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献血前采用乙型肝炎/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对献血者进行初筛,查看其对降低不合格血液采集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于献血者在献血前采用HBsAg胶体金试纸条进行检测筛查,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于献血者在献血前采用乙型肝炎/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经检测筛查,对比两年间抗-TP、HBsAg不合格的情况。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发现,使用HBsAg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的无偿献血者抗-TP的不合格率为0.38%(390/101807),HBsAg不合格率为0.28%(291/101807);采用乙型肝炎/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检测的无偿献血者抗-TP的不合格率为0.21%(236/109961),HBsAg不合格率为0.18%(201/109961)。两组的抗-TP不合格率存在显著差异(P <0.05),HBsAg不合格率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献血前采用乙型肝炎/梅毒联合检测试纸条对献血者进行初筛,可以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情况,降低抗-TP、HBsAg造成的血液反应概率,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及趋势,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控制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同时为无偿献血和血液检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盘锦地区79 505份无偿献血者的ALT、HBs Ag、抗-HCV、抗-HIV、抗-TP等5项血液检测指标采用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盘锦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36%,其中ALT、HBs Ag、抗-HCV、抗-HIV、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0.28%、0.24%、0.33%、0.14%、0.37%,各项检测不合格率依次为:抗-TP>抗-HCV>ALT>HBs Ag>抗-HIV。结论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强化献血前咨询和病史调查,杜绝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献血。采用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进行采前血液筛查,降低血液报废率。加强血液检测实验室的软硬件投入和管理,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有效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本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对2014年~2016年本市无偿献血者77001份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LT不合格者960份,总体不合格率为1.25%。男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献血模式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献血前征询和教育,优化献血服务工作,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加强献血前ALT的初筛,可有效减少因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回顾性统计泰安地区捐献全血无偿献血者(新泰采血点除外)的不合格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献血者不合格比例,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安全血液。方法 对泰安地区2018~2022年献血者健康体检、初筛、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献血者的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泰安地区2018~2022年约有45583人次的献血者因献血前健康体检和初筛不合格暂缓献血,暂缓献血原因主要是健康体检不合格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糜、血红蛋白(Hb)等检测项目不合格。泰安地区5年间献血者初筛淘汰率为10.12%(22211/219516),血液检测报废率为1.24%(2442/197072)。其中ALT初筛、检测不合格率均最高。(1) 2018~2022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年份HBsAg初筛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乳糜初筛不合格率均高于其他年份,不同年份乳糜初筛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ALT、Hb初筛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盘锦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液报废率,防止经血传播疾病发生,保证临床血液安全。方法对5年间盘锦地区60347份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5项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盘锦地区2012年~2016年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0.79%,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0.17%、0.20%、0.13%、0.07%、0.17%,各项目间不合格率比较依次为HBsAg>抗-TP>ALT>抗-HCV>抗-HIV。结论强化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和教育以及献血前征询和调查,在低危人群采集血液。做好采血前血液初筛,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引进先进的技术、方法进行血液检测,保证安全有效用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与分析江阴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分布情况,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的对策。方法对2007~2013年度江阴市127502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不合格率为0.0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0.29%、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为0.19%,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为0.54%、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为0.10%。HBsAg、抗-HCV检测的报废率逐年降低,抗-TP的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献血前血液筛查,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ALT升高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区ALT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生理或其他特征进行分析,对ALT不合格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时间、体重进行分析比较,探究相关原因和应对策略。结果不同年龄段中,25岁以下及45岁以上献血者的不合格率较低,而25~45岁较高;男性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一、三季度献血者的不合格率高于二、四季度;体重在76kg以上的人群,血液不合格率明显高于76kg以下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献血时间、体重均可以引起无偿献血者ALT升高,针对升高原因加强献血前的询问和宣教,将可有效地降低无偿献血者因ALT不合格而导致血液报废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以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减少血液浪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计101 963份,应用速率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不合格情况进行检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的阳性率进行检验,以计算不合格率。结果 101 963份血液标本中,共检测出不合格血液标本3996例,不合格率为3.92%,其中ALT的不合格率最高,为1.24%,抗-HIV不合格率最低,为0.34%。结论血液ALT不合格是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在献血前加强对ALT的检测以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报废,从而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潍坊市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影响因素及献血时段等进行调查分析,并对ALT街头初筛干式化学法检测值与实验室速率法检测值对比。方法对潍坊市2012年1月至10月无偿献血者ALT街头不合格者的样本进行实验室速率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街头初筛ALT不合格率为13.20%,经ALT初筛后,能血液不合格率从5.21%降低到3.11%,因ALT导致的不合格率从72.57%降低到44.33%;ALT不合格的男女性别所占比例分别为93.82%和6.18%,初筛前后基本一致;ALT不合格的可能影响因素主要与饮酒、过度劳累有关;初筛前,ALT不合格比例每月起伏较大,而初筛后,ALT不合格比例比较均衡;ALT不合格者街头干式化学法测定平均值与实验室检测平均值分别为61.84和66.71,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街头ALT初筛,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浪费,其意义不仅在经济效益上,更重要的还是在社会效益上,能够更科学合理地利用血液这一宝贵的爱心资源,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增城市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4- 2010年增城无偿献血者56 180(人)份的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的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人群与血液检测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56 180人次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6.47%; ALT指标不合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HBsAg指标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献血者阳性率为8.21%,女性献血者的阳性率为3.41%,P< 0.05,差异有显著性.其中ALT的阳性率男性为5.31%,女性为1.69%,P<0.05,差异有显著性.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含高中)”与“高中以下”的人群比较,P< 0.05,差异有显著性,为主要献血人群.结论 增城地区ALT指标不合格率占总的报废率的61.81%,采血前有必要对献血者进行ALT快速筛查,特别是男性献血者.招募低危献血者人群对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提高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厦门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情况,探讨如何减少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 对2008~2012年5年间厦门市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08~2012年厦门市无偿献血者标本ALT总体不合格率为0.43%,不合格率近年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P<0.001),从2008年高达0.94%下降到2012年仅为0.04%,低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18~25岁年龄组ALT不合格率最高(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01);初次献血者高于多次献血者(P<0.001).结论 加强献血前征询和教育,选择稳定、低危的献血者,同时加强献血前ALT快速筛查及质控,可有效降低因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2.
李芳 《临床医药实践》2013,(12):921-922,928
目的:了解晋中市无偿献血者献血情况,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降低输血风险,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对2008年—2012年晋中市无偿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3062例献血者中,不合格3 849例(3.40%),其中ALT 2.03%,HBsAg 0.41%,抗-HCV 0.39%,抗-HIV 0.13%,抗-TP 0.51%。结论:晋中市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ALT是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永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28-1629
目的: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方法。方法:分析2005年无偿献血的检测情况,5587名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统计2006年无偿献血的检测情况.与2005年作一个对比。结果:2005年合格的项目中,占比例较大是ALT,不合格率占43%,HBsAg不合格率占37%:2006年检测不合格的项目中,ALT不合格率为53.7%,HBsAg不合格率为31.7%。结论: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1—2天的餐饮情况及身体健康状况的询问了解,献血前作ALT初筛及乙肝初筛的正确操作有助于减少血液的报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阳市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谷丙转氨酶( ALT)不合格的相关性,探讨提高血液合格率的方法。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56352份开展ALT检测,对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检测不合格率为2@.09%,是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主要不合格项目;ALT不合格率男性献血者组为2.71%,女性献血者组为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献血者26~30岁、31~35岁两个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做好献血前宣传、征询、初筛和检测工作,对特定目标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提高血液检测合格率,提升为临床提供充足和安全血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ALT筛查的实用性。方法应用快速法对无偿献血者ALT进行献血前的筛查,与速率法比较。结果采血前进行ALT快速筛检,对减少因ALT报废血液是有积极意义的。结论快速法对ALT临界值范围内的血液标本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筛查出绝大部分ALT不合格的无偿献血者,减少了血液的报废率,控制了血液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血液检测成本,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团体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制定团体献血安全的招募策略,以保障血液安全。方法 为研究团体献血复检项目ALT、HBs 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疾病不合格构成比及献血人数淘汰率,把团体献血分为高校组、政府组、其他企事业单位组,统计复检结果,进行组内与组间的比较,研究是否有差异。结果 团体献血复检项目不合格人数构成比,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除复检项目HBs Ag不合格人数淘汰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复检项目ALT、抗-HCV、抗-TP和抗-HIV及不合格项合计,各组间均有差异,P <0.05,尤以高校组差异最为明显。结论 采供血机构应重视团体献血复检结果特点,加强经血传播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体检征询时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询问,在确保采血数量的同时,保证血液质量,避免血液报废,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5项检验指标结果,寻求减少血液报废的对策。方法对忻州市2008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异常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TP-Ab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的征询和宣教、献血前增加必要的筛查可降低不合格率,节省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8.
廖耘  李桂芝  高瞻  李书平  武斐蔚  何炯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4):267-268, 270
目的:了解成都市近年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指标的情况.方法:对2007-2010年成都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筛查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007-2010年586 694人次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为5.27%,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由高到低依次为ALT、HBsAg、梅毒、抗- HCV、抗-HIV.男性依次为ALT、HBsAg、梅毒、抗- HCV、>抗- HIV,女性依次为HBsAg、抗- HCV、梅毒、ALT、抗- HIV;30 ~50岁年龄段ALT、抗- HCV、抗- HIV和梅毒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人群制定科学有效的献血招募策略,积极探索更加实际有效的血液筛查方法提高血液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广州血液中心增城市血站2013年用干式生化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合格的献血者11326人次的血液复检结果与2012年未实施ALT初筛的11366人次的血液复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献血者在献血前经过ALT干化学法初筛会大大降低因ALT升高导致的血液报废。干式生化仪操作简单、可靠、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适合中小型血站。  相似文献   

20.
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晖  刘萍  王学刚 《河北医药》2007,29(4):387-388
目的 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健康,提高无偿献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 统计2001年至2006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在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脂肪、过期、破损等各项原因报废的血液中,目前ALT不合格血液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 ALT不合格是目前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能够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