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自2004年以来,应用针刺疗法配合中医牵正散加味口服,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48岁;患左侧面瘫26例,右侧面瘫14例;病程1天至6个月.  相似文献   

2.
<正>面瘫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发病率更高,不论男女老少都可发病,其严重程度不一,故疗程长短不一,大部分患者在治疗一个月后基本痊愈,少部分患者恢复较慢,还有一部分可能会留下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其主要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可有不能鼓腮、口角漏水等。临床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科门诊,按就诊顺序随  相似文献   

3.
黄莺 《光明中医》2022,(16):2992-2994
目的 探讨牵正穴温针灸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药物联合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联合牵正穴温针灸,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安全系数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韩兴利 《河南中医》2014,(9):1833-183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中药敷贴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敷贴能够明显改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外周血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和免疫球蛋白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对免疫球蛋白的改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牵正穴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当天及治疗1、2个疗程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和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定,并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1、2疗程后,两组H-B分级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24.24%与总有效率87.88%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2.12%、75.76%(均P<0.05)。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5.76%高于对照组的42.42%(P<0.05)。结论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7.
牵正穴位于头面部、耳垂前方约0.5寸,与耳垂之中点齐平,一左一右,共两穴,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效穴,具有祛风清热、通经活络之功效,可调节面部气血,疏通面部经络,舒缓面部痉挛,且针灸牵正穴操作简便、患者的痛苦程度低、几乎无不良反应,因而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想穴位。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以面部表情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具体表现为眼睑无法完全闭合、口角?斜,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文章通过总结以牵正穴为主进行针刺法、灸法、理疗法以及药物外治法等中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分析目前临床牵正穴在周围性面瘫应用中的优势和疗效,明确以牵正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性,以及在不同的证型中应用不同的刺灸方法作用于牵正穴的疗效差异,为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探讨目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思路和依据。目的在于以牵正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可在多种评价体系中选择疗效更优的方案用于临床治疗,从而能更好地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作指导,以及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及方向。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年来用牵正散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兹举验案一则如下: 余××,女,35岁。1973年3月14日诊。患者于四天前晨起漱口时,发现水从口角流出,继则口眼喁斜,舌强,饮食困难,即在某医院就诊,经针灸及中药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而前来就医。  相似文献   

9.
葛根牵正汤治疗周围性面瘫86例山东省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271608)陈立富【关键词】葛根牵正汤,汗法,周围性面瘫,治疗应用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葛根牵正汤治疗周围性面瘫86例,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86例患者中,住院55例,门诊31例;男52...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自制牵正膏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6个月;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半天。诊断依据:①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感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②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是由面神经管及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以青年人多见.起病急骤,以口眼喁斜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的“口喁”范畴.笔者1996年至1998年应用牵正散加味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刚  张蕾 《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2):34-34
笔者自 2 0 0 0年以来 ,运用中药足浴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 40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40例 ,男 2 4例 ,女 1 6例 ;年龄最大70岁 ,最小 2 4岁 ,平均年龄 48.3岁。患左侧 2 6例 ,患右侧 1 4例 ;病程 1天~ 6个月。治疗方法中药足浴配方以牵正散为主方加味 :桃仁2 0 g,红花 2 0 g,桂枝 2 0 g,羌活 2 0 g,当归 1 5g,防风2 0 g,透骨草 1 0 g,牛膝 1 2 g,桔梗 1 2 g,煎取 1 0 0 0 ml,水温 38℃~ 48℃ ,每日 1次 ,每次 30 min。针刺穴位 :太阳、头维、睛明、攒竹、地仓、颊车、翳风、人中、承浆、下关、承泣、迎香、合谷等。每日 1次…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电针牵正,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治愈29例(72.6%),总有效率98.4%。提示本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神经细胞再生或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述面瘫为单纯性口眼歪斜,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之为“口僻”。本病是由于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累及阳明经和少阳胆经而发。因邪仅在经,尚未入脏,故一般无昏厥伴随。笔者用牵正散结合不同证型加味共治疗面瘫60例,收到良好效果。 1 典型病例 例1 男,50岁,初诊:左面部瘫痪10天,开始时感觉轻微头痛,随后出现嘴歪,同时面部有麻木感。舌质淡,苔薄腻,脉细。辨证:风痰阻络,脉道不利。治法:化痰祛风,活血通络。处方:白附子、僵蚕各6g,全蝎(去头尖)3g,桃仁9g,红花6g,桑枝15g,竹茹5g,当归、胆南星各9g,枳实、菖蒲…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祖国医学认为本症是由于风寒外邪入侵面部,或由于内热亢盛筋脉不收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茎乳孔内组织发生炎症水肿,压迫面神经所致.笔者近2年应用针刺得气、辨气、调气理论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4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取常规针刺患侧阳白、四白、太阳、颧髎、颊车等穴结合下关、牵正穴处行隔牵正散灸,对照组常规针刺,均每天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P、社会生活功能FDIS)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分级、Portmann、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H-B分级、Portmann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FDIP、FD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36/38),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29/3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针灸外治和中药内服结合,针灸印堂、攒竹、太阳、地仓、牵正等穴,中药服用牵正散加减,治疗本病43例。结果治愈37例,痊愈率86.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3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19例,用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牵正散治疗,疗程14天,观察症状情况并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痊愈4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高达89.4%,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刺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谢军  马骏 《陕西中医》2006,27(6):722-723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电针取穴,阳白与太阳,下关与颧地仓与颊车为3对主穴;中药以牵正散为主方,白附子、僵蚕、全蝎、黄芪、赤芍、川芎、白芷、白芍各,防风、细辛)。结果:总有效率94.6%。结论:电针配合牵正散有祛风解痉通络的作用,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