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探讨与“六合彩”赌博有关的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作者对13例患者的参赌原因、临床症状及发生率、临床诊断和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3例患者有参赌史,发病与赌博输钱的强烈刺激有关,受人拉拢或受“六合彩”预测报的引诱而参赌。提示,“六合彩”赌博对心身健康有严重影响,须共同抵制这一社会公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慢性精神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精神衰退的进程.[方法]针对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态,采用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定期来院咨询等方法对慢性精神障碍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护理指导.[结果]指导后病人的孤独退缩、情感淡漠、接触被动发生率明显低于指导前(P<0.05),生活自理人数增加(P<0.05).[结论]针对性地对慢性精神障碍病人实施家庭护理指导,能够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慢性精神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精神衰退的进程。[方法]针对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态,采用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定期来院咨询等方法对慢性精神障碍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护理指导。[结果]指导后病人的孤独退缩、情感淡漠、接触被动发生率明显低于指导前(P<0.05),生活自理人数增加(P<0.05)。[结论]针对性地对慢性精神障碍病人实施家庭护理指导,能够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海中 《家庭护士》2006,4(5):58-59
[目的]提高慢性精神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精神衰退的进程.[方法]针对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态,采用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定期来院咨询等方法对慢性精神障碍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护理指导.[结果]指导后病人的孤独退缩、情感淡漠、接触被动发生率明显低于指导前(P<0.05),生活自理人数增加(P<0.05).[结论]针对性地对慢性精神障碍病人实施家庭护理指导,能够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障碍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时予以家庭护理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29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时予以家庭护理指导,随访1 a统计复发率,并与2009年我科收治的224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访1 a的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9年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复发率为57.59%,2010年为28.72%,2010年复发率显著低于2009年(χ2=43.89,P<0.01).结论 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予以家庭护理指导,能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对预防疾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华 《家庭护士》2008,6(4):1044-104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酒精性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酒精性精神障碍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在密切配合治疗的同时,也注重心理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对酒精性精神障碍病人采取心理护理,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酒精性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酒精性精神障碍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在密切配合治疗的同时,也注重心理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对酒精性精神障碍病人采取心理护理,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党金  吴瑛  李峰 《上海护理》2007,7(6):54-55
精神障碍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人格偏离正常人群,且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不能适应社会[1]。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7%[2],30%~75%患者的疾病与心理因素、生活境遇有关,因此,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日益受到重视[3]。现就精神障碍患者心理护理的  相似文献   

10.
多数精神病患者,往往由于出院过早,留有部分精神症状,表现情感淡漠,缺乏主动性,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因而不能直接返回工作岗位。需要一段时间的家庭休养。在这段时间里,一则继续服药巩固疗效,二则适应家庭生活及逐步接触社会,锻炼和培训劳动能力。显然,做好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十分重要。这关系到较好地实现减少和防止精神病复发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重返工作岗位的最终目的。1正确认识精神病,端正对患者的态度精神病与其他疾病一样,患者的亲属理应关心爱护患者,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厌恶、害怕甚至打骂,也不可讥…  相似文献   

11.
赵蓉琪 《上海护理》2010,10(4):90-91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e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一种罕见但可致命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都可引起。通常由服用抗精神病药诱发,临床以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椎体外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是血肌酸激酶升高和白细胞增多。如未及时处理,会导致死亡。我科于2009年9月29日收治1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现将护理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叶美珍 《上海护理》2005,5(3):69-70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抗精神障碍药物所引起的罕见的和危险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若治疗护理不当,极易造成不良后果。其病死率可达20%~30%。我科于2004年6月22日收治了抗精神障碍药物致NMS患1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病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老龄化社会的我国,越来越多的脑出血患者带着残疾回家康复,他们及其家属又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致使大部分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机而转入后遗症期。为了提高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做好家庭护理非常重要。1 生活关怀及心理护理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常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2007年12月,我们对60例青少年精神障碍者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60例,男36例,女24例,14—28岁,平均22.8.&;#177;10.9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9例,高中(中专)18例,初中30例,文盲3例。首次住院36例,2次住院16例,3次复发8例,病情复发无明显性别差异。已婚8例,未婚52例。  相似文献   

15.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的行为的过程。颅脑创伤后并发精神障碍,由于症状多样且严重,如治疗和护理不当可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本次研究颅脑创伤致精神障碍者38例,根据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发生意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增多,给现代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很多问题,面对这些不能自理的老人,我们通过近几年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实践,总结出心理护理对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祝湘萍 《当代护士》2005,(12):67-68
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冬季取火炉烟囱堵塞、漏气、倒风或目前家庭常用的燃气热水气淋浴,不注意环境通风,都可能使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增高,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进入体内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的携氧功能发生障碍,严重影响了氧的释放和传递,而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全身组织缺氧,出现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病变,甚至造成死亡犤2犦。也有的经过及时抢救后脱离危险,但出现精神障碍。2005年1月26日本院收治1例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7岁,因1月18日在家中洗澡时,不慎液化气中毒,1h后其丈夫发现,患者当时昏迷不醒,口吐白沫,呼之不应,即拨打120送到我院急诊科抢救,予静滴纳络酮及高压氧治疗后清醒,但患者烦躁不安,不认识自己的亲人,不能行走,乱骂人,拒食拒药,言行紊乱,睡眠差,以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收入我科。经过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继续予以高压氧治疗、静滴神经营养药物及静脉营养,以及精心的护理,住院28天,患者康复出院。2护理措施2.1躁动的护理患者躁动不安时要注意加床栏,防跌伤,保护...  相似文献   

18.
酒精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饮酒对人的躯体和心灵有巨大的损害。报道显示 ,西方国家一般人口中约 1/ 3被描述为酒依赖者 ,其中10 %是严重酗酒者 ,5 %是问题酗酒者[1] 。1982年我国对 12个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表明国人酒依赖总患病率达 0 6 1% [2 ] ,而且有增多的趋势。他们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的同时 ,也给自身带来了疾病。据 2 0 0 0年 1月至 10月的统计 ,因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者占同期住院男性患者的4%以上 ,仅次于情感性精神障碍 ,它已成为精神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酒类均含有乙醇 ,乙醇是一种麻醉剂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一次大量饮酒或长期饮…  相似文献   

19.
20.
浅析精神病人恢复期的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护理在精神科病人中的地位,注意事项、内容及方法家属如能做到护理恰当,可消除或减轻病人心理压力,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生活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