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其重要性。方法回顾我科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资料,总结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1例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45例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时间10~35min,平均(15.3±7.4)min;转运途中无病情加重或死亡患者,45例全部安全回院进一步治疗。结论通过出诊、现场急救护理和转运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确保抢救急而有序,忙而不乱,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了左心衰竭患者的无效治疗期,提高了急救成功率,为后期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院前急救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其中50例患者给予院前急救,为院前急救组,剩余30例患者未进行院前急救,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均无在出诊或者是转送过程中死亡,对照组患者中,4例患者在出诊或者是运送过程中死亡,差异性显著(P0.05)。院前急救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96%,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76.7%,差异性显著(P0.05)。院前急救组患者胸痛缓解率是70%,对照组是46.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院前急救极为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突发事件中大批伤病患者院前急救程序,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院前急救伤病患者175例,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启动院前急救程序,对其实施有效救治,观察效果。结果所有伤病患者中存活165例(94.29%),死亡10例(5.71%)。死亡患者中,当场死亡5例(50.00%);转送途中死亡2例(20.00%),为多发伤合并失血休克患者;院内死亡3例(30.00%),其中2例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例为胸腹联合伤。结论突发事件中伤病患者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伤因复杂、伤情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而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患者痛苦,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曲雷 《山东医药》2010,50(24):65-66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200例患者,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做出急救诊断;实验组240例患者,主要依据创伤评分做出急救诊断。对比两组现场救治、转运及延续抢救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现场急救成功、转运成功、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例数明显升高,现场急救死亡、转运死亡、急诊科延续抢救死亡及收入ICU或专科病房2 h内死亡例数明显降低。结论创伤评分方法在现场尽快明确了急救诊断,保证了后续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和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院前救治的463例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3例昏迷患者的病因以脑血管意外最多,其次是中毒、严重创伤、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经院前救治后,病情好转180例(38.9%),稳定236例(51.0%),恶化29例(6.3%),现场死亡13例,途中死亡5例,病死率为3.9%。结论迅速准确判断昏迷的病因,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措施,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安全转运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43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院前急救过程和安全转运方法,评价效果。结果经急救车接入的患者中有1例重症患者死亡,自行送入者死亡2例(因家属途中搬运错误导致脑疝形成1例,因呕吐物窒息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1例)。结论急救人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掌握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对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迅速判断和明确的诊断,并进行及时、准确的院前急救救治,采取正确的转运方式,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成功抢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院前急救水平的方法。方法对该院2003年9月至2006年9月院前急救的4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急救处理病情明显好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37例(80.43%),紧急送医院抢救9例(19.57%),其中送医院途中死亡1例,60岁以下患者缓解率(94.12%)明显高于60岁以上患者(72.41%)。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为院前急救中的常见病种,病情变化快,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发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8.
<正>日益成熟的法国院前急救网络体系,体现了及时、有效地为急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宗旨,也逐渐得到中国政府、医疗管理部门、急诊及院前急救等部门多方面人士的认可。但是,中国与法国在国情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参考法国院前急救体系模式及其急救医护人员的培养方法时,应结合中国特色,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急救医护人员的培养方法。1.法国与中国院前急救的差异(1)体制上的区别法国的院前急救为紧急医疗救助中心(service aide medical urgente,SAMU)。SAMU是一种以医师为主的全国性急救服务体系,特点是派出急诊专科医师参与现场救治。SAMU对急诊电话反应分不同的等级,且与消防服务部门和私人救护、社区全科医师等部门密切配合,甚至会在必要时派出一个有全套急救设备和急诊专业医护  相似文献   

9.
乘机旅客死亡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乘机旅客的适航性和急症特点 ,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 0 1~ 2 0 0 4 - 0 1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和飞机上急救的 2 8例死亡乘客的临床资料。结果  2 8例院前死亡患者在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 ,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 10min以上 ,虽现场抢救 30~ 6 0min ,但无一例复苏成功。结论 乘机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急救反应时间、到现场时间、开始抢救时间及患者原发病是否可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引起的突发性群体伤在院前急救中的特点,提高群体伤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能力。方法对昆明市2007年所发生的424次突发性群体伤的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6例现场死亡外,其他病例都得到合理的安置和有效的救治。结论良好的应急准备,畅通的通讯,科学有序的急救指挥,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是提高突发性群体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北京安贞医院8年余院前急救交接单回顾性分析,研究院前急救患者的状况,为加强院前急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自2008年至2016年,从院前急救患者交接单中抽样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院前急救患者人群特征、发病地点分布、病种、院前医疗救治和急救机构。结果:8年余院前急救的患者数量增加近7倍以上,公众对急救公共卫生需求有明显增加;在性别特征方面,男性数量高于女性,约1.5∶1;在年龄特征方面,院前急救患者的高发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群体,尤其是低龄老年和中龄老年群体;在地点特征方面,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地点分布很不均衡,家庭是发病最主要的场所,约占2/3;院前急救患者疾病占比依次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消化系统、呼吸疾病、外伤、其他、妇产科、昏迷和死亡等;在120与999急救选择上,民众选择120多于999。结论:加强急诊建设,开放急救绿色通道;对心血管病史老年人群应加强二级预防;家庭急救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别应用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急诊接收的2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院前急救,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41例(应用常规院前急救模式),观察组1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模式),观察两组现场救治、转运和延续抢救情况,比较两组死亡情况。结果对照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转运成功率对比无意义(P0.05);对照组现场急救死亡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急诊科延续抢救死亡率、转运死亡率以及进ICU/专科病房2h内死亡率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常规院前急救模式能有效抢救患者生命,为后续治疗争夺宝贵时间,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模式效果更佳,患者抢救成功率更高,死亡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达,社会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高。笔者通过对护士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途中监护、转运中常出现的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院前与急诊救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5 1例AMI的发病情况、急救反应时间、并发症及急性期死亡率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组 6h以内得到救治的比率高于急诊组 (χ2 =14 .77,P <0 .0 1)。 15 1例患者中≥ 6h得到救治的 2 6例 ,死亡 7例 ,病死率为 2 6.9% (7/2 6) ;<6h得到救治的 12 5例 ,死亡 10例 ,病死率为 8.0 % (10 /12 5 )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χ2 =7.714 ,P <0 .0 1)。结论 提高院前急救率 ,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畅通绿色生命通道以及正确的救治是影响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派车前往急救,具体措施包括急救前准备、病情评估、呼吸道护理、对症处置及护理、心理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及患者交接等。结果本组患者从120呼救到给予院前急救护理的平均时间为(16.7±4.2)min,从120呼救到抵达医院接受急救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9.8±10.6)min;出现致残16例,致残率为53.33%,死亡2例,死亡率为6.67%;患者家属对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3.33%。结论院前急救与护理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为医师诊治提供参考,使院前疾病抢救成功率提高。方法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5例的院前急救资料,分析医护人员采取的电话急救与抵达发病现场后,采取的院前急救措施。结果通过院前急救后,本组55例患者均及时转回医院接受进一步医治,15 min内成功救治的患者约占52.73%,30 min内成功救治的患者约占96.36%。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重视院前急救流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且转运途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为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3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院外急救措施以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3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和急救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选取的32例患者,28例患者病情得到了缓解,另外4例患者持续昏迷,进行转院救助处理。结论对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进行院外急救,需遵照规定进行按步就班救治,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提升救助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措施与预防,提高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对92例电击伤的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病情较轻者就地处理,23例现场死亡,61例患者病情稳定送入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结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公众推广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心肺复苏技术,才能有效提高电击伤的抢救成功率。普及用电知识,预防电击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侯妹冬 《内科》2007,2(5):853-85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脏病中主要死亡原因。据WHO资料统计,心肌梗死患者有40%~60%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40%的患者死于发病后15min内),而70%因来不及到医院就诊死于家中或现场。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尤为重要。若在发病初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我院急诊科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对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46例,男87例,女59例,年龄35~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老年胸外伤患者院前急救经验。方法 60岁以上老年胸外伤患者78例,年龄60~89岁,平均(68.9±4.1)岁。致伤原因中跌伤与交通意外伤占80%;伤情分类中肋骨骨折发生率高达77%,约1/3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头颅外伤;合并症中以心脑血管病为多。所有患者均在现场抢救后车载转送医院。结果呼救反应时间2~35min,平均(9.7±3.7)min;院前时间16min~4.5h,平均(38.5±9.5)min。无现场死亡及转送死亡;院内死亡5例,病死率为6.4%。结论只要掌握老年人胸部外伤的特点,进行快速、有效的院前干预,就能为进一步救治打下良好基础,为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