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扁豆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健脾化湿的功效。临床上多用清炒法炒至微黄色具焦斑,但是历来的清炒方法火候不易掌握,且容易出现外焦里生的现象,达不到炮制要求。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改用砂炒法炮制白扁豆。具体方法是,将筛选陶洗干净的河砂置锅中,先用武火1998年第20卷第3期加热至沿利状态,倒入白扁豆,改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白扁豆鼓裂,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砂。此法容易掌握,且炮制的白扁豆颜色一致,无焦黑斑,质较酥脆,易捣碎,香气浓,无豆腥气,值得推广应用。白扁豆炮制方法改进@史成录$河南卢氏县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2.
白扁豆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按现行版《中国药典)和各地中药炮制规范规定,其炮制品炒扁豆均用清炒法,而用此法定方法炒出的白扁豆多具焦斑或夹生现象,这是因白扁豆体形较大,锅与豆接触面较小而产生受热不均所致。笔者在长期实践中认为,对这种体形偏大的豆类应加辅料来炒,针对炒白扁豆的健脾化湿可选用麦麸辅料,使麸炒白扁豆具更强的健脾胃作用,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取麸皮撒入加热的炒药锅内,至冒烟时,加入净白  相似文献   

3.
取直径约0.2厘米油砂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瓜萎子,不断翻炒至色泽加深,鼓起,具焦斑,有油香气,迅速出锅,筛去砂,放凉。用时捣碎。注意事项:1.先将砂用清水洗净泥土,置锅内加热并加入2%的食用植物油拌炒,至色泽均匀即得。2.砂炒时温度应控制在160~170℃。3.每次加入药物不宜过多,以砂能掩盖药物为度(约5:1)。  相似文献   

4.
<正> 种子类药物的炒法是锅先预热后,再将种子药物加入锅内,不加任何辅料炒致所需程度。至于如何才能炒致种子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爆裂而发出炸  相似文献   

5.
新型炒药工具——炒药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炒药是中药炮制四大法之一的火制法中的一种。历来的炒药工具是一个敞口铁锅、一把锅铲、一个炉灶。炒药时,操作人员先点燃炉灶,然后将药物倒入锅内,用锅铲连续不断地翻炒。这种炒药法费体力,效果差,而且热气烤人、熏人。药物由于翻炒不匀或动作过慢,影响药物质量,有时甚至出现生翻不匀等不良情况。为了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药物质量,我院  相似文献   

6.
用锅内砂炒法加工的鸡内金外观、色泽、质地均不理想。笔者经老药师指点,采用锅外砂炒法加工的鸡内金,品质优于锅内砂炒法。现为同行荐之。 炒法:将细砂(用砂量:药量为10:1)放入锅内,武火加热,翻砂至砂温130°~240℃,200℃最  相似文献   

7.
苍耳子一向采用清炒法炮制.这种传统的炮制方法,由于炒制时受热不均匀,色泽不一,去刺率低.近来我们采用砂炒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取直径约0.1厘米的洁净砂子置锅内,中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净苍耳子,不断翻炒,待外表呈黄褐时取出,筛去砂,放凉,用铁碾槽轻碾(以刺脱落为度)或置簸箩中用净砖块搓去刺,筛净. 此法的优点:去刺率高,品色一致,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8.
白扁豆传统炮制方法是用沸水浸泡、捻去皮,晒干,置锅中清炒或砂炒至微黄色略带焦斑。77年版药典记载,取净白扁豆照清炒法炒至微黄色具焦斑,用时捣碎。我们认为前者沸水浸泡捻去皮,既费工,又有损有效成分,不合算。后者其炮制品有焦黑斑点,并有豆腥味。为此,我们进行了改革,将净扁豆置于清水盆中水量刚好浸过扁豆,不宜  相似文献   

9.
干姜炒炭,历来是将干姜片置锅内,用中火或武火炒至焦黑起锅后,用清水喷淋,以飭复燃,然后干燥。我们采用黄砂烫炒干姜炭:将粗黄砂先置锅内,武火加热至砂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干姜片,不断翻动至表面呈焦黑,内部黑褐色,起锅筛去砂后,速置入大瓷盆或陶缸内密闭(如盖不闭可加湿  相似文献   

10.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炒川楝子通常采用中火炒至外表皮焦黄色或焦褐色,取出放凉,切片或用时捣碎。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川楝子因个大、果核坚硬而不易炒透,经常是外焦里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改用砂炒,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取炙过的河砂置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容易翻动时,放入川楝子,不断翻炒。至川楝子全部鼓起,呈圆球状,手摸有丰富  相似文献   

11.
据《河北中药材炮制规范》规定的白扁豆炮制方法为:将净白扁豆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呈黄色有焦斑为度。其炮制品火色不均匀,有焦黑斑点,并有豆腥味。对此我们进行了改革,将净细砂置锅内用中火加热,将  相似文献   

12.
<正> 传统炮制侧柏炭是将原药材除去梗和杂质后,倒入锅中用中火翻炒至焦褐色。而本人多次实践,进行了改进。取原药材,除去梗及杂质后,倒入锅中,用武火——中火交替(锅内冒浓烟时或有火星时,用中火加热,否则用武火)加热进行翻炒,炒至其药材表面显油性。于锅上扣一稍小的锅,隔1~2分钟揭锅翻炒一次(如有火星,可用水喷熄),反复操作,直炒至侧柏叶表面呈焦褐色,显光泽,内部存药性,立即将锅离火炉,放入盛水盆中以降温,避免侧柏炭“炭化”,待冷透后,即可揭锅收藏。采用本法有如下优点: 1.侧柏叶属于叶类药材,质较轻,如用明炒法,易“灰化”;若用暗煅法,又存在药材上、下面  相似文献   

13.
文火炒炭方法及体会刘仕木安徽省宁国市中医院242300炒炭法在中药炮制书中指的是将药物置于锅内,以武火或中火进行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为焦黄色或焦褐色,取出放凉;以中火将质地疏松的花、叶、全草类药物,炒至黑褐色取出,并洒少量清水熄...  相似文献   

14.
苍耳子传统炮制方法,清炒炒黄去刺。在操作中,由于外有刺,受热不均,容易上生下焦。我们改用砂炒法。该法有操作简单、去刺率高、无烧焦和成炭颗粒的优点。方法先将油砂放锅内炒至18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 马钱子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具有通风活络、活血止痛等功效。有关文献记载其有大毒,不宜生用,需炮制后入丸、散剂,其炮制方法有砂烫法、油炸法、甘草制法、尿泡法、醋制法、醋制砂烫法、尿泡砂烫法等。9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为砂烫法,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毒性。但我们认为这些炮制方法费工费时,不适宜大批量生产,因此,我院从1991年起试用炒药机清炒法炮制马钱子,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炮制工具 我们采用CY型卧式炒药机,锅体转速可调。锅体旋转时,使药物反复翻炒,锅体可进行正逆变换。正转炒药,逆转出料,炒药温度可通过调节火力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炮姜为姜科植物干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t)的炮制品。具有化瘀止血功能,系我院中医妇科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炮姜常规炮制方法为清炒,其方法系将干姜片,炒至发泡,外表焦黑色,内面焦黄色。依此法炮制,根本不会发泡,而且容易造成炭化,同时翻炒时有一股较强的辣味,刺激眼、鼻、喉部。对此,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将清炒法改用砂炒法,改进以上缺点,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方法: 取河砂与适量菜油置锅内炒烫,再将干姜片倒入锅内共炒,不断翻动,炒至发泡,鼓起,外表呈棕褐色时取出,筛去砂子,摊凉即得。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强白扁豆的健脾止泻作用,常炮制后入药。传统方法多用清炒法炒至表面微黄、略有焦斑为度,有香气。该法所得炒扁豆外表火色不均匀,有焦黑斑点,并且不易炒熟、多有豆腥气味,影响了炮制品质量。我院炮制室对清炒扁豆的工艺进行改进,采用浸润砂炒法,取得满意效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徐修本 《养生月刊》2006,27(10):933-933
我今年刚过不惑,过度的劳累,使我出现了脱发的症状,每次洗头、梳头时,头发脱落得很多。为了治脱发,我也服用了多种药物,虽有点效果,但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后来,我跟别人学了一则食疗方法,名为麻仁豆泥,效果不错。其做法如下。白扁豆150克,用水泡发后放入笼屉中蒸至熟烂,取出晾凉,捣碎成泥备用。将黑芝麻10克,核桃仁5克,放入锅中炒香,研成细末待用。然后在锅中放入少许植物油,至油热时即倒入扁豆泥翻炒,至水分将尽时,放入白糖100克及炒好的黑芝麻、核桃仁末,搅拌均匀之后即可关火,出锅盛盘即可食用。白扁豆有健脾化湿之功,《药品化义》中说,其…  相似文献   

19.
土炒淮山、土炒白术这二味中药,临床上常用于温中健脾止泻。翻阅中药炮制有关资料,对淮山、白术二味中药的土炒方法均为干法炒:即先把定量灶心土细粉置炒药锅内,文火加热,炒至土现轻松状态,再把药材饮片倒入,翻炒至饮片表面附有土色并透出药材固有的香气为度。我院多年来,对这二味中药则都采用另法炮制,今介绍如下。取净黄土(因灶心土难寻,用黄土代)晒干,研成细粉,过筛去除杂物。取净淮山片(白术同此)入清水,稍浸湿即捞起,置竹筛中沥干滴水,再倒入竹(竹匾)内,摊平。把定量黄土细粉分五次均匀复盖其上,拌匀,使饮片两面都均匀挂上黄土细粉,最后再摊平,晒干。晒干后,部分黄土细粉可能自饮片表面脱落,但无伤害。然后分次(每次炒时饮片量以1kg为宜)把经用黄土细粉处理过的饮片与脱落的黄土细粉部份一起置热锅中,用文火勤加搅拌,炒至淮山片表面呈微黄色并发出药材固有香气为度,出锅,筛去黄土细粉,摊晾凉,即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麸炒白芍的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麸炒过程中的锅底温度、炒制时间、麦麸用量为考察因素,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设计,以麸炒白芍的外观性状、浸出物、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为响应值,优选麸炒白芍的工艺参数。结果:麸炒白芍的最佳工艺为350℃撒入麦麸,控制锅底温度330℃炒制4 min,出锅,筛去焦麸。白芍饮片与麦麸用量比为100∶20。结论:本试验优选的麸炒白芍工艺稳定可行,为麸炒白芍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