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宫克  王莉  白姣姣  王峥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576-2578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现状及其相关性与对策。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对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120名年龄大于60周岁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回避和屈服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面对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影响维度、社会活动受限维度呈负相关(P<0.05);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回避与患者生活质量的避免和限制性行为维度、心理影响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面对、回避是影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健康意识,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提升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病耻感、焦虑和抑郁情绪及其关系。结果 13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总分(53.31±11.03)分,卡尔加里抑郁症状评定量表(CDSS)得分(13.38±4.34)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57.08±7.21)分。不同年龄患者SSMI-C总分、歧视因子和病情掩饰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病程间SSMI-C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歧视因子、积极效应因子得分和SSMI-C总分在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9.4%,SSMI-C总分、歧视因子和病情掩饰因子得分与CDSS得分、SAS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病耻感,且易发生抑郁情绪,应减少歧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给予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更多支持和关爱,预防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9年7—12月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科就诊结核病患者20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201例结核病患者病耻感总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7,12)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62(54,71)分,病耻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61, P<0.001)。患者被确诊为结核病后,均不同程度地产生病耻感,职业、患病时间、并发症个数是影响结核病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因素,学历是影响结核病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9年7—12月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科就诊结核病患者20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201例结核病患者病耻感总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7,12)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62(54,71)分,病耻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61, P<0.001)。患者被确诊为结核病后,均不同程度地产生病耻感,职业、患病时间、并发症个数是影响结核病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因素,学历是影响结核病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应对方式、抑郁与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6例,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问卷(MCMQ-中文版)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抑郁得分(40.40±5.67)分,抑郁检出率为54.37%。抑郁得分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抑郁得分与屈服和回避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面对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主观幸福感得分与面对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屈服和回避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屈服的应对方式在高血压患者抑郁程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6%(0.124/0.772)。结论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抑郁与应对方式相关,且抑郁情绪部分通过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应对方式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病耻感、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自愿检测门诊777例HIV感染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艾滋病耻辱量表(SBHSS)、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进行调查。结果 777例HIV感染者创伤后成长、病耻感、反刍性沉思得分分别为(48.38±22.944)分、(9.35±3.445)分、(12.66±8.633)分。三者呈正相关(P0.05);病耻感可以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反刍性沉思对病耻感与创伤后成长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48.64%。结论 HIV感染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病耻感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可以通过反刍性沉思的部分中介效应来实现。医护人员应关注感染者的认知变化,制定干预策略帮助感染者从消极认知转向积极认知,提高感染者的内心成长。  相似文献   

7.
臧爽  刘丽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978-3980
目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护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及其应对方式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50名AD患者护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D患者护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3.05分±0.75分,处于中等自我效能水平,与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护理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与积极应对的得分呈正相关性(r=0.552,P<0.05)。结论 AD患者护理者具有积极的态度及行为模式特点,护理人员充分利用其行为优势,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以增强护理者的护理信心,促进应对能力及自我效能的提升,缓解护理负担,提高AD患者及护理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抗逆力现状,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老年人抗逆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唐山市2个社区的71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抗逆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采用Pearson相关探讨三者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社区老年人抗逆力的因素。结果 老年人的抗逆力得分为(62.33±11.45)分,处于中等抗逆力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抗逆力得分呈正相关(r=0.748,P<0.001);积极应对得分与抗逆力得分呈正相关(r=0.463,P<0.001);消极应对得分与抗逆力得分呈负相关(r=-0.449,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应对方式及领悟社会支持是抗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72.7%的变异量。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老年人抗逆力相关,提高老年人的积极应对能力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可提高其抗逆力,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患者心理弹性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及其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吞咽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MCMQ)、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量表对113例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吞咽障碍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8.21±12.65)分,在年龄、婚姻、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吞咽功能评分(22.45±3.26)分;吞咽障碍患者SCL-90评分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应对方式中屈服高于常模(P0.05,P0.01);SCL-90阳性组在心理弹性总分、乐观性、坚韧性及应对方式的面对维度上明显低于SCL-90阴性组(P0.05,P0.01);SCL-90阳性组在心吞咽功能得分上明显高于SCL-90阴性组(P0.01);心理弹性高分组面对和回避得分均明显高于心理弹性低分组(P0.05);心理弹性总分与应对方式的面对呈正相关,与SCL-90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心理弹性中的坚韧性与吞咽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吞咽障碍患者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吞咽功能与心理弹性密切相关,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吞咽障碍患者心理弹性,以改善其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提高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疾病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收集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72例,利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中文版健康评估问卷(HAQ-DI)、疾病活动度测量表(DAS-28)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回避与屈服应对方式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P0.01),但面对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常模(P0.01);屈服应对方式与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疾病状态密切相关(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患者的总体健康情况相关(P0.05)。结论面对、屈服应对方式是影响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与疾病状态的主要因素,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应对方式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首发脑卒中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对142例首发脑卒中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首发脑卒中创伤后成长总分为(49.68±7.56)分,欣赏生活维度得分最高、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最低;创伤后成长与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263,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184,P0.05);文化程度、付费方式、婚姻状况及后遗症状个数等是影响老年人首发脑卒中创伤后成长的因素。结论老年人首发脑卒中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武汉市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抑郁状况的关系。方法多阶段随机抽取武汉市72个居委会或自然村中1 852名空巢老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空巢老人抑郁现状,并分析研究对象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抑郁438例(23.65%)。其中,轻度抑郁283例,中度抑郁107例,重度抑郁48例。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消费水平、合并慢性病、医保、体育锻炼均对抑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有影响(均P0.05);中、重度抑郁组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抑郁组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正常组;轻、中、重度抑郁组积极应对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消极应对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5);中、重度抑郁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GSES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混合应对呈正相关(P0.05)。结论武汉地区空巢老人抑郁发生率较高,空巢老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配比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烟台市几大医院住院、门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为配比因素,选择健康志愿者150例为对照组。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选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及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积极应对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呈显著正相关;与EPQ的P分呈显著负相关。抑郁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EPQ的E分呈显著负相关。焦虑与EPQ的N分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焦虑、抑郁、EPQ的P分、L分,以及教育程度与饮酒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积极应对、EPQ的N分是糖尿病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在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刺激时采取了较多的消极应对方式,而这一点又使糖尿病患者获得较少的主观支持并且对支持的利用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8月—2020年3月期间,采用便利抽样法,对该院就诊的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一般情况调查表、2型糖尿病病耻感评估表。对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平均病耻感得分为(54.22±10.65)分。不同年龄、文化水平、是否接受胰岛素治疗、是否合并并发症等4个因素的单因素亚组分析显示,组间病耻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年龄、是否合并并发症、文化水平是影响病耻感的独立因素。结论该次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年龄低、具有糖尿病并发症和文化水平较高的患者具有更明显的病耻感,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及时给予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HIV/AIDS随访患者病耻感、医疗保健提供者参与度对其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HIV/AIDS随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erger艾滋病病耻感量表、医疗保健提供者参与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于基线(T1)、6个月后(T2)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HIV/AIDS患者在T1、T2阶段的抑郁总分分别为6.00(2.00,14.75)、4.00(1.00,12.00),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9.00%(39例)、31.00%(3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92,P<0.01);病耻感总分分别为(109.33±24.87)、(107.27±25.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1,P=0.105);病耻感中的信息披露问题、医疗保健提供者参与度是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P均<0.01);病耻感可直接预测患者抑郁(95%CI:0.065~0.132),也可通过作用于医疗保健提供者参与度间接影响患者抑郁(95%CI:0.002~0.022)。结论 HIV/AIDS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及抑郁困扰,医疗保健提供者参与度在病耻感影响抑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期主题式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病耻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收治的HIV感染者65例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短期主题式心理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病耻感及应对方式变化。结果随访3个月,剔除失访病例,有62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3个月后,62例患者社会排斥、内在羞耻感、社会孤立评分分别为(20.45±3.12)、(13.12±1.54)、(17.56±3.12)分,明显低于干预前(28.45±3.56)、(17.24±2.12)、(23.54±3.20)分(P 0.05);面对评分(26.21±4.12)分,明显高于干预前(18.65±3.12)分,屈服评分(10.25±1.42)分,明显低于干预前(15.72±3.20)分(P 0.01);患者满意率为95.16%。结论短期主题式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HIV感染者内心耻辱体验,规避屈服消极应对行为,促进积极应对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晚期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于2018年8—12月在广州三所三甲医院产科门诊,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36-SF)、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调查12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晚期的一般资料、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结果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如下:生理职能为(44.35±42.63)分,躯体疼痛为(86.56±11.92)分,总体健康为(71.19±17.39)分,精力为(68.91±14.78)分,社会功能为(74.94±21.40)分,情感职能为(56.72±42.29)分,精神健康为(71.13±13.64)分,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得分为(24.36±6.05)分,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得分为(10.14±4.09)分。其中生理职能维度(r=0.210,P<0.05)、精力维度(r=0.340,P<0.05)、精神健康维度(r=0.240,P<0.05)及总体健康维度(r=0.310,P<0.01)分别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社会功能维度(r=-0.220,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维度呈负相关。多重回归分析中积极应对方式是生理职能维度、总体健康维度、精力维度和精神健康维度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孕晚期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生活质量多个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现相关关系,提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友支持团队对艾滋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状况、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120例,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以病友支持团队的形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病耻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病耻感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IS评分为(63.13±11.52)分,低于对照组的(73.01±12.70)分,干预组患者的病耻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CL-90评分为(200.62±20.25)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35±3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友支持团队能够有效减少艾滋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提高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离退休老年人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32名离退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离退休老年人的焦虑程度在年龄和家庭属性上存在显著差异(F=7.276,P<0.01;t=3.816,P<0.05),在文化程度和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3.943,P>0.05;t=1.145,P>0.05);离退休老年人的应对方式在性别和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18.641,P<0.001等);正常与焦虑离退休老年人在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解决问题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24,P<0.01),自责、退避、幻想与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r=0.418、0.363、0.196,P=0.012、0.027、0.044)。结论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背景父母的养育压力会直接影响其育儿方式,从而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及疾病转归,故明确应对方式在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儿父母社会支持与养育压力间的作用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对改善哮喘患儿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哮喘患儿父母社会支持与养育压力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及其父亲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儿及其父母一般资料,分别采用养育压力短式量表(PSI-S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估患儿父母养育压力、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哮喘患儿父母PSI-SF及其各维度评分、SSRS及其各维度评分、TCSQ各分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Mplus 7.4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及Bootstrap法验证应对方式在哮喘患儿父母社会支持与养育压力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本研究共发放29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56%。哮喘患儿父母PSI-SF评分为(108.36±18.88)分,其中养育压力大者225名(占81.52%),各维度中亲职愁苦评分最高。哮喘患儿父母SSRS及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低于健康儿童父母(P <0.05)。哮喘患儿父母积极应对评分低于健康儿童父母,消极应对评分高于健康儿童父母(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父母PSI-SF及其各维度评分与SSRS及其各维度评分、积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P <0.05);哮喘患儿父母SSRS及其各维度评分与积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P <0.05);哮喘患儿父母PSI-SF评分与其各维度评分间、SSRS评分与其各维度评分间均呈正相关,积极应对评分与消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P <0.05)。构建的哮喘患儿父母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养育压力中介模型的拟合度指数为χ2/df=4.34,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41。Bootstrap法检验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养育压力的间接效应占73.12%,其中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养育压力的间接效应占43.58%、社会支持→消极应对→养育压力的间接效应占29.54%,表明应对方式在哮喘患儿父母社会支持和养育压力间的中介效应成立。结论哮喘患儿父母养育压力大、社会支持水平低、更倾向于消极应对,且应对方式在哮喘患儿父母社会支持与养育压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故医护人员应引导哮喘患儿父母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以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减轻其养育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