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目的:引入JCI标准,加强急诊患者安全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对急诊高危患者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评估,采取了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对高危药品进行警示安全管理;从急诊护理质量控制、护理细节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护理流程;对急诊手术病人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标识和患者交接的管理,确保急诊患者的安全。结果:加强急诊患者在就医期间的安全管理,避免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高危药品用药的安全性及质量控制目标,保证了急诊手术病人的安全。结论: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发生,以最合理的流程保证患者就医期间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朴信爱  田宇 《吉林医学》2007,28(10):1226-122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因手术出血较多,需输入大量血液.为了保证手术用血安全,我院自2003年3月至今对全髋关节置换32例病人在术中采取一系列自体引流血回输技术输血,达到了充分利用自体血、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不良反应的目的,收到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临床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医院采供血流程,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基于可视化编程语言PowerBuilder10.5开发,操作界面友好。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建立数据接口,实现了医疗数据共享。结果各系统间互联互通、血液信息资源共享,并可对每袋血液从采集到临床使用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和追踪。结论输血科实时对HIS输血子系统进行维护,可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抢救和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因此加强对临床用血的管理,保证临床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血至关重要[2]。我院于2011年成立输血科,实施临床用血规范化管理,在提高临床用血质量以及保证输血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临床用血(输血)流程管理,提高医院用血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临床用血及输血安全,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分析了当前医院血库管理和输血流程的不安全因素,强调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引入RFID技术到临床输血各环节,建立起一套可靠、安全、有效的输血机制,总结并分析了RFID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Rh(D)阴性手术患者输血方案的进行分析,为临床输血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Rh(D)阴性手术患者44例,将其按照输血方案分成4组,对4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择期手术,术中出血可能性小,仅配备冷冻红细胞组患者均未输注冷冻红细胞;择期手术,术中出血可能性较大,符合自体输血标准,可实施储存式自体输血组患者均采取自体输血治疗;择期手术,不具备自身输血条件,采集新鲜血液组患者均输注备用血,未再次接受输血治疗;急诊手术,输注冷冻红细胞组患者全部输注冷冻红细胞。结论:对Rh(D)阴性手术患者对输血方案进行合理制定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输血安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医院血库信息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平台是在“血站信息系统”平台扩展实现的血站与医院之间的互联,构建一个安全、规范、完善、先进的血液供应链,为区域安全用血保驾护航。为无输血申请和输血反应等功能的医院HIS系统,提供易扩展的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功能,避免HIS系统的重复开发及降低医院投入,全程使用条码化管理,采用“自编号”模式,根据血液的品种、血型、有效期进行白编号,系统提供强大的搜索功能,输血科人员在配血时能够快速定位血液位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平台贯穿周期从血站预约用血开始,到调血入库、常规输血、紧急输血、交叉配血等流程,其中输血部分有涵盖与HIS的接口使用,如病区用血申请、用血处方电子管理等,杜绝了人工错误发血的现象,缩短了各流稗间的操作时间,病人用血的等待时间减少了,自然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为医院的服务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由于急诊危重病人突出了急、危、重的特殊性,随时都有病情变化和生命危险的存在.因此,急诊危重病人收住院后能否安全转运到目的地,是急救工作的重点.笔者根据急救抢救护理记录对本院急诊内科1年内的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及途中监护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发现从急诊科到辅助检查科室、住院部,途中存在诸多威胁患者生命的隐患,易引起医疗纠纷.故急诊转运此类病人时,应采取转运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准备必要的抢救物品,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到达病房后应与接诊护士认真交接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等措施,保证患者及时安全的到达相关科室.  相似文献   

9.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一直是输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对同种异体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和所致不良反应认识的不断提高,为了避免异体输血产生诸多副作用并保证病人能及时手术,以自体血回输代替异体输血成为当前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输血方案.我科对60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和某些稀有血型(如RhD阴性)的患者,采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手术中回输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输血管理系统信息化在输血科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临床输血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是各医院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输血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化作为医院输血科管理的一部分,主要起到了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与医院其他管理系统高效共享相关数据,包含的信息数据涉及范围极广,可以延伸涉及到到医生、护士等人员.建立输血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促进流程与信息的规范化,有利于保证和提高血液质量、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移动护理工作站完善输血管理模式.方法:依托医院数字化信息建设系统,结合护理移动平台实时监控输血管理.结果:与输血科室无缝式连接,动态观测血液输注进程、不良反应信息;减少输血护理中的手工记录与交接环节,保证输血安全.结论:提高护理效率,减少差错,实现输血系统护理流程的规范化及输血护理管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适合某院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构建,以提高急诊专科护士的能力。方法 建立新的、系统的专科护士培训与准入制度,根据工作年限及掌握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按急诊三个区域,分四个阶段,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系统化、有目标、有计划的岗前和在岗培训。结果 通过实施分区域、分阶段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护士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预检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适应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某院通过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科学的分区域、分阶段的专业培训,收到满意成效。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输血与血库管理与监控方法的讨论,选择适合医院使用的模式。在使用以ORACLE大型数据库为存储,面向对象编程工具PowerBuider9.0、C#/为开发平台的输血与血库系统基础上,设计适合本医院使用工作模式,彻底实现网络化。使用输血与血库系统,将用血申请管理、血库管理、输血前标本流转、输血管理、血液追踪与监控、血袋管理、输血前评估、用血评价分别进行管理。通过输血与血库系统对输血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把血库到临床的业务集成管理,规范用血流程,提高用血安全,增加工作效率,实现血液在医院各环节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韩洪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181-1183
目的:探讨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将术野出血回收,经抗凝、过滤、清洗、浓缩后回输。观察回输血量、回输血后不良反应、缺血、缺氧情况等指标,并抽取术前静脉血、术中回收血、术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浆电解质检查。结果:46例患者术中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的脉搏加快、面色苍白表现,术后6h内症状改善,趋于正常水平。术后血常规及血浆电解质检查变化不明显。结论:采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安全有效、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15.
梁桂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34-1135,1140
目的:对采用腹腔镜下自制自体血回收装置进行自体血回输治疗情况总结分析。方法:2007年7月-2010年10月急诊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腹腔内出血患者86例。术中,将一条输血器的一头固定在手术台上,与腹腔镜吸引器头连接,另一头插入无菌空生理盐水瓶盖内,输液管一端插入预先加有100∶1枸橼酸钠的空盐水瓶内,另一端连接吸引器装置。将回收瓶内血液直接通过输血器滤过输给患者。观察患者腹腔出血与回输量、术前、后第1天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86例患者的腹腔内平均失血量为(1 748.34±910.21)ml,术中直接回输自体血350~2 000ml,平均为(944±721)ml。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第1天RBC、Hb、红细胞压积(HCT)、TP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WBC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腹腔镜操作和具备自制自体血回输装置前提下,对伴有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妇科急症既可快速寻找到病灶止血,并可最大限度自体血回输,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产科大量输血,即意味着产科大出血,需要产科、麻醉和血库团队的广泛协调。在临床过程中,产后出血是目前产科主要的并发症,产科大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管是术中还是产后出血都将对产妇造成一定的威胁,给临床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及时识别产科大量输血的风险因素,能为有效救治带来更多的机会与把握,提高产妇的生存率。输血仍然是产科大出血抢救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输血不慎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s, MTP)是指在大出血时,按照预先制定的血液成分方案予以输血,MTP是一个有预见性的输血方案,是应对产科大量失血时,在及时补充红细胞的同时,有预见性的补充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等,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MTP不仅包括输入的量,还是一个应急联动机制。同时对血液成分进行合理配备,也对输血中的各项事宜制定了明确的管理细则,使得血液成分的供应更为有效。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遵循规范,规范输血策略,及时把握产科大量输血的启动时机,迅速采用合适比例进行快速输血,应对大量输血带来的危急状况,快速促进产妇血容量恢复,这也是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在急诊抢救时对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实施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急诊科抢救的83例心脏骤停患者、4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当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及不同医生的治疗观点分为二组:A组:实施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结合药物治疗;B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心跳,血压,统计比较两组恢复正常心跳的成功率。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对比统计,A组:心脏骤停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例中恢复心跳分别为36例(85.7%)和23例(100%)。B组:心脏骤停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例中恢复心跳分别为23例(56.1%)和15例(68.1%)。A组恢复正常心跳成功率较B组高。结论在急诊抢救领域中对心脏骤停及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体外起搏的临床疗效较好,抢救成功率高,并且使用安全、简便、快捷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预防和抢救心脏骤停的好手段,值得在临床急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杜建蓉  荣秀华  黄丽 《西部医学》2012,24(7):1391-1392
目的探讨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器为急诊危重患者采血、输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就诊的危重患者107例,将2010年5-12月抢救中采取一侧肢体输液,一侧肢体采血的57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9月采取留置针连接真空管采血输液的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操作时问、血标本溶血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减少,血标本无溶血情况发生(P〈0.05),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抢救时,留置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血输液操作时间缩短,血液标本质量可靠,静脉穿刺次数少,减轻患者痛苦,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骨科患者采用京精Z-2000A血液回输机进行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术中出血总量75400 ml,自体血回输40750 ml,其中49例患者无自体血回输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DIC。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骨科大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输注异体血,是一种经济、安全、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价值。方法对35例宫外孕患者采用京精Z-2000A血液回输机进行自体血回输。术中密切观察病情,避免自体血液回输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结果。结果35例患者术中出血总量60400 ml,自体血回输30950 ml,患者无自体血回输并发症发生。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是一种经济、安全、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