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短肠综合征合并高位肠瘘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的经验和体会。方法为1例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而切除空肠、大部分回肠及右半结肠的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供者为患者之子,移植回肠长度为150 cm,供肠热缺血时间1 min,冷缺血时间65 min。受者切除肠瘘,供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肠的近端与受者的空肠残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侧壁与结肠残端行侧端吻合,移植小肠末端造口,作为观查窗。术后使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并给予抗感染、抗凝以及胃肠外为主、肠内营养为辅的支持治疗。结果术后移植小肠功能接近正常,能胜任一般的体力劳动。术后110 d,患者因情绪变化突发心脏意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合并肠瘘的短肠综合征并非小肠移植禁忌证,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细致观察及管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短肠综合征的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ong JF  Zhu WM  Li N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3):894-897
目的探讨短肠综合征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至2005年收治的40例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存活至今,并随访2年以上。统计分析其肠内营养用量、费用、脱离肠外营养时间及目前营养状况。结果40例患者平均残存小肠(50.8±29.4)cm,脱离肠外营养平均时间为(29.1±9.2)个月。肠内营养用量为(3284.0±1408.8)kJ/d,其费用显著低于肠外营养(P〈0.01)。目前本组患者平均体质指数为(17.8±3.2)kg,/m^2,血红蛋白(113.3±14.8)g/L,血清白蛋白(35.0±4.1)g/L。平均大便次数为(3.4±1.7)次/d,平均大便量为(720.2±350.3)ml/d。结论肠内营养对于维持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实施时需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3.
短肠综合征并肠外瘘的诊治(附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肠综合征合并肠外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特点与规律。方法1995~2005年共收治剩余小肠<100 cm的肠外瘘病人32例,就肠外瘘发生原因、部位、治疗方法和肠康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0例,死亡6例,6例好转后中断治疗出院。病人残存的肠管平均(58.03±28.30)cm。28例接受了肠内营养,其中9例未进行肠康复治疗,肠管平均长度为(52.8±31.5)cm,肠内营养平均恢复时间为(129.6±89.8)d;19例接受了肠康复治疗,肠管平均长度(64.1±19.2)cm,肠内营养平均恢复时间为(61.8±54.0)d。结论短肠综合征合并肠外瘘的主要疾病为肠扭转,部位多在吻合口,原因是坏死范围较大,切除界限不易判断。早期使用生长抑素有减少肠液分泌的作用,还可减少短肠综合征急性期的腹泻症状。后期使用生长激素有促进肠外瘘自愈和肠康复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鱼油脂肪乳在短肠综合征(SBS)患者肠外营养中的作用,探讨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对15例SBS并发淤胆患者经腔静脉置管给予添加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治疗,1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12例患者直接胆红素恢复到正常水平,15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获得相应改善,凝血功能正...  相似文献   

5.
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康复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 N  Li J  Li Y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07-709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为营养支持和小肠移植,但两种疗法都有其限制和不足之处。作者总结了3例短肠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谷氨酰胺、纤维素行营养康复治疗的经验,3例患者残存小肠的长度分别为65、75、30cm,治疗后患者残存肠管的吸收功能和营养状况均有明显改善。作者认为营养康复疗法为短肠综合征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肠康复治疗和短肠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对短肠综合征患者进行肠康复治疗的策略。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肠康复治疗在短肠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加以综述。结果肠康复治疗是指重建肠道功能从而摆脱肠外营养的过程,通常包括膳食和内科保守治疗手段,有时还包括外科治疗。最近的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特需营养素、生长因子等的使用促进了肠代偿和吸收功能。结论肠康复治疗有益于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恢复,并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富含谷氨酰胺二肽的新型氨基酸对Wistar大鼠短肠模型血清蛋白和肝功能的影响及探讨其减轻脂肪乳剂引起肝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在鼠随机分为富含谷氨酰胺二肽新型氨基酸组(20AA组)、标准组(17AA组)、无氮组,观察不同组动物之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丙氨酸转氮酶和胆红素的变化。结  相似文献   

8.
9.
益气生津法结合胃肠外营养治疗短肠综合征2例张静吉吉朱培庭沈平刘铭升王伟良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上海200032)短肠综合征是指小肠广泛切除(小肠切除量超过70%或残留肠管长度少于100cm)术后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吸收和全身营养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富含谷氨酰胺二肽的新型氨基酸对Wistar大鼠短肠模型血清蛋白和肝功能的影响及探讨其减轻脂肪乳剂引起肝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富含谷氨酰胺二肽新型氨基酸组(20AA组)、标准组(17AA组)、无氮组,观察不同组动物之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变化.结果20AA组血清总蛋白、纤维结合蛋白与17AA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但高于无氮组(P<0.05),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高于17AA组和无氮组(P<0.05);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3组之间均有差别,20AA组最低(P<0.05).结论富含谷氨酰胺二肽新型氨基酸能提高短肠综合征大鼠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抑制全肠外营养(TPN)引起的肝内淤胆作用,减轻脂肪乳剂对肝功能损害,增强其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短肠综合征患儿不同状态下的血清微量营养素状况。方法收集并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7月间收治并获随访的17例短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年龄为3个月至18岁。其中完全脱离肠外营养(PN)11例,6例仍靠部分PN支持;保留回盲瓣11例,无回盲瓣6例;剩余小肠在75cm以上者5例,小于或等于75cm者12例。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11例已脱离PN的患儿中有9例测定了血清铁、锌和铜。维生素低于参考值的发生率:维生素A占23.5%,维生素E占35.3%,β-胡萝卜素占58.8%。在未脱离PN、无回盲瓣和剩余小肠小于或等于75cm的患儿中,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低于参考值的发生率较高。在脱离PN和剩余小肠大于75cm的患儿,维生素E低于参考值发生率较高。而在有或无回盲瓣患儿中,上述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血清锌浓度低于正常.1例血清铁浓度低于正常。结论短肠综合征患儿无论在PN支持时还是恢复正常饮食时,均可能发生微量营养素缺乏,应密切随访并补充有关微量营养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短肠综合征(SBS)患者预后得以明显改善。但长期肠外营养(PN)导致的高额费用和多种并发症一直是难以克服的缺点,而长期单纯采用PN支持还可引起残余肠道黏膜的严重萎缩,肠屏障功能受损,使患者终生依赖PN支持,严重影响SBS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促进残余肠道功能早日代偿、适应,使SBS患者部分甚至全部恢复经肠内营养(EN),摆脱对PN的依赖已成为治疗SBS的重点。近20年,随着对SBS代谢变化、残留肠道代偿机制认识的加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肠综合征病人的营养支持以及肠道代偿、康复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4例短肠综合征病人治疗过程及随访情况,其中26例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H,每天(0.10±0.06)mg/kg]和谷氨酰胺[GLN,每天(0.30±0.17)g/kg]进行肠道促代偿治疗。结果64例病人中死亡6例,存活58例,存活时间3个月至19年,平均(6.6±9.4)年。9例长期接受家庭肠外营养(HPN),13例接受部分PN或肠内营养(EN)支持,完全摆脱PN者36例,平均摆脱PN的时间为(8.6±14.2)个月。26例接受GH GLN治疗的SBS病人,其中9例(34.6%)治疗后近期内完全摆脱PN;8例(30.8%)经治疗后明显减少了PN用量[从每周需要PN支持(6.5±1.0)d下降至(4.2±1.0)d,每周PN需要量从(13.6±5.2)L降至(8.2±3.3)L];9例(34.6%)在治疗后仍依赖PN支持。64例共发生286次各种并发症。结论经过适宜的营养支持和肠道促代偿治疗,大多数短肠综合征病人的残留肠道可充分代偿,完全摆脱PN或减少PN用量,长期健康存活。  相似文献   

14.
短肠综合征时结肠的代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及评价短肠大鼠结肠代偿性增生及结肠对营养物质吸收的促进作用。 方法 制作切除(80~85)%的超短肠大鼠模型,用百普素(Pepti-2000)做肠内营养(EN)治疗,观察全身营养状况和结肠形态学的改变,并在术后第21天用木糖和15N-甘氨酸混合液对带血管蒂的结肠进行封闭式灌注,观察结肠对水、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吸收情况。 结果 EN组于术后第21天净氮平衡与对照组(CONT)无差异,体重仅比术前减轻(10±18)g。结肠壁明显增厚,皱襞增大增粗,结肠壁的厚度、粘膜厚度、皱襞高度和皱襞表面积与CONT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EN组与CONT组相比DNA指数1.21±0.11vs.1.01±0.15(P<0.05),S期细胞百分比(52.6±5.5)%vs.(42.9±4.1)%(P<0.05)。连续循环灌注3h之后EN组对水、木糖和氨基酸的吸收明显高于CONT组(P<0.05)。 结论 大鼠结肠在短肠综合征时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和功能上的代偿。早期适当的肠内营养不但可使超短肠大鼠获得足够营养支持,并且能够促进短肠大鼠结肠代偿。  相似文献   

15.
短肠综合征及其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短肠综合征 (SBS)是消化、吸收不良所致的营养不良综合病征。因病使残留小肠不足6 0 cm或 <1cm/ kg,易致本病。影响 SBS代偿的因素有年龄、摄食情况、回盲瓣和结肠是否完整等。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已可能使 SBS者得以长期生存。谷氨酰胺、生长激素及膳食纤维的联合应用可促使 SBS者之代偿  相似文献   

16.
邓泽坤 《护理学杂志》1997,12(5):300-300,301
1病例介绍男,岁,因阵发性哭闹3d,伴腹胀、呕吐、排果酱色大便2d,于1994年11月23日入院。查体:T36.8℃,P128/min,R36/min;轻度脱水,腹膨隆,无肠型蠕动,腹软,右下腹空虚感(+),未扪及包块;查肛直肠空虚,有果酱色大便染指。行空气灌肠回盲部可见清晰的“杯状影”,空气过小肠,腹胀缓解,患儿安静入睡。次日晨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腹胀加重,立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回结肠套叠20cm,行手法复位,未见肠坏死,但回肠及空肠下段浆肌层裂伤8处,分别予以修补。术后患儿高热39℃,持续7d,药物及物理法退热无效,腹胀加剧。术…  相似文献   

17.
短肠综合征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8例短肠综合征肠外营养支持。腹泻期平均51.4天,腹泻量平均3.8L/d,TPN供热30Kcal/kg,糖脂热卡比为1∶1,非蛋白热卡∶氮为150(Kcal)∶1(g),TPN平均持续49.4天。腹泻量<2.5L/d则逐渐过渡为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据腹泻量及血生化检查,确定K+、Na+及HCO-3输入量,矫正低钾、低钠及代谢性酸中毒。回肠广泛切除要补钙、镁、磷制剂。本组无1例死亡。对肠外营养支持在短肠综合征的治疗价值及具体实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短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是小肠被广泛切除后残留小肠未能维持生理代谢所引起的病征。临床表现为腹泻、脂肪泻、营养不良及体重明显下降,也可因胆酸池变小、肠源性高草酸而出现胆系及泌尿系结石。SBS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  相似文献   

19.
20.
重视短肠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 e,SBS)并非外科常见病,但由于其随后发生的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受损等复杂问题,备受临床医师的关注。尽管短肠综合征的难治性不能与恶性肿瘤相提并论,但所带来的持久病症往往使病人苦不堪言。不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以致终生丧失劳动能力,严重时甚可危及生命。虽然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能维持病人的营养状态,也已摸索出一些措施以促使其早日康复,但要从根本上治愈短肠综合征仍然是一个临床难题。对待短肠综合征应该预防和治疗并重,两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正确处理相关的外科问题,很可能预防短肠综合征的发生,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