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术前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62例60岁以上的择期手术病例自决定施行储存式自体输血之日起,每天给予口服多糖铁(150mg,每日2次)补充铁剂.在采血前1h按采血量的三倍输注晶、胶体液体(晶、胶体液体量比例为2:1),经外周静脉输注,然后经另一静脉采血.每次采血400ml,间隔72h采血一次,总采血量不超过1200ml.结果除5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过多同时输注异体血外,其余患者均未输注异体血,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年龄不是限制老年患者开展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主要因素,只要患者的血红蛋白(HBG)、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心、肺疾患及血液病者均可开展术前储存式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2.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7岁,因"院外B超发现左侧输尿管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腰痛10 d"入院.入院前院外血常规,碎石前:白细胞计数10.9×109/L,红细胞计数4.42×1012/L,血红蛋白133 g/L;碎石后:白细胞计数10.9×109/L,红细胞计数3.87×1012/L,血红蛋白117 g/L,体温和血压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时临床麻醉与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该研究方便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41例,麻醉后实施采血并进行ANH自体输血。观察患者术前、血液稀释后、采血后、回输血前、回输血后、术后1 d血红蛋白(Hb﹚与红细胞比容(Hct﹚水平。结果回输自体血后、术后1 d,Hb分别为(112.25±4.11﹚g/L、(119.15±5.62﹚g/L与Hct水平分别为(0.32±0.01﹚、(0.35±0.0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自体输血应用于肝癌切除术,能够有效避免术中输入异体血,明显减少红细胞的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接受储存式自体输血的37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患者在储血前、后及回输自体血液后的部分血液指标。结果:储存式自体输血患者进行采血后比采血前、手术后比手术前的部分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虽有所下降,但均在正常水平之上(即Hb﹥110g·L-1、Hct﹥0.30、PLT﹥100×10^9·L-1),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所有术前采集的血液均用于患者本人,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适用于择期心脏手术患者,符合节约用血的原则,相比异体输血在经济、安全、适应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0例体检人员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0例体检人员。给予对照组末梢采血,观察组肘前静脉采血,比较观察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RBC为3.69±0.82(×1012/L)、WBC为5.3±1.2(×109/L)、PLT为212.9±82.1(×109/L)、Hct为0.38±0.05(l/L)、Hb为120.1±16.1(g/L);对照组RBC为3.77±0.64(×1012/L)、WBC为6.2±3.4(×109/L)、PLT为226.2±29.06(×109/L)、Hct为0.44±0.12(l/L)、Hb为130.1±12.7(g/L)。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肘前静脉采血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检验准确性高,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雷竹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130-2131
目的探讨静脉血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采用国产的定量真空采血管晨间采血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分为1 mL分别注入2个含1.6 mL机制稀释液的硅化塑料管。分别在采血后0.5 h内及4 h完成血常规测试。结果 0.5 h内及4 h测试白细胞(6.72±1.12×109/L vs(6.34±1.14)×109/L,红细胞(4.19±0.53)×1012/L vs(4.23±0.65)×1012/L,血红蛋白(13.05±1.34)g/L vs(13.34±1.29)g/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 h测试血小板(140.56±22.56)×109/L低于0.5 h的(165.78±28.23)×109/L,差异显著(P<0.01)。结论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测血小板有显著性差异,血样标本的检测在0.5h内完成最好,超过4 h时应该充分混匀放置30min平衡后再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7.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放疗患者贫血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放射治疗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恶性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同期对照研究,治疗组20例放射治疗同时给予EPO治疗,观察基础、EPO治疗前后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并与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20例患者基础Hb、RBC、HCT分别为122.8±18.4g/L、3.95±0.62×1012/L、36.49±5.39%,治疗前和治疗后Hb、RBC、HCT分别为100.5±8.95g/L、3.25±0.32×1012/L、30.19±2.77%和112.9±11.8g/L、3.56±0.40×1012/L、33.75±3.64%.治疗组治疗后Hb浓度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骨髓红系造血抑制EPO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SYSMEX 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成人静脉血各项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 选择经体检及其它化验各项检查正常,实验前未服任何药物且居住在包头市内的正常人群1 614例, 空腹8小时,采取静脉血2ml放入含EDTA-K2的抗凝管(含抗凝剂3mg)迅速混匀,室温条件保存,用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统计各项参数结果.结果:白细胞计数(×109/L):男性5.90±2.50,女性 5.89±2.40;红细胞计数(×1012/L):男性4.96±0.96,女性 4.38±0.64;血红蛋白(g/L):男性157±22,女性135±23;血小板计数(×109/L):男性213±102,女性 239±106;红细胞压积:男性44.7±5.98,女性39.6±6.70.结论:本地正常参考范围与其它地区静脉血参考范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1病例患者,女,47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个月,发现宫颈肿物10余天于2012年2月15日入院,拟诊宫颈赘生物,择日手术。入院查体无殊,16日术前检查,白细胞(WBC):7.2×109/L,红细胞(RBC):4.3×1012/L,血红蛋白(Hb):135g/L,血小板计数(PLT):15×109/L,凝血功能正常,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肿瘤标志物及大便常规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0.
谢猛  马福  李洪渊 《安徽医学》2013,34(6):761-763
目的观察脾多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结束后隔天复查血常规,将血小板数低于75×109/L的病例58例随机分到2组。治疗组应用脾多肽2 ml+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后停药。对照组不用脾多肽,不用其他任何升血小板药物,观察等待血小板数自行恢复。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和≥100×109/L的平均时间为(4.73±1.46)d与(6.27±1.5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4±2.67)d与(14.64±2.38)d(P0.05)。治疗后(PLT75×109/L后)的血小板计数第3、7、15 d分别为(64.1±21.83)×l09/L、(105.77±18.36)×l09/L和(179.27±75.35)×l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6±16.17)×l09/L、(72.75±12.36)×l09/L和(106.07±16.73)×l09/L。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为:发热(发生率6.7%)。结论应用小剂量脾多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有效缩短了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提高了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减少了需输注血小板的量,不良反应可耐受。为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增加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Rh阴性血产妇术中大出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体重为75 kg.因"怀孕4次、生产1次,孕265/7周,胎膜早破,完全性前置胎盘"收入院,拟急诊行剖宫产术.患者有剖宫产手术史,无输血史.术前辅助检查提示患者为B型Rh阴性血,B超检查提示完全性中央型前置胎盘.白细胞计数为10.1×109/L,红细胞计数为2.77×109/L,血红蛋白(Hb)为95 g/L,血小板计数为257×109/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2.7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4.6 s,术前备B型Rh阴性全血600 mL.  相似文献   

12.
何新民 《当代医学》2016,(12):43-44
目的 探讨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 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血常规检验患者150例,所有患者皆采用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 ,观察包括WBC、RBC、Hb、MVH、MVHC、Hct、MCV、PLT八种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 末梢血的WBC[(6.62±1.21)×109/L]、MVH[(26.31±4.35)pg]高于静脉血WBC[(5.35±0.67)×109/L]、MVH[(24.32±4.11)p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BC[(3.51±0.30)×1012/L]、Hb[(10.16±3.16)g/L]、Hct(0.41±0.11)、MVHC[(301.21±37.59)g/L]、PLT[(204.32±32.59)×109/L]、MCV[(81.13±9.67)fL]明显低于静脉组RBC[(3.87±0.31)×1012/L]、Hb[(12.15±3.21)g/L]、Hct(0.49±0.12)、MVHC[(327.15±42.32)g/L]、PLT[(231.57±35.21)×109/L]、MCV[(93.21±11.52)fL],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的重复检验结果 相较于静脉血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血方法 的不同其血常规检验方法 也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静脉血采集的检验结果 较为准确,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应采用静脉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血液稀释自体献血时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等各参数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血液稀释法自体献血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对18例脑外科手术病人应用CD-1400+EX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稀释法自体献血过程中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8例患者应用血液稀释法自体献血,14例献血量400~800ml,4例自体献血1000ml,上述3项指标均在机体可耐受范围内,最低1例自体献血1000ml后,RBC、Hb及Hct分别降至2.46×1012/L、77g/L和0.241.采血前后3项指标的下降程度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18例自体献血并手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血液稀释法自体献血,术前Hb>120g/L,Hct>0.38者,自体献血量可达1000ml,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剖析血常规检验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接收的血常规检验者,共计1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160例患者:试验与对照,各80例。试验组应用肘前静脉采血法,对照组应用末梢采血法。观察两组的检验结果,比较相关检验指标。结果试验组的WBC、Hb、RBC、Hct以及PLT检测值分别为(5.4±1.3)*109/L、(122.3±16.2)g/l、(3.68±0.81)*1012/L、(0.38±0.06)l/L、(212.8±82.2)*109/L,对照组为(6.0±2.1)*109/L、(129.4±12.5)g/l、(3.78±0.63)*1012/L、(0.43±0.13)l/L、(227.1±29.08)*109/L。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时选取经肘前静脉采血的方式,可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臧婉  吴丽娟  陈伟 《重庆医学》2008,37(3):247-248,251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术网织红细胞分析方法 ,并研究其在临床常见贫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噻唑橙作为RNA的荧光染料标记网织红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绝对计数和RNA残留荧光强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绝对计数和RNA残留荧光强度分别为(0.011 4±0.004 0)、(49.75±63.27)、(22.56±34.57)×109/L;溶血性贫血组分别为(4.218 0±0.265 1)、(1 795.25±549.16)、(43.15±48.05)×109/L;缺铁性贫血组分别为(0.027 3±0.013 7)、(86.57±67.28)、(23.09±21.00)×109/L;失血性贫血组分别为(3.978 2±1.089 6)、(2 048.01±604.52)、(39.46±88.12)×109/L;慢性肾功能不全组分别为(0.005 2±0.002 5)、(21.59±5.64)、(18.25±9.14)×109/L;肿瘤化疗组分别为(0.020 3±0.022 9)、(24.90±43.35)、(14.27±8.13)×109/L.各贫血组与健康组比较,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流式细胞术分析网织红细胞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结果 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各种贫血的诊断与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观察我院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96次化疗,采取平均分配、对照原则,将化疗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AML、ALL病例数相同;所包含诱导治疗及巩固强化治疗病例数相同.观察组: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开始皮下注射rhIL-11Ala10 40μg/g,连续10~14 d;ANC< 1.0×109/L同时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于ANC< 1.0×109/L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血小板、血红蛋白<60 g/L输注红细胞.结果 在第14日及21日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6.7±9.4)×109/L和(97.4±16.8)×109/L,对照组分别为(24.5±8.9)×109/L和(78.3±19.1)×109/L,同一时间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20×109/L平均天数为(7.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7±3.4)d(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平均天数为(15.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7±4.3)d(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中仅发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2例,尿素氮轻度增高1例,头痛3例,肌肉、关节疼痛4例,发热2例,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取得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咏芳 《中外医疗》2016,(18):55-56
目的:探讨成份输血在儿童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成份输血治疗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分别为28例、24例,对比成份输血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表现、检验指标等。结果治疗后患儿贫血得以纠正,精神状态好转;出血、气促、虚弱无力、面色苍白、感染等症状均明显改善;患儿食欲也增加,病情趋于稳定;患儿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分别治疗前的(45.62±11.5)g/L、(10.53±0.26)×109/L、(0.22±0.19)×109/L、(13.6±6.3)×109/L升高到治疗后的(76.2±10.3)g/L、(2.61±0.53)×109/L、(0.75±0.24)×109/L、(75.4±9.6)×109/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份血具有较高的浓度和纯度,可有效提高儿童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8.
宋广平 《海南医学》2013,24(23):3558-355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方法 42例择期实施切除术的肿瘤患者,在术前进行自体储血并术中或术后24 h内回输。监测患者采血前后、手术前、回输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RET)、血小板(PLT)、出凝血指标(PT、PTINR、APTT、TT)及输血反应。结果除1例患者术中失血过多同时输注2 U异体滤白悬浮红细胞外,其余均未输注异体血液。输血后未见发热及皮疹,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大脏器功能基本正常或化疗、放疗后缓解期的肿瘤患者,在血红蛋白〉100 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血小板及出凝血指标正常的前提下,储存式自体输血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患者心外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血型患者心外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Rh(D)阴性行心外手术患者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准备自体储血之日起嘱患者每8小时口服多糖铁150 mg,同时加强饮食营养,采血同时按采血量的3倍输注晶、胶体液体(晶、胶体液体量比例为2∶1),术前分次采集自体血400~800 ml,检查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结束,患者术中仅有2例分别输异体血浆580 ml、300 ml, 其余病例均未输注异体血.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值,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提高安全的同时,可有效解决心外手术Rh(D)阴性患者血源不足的问题,有明显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新疆伊犁地区锡伯族、汉族健康成年人群静脉血血细胞四项参数参考范围调查分析.方法 使用深圳迈瑞BC5500型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健康成人474名(其中锡伯族200名,男性108名,女性112名,年龄19~57岁;汉族254名,男性122名,女性132名,年龄21~60岁)静脉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并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红细胞计数参考范围锡伯族男性4.01~5.65×1012/L,女性3.48~5.48×1012L;汉族男性4.00~5.80×1012/L,女性3.45~5.33×1012/L.血红蛋白含量参考范围锡伯族男性116.3~163.7g/L,女性110~152g/L;汉族男性117.7~168.3g/L,女性107~153g/L.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锡伯族男性3.96~10.06×109/L,女性4.27~10.15×109L;汉族男性4.06~10.18×109/L,女性3.89~9.48×109/L.血小板计数锡伯族男性109~379×109/L,女性111~389×109/L;汉族男性107~405×109/L,女性110~412×109/L.两民族男性之间、女性之问四项血细胞参数参考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锡伯族与汉族血细胞四项参数参考范围基本一致,但血小板计数结果略高于正常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