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10 mg治疗8周后,血脂、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并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变化.选择1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做为对照.结果治疗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治疗后ET血浆水平明显下降(P<0.01),EDD明显改善(P<0.01),且ET和EDD改善与LDL-C下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的功能,且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 ,利用高分辨率超声 ,对 6 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 2 0例对照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进行检测 ,并观察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发现 ,高血压II期、III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且随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内膜中层厚度呈增厚趋势。高血压各期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P <0 .0 5 )。结果提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功能与运动后血压反应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运动后血压反应的关系。方法:对53例EH(EH组)患者及42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进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检测,采用平板运动试验系统进行亚极量运动负荷试验,于运动前、达亚极量负荷后即刻及休息 6 min后测定血压。结果:除2例患者运动前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被除外,其余患者均完成试验。与运动前比较,运动后即刻收缩压在对照组及EH组均显著升高(对照组:P<0.05,EH组: P<0.01),且 EH组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1),舒张压仅EH组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6min两组的血压较运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H组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运动后舒张压差值与FMD%呈显著负相关( r=-0.809, P<0.01),但收缩压与 FMD%无相关关系( r=-0.296, P>0.05)。结论:运动可使EH患者血压升高,但很快恢复;运动后收缩压升高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无关,而舒张压升高与之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FMD的无创检查,并观察福辛普利治疗前后患者FMD的变化。结果福辛普利治疗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径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明显FMD障碍,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伊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和福辛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2例1个月内未服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和伊贝沙坦组,治疗3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行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DD)超声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测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DD、血浆NO、ET1和vWF水平的变化。结果(1)肱动脉超声检测两组用药后FDD较用药前均显著增加,福辛普利组分别为(640±126)%和(507±125)%,伊贝沙坦组分别为(654±137)%和(488±128)%,(P<001),其余各项指标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血浆NO、ET1、vWF水平变化两组用药后NO水平较用药前均显著增加〔(1910±584)μmol/L和(1509±391)μmol/L、(2044±575)μmol/L和(1522±372)μmol/L,P<001〕;ET水平较用药前显著减少〔(2804±783)pmol/L和(2176±756)pmol/L、(2772±823)pmol/L和(2201±653)pmol/L,P<001〕;两组用药前、后vWF水平为(8529±971)%和(7532±791)%、(8629±982)%和(7494±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且与福辛普利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氧踏车运动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1atec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1~2级ISH患者166例为ISH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6例,给予常规治疗;有氧运动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有氧踏车运动,每周3次,每次30 min,疗程均为20周。另选择老年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Greiss法检测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H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运动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下降,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氧运动组收缩压和内皮素1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135.86±7.69)mm Hgvs(139.56±8.76)mm Hg,1 mm Hg=0.133kPa,(66.16±17.01)ng/Lvs(72.41±18.34)ng/L,P<0.05;(68.62±22.31)μmol/L vs(52.79±17.24)μmo1/L,P<0.01]。结论有氧踏车运动能够改善老年IS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有助于其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及白大衣性高血压对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老人487例,根据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128例,白大衣性高血压组115例,隐匿性高血压组112例和高血压组132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NO、内皮素1及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结果与正常血压组比较,白大衣性高血压组、隐匿性高血压组及高血压组FMD、NO显著降低,内皮素1、cfPWV显著升高(P0.05)。白大衣性高血压组和隐匿性高血压组FMD、NO较高血压组显著升高(P0.05)。内皮素1、cfPWV较高血压组显著降低[(45.63±6.76)ng/L、(45.20±7.00)ng/L vs(49.04±6.93)ng/L,(10.91±1.08)cm/s、(10.87±0.96)cm/s vs(11.75±1.35)cm/s,P0.05]。回归分析显示,以正常血压为参照,校正混杂因素后,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及高血压是FMD、NO、内皮素1及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是血管弹性下降及内皮紊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应用氯沙坦 12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相互关系。方法 入选 46例高血压患者 ,其中 ,男 2 0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52 2 9± 10 2 7岁。氯沙坦治疗 4~ 6周前后根据所达目标血压 (舒张压 <90mmHg ,调整降压药 ,未达标者加寿比山 2 5mg ,观察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血浆内皮素、左心室重量指数在治疗 12周后明显降低 (P <0 0 1) ,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增加在治疗 12周后显著增加 (P 0 0 5)。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变化与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无相关性 (β =-0 14 82 ,P >0 0 5) ,与收缩压变化 (β =0 443 ,P <0 0 0 1)、内皮素变化 (β =0 3 8,P <0 0 1)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氯沙坦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仅与血压降低有关 ,同时与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测定43例高血压患者血液中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行异性标志物NO、ET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同时与20例正常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明显减弱,NO明显低于对照组,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Ⅱ期及Ⅲ期颈动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内膜中层厚度呈增厚趋势。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73例和非LVH组127例,同期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技术测定FMD,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内皮素1,Griess法测定外周血NO含量。结果与非LVH组和对照组比较,LVH组FMD明显降低,AGEs和内皮素1均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与AGEs和内皮素1呈显著正相关(r=0.639,P=0.015;r=0.428,P=0.036),与FMD和NO呈显著负相关(r=-0.718,P=0.003;r=-0.337,P=0.041);FMD和AGEs为L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P=0.035);随着FMD降低、AGEs增加,LVH发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和大动脉硬化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LVH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测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5例血压正常的健康人在静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以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显著低于血压正常的健康人(7.62%±5.10%)vs(14.53%±3.82%),P<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3%±3.20%)vs(18.87%±4.3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高频超声可以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一方面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血压本身又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现综述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关系、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叶酸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叶酸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干预组22例,对照组20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及组内肱动脉基础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干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1.59%±4.79%比7.15%±3.20%和8.14%±3.01%)、肱动脉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9.73%±5.80%比16.69%±4.75%和17.55%±6.05%)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叶酸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4例EH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硝苯地平,对照组口服珍菊降压片,疗程均为12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的肱动脉内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可改善EH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 将90例冠心病患者分组:52例为合并高血压病组,其中老年组(A组)35例及非老年组(B组)17例;38例为非高血压组,其中老年组(C组)25例及非老年组(D组)13例。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测肱动脉血压SBP、DBP,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D0)、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FMD、ET、NO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各组D0、NID无显著性差异(P〉0.05)。FMD与NO呈正相关(P〈0.01);FMD与ET、SBP、DBP、TC、LDL呈负相关(P〈0.01);SBP、DBP与ET呈正相关(P〈0.01);SBP、DBP与NO呈负相关(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功能障碍,高血压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FMD与NO、ET可作为反映冠心病和高血压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无创伤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无创伤性高分辨力超声检测7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血压者肱动脉对血流增加和硝酸甘油(NTG)的反应性,以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表示血流和NTG介导的扩张,以评价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功能。结果与对照者比较,高血压Ⅰ期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分别为120%±17%及117%±23%,P>005),高血压Ⅱ期和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下降(分别为99%±17%和81%±25%,P<005),尤以并发脑卒中组下降更明显,高血压Ⅱ期与并发脑卒中组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NTG介导的扩张在各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病程进展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并逐渐加重,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者尤为明显,提示内皮功能不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MBPS组(70例)和无MBPS组(NMBPS组,57例),两组均采用胶乳比浊法测定hs CRP,ELISA法测定MMP-9,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比较两组hs-CRP、MMP-9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结果与NMBPS组比较,MBPS组患者平均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显著升高,且hs-CRP和MMP-9显著升高(P0.01),而FM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PS与年龄、高血压病程、24 h平均收缩压、LDL-C、hs-CRP及MMP-9呈正相关,与FMD呈负相关(r=-0.23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LDL-C、hs-CRP、MMP-9和FMD 5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24 h平均收缩压对MBPS指标值影响最大。结论 MBPS可能与hs-CRP、MMP-9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功能与血管重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莉  常青 《中国循环杂志》2004,19(4):317-320
血管内皮具有强大的生理功能,内皮功能障碍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的研究表明,血管重塑对心血管疾病的意义愈见明显,而内皮细胞在血管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皮功能障碍可影响血管重塑的程度和性质.本文就正常血管内皮功能及其在血管重塑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内皮功能障碍与血管重塑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CAD)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动脉硬化的状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90例(CAD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并无其他疾病史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及动脉内膜的变化,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股动脉,观察管腔、管径、内膜及有无斑块、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Crouse法.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在单支组及多支组明显减弱[(9.08±2.28)%、(6.14±2.21)%],与对照组[(15.58±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