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升降散作为温病名方,系由白僵蚕、全蝉蜕、广姜黄、川大黄、蜂蜜、米酒组成.清代名家杨栗山将之载于<伤寒瘟疫条辨>并尊之为瘟疫十五方之首.该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后世医家将之灵活化裁,广泛用于外感以及内伤杂病的治疗中,因疗效确切而备受推崇.本文从其配伍特点入手,主要从宣通并用、升清降浊、调畅三焦气机、逐秽解毒、活血化瘀等几方面做以阐述.并从发热、经行腹痛、呃逆、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升降散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其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山东中医杂志》2016,(6):563-564
升降散原是治瘟疫之良方,后经历代医家发挥,被广泛应用于内、外科,取得了较好疗效。杨世勇老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气机升降失常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故疏通气机、调节升降对治疗湿热疫毒和内伤杂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列举杨老师以升降散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支气管哮喘、便秘、心悸验案各1则,为升降散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升降散最早见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蚕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丸.后来明代张鹤腾<伤署全书>中也有记载,此书收集了历代医家的治暑良方,升降散是其中之一.后得清代医家杨栗山的发挥,载于<伤寒瘟疫条辨>一书中,传之后世,启迪后人.杨栗山明确写道:"是方(升降散)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变服法,名为赔赈散,用治温病,服者皆愈,以为当随赈济而赔之也."杨栗山强调了升降散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将其推为治疗瘟疫的首要方剂,表里轻重皆可用之,为治疗瘟疫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对现代中医临床仍有指导意义.他认为:"瘟病总计十五方……而升降散,其总方也,轻重皆可酌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病机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的正常和异常反映,太阳病是营卫出入之机的失调,阳明病是阳土之气的不降,少阳病是气机升降道路的不畅,太阴病是阴土之气的不升,少阴病是水火升降的失常,厥阴病是气血升降的逆乱。结论:气机升降失常是外感与内伤杂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5.
名方升降散具有升清降浊、通利三焦、调畅气机之效.国医大师薛伯寿临证活用升降散,不仅用于四季热病、温疫,也用于内伤杂病.本文结合案例介绍薛老针对不同病机,运用升降散与其他方剂合方施治经验,其辨证准确,用药精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升降散中姜黄应用析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疫名方升降散中应用姜黄独具特色.通过文献的考证、整理、归纳及分析,探讨升降散中姜黄的剂量及作用.综合文献分析结果认为:升降散中所用的姜黄当为现今的片姜黄,而非姜黄片,汤剂用量一般在每剂3 ~10g,散剂量每服可用0.5~2g.片姜黄辛、苦而性凉,作为佐药,通过辛苦发散之性加强透泄疫中郁热的作用,而这种“火郁发之”的治疗特色同样可拓展应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升降散新用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是赵绍琴教授十分推崇的一首名方。清代医家杨栗山在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中,谓升降散:“一升一降,内外通和……名升降,亦双解之义。”四药相合,有升降相因、表里双解、寒温并调之妙。是方虽为瘟疫而设,然其应用已超出瘟疫范围。余以此方治疗外感及杂病火郁之证,诸如咽  相似文献   

8.
升降散是清代医家杨栗山所推崇的名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黄酒、蜂蜜组成,所针对病机为三焦火郁,气机失畅.后世医家除应用于温病外,针对病机将临床应用扩展到外感及内伤诸病.肿瘤患者经过系列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升降功能的失调,并且因情志因素多有火郁气滞.临证应用升降散取其升降气机之效,往往能有效地调节脾胃气机,理气开郁,有助于肿瘤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22-2124
升降散是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的《伤寒瘟疫条辨》中治疗瘟疫的首要方剂,在当时应用广泛,活人无数。近年来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且得到了赵绍琴、蒲辅周等中医大家的推崇,常用于治疗各种温病及临床疑难怪病,屡建奇功。而其方中所采用的气机升降理论是其疗效颇佳的主要原因,此理论目前已被很多人运用到了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因为通过最新的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均表明,气机升降失调是引起肿瘤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的重要病机。因此重视气机升降理论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将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曹颖  李志国 《吉林中医药》2013,(10):980-981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以“中气升降”为中心,阐释脏腑气机的圆运动,在临床治疗中重视人体中气,调畅脏腑气机,复其升降枢转之常。黄氏第五代弟子麻瑞亭将“中气升降”理论进一步完善,认为脏腑气机升降紊乱所致之病,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中气升降,并将黄氏气滞之主方下气汤加减完善为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之内伤杂病方,可用以指导临床脏腑气机失调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升降散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出自清·杨璇(号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据考证升降散与自明代的《万病回春》中的内府仙方组成相类似,清·陈良佐《二分晰义》改变其剂量、服法,名为陪赈散。杨氏认为"可与河间双解散并驾齐驱耳,名曰升降,亦双解之别名也",故定名为升降散,将之列为  相似文献   

12.
薛伯寿教授曾拜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为师,继承发挥蒲氏善治外感热病的医疗经验,临床对杨栗山温疫十五方的应用颇有心得,尤其灵活运用升降散,经薛师的灵活运用就成了一方多用,拓展了治疗范围,临床不仅广泛用于外感热病温病,亦用于治疗疑难内伤杂病,往往可提高疗效,薛老认为火热内郁、脏腑受损、升降出入失常是升降散进治疗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病机要;升降散使用有其相应的原则,要在辨证;在辨病辩证选方用药基础上合用升降散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升降散加味在异病同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瑾瑜  王艳 《世界中医药》2007,2(5):288-289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一书,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等4味药组成,具有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之功效,临床上凡有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皆可用之.笔者居住南方海滨城市,地处湿热之地,临床上表里同病,虚实夹杂,湿热互结之病症多见,采用升降散化裁,治疗气机郁滞等证,疗效甚佳,兹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升降散一方载于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是治疗阳热怫郁,气机失调的重要方剂。于志强教授基于“气机之郁”理论,认为本方的病机关键是“内有郁热,气机升降失调”,从异病同治角度出发,谨守病机,化裁新方,扩大了升降散的治疗范围,灵活运用于治疗荨麻疹,口腔带状疱疹及偏头痛等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论升降散及其在皮肤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升降散原专为治疗瘟疫而设,现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现代药理研究,升降散具有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过敏的作用,因此适宜在皮肤病中应用。具体有以下证型:邪热内郁,与气血相搏,血热互结;或腑气不通,里热外越;或血分伏热,复感风邪;或肺胃热毒壅盛,湿热上攻。病机总以火热内郁、气机失畅为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冷治文  王鹏 《河北中医》2009,31(12):1884-1885
金元时期,百家争鸣.受法家革新思想影响,李东垣根据<黄帝内经>阴阳升降和生长收藏等理论,在继承洁古(张元素,字洁古)脏腑辨证学说的基础上,创立内伤病之脾胃学说,"人以胃气为本"和"火与元气不两立"是<脾胃论>的主要学术观点,而"升降浮沉"是贯穿于<脾胃论>全书的理论思想和制方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升降散首见于明·龚廷贤《万病回春》,至清·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名之为升降散。其以僵蚕、蝉蜕轻清升阳中之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宣透郁火,升清降浊,疏理三焦,使上下内外通和,为杨氏治瘟疫十五方之首。升降散方小力专,配伍精妙,深受历代医家推崇,不光用于温病范畴,亦用于内伤杂病之中。笔者(第一作者)在临床跟师(通讯作者)侍诊中,发现老师凡辨证为火热内郁者,每用升降散加减,多应手取效,故现择录于后。  相似文献   

18.
姜林芳  于红专 《新中医》2016,48(4):255-256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一书,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具有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之功效。临床上凡有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皆可用之。笔者从事内科疾病诊疗多年,见表里同病、虚实夹杂、湿热互结之病症较多,采用升降散化裁治疗,疗效甚佳,兹将体会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1.1不寐王某,男,49岁。2014年5月8日初诊。主诉:失眠半年余。主要表现入睡困难,虽寐亦  相似文献   

19.
宣敛并用治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林超 《中医杂志》2006,47(1):75-76
咳嗽临床上多分外感与内伤辨治,治疗大法则推崇清代喻嘉言的外感咳嗽主以宣散,内伤咳嗽主以敛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咳嗽病在分清外感与内伤的同时。更要分清虚实,治疗上注重调理肺的升降气机,在宣发散邪中佐以敛降,或在敛降补虚的同时辅以宣发,求得宣敛相合.升降相因。  相似文献   

20.
升降散最早见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蚕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丸。后来明代张鹤腾《伤署全书》中也有记载,此书收集了历代医家的治暑良方,升降散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