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CA小鼠经cp腹腔免疫3或5次,30天后,以艾氏腹水癌细胞(EAC)10~5腹腔攻击,观察4个月,保护率77—35%;120天活存鼠,病理检查无肿瘤生长。皮下免疫,腹腔攻击,保护率显著下降,仅20—25%。小鼠腹腔侈植EAC10~5前后。不同日程用cp免疫治疗,观察3—4个月,结果给cp时间越接近攻瘤日期者,即瘤细胞数量较少时,疗效较好,可达70%左右,反之癌细胞大量增殖后,再给cp,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2.
在艾氏腹水癌生长的不同时期,检测带瘤鼠迟发型超敏感(DTH)反应的变化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EAC的增长,宿主的DTH反应逐渐下降。其下降的机制可能有以下三点:1.胸腺萎缩,外周循环中的T细胞减少,由T细胞介导的DTH反应就会相应地下降;2.抑制细胞活性增强,表现在带瘤鼠的胸腺细胞和脾细胞转移能明显地抑制受鼠的DTH反应;3.DTH的传入枝受阻,因为预先致敏的带瘤鼠胸腺细胞和脾细胞转移DTH反应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鼠。因此,本文对于探讨恶性肿瘤对宿主反作用的机制提供了较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β趋化因子家族的TCA3是一种小鼠糖蛋白,可能参与宿主防御反应,为了评定TCA3在体内的功能,将TCA3 cDNA转染异源性CHD和同源性P_(3x)和J_(558)细胞,注入小鼠体内发现在裸鼠及免疫缺陷SCID鼠均可削弱肿瘤生长,提示TCA3可以通过非依赖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来影响肿瘤生长,在正常鼠内肿瘤生长受抑,3周后,63%小鼠体内肿瘤完全消除,其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免疫缺陷型小鼠,这表明TCA3抗瘤效应在完整的免疫系统存在下增强,首次注射转染细胞使肿瘤完全消除2~10周后,再次注射末转染瘤细胞,发现:如果第二次注入同源瘤细胞则肿瘤受抑,反之,肿瘤生长,这提示TCA3诱导抗瘤免疫具有抗原特异性,可使免疫活性宿主产生针对同源瘤细胞特异性记忆反应,将相同数量的TCA3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混合注射同源小鼠,肿瘤受抑.如将二者分别在两个部位同时注射,对肿瘤生长无抑制作用,可能是TCA3仅影响趋化因子附近的细胞生长,最终出现肿瘤,提示TCA3抑瘤作用是短暂性的,一些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避,在TCA3作用消除,特异性T细胞免疫诱导前迅速增长所致.为了检测瘤体内注射TCA3是否具有抗瘤效应,先用20ng可溶性rTCA3 J_(58)5注射,以后连续5天在肿瘤接种部位注射10ul 20ng rTCA3.9只鼠中有4只在3周后仍无肿瘤生长,且其中3只在注射2×10~7J_(558)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Friend病毒在C56BL/6(B6)小鼠诱发的FBL-3红白血病细胞,按10~7细胞/ml加丝裂霉素C(MMC)100μg处理,用MMC灭活的FBL-3细胞经腹腔免疫B6小鼠(1×10~7/ml/只),两周后加强一次,2至6周内取脾脏。用这种免疫脾细胞在体外经肿瘤抗原刺激及低剂量rIL-2(5u/ml)作用,诱导和扩增以Lyt-2~ T细胞为主体的、抗FBL-3细胞的特异性Tc细胞。转输Tc细胞(2×10~7/每只鼠)到Cy预处理的同系正常小鼠或荷FBL-3白血病小鼠体内,观察不同因素对维持体内肿瘤特异性Tc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发现:(1)经肿瘤抗原刺激(转输T细胞时,即0天)和连续短程rIL-2(0.6天,3000U/天)处理正常同系转输小鼠,可使受鼠脾细胞对FBL-3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以处理后第七天活性最高,而执行这一功能的是转输入体内的Lyt-2~ T细胞。对照组结果显示,转输正常脾细胞后经同样处理未诱导出对FBL-3细胞有明显杀伤活性的Tc细胞,说明受鼠脾细胞的杀伤活性主要是由转输入体内的供者T细胞所致,而非由于处理因素导致受鼠自身淋巴细胞被诱导激活所致;(2)单独给予rIL-2,即使延长使用时间(0-21天)也不能维持转输的Tc细胞在体内的活性。(3)间断抗原再刺激,联合应用7天rIL-2,以14天为一周期,可长期维持Tc细胞在体内的特异性杀伤功能,若间断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5.
银耳制剂对受照射荷瘤小鼠免疫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S_(180)肉瘤小鼠ip银耳制剂(TFB)200mg/kg·d×7d。在第3、5和7天注药后40分钟分别荷瘤局部照射X射线5Gy。停药后早期,TFB能明显增加受照射荷瘤鼠的脾重、脾有核细胞数和胸腺细胞~3H—TdR自发掺入率;显著提高NK细胞和ADCC活性及增强脾细胞产生IL-2的能力,但不影响胸腺重量和胸腺细胞数。  相似文献   

6.
背景和目的:嵌合T细胞受体(chimeric T-cell receptor,chTCR)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重组的免疫受体.它既具有与单克隆抗体相似的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特性,又能激活T细胞.与"经典"的TCR相比,chTCR介导的T细胞对靶细胞的作用的一个重要的优势是不受MHC的限制和不需抗原的提呈过程.N29γ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p185HER2的嵌合T细胞受体.本研究将探讨表达N29γ的T细胞对HER2阳性的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靶向性治疗作用.方法:尼龙柱纯化的Balb/c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经小鼠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激活,用离心法将pRet6N29γ转导入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以间接估计chTCRN29y转导率.将荷有MT901或MT901/HER2瘤3天或8天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从尾静脉分别注入转导了N29γ或GFP逆转录病毒载体的T细胞(5×106~40×106/只),每只小鼠腹腔内注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3×104 IU,每12 h一次,共10次.T细胞治疗后11天(荷瘤3天动物模型)或13天(荷瘤8天动物模型)处死动物,计数肺转移肿瘤数目.结果:在荷瘤3天的动物模型中,肺转移瘤数目在空白对照组、无病毒载体转导的T细胞治疗组、转导有GFP的T细胞治疗组均大于200个/肺;表达N29γ chTCR的T细胞能使MT901/HER2肺转移瘤消退[(3.4±3.3)个/肺],但对MT901肺转移瘤无作用(>200个/肺).在荷瘤8天的动物模型中,表达N29γchTCR的T细胞显示与细胞数量相关的抗MT901/HER2肺转移瘤的作用.1×107个T细胞不足以使肺转移瘤数目显著性减少[(167±15.3)个/肺,与对照组相比P=0.198].当N29y chTCR的T细胞数量从2×107、3×107增加到4×107时,MT901/HER2肺转移瘤数目分别从64.0±12.1、34.0±6.3减少到8.0±4.3个/肺(P<0.01).结论:通过基因工程构建的表达N29y chTCR的T细胞能够靶向性作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肺转移瘤;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与输入的细胞数量有关,较晚期肺转移瘤的消退需要输入较大数量的T细胞.  相似文献   

7.
应激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及其免疫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俊芳  姚立人 《癌症》1992,11(2):107-110
近交系C_(57)BL雌性小鼠,经连续7天渐增强度的电刺激以复制应激状态,观察其对B_(16)黑色素瘤转移及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连续电刺激7天,静脉注射瘤细胞后追加电刺激3天,于瘤细胞注射后第18天处死小鼠。应激鼠的肺表面转移结节数明显高于对照鼠(P <0.01)。2、应激鼠体内巨噬细胞(Mφ)的吞噬功能明显低于对照鼠(P<0.005)。3、应激鼠的抗体生成能力明显低于对照鼠(P< 0.001)。4、应激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明显低于对照鼠(P<0.001)。5、应激鼠T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ConA的反应明显低于对照鼠(P<0.002)。此外,应激鼠表现为肾上腺增大,胸腺及脾重量减轻。由此表明:应激促进肿瘤转移作用与它所引起的机体免疫抑制有关。提示在临床肿瘤治疗中不可忽视应激对肿瘤转移及预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体Langerhans’细胞(Lc)来源于骨髓的树突状细胞,通过循环迁移到真皮层,然后进入表皮层.Lc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皮肤局部防御及介导敏感接触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S-100蛋白为标记,研究了10例正常子宫颈,32例宫颈乳头瘤病毒感染,50例宫颈癌前病变(CINⅠ~Ⅲ级),23例早期浸润癌(Ia期癌)中Lc的数量和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50例进展期结肠癌病人术后,以自体肿瘤细胞疫苗辅助主动免疫治疗。术后第4周开始免疫接种(共4次,每次间隔7~10天);接种前3天及第4次接种后1周,采集外周血。采集血清监测血清IFN-γ、IL-10水平;用PPD及自体肿瘤抗原做皮肤迟发型过敏试验(DTH),48小时后测量红斑、硬结大小(mm);对DTH反应部位皮肤活检,用免疫组化染色,了解局部免疫活性细胞浸润;临床随访。结果: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升高,由(6.01±2.30)pg/ml升至(12.98±4.65)pg/ml;而IL-10水平由(19.80±10.15)pg/ml降至(8.92±4.60)p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病人对自体肿瘤抗原的特异性DTH反应明显增强(P<0.01);DTH反应部位,CD8 T细胞、CD4 T细胞及DC细胞浸润明显增多;病人耐受性良好,无溃疡等严重副作用发生;随访结果显示:术后辅助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可延长结肠癌病人的无瘤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结论:自体肿瘤疫苗可激发病人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改善肿瘤病人的抗瘤免疫反应;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杀灭残留癌细胞、抗转移及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胃癌细胞系(GGC—8140)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一系列抗胃癌细胞的McAbs。经IFS和ABC测定其反应性,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只与靶细胞反应,不与其它细胞或组织反应。(2)不但与靶细胞反应,还与正常及癌瘤组织反应。(3)与靶细胞、裸大鼠胃癌模型、某些癌及非癌组织反应,但是,与绝大多数正常组织细胞以及CEA、AFP、β_2M、HCG无反应,反应特点是与起源于腺上皮细胞的癌组织反应明显除后者外其它二类均不是肿瘤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1.
肿瘤抗原多肽诱导的CD8~+CTL的体内外抗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海绵移植模型,将Friend小鼠白血病病毒gag编码的二个多肽CCLCLTVFL(gPr80 gag 85-93)和RSPTNLAKV(Pr65 gag P30 131-139)分别注入正常或经FBL-3肿瘤细胞免疫过的C57BL/6小鼠皮下的植入海绵中,10天后,收集海绵中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用免疫肽周期性刺激培养扩增。实验结果表明:用多肽体内免疫正常或经FBL-3免疫的B6小鼠均能诱导出对免疫多肽特异的CD8~ CTL。其中,P85-93多肽诱导的CD8~ CTL除能杀伤该多肽致敏的同系靶细胞外,还能特异性杀伤FBL-3瘤细胞.抗原多肽诱导的CD8~ CTL在体外经用免疫多肽致敏的同系小鼠脾细胞作周期性刺激并在低浓度IL-2的条件下培养,可长期生长并大量扩增。用体外培养扩增的P85-93多肽特异性CD8~ CTL过继转输治疗FBL-3荷瘤小鼠,能有效治愈FBL-3白血病荷瘤小鼠。上述结果表明,用肿瘤抗原多肽替代肿瘤细胞体内免疫动物可诱导特异性抗瘤效应的CD8~ CTL,并可在体外扩增用于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重组人干扰素。-γ(rhTNF-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对Lewis肺转移瘤的抑瘤作用。实验分rhTNF-α、rhTNF-γ、rhIL-2单独组及rhTNF-α rhIFN-γ、rh-TNF-α rhIL-2联合组,设生理盐水(NS)对照组,按不同分组分别于Lewis移植后第3、7、11天静脉注射不同细胞因子1×10~4U/鼠,第21天处死小鼠计数肺转移瘤数及观察肺转移瘤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单独组肺转移瘤数分别为:rhTNF-α 19.9±11.1个/鼠、rhIFN-γ 29.3±9.5个/鼠,rhIL-2 28.7±10.4个/鼠,对照组32.9±10.9个/鼠,rhTNF-α组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5),rhTNF-α有较强的抑瘤作用。联合组肺转移  相似文献   

13.
人肺腺癌细胞LALU血管生成过程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 Q  Zhan Z  Sun H  Sun B  Bai J  Yang H 《中国肺癌杂志》2001,4(5):330-332
目的 观察人肺癌细胞血管生成过程的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人肺腺癌细胞株LALU经SICO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用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不同时期肿瘤血管生成状态。结果 光镜显示,人肺腺癌移植瘤第2-10天时可分为血管生成前期和血管形成期,第20天出现肺转移灶。电镜显示,人肺腺癌移植瘤第2天出现成血管细胞;第4-10天,不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逐渐形成血管腔并伴有较完整的新生基底板,内皮细胞趋向成熟发展;第20天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更成熟,部分区域新生毛细血管基底板发育不或缺陷。其全过程中癌细胞突起直接与成血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相连。结论 病理形态学及电镜的特征形态学改变,提示肿瘤血管生成与转移有关,可为肺癌的血管导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肿瘤继承性细胞免疫治疗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15系小鼠及其同基因型L615白血病为模型.比较系统地研究了(1)转输不同遗传背景供鼠正常脾细胞的继承性免疫预防(AIP)效应和规律;(2)正常及免疫脾细胞的继承性免疫治疗(AIP)和继承性化学.免疫治疗(ACIT)效应.并分析了体外非特异性激活的、体内L615瘤苗特异性主动免疫和体外再致敏的脾细胞的抗瘤效应与机制,这些研究为临床开展肿瘤的继承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前文已报道用小鼠移植瘤U_(14),S—180EAC在鸡胚内绒毛尿市膜(Chouioallatonic membrane,CAM)及ⅳ移植与转移的生长规律。本文报道人体瘤细胞在鸡胚内的移植与转移。材料与方法一.鸡胚:用白色8—9天Leighom受精卵,参考Humherg等操作法接种人瘤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肿瘤转移的研究表明,免疫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其与肿瘤细胞在体内外的相互作用对肿瘤在机体内的生长和播散密切相关。正常的、带瘤的、非特异性免疫(用大鼠脾脏细胞免疫)的以及经同一肿瘤细胞免疫的C。  相似文献   

17.
人AFP腺病毒载体感染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小鼠抗肝癌免疫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Tan XH  Zhu Q  Liu C  Liu XL  Shao XT  Wei B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13-16
目的探讨复制缺损型腺病毒载体(Ad)介导异种AFP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s)诱发抗肝癌免疫、打破肿瘤免疫耐受的效果。方法从HepG2和Hepa16细胞中克隆人和小鼠AFP,插入Ad中构建AdhAFP和AdmAFP。用AdhAFP或AdmAFP感染小鼠骨髓来源的DC后,在无或有删除CD4或CD8情况下免疫C57BL/6小鼠,7d后取脾细胞行51Cr释放实验,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或给免疫小鼠接种Hepa16肝癌细胞,观察荷瘤小鼠成活情况。结果AdhAFP/DCs免疫小鼠1周后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强于AdmAFP/DCs。AdhAFP/DCs免疫小鼠后1周接种5×106Hepa16肝瘤细胞,2个月后仍然有80%的小鼠无瘤生长;而接种1×106Hepa16细胞至AdmAFP/DCs免疫小鼠,2个月后小鼠成活率为20%。删除小鼠CD4或CD8T细胞均使AdhAFP/DCs诱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消失。结论Ad介导异种AFP修饰的DCs能有效地打破肿瘤的免疫耐受,诱发强烈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这种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是CD4和CD8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18.
脑胶质瘤是目前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有效的效应细胞是目前研究的方向.我们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用自己研制的瘤苗,给昆明种小鼠体内致敏,取其脾细胞,体外再次用胶质瘤细胞刺激,获得特异性异源性CTL.具体方法是用榄香烯和丝裂霉素共同处理等量G422胶质瘤培养18小时,可得胶质瘤特异性瘤苗(榄香烯/丝裂霉素瘤苗),配制成单细胞悬液2×10~6/ml.取上述瘤苗1ml给昆明鼠多点注射体内致敬,2周后重复一次.第二次致敏10天后,取其脾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1ml中加入脾细胞2×10~6、G422瘤细胞4×10~5和rIL-2400U,共同培养10天,收获特异性源性CTL.分别做正常脾细胞、体外经rIL-2培养的正常脾细胞(LAK)、  相似文献   

19.
Luo WF  Han LQ  Ren J  Tian HW  Lu ZH  Zhao L  Gu SY  Ruan L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4):335-339
目的 观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 (HPV) 16E6和E7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 以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免疫C5 7BL/ 6小鼠 ,检测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活性 ;经免疫后的小鼠以TC 1肿瘤细胞攻击 ,观察免疫保护效果 ;荷瘤小鼠切除肿瘤后接种重组痘苗病毒 ,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以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免疫小鼠 ,可诱导产生针对TC 1细胞的特异性的CTL反应 ;加强免疫后的小鼠能耐受 1× 10 4TC 1细胞的攻击 ;以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免疫肿瘤术后小鼠 ,能有效地预防肿瘤复发。结论 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可作为HPV16的相关肿瘤及其癌前病变免疫治疗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20.
 人体的免疫淋巴细胞基本分T及B细胞.一般应用EAC、EA玫瑰花或莹光抗体等测定B细胞,但其方法较复杂.自从1974年Stathopoulos和Elliot发现鼠红细胞(简称MR BC)能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的淋巴细胞自发地形成玫瑰花以来,国外有些作者对鼠玫瑰花(简称MERFC)做了不少工作,证实MERFC是B细胞的一个亚族,可作为鉴定B细胞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