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其对HIE患儿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HIE患儿5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1.4 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6,P<0.05).NBNA评分在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18,P<0.05),第14天优势更明显(t=2.79,P<0.01).结论 黄芪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缩短疗程,提高NBNA评分,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组42例HIE患儿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以抚触疗法,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疗法,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轻度HIE两组NBN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HIE两组NBN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体格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 抚触治疗新生儿HIE尤其是中、重度患儿疗效理想,NBNA可作为抚触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联综合疗法(复方丹参注射液+1,6-二磷酸果糖十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近期疗效。方法:8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B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二磷酸果糖+高压氧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NBNA评分及智能发育商(DQ)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NBNA评分≥35分的例数、NBNA平均评分及随访6个月后DQ得分均有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三联综合疗法治疗HIE有协同作用,能减轻氧自由基引起的脑再灌注损伤.疗效较常规疗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中度HIE患儿完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应用高压氧。结果:①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31,P〈0.05)。②生后28天头颅CT平扫正常与否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97,P〈0.05)。③治疗1个疗程、生后28天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P〈0.05)。结论: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和对照组,HBO组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HBO组中重度患儿一疗程后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复查头颅CT,HBO组低密度病灶消失情况良好,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进行精神运动发育商(DQ)检测,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3年后HBO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07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键中心新生儿科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73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32例)和对照组(41例).亚低温组病儿在生后2~6h内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35℃,持续72h.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下维持肛温在36.7~37.5℃。通过对两组病儿治疗前及治疗24、48、72、96h时的神经系统表现评分.生后7、28d时的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及28d时神经系统发育评估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远期效果。结果亚低温组治疗24、48、72及96h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Z=2.321~2.833,P%0.05)。亚低温组28d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31.P〈0.05)。亚低温组28d神经系统发育评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7~5.22.P〈0.05)。压低温组伤残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y^2=2.55.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otetrahxosyl ganglioside,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及对血清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HIE患几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GM1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MMP-9水平、CT值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及CT值升高,MMP-9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MMP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P〈0.05)。结论GM1治疗HIE疗效满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并且能减少MMP-9的释放,保护神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早期康复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将HIE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采用近期疗效评定,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Gesell发育测试。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2,P〈0.01);第7天、第14天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7.21±3.50)分比(35.28±2.91)分,(39.63±2.75)分比(36.83±3.20)分;t分别为2.57,4.24;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能改善HIE的预后,降低脑瘫及智能发育落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及智能发育商的影响。方法8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0例。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给予不同的康复干预措施。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测定行为神经评分。随访1年,采用Gesell初评方法测试患儿动作能、应物能、应人能、言语能等4个能区的智能发育商。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患儿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NBNA评分≥35分的例数多于常规治疗组(P〈20、05),1年后动作能、应物能、应人能、言语能4个能区的智能发育商得分提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千预能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NBNA评分及1年后的智能发育商,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早期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中重度HIE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NGF干预组44例,2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生后6h内)应用NGF静脉滴注治疗,1次/d,10~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28d检查头颅CT、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3个月和6个月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儿心量表(CDCC)评定智力(MDI)/运动(PDI)发育指数。结果NGF干预组头颅cT影像学脑结构的恢复及NBN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DI、PDI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早期应用NGF治疗中重度新生儿HIE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