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高血压并发心血管事件及冠心病不同病变阶段的作用,揭示二者与Hcy、hs-CRP的相关性.方法 按要求筛选合格病例,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应用造影确定血管狭窄和病变程度.结果 冠心病、高血压各亚组hs-CRP、Hcy较对照组升高(P<0.01);冠心病三支病变组hs-CRP水平比单支组升高(P<0.05);冠心病完全闭塞组Hcy、hs-CRP水平较中度、重度狭窄组升高(P<0.01).高血压高、中值组Hcy、hs-CRP水平较冠心病组、高血压低值组升高(P<0.05),高值组较中值组也升高(P<0.05).高血压不同hcy水平组、冠心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对照组高(P<0.01);C组检出率高于其他组,B组高于A组、冠心病组(P <0.05).结论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处于高值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病人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2例高血压病病人,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131例和单纯高血压组61例,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浆hs-CRP、IL-6、Hcy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病人血浆hs-CRP、IL-6、Hcy水平及IMT均显著增加(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病人血浆中hs-CRP、IL-6、Hcy水平及IMT显著增加(P0.05)。结论 H型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H型高血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LDL-C、hs-CRP、Hcy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颈动脉IMT及斑块明显减小(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可降低患者hs-CRP、Hcy水平,使颈动脉IMT及斑块减小,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反应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3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血清Hcy的10μmol/L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组,n=59)和普通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组,n=78),并于同期随机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Hcy,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炎症细胞因子及斑块稳定性指标,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A、B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C组,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B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人类软骨糖蛋白(HCGP)-3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B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五聚素(PTX)3、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明显高于C组,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B组baPWV、IMT水平高于C组,且A组高于B组(P0.05)。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cy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HCGP-39、hs-CRP呈不同程度正相关性(r=0.724、0.761、0.658、0.635,均P0.05),与斑块稳定性指标Lp-PLA2、MMP-9、PTX3、FGF23呈不同程度正相关性(r=0.672、0.694、0.729、0.643,均P0.05),与baPWV、IMT呈正相关性(r=0.795、0.806,均P0.05)。结论血清Hcy介导了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症反应和斑块稳定性,早期检测血清Hcy可评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龄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炎症、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合并房颤的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高龄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房颤组)115例,糖尿病窦性心律患者(窦律组)103例及窦性心律除外糖尿病者(对照组)98例。房颤组中阵发性房颤42例、持续性房颤37例及永久性房颤36例。检测各组hs-CRP和Hcy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Crouse积分,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和窦律组hs-CRP、Hcy、IMT和斑块Crouse积分明显升高(P<0.05);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上述指标明显升高(P<0.05)。房颤组患者hs-CRP、Hcy与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64、r=0.53,P<0.05),与IMT和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59、r=0.66,P<0.05)。结论炎症和氧化应激在高龄糖尿病合并房颤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房颤的持续而加重,hs-CRP、Hcy水平与糖尿病合并房颤的发生、发展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肾病(CKD)患者低镁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肾脏内科住院的CKD 5期患者402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AS组140例和非AS组262例,比较两组临床检查指标,血清镁、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患者并发A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血清镁与hs-CRP、IMT和eGFR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低镁血症对CKD患者发生AS的预测价值。结果 AS组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比例更高,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尿酸(UA)水平和IMT均显著高于非AS组,而血清镁和e GFR水平低于非AS组(t/χ2=4.109、3.584、10.877、2.459、26.035、5.652、7.040,P <0.05)。血清镁、hs-CRP、IMT和e GFR均为CKD患者合并AS的影响因素[OR(95%CI)=3.221(2.635~5.548)、6.582(4.2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启东市中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高血压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80名血压正常者纳入研究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Hcy水平,同时对比不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Hcy水平预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价值,最后分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85,P 0.01)。IMT≥1.2mm组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IMT≤1.0 mm组和1.0 mm IMT 1.2 mm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208,P 0.01)。经ROC分析,1.0 mm IMT 1.2 mm时Hcy的曲线下面积为0.657;IMT≥1.2 mm时Hcy的曲线下面积为0.688。经相关性分析证实,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396,P 0.01)。结论 Hcy可能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存在直接关系,而AS性心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血透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本研究通过观察血透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水平,探讨炎症与AS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体检正常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量血压、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hemerin水平,用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作为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IMT).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斑块组(IMT≥1.5 mm)40例和无斑块组(IMT<1.5 mm)40例.结果 腰围、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IRI、hs-CRP、chemerin及颈动脉IMT,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组、无颈动脉斑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斑块组及无斑块组患者血浆ehemerin水平均与hs-CRP、IRI及IMT呈正相关(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IRI、hs-CRP及ehemerin与高血压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OR值分别是2.134、2.248、1.101,P均<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chemerin与胰岛素抵抗及超敏C-反应蛋白密切相关,且chemerin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提示chemerin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及非特异性炎症在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发现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同时有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hs-CRP和Hcy水平方面有一定的作用[2]。此外,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能早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为他汀类药物,本文比较两者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Hcy及颈动脉IM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检测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98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心功能再分为Ⅰ~Ⅳ级4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98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清hs-CRP、Hcy、CysC水平。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各项超声指标与血清hs-CRP、Hcy、Cys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心功能越差其颈动脉各项超声指标与血清hs-CRP、Hcy、CysC含量越高(P0.05),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级别与各项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hs-CRP、Hcy、CysC检测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心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同时测定颈动脉IMT和血清Hcy水平。根据血清Hcy检测结果,分为Hcy增高组与Hcy正常组,分别对两组的IMT厚度进行比较,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cy增高组颈动脉IMT(1. 17±0. 32) mm,而Hcy正常组颈动脉IMT(0. 78±0. 21)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IMT和Hcy呈正相关(r=0. 58,P 0. 01)。结论血清Hcy水平增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显著影响,降低血清Hcy水平对预防和降低高血压相关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H型高血压患者Hcy 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400例高血压患者中依据纳入标准,抽取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测定Hcy、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crouse积分。对照组常规予以依那普利片10mg/日降压,观察组选用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0.8mg/日,其它治疗包括:常规使用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对症处理,在两组间基本一致。治疗随访1年后复测上述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指标。 结果 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炎症反应指标成正相关,Hcy越高, IMT值越大,Crouse积分越高,反映血管炎症的Hs-CRP越高,说明两者相关性越高。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更佳。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Hcy比较,治疗组的Hcy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cy水平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Hcy参与血管炎症反应,Hcy越高,血管炎症反应越显著,动脉粥样硬化越明显。依那普利叶酸片与依那普利比较,在降压、降低Hcy水平同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探讨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10月30日于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其血浆Hcy水平分为普通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Hcy10μmol/L,普通高血压组,n=138)、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Hcy≥10μmol/L,H型高血压组,n=256);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n=146)。检测各组受试者血生化和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受试者颈动脉IMT,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血浆Hcy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升高,颈动脉IMT增厚,H型高血压组升高更为显著[Hcy:H型高血压组:(22.5±3.3)比普通高血压组(9.4±1.5)比对照组(8.3±1.4)μmol/L;IMT:H型高血压组(1.38±0.14)比普通高血压组(1.16±0.15)比对照组(0.63±0.20)mm;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464,P0.05),H型高血压组相关性更大(r=0.576,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是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B=0.004,P0.01)。血浆Hcy每升高10μmol/L,颈动脉IMT增厚0.04mm。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影响因素。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血栓患者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急性AS脑血栓患者12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Hcy及生化指标,同时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观察组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0有颈AS(CAS)斑块89例,无CAS斑块31例,有CAS斑块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CAS斑块患者(P0.05);有无CAS斑块患者hs-CRP和T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362,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817,P0.05)。结论老年急性AS脑血栓患者外周血Hcy高度表达,其与疾病程度有关,可作为老年急性AS脑血栓患者病情、疗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硬化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年龄60~65岁的糖尿病患者300例和健康志愿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空腹采集静脉血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肌酐测定,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及内中膜厚度(IMT),并进行P300检测。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FPG)、Hcy和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中227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占75.7%,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7例,15.7%,P0.05)。糖尿病组患者中颈动脉平均斑块数为(2.1±1.3)个高于对照组〔(0.4±0.4)个,P0.05〕。糖尿病组患者平均IMT(1.15±0.61)mm明显大于对照组(0.8±0.91)mm。糖尿病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而与非糖尿病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其波幅也明显低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和对照组中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r=0.279,P0.05)和IMT(r=0.453,P0.05)均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cy水平是IMT增厚的独立因素(OR值为1.98,95%CI 1.23~7.32,P0.05)。P300的潜伏期与糖尿病患者的Hcy水平、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均呈正相关(r=0.298,r=0.304,r=0.351;均P0.05);而P300的波幅与FPG水平、Hcy水平、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均呈负相关(r=-0.423,r=-0.294,r=-0.313,r=-0.264;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高Hcy血症,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IMT高于对照组,Hcy水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cy血症和IMT增厚均与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月在西安市第五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2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212例(Hcy≥10μmol/L)和单纯型高血压组100例(Hcy10μmol/L)。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生化检查结果,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斑块检出率为87.7%,高于单纯型高血压组的51.0%(χ2=50.218,P0.01);H型高血压组患者≥2个斑块检出率为66.5%,高于单纯型高血压组的23.0%(χ2=40.588,P0.05)。H型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均大于单纯型高血压组(t值分别为11.771、8.624,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与血浆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7、0.695,P=0.000)。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颈动脉结构损害较严重,且与血浆Hc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17,(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15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1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侵犯支数,将观察组患者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高血压程度,将观察组患者的分为一级组、二级组、三级组,检测比较各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Hcy水平与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310例患者中,单支病变患者104例(33.55%),双支病变患者132例(42.58%),三支病变患者74例(23.87%);按高血压程度分为一级组患者93例(30.00%),二级组患者112例(36.13%),三级组患者105例(33.87%)。冠脉病变组患者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脉病变患者Hcy、hs-CRP水平随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高血压程度组患者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cy、hs-CRP水平随患者高血压程度加重呈递增趋势,不同高血压程度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S性脑梗死患者138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根据IMT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IMT≤1 mm,为IMT正常组;IMT>1 mm,为IMT增厚组;并测定患者血清CRP、肌酐(Cr)、葡萄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结果颈动脉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相比较,血清CRP浓度明显增高(P=0.001)。血清CRP水平与颈动脉IMT相关(r=0.508,P=0.000)。结论颈动脉IMT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CRP水平可作为AS性脑梗死患者动脉IMT增厚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反映个体动脉粥样硬化(AS)负荷程度,是心脑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颈动脉IMT的变化可提早15~20年。这种变化与T2DM的遗传因素和体内环境因素变化,如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及合并的心脑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相关。早期监测和逆转颈动脉IMT的变化,对预测、防治T2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