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胸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根据其病因不同,大致可分为心脏缺血性胸痛(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非心脏缺血性胸痛(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气胸、胃食管疾病)。不同胸痛的性质及其危险程度、预后和转归截然不同,对于高危患者,救治的效果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早期诊断,早期对症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急性胸痛病因繁复,症状缺乏特异性,起病紧急,表现凶险,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病是严重  相似文献   

2.
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病症,早期危险分层识别高危和低危急性胸痛,既可缩短治疗时间,改善临床预后,又可避免过度诊疗,节约医疗资源。目前急性胸痛风险评估策略不断改善,急性胸痛早期危险分层的准确度逐步提高,但是危险分层工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一。现对目前急性胸痛早期危险分层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心磁图(MCG)和心电图(ECG)对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入选287例急性胸痛患者,先后给患者做MCG和ECG,然后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标准诊断方法(金标准),比较MCG和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M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73.2%,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53.2%和55.7%。结论 在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过程中,MCG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ECG。  相似文献   

4.
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为主的急性胸痛性疾病是造成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疾病,《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结果显示[1],今后10 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胸痛中心的建立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提高了急性胸痛的早...  相似文献   

5.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胸痛症状、心电图(ECG)动态改变及心肌酶谱动态演变加以确立,但后两者均受发病时间限制。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类心脏突发缺血性综合征。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传统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在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信号时效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致使急性胸痛患者误诊、漏诊或延误治疗而错过最佳抢救治疗时机。为此,研究人员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早期诊断预测价值的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本文将针对这些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因较高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显著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并缩短诊断时间,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依据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水平进行危险分层对患者预后有提示作用。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及稳定性冠心病预后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现对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在冠心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100例早期胸痛患者分别进行H-FABP检测和常规实验室方法检测cTnI和CK-MB,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H-FABP检测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常规的检测(P<0.05)。结论 H-FAB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作为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胸痛的常见病因,为早期识别、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临床经验,以减少对高危胸痛病人的漏诊误诊。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10月—2016年9月以非外伤性急性胸痛为主诉的48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胸痛的病因、症状体征、相关检查、诊断及预后等。结果高危胸痛病人的漏诊误诊、病死率仍较高,占总人数的3.5%以上;胸痛伴冷汗出可作为高危胸痛病人的预警症状。结论胸痛病因复杂,尤其是不典型高危胸痛病人,尽早识别,及时准确的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和外周血标志物测定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胸痛患者的常见病因,也是导致急性胸痛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为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临床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既往对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较为深入,但往往低估了主动脉夹层(AD)和肺动脉栓塞(PE)的发病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界对PE和AD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根据2006AHA大会上的报告,AD的年发病率约25~30/百万。AD的发病急、病情严重。据文献报告,未经处理的AD早期病死率约每小时1%~2%,AD在急诊室的漏诊率可高达50%,而且有25%的主动脉夹层诊断是通过死后尸体解剖才明确的。…  相似文献   

11.
<正>心血管病是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急性胸痛疾病主要包括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肺梗死,具有发病急、不及时识别处理死亡率高等特点[2]。如何提高居民及医疗人员对急性胸痛疾病的认识、早期识别处理并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预后,迫在眉睫[3]。2011年,中国首个区域协同化胸痛中心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正式成立[4],同年,首个《“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5]颁布,  相似文献   

12.
在急诊室评价急性前胸痛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胸痛原因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治疗和预后意义。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心电图形态的动态改变,追踪这一变化对于早期发现急性缺血是一个灵敏的方法。作者用高分辨力心电图描记法确定QRS波平均形态,再计算心动之间QRS波某一亚区的形态变化,从而测定心动之间心电图形态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心脏标志物诊断AMI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因急性胸痛发作6h内就诊患者122例,即刻采肘静脉血5ml。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H-FABP,同时测定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采用SPSS17.0软件比较3种心脏标志物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在AMI发病6h内,H-FABP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nT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ABP是目前早期(0~6h)诊断AMI比较敏感和准确的心脏生化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疑诊AMI的急性胸痛患者,按最终确诊结果分为AMI组28例、非AMI组22例,按胸痛时间分为<2h和2~4h两组.50例患者胸痛发作4h内进行血浆H-FABP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检测,观察H-FABP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胸痛发作≤4 h检测H-FABP、cTnI、MYO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2.1%、46.4%、57.1%,前者与后两者相比,P均<0.05;H-FABP、cTnI、MYO诊断AMI的特异性分别为86.4%、90.9%、59.1%,H-FABP诊断AMI的特异性与MYO相比,P<0.05.胸痛发作<2h和2~4h者检测H-FABP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75.0%和91.7%.结论 血浆H-FABP检测在AMI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其敏感性高于cTnI、MYO,特异性高于MYO.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相关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胸痛发作3 h内就诊患者8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临床最终诊断,将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非缺血性胸痛组。分别在胸痛0~3 h、3~6 h、6~12 h采血检测骨髓相关蛋白,比较不同时段、不同取样途径骨髓相关蛋白变化规律。结果胸痛0~3 h、3~6 h和6~12 h骨髓相关蛋白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血和同期外周静脉血骨髓相关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0~6 h骨髓相关蛋白受试者作业特征曲线,最适cut-off值为8.5 mg/L,受试者作业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 0.815~0.981),灵敏度为60.7%,特异度为95.0%。结论骨髓相关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作为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三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25),ST抬高心肌梗死组(n=20),非ST抬高心肌梗死组(n=11),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及24 h抽血检测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分析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于胸痛发作2小时已明显增高并达高峰,4小时仍持续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小时降至正常。而CK-MB、cTnI水平在胸痛发作4小时开始增高,6小时明显增高,以后逐步递增并在24小时达高峰。不稳定型心绞痛、ST抬高的心肌梗死、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三组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升高以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最明显。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敏感指标,是目前唯一的诊断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快速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急诊胸痛患者按最终诊断分为ACS组、大血管疾病组(包括急性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和非心源性胸痛组.在对这3类胸痛患者D-二聚体测定的基础上,绘制ROC曲线找出区分ACS、大血管疾病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取值的最佳点.ACS组按发病后就诊时间分组,同时检测肌钙蛋白,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性和在不同时间段的敏感性.结果:当D-二聚体取值>0.75 mg/L时,诊断ACS的敏感性是68%,特异性是60%,阳性预测值是54%,阴性预测值是73%.当D-二聚体取值>3.5 mg/L时,诊断大血管疾病的敏感性是87%,特异性是99%,阳性预测值是93%,阴性预测值是99%.当D-二聚体取值>3.5 mg/L时,区分ACS和大血管疾病的敏感性是87%,特异性是98%,阳性预测值是93%,阴性预测值是97%.在ACS发生2 h内,血浆D-二聚体较肌钙蛋白敏感性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聚体有望成为一个更有用的筛查ACS患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是人们所关注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及致残率都很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缺乏有效方法,经过科研人员及临床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取得很大进展,目前更为突出的是CT和核磁共振(MR)等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完善、发展,使脑梗死早期、超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胸痛三联征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是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起病急,可危及生命,常需要快捷、准确的做出诊断.由于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及临床医生经验不足,漏诊率较高.64排螺旋CT(64-MDCT)的高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使一次扫描覆盖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并清晰重建其血管影像成为可能,可以对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及肺动脉栓塞三种常见急性重症进行快速联合检查.本文采用64-MDCT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为快速准确有效的发现急性胸痛的病因及临床分类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因急性胸痛住进急诊室的患者被怀疑胸痛是由心肌缺血引起时通常会被送进冠心病监护病房,然而其中仅有约30%的病人获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另一方面又有4~8%的急性胸痛患者会因病史和心电图证据不足被急诊室医生认为危险性小而错误地让他们出院回家,使得这一部分病人与住院患者相比,发生心脏疾病尤其是猝死的危险性增加,所以在当今这个注重经济效益的时代,对于诊断未搞清的患者尽早地适当地确定他们所患疾病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