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寻金元时期补阳方剂、补气方剂的配伍规则。方法: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金元时期13部古医籍进行查阅、采集并整理,分析金元时期补阳剂、补气剂的配伍规则。结果:共收集到金元时期补益方剂168首,其中补阳剂占38.10%,补气剂占27.98%。补阳剂的基本药物为补阳药,有选择的配伍活血化瘀药、温里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补气药、理气药。补气剂的基本药物为补气药,有选择的配伍补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结论:金元时期补阳剂和补气剂的主要配伍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为补益方剂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补益剂配伍机理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补气剂适用于气虚证,每以人参、党参、黄茂、白求、炙甘草之类补气药物为主组成。配行气药。如陈皮、木香、砂仁之类。因脾胃气虚,运化功能减弱,而补气之品易于碍胃,政补气健脾方剂,宜配伍少量行气药物为佐,使之朴而不滞。如补中益气汤、异功散中之陈皮,参各白术散之砂江等。配利水渗湿药。如获各、范前七之类。因脾主运化水湿,肺主通调水道,肺脾气虚,每致水湿内停,政补气方剂常配利水渗湿之品,使水温下渗而牌运得健,并可加强补气之功。如四君子汤之在各,参等白术散之在各、意次仁等。配升阳举陷药。如升麻、柴胡之类。因脾…  相似文献   

3.
浅谈益气健脾方用药及组方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脾胃气虚证病机理论的分析 ,以白术茯苓汤为基础方 ,收集历代含白术、茯苓的方剂 2 5 0首 ,整理概括出中医益气健脾方组方配伍的规律性内容。益气健脾方剂常常涉及补气、行气、化湿、消食 4大类药 ,其中以配伍补气药的方剂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方考》中黄芪的配伍规律,为临床正确使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方考》中载有黄芪的方剂,对方剂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进行功效分类,对每类药物的高频药物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医方考》中记载有黄芪的方剂共41首,其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类别前5位的是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各类药物中与黄芪配伍频率最高的是甘草(28次),其次有人参(27次)、当归(25次)、白术(15次)等。当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候也有相应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黄芪多与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配伍使用,在其发挥不同功效时应联合此功效下的特异性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5.
<正>利水渗湿药能通利水道、渗利水湿,主要治疗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淋证、黄疸等病证,为祛湿剂的主要组成药物。由于利水渗湿药味多甘淡、性平或寒凉,能使病邪从小便排解,是较为安全、稳妥的祛邪方法,与他药配伍,可治疗多种病证。现就利水渗湿药在非祛湿剂中的配伍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医林改错》共收载活血化瘀方剂22首[1]。王清任创制的这些活血化瘀方剂,并非单纯的活血化瘀药物的堆砌,而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根据瘀血的不同成因、性质与部位,人体正气强弱,以及瘀血是否与痰浊、水湿兼夹为患等具体情况,以活血化瘀药为基础,辨证配伍行气、补气、温经、清热、祛风湿、化痰等药物,从而形成的多种形式的配伍方法。笔者将其归纳为行气活血、补气活血、清热活血、温经活血、化痰活血、祛瘀蠲  相似文献   

7.
有些老年病人用行气药后会出现口干、乏力等症。故笔者临床体会用行气药时须配伍滋阴、补气、补血、健脾药 ,才能使用药更加合理。1 行气兼补气 气虚能导致机体活动能力的不足 ,补气药能增强机体活动能力 ,特别是脾、肺二脏的功能。如老年慢性病引起脘腹胀满、大便秘结等 ,在用行气药时 ,应适当配伍补中益气药 ,如党参、白术、山药等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秘结等症。而对痰湿壅肺从而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失调。除使用行气药起理肺气的作用外 ,同时还应增加些补肺气药如人参、党参 ,以增加肺功能。《济生方》中治肝气郁…  相似文献   

8.
本章主要介绍气滞与气逆的方剂,使用时均应注意病之虚实,实证需行气,虚证需补气,气滞兼虚者,则于行气剂中加入补气之品,以虚实并调。又理气药多辛温香燥,易伤津耗气,勿使过剂,对于气滞兼阴亏者,及孕妇均应慎用。一、行气越鞠丸(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越鞠苍香附、芎神栀子入>功善行气解郁。主治气、血、痰、火、湿、食等郁结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吞酸呕吐、饮食不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消渴方剂的配伍规律与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整理《中华医方》治疗消渴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处理,对高频药类、药物、药对、方剂年代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方剂共482首,涉及药物374种,累计用药次数达3784次.清热药、补气药、利水渗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连建伟教授治疗脾胃病中最常见的病症——痞满病的证治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连建伟教授的门诊电子医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规范并统一医案中的各种症状;对证候要素以及中药名称的规范统一采用《中医药学名词》当中的名称;部分歧义术语则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医案中痞满病症的症状、方剂、用药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连建伟教授痞满病门诊医案中最常见症状为:脘痛、泛恶、嗳气、口苦、便溏或者是便秘。舌苔最常见为淡红舌和白腻苔,脉象最常见为右脉缓和左关弦。治疗痞满的主要方剂为补气剂、调和肝脾剂、燥湿化痰剂、芳香化湿剂、消导化积剂。连建伟教授治疗痞满的中药中依次为益气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结论:益气健脾、兼以行气祛湿消食是连建伟教授治疗痞满病的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11.
王清任活血化瘀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皓宁 《河南中医》2005,25(9):16-17
王清任,字勋臣,为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医林改错》是他学术思想的结晶,该书共收载活血化瘀方剂22首。王清任创制的这些活血化瘀方剂,并非单纯的活血化瘀药物的堆砌,而是在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根据瘀血的不同成因、性质与部位,人体正气强弱,以及瘀血是否与痰浊、水湿兼挟为患等具体情况,以活血化瘀药为基础,辨证配伍行气、补气、清热、温经、祛风湿、化痰等药物,从而形成了多种形式的配伍方法。笔者将其归纳为行气活血、补气活血、清热活血、温经活血、化痰活血、祛瘀蠲痹活血六法。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配伍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眈  陈名斌  彭睿  贺又舜 《四川中医》2008,26(11):105-107
活血化瘀是中医临床及研究工作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结合历代名方的制方用药特点,对活血化瘀方刺的制方配伍方法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发现最为常用的配伍有:配理气行气药,配补气益气药,配温经散寒药,配攻下通腑药,配补血养血药,配清热解毒、清热凉血药,配利水药,配化痰药,配止血药,配祛风除湿药.并从理论和临床角度,阐明其配伍理论及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山药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山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的山药方668首,对对药出现的频次及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药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清热药、安神药、温里药;这些药物类别有其高频山药配伍药物;山药发挥不同功效时有其"特征"性的高频药物配伍。结论:本研究分析了山药的配伍规律,可为临床科学组方及人们日常保健使用山药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山药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贾波  陈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7):1050-1051
目的 :研究白术茯苓汤及其配伍补气、行气、除湿药对脾虚大鼠血浆神经降压素 (NT)的影响 ,以探讨益气健脾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大黄苦寒泻下法复制大鼠脾虚动物模型 ,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白术茯苓汤及其各配伍组对脾虚大鼠血浆神经降压素 (NT)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脾虚模型组大鼠NT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以综合配伍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综合配伍组对脾虚大鼠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白术茯苓汤及其各配伍组 ,说明益气健脾方剂配伍的理论与实践均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线索,分别筛选治疗"脾气虚证"、"脾胃气虚证"的方剂54首、284首,采取"Excel数据透视表","SQL Server 2005_DMAddin关联规则","SPSS 17.0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脾气虚证"、"脾胃气虚证"用药配伍规律的异同。结果显示,"脾气虚证"、"脾胃气虚证"其治疗方剂同中有异,两者均以补气、消食药配伍理气、温里、祛湿药等组成,均以白术、陈皮为基础方。但"脾气虚证"方剂以补脾治本为主,喜用"人参";"脾胃气虚证"方剂以补脾、行气、渗湿、消食等同用,标本兼治,喜用"党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古方中桃仁药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和《普济方》为数据采集源,收集整理2264首含有桃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网络图谱分析挖掘桃仁古方药物数量、主治疾病、方剂剂型、常用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桃仁古方药物累计668种,主治疾病819种,涉及汤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剂型,核心配伍组合为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药等活血行气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揭示桃仁在方剂中用药规律,为桃仁组方临床运用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方剂中熟地黄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熟地黄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熟地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的含熟地黄方739首,对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熟地黄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益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和温里药;这些药物类别有其高频熟地黄配伍药物。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熟地黄的配伍规律,可为临证科学组方提供依据,更好地发挥熟地黄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性味配伍理论肇始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发挥,成为方剂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辛味药属阳,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迭经配伍,其效各异.本文试以辛味药为例,浅谈性味配伍理论指导组方之法.  相似文献   

19.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中风应用的探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文献依据 清代王清任治病重视气血,强调气血论治.对于气血病变与论治,他特别强调血瘀和气虚两证,主张用活血化瘀法.《医林改错》立活血化瘀方共十五张,其用药配伍特点,以活血化瘀与理气药同用为主,可谓是化瘀不忘行气.此外,在这些方剂中,还分别把活血化瘀药与清热解毒、平肝、通窍、养阴、攻逐、散寒、祛风、通经等品同用.配伍方法灵活多变.他在活血化瘀法治血瘀证的具体运用和突出贡献,是根据人体部位,创立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分部治疗血瘀证.他还重视元气,强调气虚为病,同时,还认为气虚可导致血瘀而相兼为病,故在治疗上把补气药与活血药合用,标本同治.他的补气活血法最著名的代表方剂是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以辛润法思想为指导的治疗便秘方剂中辛味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有治疗便秘的方剂,分别统计含辛味药及不含辛味药方剂中药物使用频次,以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是否含辛味药物相关方剂中的药物组合以及核心药组的关联情况。结果最终纳入含辛味药的便秘治疗方剂405首,展示出44个核心组合,20条关联规则,其提升度均 1,为正相关的有效规则,其中18条规则的提升度≥3,表示规则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联系。高频的辛味药有当归、枳壳、木香、槟榔等,最常与其配伍的药物有大黄、火麻仁、郁李仁、桃仁等。纳入不含辛味药的便秘治疗方剂70首,最终得到9个核心组合,5条关联规则,其提升度均 1,为正相关的有效规则,其中1条规则的提升度≥3,表示规则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联系。不含辛味药的方剂中常用药物为大黄、甘草、牵牛子、栀子、黄芩等,常与泻下药、清热药、补虚药配伍。结论治疗便秘组方常由辛味药与滋阴药进行配伍,佐以宽肠行气药,取行气布津、润燥通便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