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文洁  张凤梅 《山东医药》2011,51(10):97-98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8例(88眼)随机分为A组40眼和B组48眼。A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B组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情况、眼压和手术成功率。结果 B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A组的30.0%(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眼压比较,P〈0.05;B组手术成功率为87.5%,高于A组的62.5%(P〈0.05)。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对兔小梁切除术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60眼)健康同种系新西兰大白兔后房注入160Ud:糜蛋白酶诱导建立高眼压模型,并随机分为三组各10只。A组行小梁切除+生物羊膜植入术,B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c组单纯小梁切除。分别在青光跟术后第3、7、14、21、28天空气栓塞法处死A、B、C组各2只兔,观察兔眼滤过泡形态、充血程度、前房出血等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眼球壁手术区组织b-FGF含量。结果A、B组功能性滤过泡均明显多于C组(P均〈0.05),A、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b-FGF表达最强,其次为A组,B组表达最弱,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生物羊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增殖方法,可提高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目.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赵瑞芝  赵福增 《山东医药》2012,52(21):87-8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术后总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及3、6、12个月的总成功率比较,P均<0.05;且术后同期眼压比较P均<0.05;观察组术后Ⅰ、Ⅱ型滤过泡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能有效减轻术后滤过道阻塞,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亚丹  李军  陈红娟  赵越  李丹 《山东医药》2010,50(2):105-106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5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对照组仅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压控制率为93.8%、浅前房发生率为9.4%、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为90.6%;对照组分别为66.7%、33.3%、70.4%,两组相比,P均〈0.b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索C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135例(170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4例(2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4例(28眼)发生率为18%。发生原因:滤过性强15例,结膜漏8例,脉络膜脱离3例,其中,5眼行手术治疗,其他患者采用加压包扎、散瞳、抗炎、甘露醇静脉滴注保守治疗前房恢复。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术前降压、术中操作精细、切口对合准确、术终重建前房,术后密切观察、早发现、及时恢复前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安全性、实用性和并发症,探讨该手术在治疗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原发性青光眼98例(110眼)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另选取原发性青光眼106例(118眼)为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两组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以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2.5%,眼压平均为(10.221±1.806)mmHg,形成功能性滤过泡占90.7%;对照组分别为22.7%、(8.033±6.768)mmHg、5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均比传统小梁切除术有明显优点,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张晓利  陈鹏  戴涛  秦玉芝 《山东医药》2009,49(46):72-73
目的观察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发育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8例(61眼)发育性青光眼患者行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并术中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观察眼压、角膜直径、眼底杯盘比、房角、滤过泡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畏光、流泪症状消失,角膜渐变透明,36眼角膜直径和杯盘比较术前减小,出院时眼压为(16.39±2.46)mmHg,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发生前房出血23眼、角膜后弹力膜撕脱7眼,均吸收或经处理后恢复。术后随访1—4a,手术成功率为91.84%。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并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能有效治疗发育性青光眼,远期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李霞  韩英 《山东医药》2009,49(18):47-47
2006年6月-2007年12月,我们将生物羊膜应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中,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亚丹  赵越  李军  范春霞  肖红云 《山东医药》2009,49(51):101-102
目的 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156眼)和对照组94例(160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手术要点为术中加固巩膜瓣缝合、应用丝裂霉素及可松解缝线.术后随访3个月~1 a,观察两组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0%(P<0.05);术后1 a观察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分别占89%、66%,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者分别为95%、67%,P均<0.05.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可减少巩膜瓣瘢痕、主动调节房水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贵  张辉 《山东医药》2006,46(27):54-55
对15例(15眼)难治性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组),并与此前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20例(20跟)难治性青光眼(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理想滤过泡形成情况、手术成功率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认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以达到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同的远期疗效,但并发症大大减少,视功能保护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已达到70%~90%,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小梁切除术术后常由于滤过道阻塞,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不良而失败.近年来,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 NPTS)应用于临床治疗POAG,但由于手术技术难度大,术中需要植入生物胶造成手术费用昂贵,术后多需激光治疗等问题难以开展及普及.本文通过分析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的降眼压效果,拟为POAG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连峰 《山东医药》2005,45(20):20-21
目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滤过术进行改良,以降低青光眼小梁切除滤过术后房水引流不畅及斑痕形成发生率。方法利用自体巩膜条作为引流物,在常规小梁切除术后的巩膜瓣后,再做一板层巩膜条,植入巩膜瓣下.引流房水。结果治疗38例(50只眼),术后早期前房形成良好,眼压正常;随访2年,1只眼滤过泡消失(手术失败),49只眼维持功能滤过泡,眼压正常。结论自体巩膜作为引流物能长期保持滤过功能及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只家兔眼及30例青光眼患者(30眼)进行了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的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可减轻术后结膜下纤维化,明显降低患者眼内压。随访8.33个月,眼压控制率达80%。认为规范的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手术,特别是规范滤道外口制作和角膜瓣缝合操作,可以提高手术降眼压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小梁联合球筋膜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9例(58眼)开角型青光眼行小梁联合球筋膜切除术。术后1周眼压为(12.80±5.70)mmHg,与术前的(27.90±6.50)mmHg相比,P〈0.05;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认为小梁联合球筋膜切除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华东  李华 《山东医药》2004,44(36):74-74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浅前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滤过泡消失、角膜水肿、虹膜前后粘连、前房角关闭、白内障形成等严重并发症。2000年3月至2003年8月,在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者92例100只眼。其中36眼并发浅前房,经采用相应治疗,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段有政 《山东医药》2010,50(22):97-98
目的观察M形巩膜遂道小切口白内障整核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36例(36眼)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眼压3.73-8.82 kPa,平均5.47 kPa;视力0.01-0.05者13例,眼前手动12例,光感11例。均采用M形巩膜遂道小切口白内障整核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本组2例术中少许前房出血,止血后清除;34例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后囊膜破裂等其他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本组患者矫正视力0.7-1.5者6例,0.3-0.6者23例,0.05-0.2者4例,眼前指数-0.04者3例。术后32例患者眼压控制在1.33-2.80 kPa;2例眼压〈1.33 kPa,前房较浅;2例眼压〉2.80 kPa。术后出现角膜线状混浊11例,前房炎症细胞反应16例,前房胶冻样渗出物3例。结论 M形巩膜遂道小切口白内障整核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的变化,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 04%vs 75. 41%;χ2=5. 691,P=0. 017)。观察组术后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术后各出现1例角膜水肿和1例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9,P=0. 924)。两组均未发生后囊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患者青光眼伴白内障的眼压、视力有明显改善作用,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老年患者应用自制眼球按摩器控制眼压的效果。方法由同一术者行小梁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80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自制眼球按摩器进行术后眼球按摩,由责任护士指导教会使用;对照组行常规手指按摩,由责任护士指导操作。两组均遵医嘱于术后7 d开始按摩,建立患者个人档案,追踪记录术后7 d、1、3、6个月的眼压变化及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率。结果两组眼压在术后7 d、1个月无明显差异,而3、6个月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后的老年患者应用自制眼球按摩器进行眼球按摩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压,有助于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1例,94眼,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眼。实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视力及前房情况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和老年性白内障两者有密切关系,青光眼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可加重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可继发青光眼,如果一眼兼患两病,诊治难度及致盲率均增加,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日臻完善,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并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