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对五脏之精、气、阴阳的基本概念作了讨论,认为五脏之精是藏于五脏中的液精华物质,五脏之气是分布于五脏的无形而运动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活动的极细微物质,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的两种不同属性的部分,五脏之阳是其气中具有湿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阴是其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并用此基本要领诠释了各脏精气阴阳的具体涵义。  相似文献   

2.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各脏腑之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指出各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分藏于各脏腑的部分,是支撑各脏腑机能活动的液态精华物质;各脏腑之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是各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生理机能的作用;各脏腑之阴是一身之阴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特性的部分;各脏腑之阳是一身之阳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特性的部分.脏腑之精、气、阴、阳的逻辑关系是脏腑之精化为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分为脏腑之阴气与脏腑之阳气.  相似文献   

3.
气有先天后天之分.精有先天后天之异。先天之精来自父母,后天之精来自水谷。《灵枢·决气》明确地指出精是构成人体脏腑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治病就是要用和谐人体精气的办法,启动人体内部的自然调节机制,以达到阴阳和则自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6,24(6):981-984
目的:梳理并规范中医学精气理论范畴中的相关概念,构建中医学精气理论的逻辑架构。方法:提出了中医学精气理论中的10个需要研讨的问题,检索尽量全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临床应用,分析、比较以归纳或区分相关概念的不同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结果:①论证了中医学中精、气概念的自然科学属性;②论证了古代哲学范畴中精、精气与气的概念及其来源;③明确了人体之精的概念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精的区别;④明确了人体之气的概念、功能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气的区别;⑤明确了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的区别和联系;⑥分清了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⑦论证了人体之气阴阳两分的思想渊源以及人体之阴气、阳气的基本概念;⑧论证了精虚、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⑨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精化气,气分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对立互根的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架构,进而构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⑩提出了精气理论的深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脏病治腑     
一、脏腑气相通虽然内脏有脏腑之分,但是脏腑的功能并不是孤立的。《素问·五脏别论》指出:脏是“藏精气而不泻”,腑是“传化物而不藏”也就是说五脏是贮藏精气的。但是,五脏之“气”的作用必然要和六腑发生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体现脏和腑的综合功能。它们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方面,存在着特殊相合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阴阳相合的道理,以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一阴一阳的相互表里配合的观点来说明的。经络为脏腑相互联络的通路,人体的十二经脉各配合了一个脏器,在相互联系中,阴阳表里,相输应,使脏之气行于腑,腑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梳理并规范中医学精气理论范畴中的相关概念,构建中医学精气理论的逻辑架构。方法:提出了中医学精气理论中的10个需要研讨的问题,检索尽量全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临床应用,分析、比较以归纳或区分相关概念的不同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结果:①论证了中医学中精、气概念的自然科学属性;②论证了古代哲学范畴中精、精气与气的概念及其来源;③明确了人体之精的概念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精的区别;④明确了人体之气的概念、功能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气的区别;⑤明确了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的区别和联系;⑥分清了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⑦论证了人体之气阴阳两分的思想渊源以及人体之阴气、阳气的基本概念;⑧论证了精虚、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⑨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精化气,气分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对立互根的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架构,进而构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⑩提出了精气理论的深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脏腑病机理论,涉及到五脏病机、六腑病机、奇恒之腑病机等病机理论.其脏腑病机理论具有以“四时五脏阴阳”藏象模型为论证基础;脏腑病变不离精气阴阳,尤重脏腑气之虚实;五脏之间相通,相互影响等特点.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局部病变联系全身,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前期提出的“干细胞具先天之精属性,是先天之精在细胞层次的存在形式”,认为脏腑之精不只是来自后天之精,而是由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结合而成,总由肾所藏.脏腑之精催动各脏腑自身发育成熟.正常脏腑之精的功能体现在干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后代参与自身的更新以维持稳定的状态;损伤情况下,作为脏腑之精的干细胞对自身有修复作用,并可在各脏腑之间相互转输起全身性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 ,其中脏腑虚证又是脏腑辨证教学的重点。脏腑的虚证主要有气血阴阳四大类。然而不同的脏腑各有其不同的虚证类型 ,而不是每一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证候全都存在。例如 ,肺有肺气虚证、肺阴虚证 ;脾有脾气虚证、脾阳虚证 ;肝有肝血虚证、肝阴虚证 ,等等。之所以存在这种不同 ,与脏腑、气血、阴阳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脏腑虚证不同证候类型产生的内在规律 ,以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脏腑辨证。1 脏腑气虚的证候气是人体不断运动的、具有极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  相似文献   

10.
乔之龙  郭蕾 《中医药学刊》2003,21(6):941-942
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始终体现出天人相应特色。脏腑的空间特性是这一特色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脏腑的空间特性表现为五脏功能活动特点与五方之色、味之间的特殊联系,五脏气机与天地阴阳之气相顺应等方面。五方之色味是五方精气之载体,对五脏具有选择性入通长养作用;而患者面部色泽、口味的变化又是医生判断证候的外在依据。天地阴阳升降之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人体清阳之气犹如地气中之轻清者而上浮,人体浊阴之气则如天气中之重浊者而下沉,如此方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就应当顺应天地之气的这种运动特点而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 ,始终体现出天人相应特色。脏腑的空间特性是这一特色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脏腑的空间特性表现为五脏功能活动特点与五方之色、味之间的特殊联系 ,五脏气机与天地阴阳之气相顺应等方面。五方之色味是五方精气之载体 ,对五脏具有选择性入通长养作用 ;而患者面部色泽、口味的变化又是医生判断证候的外在依据。天地阴阳升降之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人体清阳之气犹如地气中之轻清者而上浮 ,人体浊阴之气则如天气中之重浊者而下沉 ,如此方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因此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就应当顺应天地之气的这种运动特点而施治 ,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魏凤琴 《陕西中医》2010,31(3):381-382
1对中医学气的认识 气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根据气的生理作用和来源不同,人体之气又有元气、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不同的名称。从逻辑层次角度言,处于最高层次的气为人体一身之气。人体一身之气分布于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名称各异,如一身之气分布于人体五脏则称为五脏之气,激发推动和维持人体五脏的功能;分布于六腑,则称为六腑之气;分布于经络则称为经络之气等等。  相似文献   

13.
魏凤琴 《中医药学刊》2006,24(5):897-898
精气血津液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亦是脏分为五的主要依据;五脏功能活动不同对精气血津液的需求量有别,表现为五脏病变在精气血津液辨证上有偏气、偏血、偏津液、偏精的不同及病变常见与少见之别;大自然中药物的功效不同,归经有别是为了调整不同脏腑在精气血津液方面的偏颇,但其深层内涵,是真正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精气血津液是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亦是脏分为五的主要依据;五脏功能活动不同对精气血津液的需求量有别,表现为五脏病变在精气血津液辨证上有偏气、偏血、偏津液、偏精的不同及病变常见与少见之别;大自然中药物的功效不同,归经有别是为了调整不同脏腑在精气血津液方面的偏颇,但其深层内涵,是真正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先秦气一元论思想深深地渗透于《内经》的理论体系中,其气机升降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1.以天人相应之理,阐明阴阳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2通过分析精、气、血、津液的代谢机理,论证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为生化之机。  相似文献   

16.
白彦铭  梁爽  周波 《光明中医》2022,(15):2709-2712
依古人“天人合一”的观点,自然之气与人身之气息息相关,先天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后天之气是脏腑之精气的供给,两者在人体内相互转化,互相补充,对其他脏腑的新陈代谢,运动变化,提供动力。笔者从自然之气和人体先后天之气的来源与形成,自然之气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对人体的调理及病理,治疗方面切入,来探究自然之气在先后天之气阴阳平衡或失衡中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珂 《国医论坛》2016,(6):58-59
目的:探究精气阴阳的相互关系,基于精气涵化阴阳说明养生和疾病防治的要旨。方法:通过对中医学经典理论的学习探索,界定了精气的概念及范畴,并基于气一元论的认识对精气合一、涵化阴阳进行论述。结果:涵化阴阳之气与精为较高层次之精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为"人之本体",而传统意义上的诸气为"本体"变化之"客形"。结论:精气涵化阴阳,和调阴阳、归陈气宜是疾病防治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8.
1 体质诊断的内涵 中医学认为,父母之精及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妙合,形成人的基本构成物质,进而生成脏腑经脉四肢百骸(形/精)、阴阳气血(气)、七情五志(神),各部分依阴阳五行相互作用转化规律形成一有机整体,即人体的结构.其中以五神藏及精气(元阴元阳)为最深层、最基本结构,六腑四肢皮毛为浅层附属.生命基本构成物质决定了其先天、根本、终生难变的形气神特点,本文称为先天体质.  相似文献   

19.
金匮肾气丸补气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气的生理与病理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内经》又称精与神[1 ] 。三者本义相同 ,可互为通用 ,细区分之 ,强调其物质属性曰精 ,功能性为气 ,统一性则是神 ;简言之 ,精之神为气。虽具推动温煦与防御固摄之功 ,实阴、阳二者气化所为 ,正常情况下 ,只有精气与形体相统一 ,才会“阴平阳秘 ,精神 (精气 )乃治”。若阳气不能密藏于五脏 ,而浮越亢张于外 ,则阴中无阳 ,出现“阴阳离决 ,精气 (阳气 )乃绝”之病理。即气机失调 ,实质上是气的运动变化失常 ,“精气夺则虚 ,邪气胜则实” ,“精胜则邪却 ,精却则邪胜” ,治疗自…  相似文献   

20.
"宗气为后天之气"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之气,不外乎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诸种[1]。其中,元气又称真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禀受于父母,发源于肾脏,由先天之精所化生,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补充,故被称为“先天之气”,这自不待言。宗气又称大气,是人体在出生之后,从后天获得的,它由肺所吸入的自然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然后借助肺气的宣发肃降之力而升降出入,以布达全身:注入脉道则为营气;行于脉外则为卫气;走至脏腑则为脏腑之气;流入经络则为经络之气;入于肾脏则化生为肾气,以滋养和补充日渐消耗的先天之气;如此等等。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