中国知网等8个数据库采用布尔逻辑链接关键词和自由词检索文献,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23日。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1 085名患儿,其中对照组542名,实验组543名。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患儿在步行能力(MD=4.58,95%CI:3.73~5.43)、精细运动能力(MD=1.96,95%CI:0.47~3.45)、平衡能力(MD=6.03,95%CI:3.87~8.20)、功能独立性(MD=6.35,95%CI:5.49~7.25)以及粗大运动功能(MD=3.37,95%CI:1.40~5.34)得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核心稳定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各项运动能力,促进患儿的动作和姿势发展。但是由于同质性的文献较少且文献质量不高,仍需要纳入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进一步评估核心稳定训练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口肌运动训练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发育及流涎的影响,以期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62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干预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口肌运动训练,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分析治... 相似文献
14.
脑瘫是小儿一种主要致残疾病 ,近年来脑瘫的研究和康复治疗在我国得到重视 ,但尚有很多家长和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本文对佳木斯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2 4例脑瘫患儿进行统计分析 ,旨在引起家长和医务人员的重视 ,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和使患者得到及早诊治。u€1 资料来源32 4例脑瘫患儿均为佳医附院 1995年 5月至 1999年 4月收治的全国各地住院病人 ,年龄 1个月~ 9岁 ,平均 1.5 8岁。诊断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议纪要〔1〕制定标准。2 结果2 .1 性别 :男性 2 2 3例 ,占 6 8.83% ;女性 10 1例 ,占31.17%。男女性别比为 2 .2 1∶ …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痉挛型双瘫患儿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行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实验组行虚拟现实训练和作业疗法训练。治疗前后,采用GMFM-88粗大运动功能量表的D区及E区、改良Ashworth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儿粗大运动进行评价,采用步态周期、步行速度评价患儿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88D区评分、E区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实验组GMFM-88D区评分、E区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AS评分、步态周期均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MAS评分、步态周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整理本科148例脑瘫患儿的临床病历,总结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疗效。结果:经积极的治疗、康复和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本研究组148例脑瘫患儿治愈26例,显效45例,有效6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9.19%。结论:科学、系统的康复和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疗效,在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和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和护理措施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A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Lokomat Pro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观察组B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C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姿势管理,4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D和E能区总分、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4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3个月后4组患儿的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MB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其中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得分:观察组A >观察组B>观察组C>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083,13.051,P<0.001)。MBI得分: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C)>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177,P=0.001),而观察组B、观察组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05)。结论 在脑瘫患儿中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更为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综合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社区医学杂志》2017,(24)
目的探究电子生物反馈(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therapy,EMG-BF)疗法配合三维悬吊运动训练(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对痉挛型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CP患儿13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SET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EMG-BF治疗。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两组痉挛情况[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和认知发育情况[Gesell发育量表(GDS)]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降低,BBS评分、D区、E区GMFM-88评分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大运动和应人GDS评分降低(均P0.05),且对照组低于实验组均P0.05);两组细动作、应物和语言GDS评分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EMG-BF联合SET疗法用于痉挛型CP患儿的康复治疗,可改善其平衡、站立、步行功能,并对调节患儿痉挛和认知发育情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语言训练应用于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效果,探讨其对患儿发育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脑瘫语言障碍患儿8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发育状况、发育商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81.82%)(P0.05);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认知能力、自理动作、语言能力及社会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语言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的发育商,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及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