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选择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DM组)68例,绝经后血糖正常女性(NC组)73例。详细记录全部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检测正位腰椎(L_(2-4))、股骨(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骨密度(BMD)与全身各部位的脂肪和肌肉含量,并进行临床指标测定,分析骨密度与对应的肌肉和脂肪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 2组受试者的年龄、BMI、绝经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L_(2-4)、股骨颈、大转子BMD较N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较N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躯干、总脂肪含量较NC组明显增加,(P0.05)。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将糖尿病组进一步分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组(DM-OP组)和糖尿病非骨质疏松组(DM-NP组):2组受试者年龄、BMI、绝经年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OP组DM病程、FBG、PBG、HbAlc明显高于DM-NP组(P0.05),DM-OP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明显低于DM-NP组(P0.05);总脂肪含量DM-OP组明显高于DM-NP组(P0.05),其他部位脂肪含量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L_(2-4)、股骨均值BMD与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BMI、TLM、TKLM关系最为密切。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较血糖正常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含量、脂肪含量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肌肉含量较脂肪含量对骨密度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筛选T2DM患者119例,依据B超结果分为2组:T2DM组(62例),T2DM合并NAFLD组(57例)。测定正位腰椎2-4(L2-4)、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及左前臂骨密度,行肝脏彩超及血糖、血脂、空腹C肽、肝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测量身高、体重等。结果 T2DM合并NAFLD组患者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C肽、谷氨酰转酞酶、尿酸、尿微量蛋白均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前臂骨密度值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合并NAFLD与年龄、病程、左侧股骨和左前臂骨密度呈负相关(均P0.05),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C肽、尿微量蛋白呈正相关。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与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总胆固醇呈负相关(均P0.05),与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肌酐呈正相关(P0.05)。体重指数、三酰甘油、尿酸与NAFLD独立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骨密度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二者有相关性。体重指数、空腹C肽、血脂是影响T2DM合并NAFLD患者骨密度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骨密度仪测定了5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55例对照组L2-4及双侧股骨Ward区骨密度(BMD),根据BMD将T2DM患者分为无骨质疏松(0P)组(DM-A组)和并发OP组(DM-B组),并做比较。结果(1)T2DM患者的L2-4及左侧股骨Ward区骨密度(BMD)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或P〈0.05)。(2)DM-B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与DM-A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DM-B组较DM-A病程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较正常人低,骨密度降低与胰岛素缺乏及糖尿病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铁代谢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时间段该门诊收治的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主体,将其纳入治疗组,并根据患者病程长短,将其分为A组(病程1年)、B组(病程1~10年)及C组(病程10年),分别为24例,25例及2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铁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β及HOMA-IR),并将2组以上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对比A组、B组及C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短铁代谢与胰岛功能的关系。结果两组TG、血清铁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及HOMA-I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血清铁蛋白及HOMA-I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与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HOMA-β及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铁储备增加且和病程呈正相关,胰岛素及C肽与血清铁蛋白呈负相关,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清铁蛋白也呈负相关。铁负荷增加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POP)患者骨转换指标、体质指标与骨密度(BMD)和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8例48~74岁POP妇女,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_(1~4)(正位)、股骨颈及髋部BMD,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集空腹血后测定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1年龄与CTX、ALP、身高和BMI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02、0.334、-0.229和0.325。2年龄与腰椎、股骨颈及髋部BMD间均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280、-0.364和-0.390。3校正年龄因素影响后,PINP与股骨颈和髋部BMD间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434和-0.304;ALP与股骨颈BMD存在负相关,r为-0.209。4脆性骨折组腰椎BMD、体重和BMI较无骨折组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5脆性股骨颈骨折组PINP和ALP均显著高于无骨折组、脆性非股骨颈骨折组。结论年龄是影响BMI、BMD和骨转换指标的重要因素,骨转换指标和BMD间存在负相关。肥胖、腰椎BMD降低及PINP和ALP等骨转换指标的升高都可增加P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骨密度(BMD)、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46例T2DM患者,根据BMD进行分组,其中骨质疏松组72例,骨量减少组84例,骨量正常组90例。检测各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Hb、NLR与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 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女性绝经年限更长,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NLR水平更高,25羟基维生素D[25(OH)D]、股骨颈BMD、腰椎BMD、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Hb水平更低(均P<0.05)。与骨量减少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女性绝经年限更长,FPG及HbA1c值更高,25(OH)D、股骨颈BMD、腰椎BMD、Hb、CTX及P1NP水平更低(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与股骨颈BMD、腰椎BMD呈正相关(P<0.001),NLR与股骨颈BMD、腰椎BMD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对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BMD、血清Ca、P、BGP、CT、PTH水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BMD、血清BG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PTH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与血浆BGP水平呈正相关(r=0.46,P0.01),与血浆PTH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呈现出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加的特点,故针对这类患者要注意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将3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BMI(体重指数)不同而分为三组,分别测定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C肽水平,且三组在年龄、病程、治疗后血糖控制水平统计学处理均无差异.但三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C肽水平却有显著差异,而且它与其BMI呈正相关性,说明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BMI即可间接了解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从而对选择治疗2型糖尿病方案上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41例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组)、4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单纯糖尿病组)、22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观察各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BMI、空腹及餐后2h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C反应蛋白(CRP)、25羟维生素D(25-OHVD)、微循环积分.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各组腰椎、双侧股骨颈和股骨大转子区的骨密度.结果 糖尿病足组血糖、HbA1c、CRP、微循环积分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0.05),而空腹C肽、餐后2hC肽、血钙、25-OHVD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0.05).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糖尿病足组与对照组、糖尿病足组与单纯糖尿病组不同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其并发骨质疏松与血糖控制水平、微血管神经病变、钙代谢、25-OHVD及CRP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T2DM患者骨密度(BMD)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67例,根据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另选取健康对照(NC)组36名,测量并记录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检测血清Chemerin、IL-6及TNF-α水平。结果骨质疏松组血清Chemerin[(89.6±12.1)vs(64.7±13.6)ng/ml]、血清炎症因子TNF-α[(15.6±8.6)vs(4.7±3.3)pg/ml]和IL-6[(7.8±3.5)vs(2.2±0.8)pg/ml]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血清Chemerin水平与病程、HbA1c、BMI、TNF-α呈正相关(r=0.310、0.350、0.760、0.450,P0.05),与腰椎骨密度(BMD L1~4)呈负相关(r=-0.46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hemerin是T2DM患者BMD L1~4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炎症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Chemerin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参与骨代谢过程,从而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P)25(OH)D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诊断及防治该类疾病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该院就诊的老年男性T2DM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密度值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54例以及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6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糖尿病病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糖蛋白(Hb A1C)、血清钙、胰岛素敏感指数(ISI)、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定量(Alb)、碱性磷酸酶(ALP)、25(OH)D以及磷等指标的差异,并对上述指标与T2DM合并OP患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OP组患者年龄、病程、BMI、骨密度、ISI、ALP、Hb A1C、24 h尿蛋白定量、Alb、25(OH)D等指标与非O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磷、血钙、FPG等指标与非O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可知,老年男性患者骨密度(BMD)与25(OH)D、BMI、ISI呈正相关,而与年龄、病程、Hb A1C、A1b、ALP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而与空腹血糖、血钙、血磷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高龄、病程长、低体重、胰岛功能差、血糖控制不良、胰岛素抵抗、血碱性磷酸酶过高均是引起老年男性T2DM合并OP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方法 根据患者的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NOP)组、低骨量(LBMD)组、骨质疏松(OP)组,对比3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胱抑素C(Cys C)、经皮氧分压检查(TcPO2)、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C肽(U-CP)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与NOP组相比,LBMD及OP组年龄、病程显著性升高,U-CP显著性下降;(2)OP组BMI、Cys C显著低于NOP组;(3)OP组年龄显著高于LBMD组,而BMI显著低于LBMD组(P<0.05或P<0.01).老年T2DM患者的BMD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与BMI、U-CP呈正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U-CP是BMD的正性预测因子. 结论 老年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与多因素有关,包括高龄、低体质量、病程长、胰岛功能差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与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 60岁以上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 3 2例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其骨密度(BMD) ,并测定血IGF Ⅰ及参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和生化指标 ,并与正常老年男性对照。结果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BMD、IGF Ⅰ、血睾酮 (T)显著降低 ;生长激素 (GH )升高。IGF Ⅰ、T水平与BMD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HbA1c)、T与血清IGF Ⅰ显著相关(P <0 .0 5 ) ;IGF Ⅰ (P <0 .0 1)、空腹C肽 (FCP) (P <0 .0 1)、T(P <0 .0 5 )与糖尿病组BMD均显著相关。结论 IGF Ⅰ的减少可能是 2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寻求科学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方法。方法以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彭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97例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就诊的正常骨密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三酰甘油、促黄体生成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二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给患者、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P0.05);体重指数、雌二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P0.05);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在性别为女性、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体重指数、雌二醇有明显相关性,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干预,预防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同年龄段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比较,探讨不同性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压及血糖与骨质疏松关系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04-2011-07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以无糖代谢异常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使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和血糖,根据骨密度的T值将2型糖尿病患者再分为骨质疏松组及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不同性别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间的血脂、血压、血糖及骨密度的差异。对不同性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骨质疏松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的2型糖尿病和同性别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双股骨骨密度、腰椎1~4骨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女性别两组的血糖、血脂和血压与骨质疏松及骨密度无相关关系(P>0.05)。女性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的总胆固醇[(5.43±1.32)比(4.49±0.9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9±1.16)比(2.60±0.73)mmol/L]高(均P<0.05),女性2型糖尿病双股骨骨密度与总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分别r=-0.332,-0.263,均P<0.05),腰椎1~4骨密度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呈负相关(分别r=-0.314,-0.319,-0.249,均P<0.05)。男性2型糖尿病的血脂、血压和血糖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总胆固醇是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OR=1.28,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的血脂与骨密度、骨质疏松存在着相关关系,男性的血脂、血压与骨质疏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足(DF)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T2DM患者、T2DM合并DF患者及正常人的腰椎和股骨的BMD,并对其与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C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男女T2DM患者腰椎和股骨的BMD均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2)男女DF患者腰椎和股骨的BM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男性DF患者BMD的因素为年龄、BMI和餐后C肽(PCP)水平,影响女性DF患者BMD的因素为年龄、BMI和hsCRP水平。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BMD与正常人相似。老年DF患者BMD较正常人明显降低。高龄、低体重、胰岛功能减退和CRP水平增高加重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7.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女性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与健康人骨密度 (BMD)的差异。 方法 采用双能 X线吸收法 (DEXA)骨密度仪 ,测定 2 14例女性 2型糖尿病患者 (DM组 )及 110 1例年龄和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女性健康人 (对照组 )腰椎及股骨近端的 BMD。 结果  DM患者各年龄段组腰椎及髋部各区域 BMD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DM组的 BMD与病程无相关性 [r=- (0 .0 9~ 0 .0 1) ,P均 >0 .0 5 ]。 T2 DM组和对照组各部位 BMD与年龄和绝经年限呈负相关 [r=- (0 .4 2 2~ 0 .70 5 ) ,P均 <0 .0 1]。年龄≥ 5 0岁的 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 (OP)患病率为 2 1.9% ,低于对照组的 31.4 % (P<0 .0 5 ) ;2组之间不同骨骼部位的 OP总体患病率 T2 DM组为 (2 2 .9±14 .9) % ,对照组为 (2 5 .4± 15 .6 )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女性 T2 DM患者 ,不同部位的BMD及 OP患病率与女性健康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指标与骨量的变化,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质疏松症分级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19例),低骨量组(27例)和骨质疏松组(32例),检测血清25-(OH)D3、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C端)前肽(PICP)和骨钙素(N-MID)水平以及腰椎、髋骨的骨密度水平。结果低骨量组患者血清PINP、PICP和N-MID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组,血清25-(OH)D3水平以及腰椎、髋骨骨密度低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PINP、PICP和NMID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血清25-(OH)D3水平以及腰椎、髋骨骨密度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血清25-(OH)D3与腰椎、髋骨骨密度呈明显正相关,血清PINP、PICP、N-MID与腰椎、髋骨骨密度均呈明显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25-(OH)D3、PINP、PICP和N-MID等骨转换指标与骨量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可反映机体骨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骨密度状况进行评估,探讨其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IBD患者血液学指标、身高、体重及腰椎骨密度进行测量,并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分析IBD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克罗恩病(CD)77例,溃疡性结肠炎(UC)43例,3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D组、UC组及对照组的腰椎骨质的T值分别为-1.72±1.20、-1.26±1.12和-0.62±0.87,CD组的T值低于UC组(P=0.045)和对照组(P=0.000),UC组T值低于对照组(P=0.014).CD组、UC组及对照组的腰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4.0%和0;CD组的腰椎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UC组的腰椎骨质疏松发生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低体重(BMI≤18.4kg/m~2)是CD(OR=11.25,95%CI 3.198~39.580,P=0.000)和UC(OR=14.50,95%CI 1.058~88.200,P=0.045)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年龄、病程、病变部位、CD活动指数(CDAI)、服用糖皮质激素、服用免疫抑制剂、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等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 骨密度下降的发生在IBD患者中较为普遍,低体重是IBD患者骨质丢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同时选取2型糖尿病(DM组)8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果糖胺(GSP)、钙(Ca2+)及碱性磷酸酶(TALP)、骨钙素(BGP)、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等指标.结果DM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BGP与BMD明显降低(P<0.05),NTX明显升高(P<0.05).BMD与年龄、病程、GSP、FBG、NTX呈负相关,与BGP呈正相关,与BMI、Ca2+、TALP无关.结论DM性骨质疏松以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加为特点,且与年龄、代谢控制不良、DM病程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