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活性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1)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和MTT法检测麻杏石甘汤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方式下的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活性;(2)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最大无毒限毒的麻杏石甘汤治疗给药方式下的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治疗给药方式中,麻杏石甘汤在浓度为31.25 mg/mL时,MDCK细胞活性的0D值显著高于病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为2.78;预防给药方式中,麻杏石甘汤在浓度为15.63、31.25 mg/mL时,MDCK细胞OD值高于病毒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1为1.71;与病毒对照组比较,麻杏石甘汤治疗给药方式下的MDCK细胞超微结构较完整.结论 麻杏石甘汤在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方式中均能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并能通过抑制病毒增殖的方式而保护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活性与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2.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成,有清肺泄热平喘之功,主治邪热壅肺之证,近年来,其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均取得了可喜进展,现概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1、理论探讨 1.1、源流简述:《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相似文献   

3.
4.
麻杏石甘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作者用该方治疗感冒、哮喘、支气管炎、肺炎及荨麻疹等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麻杏石甘汤治疗久咳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常见一些因外感失治误治而导致久咳不愈者 ,经抗生素治疗 ,效果不著 ,2 0 0 2年 1月~ 11月作者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化裁治疗 6 2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2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2 0例 ,女 4 2例 ;均无恶寒发热 ,胸痛症状 ,多伴咽痒 ,咽中痰滞 ,痰稠难咳。血常规示正常范围 ,胸透多正常。1 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以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方药 :麻黄、杏仁、苏子、半夏、百部各 10 g ,石膏 30g ,细辛 3g ,款冬花、浙贝各 15 g。若痰黄、舌红苔黄等热重加大青叶、知母各 15 g ;胸闷不适加全瓜蒌 1…  相似文献   

6.
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成,原方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笔者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以本方治疗肛肠科疾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复方麻杏石甘汤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选用氨水刺激法和足跖肿胀法及三联疫苗致热法研究评价复方麻杏石甘汤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抗炎解热的临床功效。结果表明,复方麻杏石甘汤可显著延长小鼠咳嗽发作潜伏期及减少咳嗽发作次数(P<0.05),减轻大鼠足跖炎症肿胀度(P<0.05)和降低致热兔体温(P<0.05)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犬肾传代(MDCK)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最大无毒限量的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凋亡百分率与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 结果:麻杏石甘汤能显著降低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凋亡百分率,下调其G1/G0期细胞比例,上调其S期、G2/M期细胞比例以及细胞增殖指数(PI)值. 结论:麻杏石甘汤通过调整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细胞周期,降低细胞凋亡百分率而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麻杏石甘汤源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肺热炽盛的肺炎和热邪犯肺的哮喘.近年来,对其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麻杏石甘汤记载于《伤寒杂病论》,由麻黄、苦杏仁、石膏和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文章从麻杏石甘汤的有效成分、现代工艺、药理作用以及量效关系4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使中药复方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辅佐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咳嗽、气喘气急、哮鸣音等临床表现的疗效。方法:92例8~16个月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麻杏石甘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天中咳嗽、气喘气急、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咳嗽、气喘气急、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辅佐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咳嗽、气喘气急、哮鸣音等临床表现的疗效。方法:92例8~16个月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麻杏石甘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天中咳嗽、气喘气急、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咳嗽、气喘气急、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 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综述方法,检索1994-2008年重庆维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专业资料和网络上的信息。由两名评价者共同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7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检索出14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只有8篇文献,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每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8篇文献均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和分配隐藏的方法,均未提及是否采用盲法,属于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试验组与西药对照组有效率的比值比为4.06,95%可信区间[2.63,6.27],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 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较单用西药组有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但本系统综述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多属低质量文献,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尚须开展大规模的设计严谨、方法可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获得更高强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汤剂中的超分子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中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有关中药汤剂中的超分子现象的研究进展,并以麻杏石甘汤为例,提出从超分子角度探究麻杏石甘汤抗病毒活性的原因,为研究中药汤剂中超分子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麻杏甘石汤对急性咽炎大鼠的镇咳、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麻杏甘石汤高剂量组、麻杏甘石汤中剂量组和麻杏甘石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制备急性咽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咳嗽潜伏期及大鼠在2 min、3 min、5 min内的咳嗽次数;并观察麻杏甘石汤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以及对醋酸致痛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麻杏甘石汤各剂量组大鼠咳嗽潜伏期显著延长,IL-6和TNF含量显著降低(P<0.01);麻杏甘石汤高剂量组大鼠3 min内咳嗽次数以及5 min内咳嗽次数均减少,大鼠棉球肉芽肿抑制率增高,小鼠扭体次数降低(P<0.05,P<0.01)。结论:麻杏甘石汤对急性咽炎大鼠有一定的镇咳和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麻杏石甘汤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靶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靶点。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血凝试验和MTT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在4种给药方式中对流感病毒血凝滴度和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在直接灭活病毒作用中,麻杏石甘汤在3.19 ̄31.25 mg/mL浓度范围内的血凝滴度低于病毒对照组,在15.63 ̄31.25mg/mL时病毒血凝滴度低于利巴韦林组;在干预病毒吸附作用中,麻杏石甘汤在1.95 ̄31.25 mg/mL浓度范围内病毒血凝滴度低于病毒对照组,在7.81 ̄31.25 mg/mL时病毒血凝滴度低于利巴韦林组;在保护宿主细胞作用中,麻杏石甘汤在3.19 ̄31.25 mg/mL浓度范围内病毒血凝滴度低于病毒对照组,在7.81 ̄31.25 mg/mL时病毒血凝滴度低于利巴韦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0.05)。在这3种给药方式中,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治疗指数高于利巴韦林。在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中,麻杏石甘汤在7.81 ̄31.25 mg/mL浓度范围内病毒血凝滴度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0.05)。与利巴韦林组比较,检测的麻杏石甘汤5个浓度点的作用不明显,在给药方式中,麻杏石甘汤对MDCK细胞的治疗指数也低于利巴韦林组。结论麻杏石甘汤通过直接杀伤病毒、干预病毒吸附、抑制病毒增殖、保护宿主细胞而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该方直接杀伤病毒、干预病毒吸附和保护宿主细胞的作用优于利巴韦林片,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不及利巴韦林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截断疗法"和"常规疗法"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作用,以研究"截断疗法"优于"常规疗法"的作用机制,及与病毒感染后机体发生的炎症级联反应间的关系。方法 Balb/c小鼠192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常规疗法组和截断疗法组,以50μL 30 LD50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病毒液滴鼻感染后1 h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常规疗法组第1、2、3天以银翘散水煎剂灌胃,第4、5、6、7天以犀角地黄汤水煎剂灌胃;截断疗法组第1~7天以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水煎剂灌胃;每日给药2次,共给药7 d。以上处理的小鼠分别于第2、4、6、8天摘眼球放血处死并取材、检测。观察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总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肺组织匀浆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LRP3 mRNA的表达。结果截断疗法组和常规疗法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IL-1β和IL-18,及NLRP3 mRNA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截断疗法组在第2天BALF中白细胞总数、IL-1β和IL-18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1),而常规疗法组尚未显示出明显的作用;第8天截断疗法组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常规疗法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感染后第4天,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高表达NLRP3 mRNA,截断疗法组NLRP3 mRNA表达明显减少,常规疗法组与模型组比差异不显著。结论截断疗法在感染早期即可抑制固有免疫应答所诱发的炎症反应,有效阻止了随后的炎症级联反应的发生,截断疾病的传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体的形成、干扰IL-1β和IL-18的成熟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肺部病毒滴度及其所致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环磷酰胺100 mg/kg腹腔注射后,随机分为对照组、RSV感染组、白藜芦醇腹腔注射组、白藜芦醇雾化组,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