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美 《双足与保健》2018,(12):170-171
目的探究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0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于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吗丁啉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各5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及胃黏膜组织变化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观察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08%(51/52)高于对照组数据71.15%(37/52),(P<0.05)。观察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嗳气、反酸、纳差、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变化改善程度[肠化生(0.12±0.05)分、异型增生(1.02±0.32)分、炎症(1.01±0.22)分、活动性(1.05±0.41)分]大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采用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胃舒煎剂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治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替硝唑,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胃舒煎剂;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胃镜总有效率分别为86.0%和74.0%,对照组分别为60.0%、58.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p感染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舒煎剂联合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并且改善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病理特点是胃黏膜上皮及腺体萎缩,腺体数量减少,胃黏膜基层增厚而黏膜层变薄,常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1]),临床常见表现为慢性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嗳气,病久患者可有消瘦、贫血,甚至癌变~([2])。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长、迁延难愈,严重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胃黏膜内多腺体萎缩,合并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同时伴或不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未加处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逐步演变为胃癌。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大多根据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的表现,治疗则大多以对症为主,缺乏特异而疗效确切的方法,同时也无法逆转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并不能降低其发生、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痞""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大多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入侵所致胃络瘀阻而成。本文对CAG中医病因、病机及诊疗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升高趋势[1-2]。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疑难病,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3]。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道症状,部分可发展为胃癌,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发生癌变,属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临床多表现为胃脘疼痛、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胃镜检查表现为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的减少或消失,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化生,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呕吐"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久治不愈,部分病例可能癌变,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病理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变薄、固有腺体减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腺或肠腺化生以及非典型增生。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而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目前西医对CAG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而大量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不但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可以阻断、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过程,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高危疾病,该疾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免疫、胆汁反流、遗传、放射等因素有关[1],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胃脘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是其常见临床表现[2]。CAG的诊断常辅助胃镜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理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变薄、黏膜基层增厚,胃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腺或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3]。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随着病情的发展,胃黏膜和腺体进一步萎缩可发生癌变,癌变率高达10%[4],故该疾病的早期治疗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关注。西医治疗主要以去除病因为主,常用药物为抑酸、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促进剂、抗Hp治疗等,效果不够理想[5]。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以改善临床观症状,而且能够阻断、逆转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萎缩[6],目前常与西药联...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为病变特征的临床疾病。萎缩性胃炎癌变病变包括: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变是一个多步骤、渐进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癌的发展模式已被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和专家所认可。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方面较有特色,特别是在逆转异型增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永才 《光明中医》2013,28(1):74-76
目的探讨中医"平衡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疗效。方法对96例胃内镜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合并其它胃炎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结果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逆转,对改善胃肠症状,恢复胃肠功能,防治胃癌的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中医平衡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叶酸和铝碳酸镁片作为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载养胃颗粒治疗,5 g/次,3次/d,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和胃黏膜病理活检,采用OLGA分级分期评估系统和直观模拟评分法对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进行评分,同时对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胃黏膜萎缩分级和肠化分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胃黏膜萎缩分级和肠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8、12周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胃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效果较好,可一定程度的逆转腺体萎缩和肠化。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临床难治性疾病,据统计,Hp感染占慢性活动性胃炎的80%~95%,是慢性胃炎的首要病因[1],Hp感染的持续存在导致炎症持续活动,最终导致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肠化及上皮内瘤变,根除Hp感染可阻断慢性胃炎的活动性,减轻临床症状,并使部分患者的胃黏膜萎缩、肠化等病理改变得到逆转~([1]),西医治疗除针对Hp感染等病因治疗外尚缺乏其他有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21,36(12)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56例CAG伴IM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采用健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9. 29%优于对照组的78. 57%,且治疗后试验组胃脘痞满、嗳气、纳差等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 05)。结论 健脾活血方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恶变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可改善胃黏膜病理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杨志  李帅 《新疆中医药》2013,(5):109-1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本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难以区别,但危害较重,特别是胃粘膜萎缩并伴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有发展成胃癌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泳  王家涛  陈日新 《中国针灸》2005,25(7):457-459
目的:寻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1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26例)和单纯中药组(25例).单纯中药组以衍化四君子汤加减;针药结合组以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为主穴针刺并加中药治疗,中药同单纯中药组.经3个月治疗后,复查胃镜和病理,以临床症状、胃镜观察、黏膜组织病理活检等为指标,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二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镜检查方面,针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88.46%优于单纯中药组的64.00%(P<0.05);对肠化生的病理改善方面,针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84.62%亦优于单纯中药组的64.00%(P<0.05).结论:针药结合可作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摩罗丹联合硒酵母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1组摩罗丹浓缩丸,8丸/次,3次/d。2组硒酵母片,2片/次,1次/d。3组摩罗丹联合硒酵母。连续治疗1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黏膜萎缩或肠上皮化生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1组和3组改善临床症状优于2组。3组在改善胃黏膜萎缩和肠腺化生逆转方面都优于1组或2组。[结论]摩罗丹联合硒酵母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和肝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根除Hp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调和肝胃汤,每日1剂水煎服,连续用药1个月,评定疗效;胃镜检查观察治疗前后糜烂面积变化,记录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胃痛、脘腹饱胀、胀痛连胁、烧心反酸、嗳气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 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 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胃黏膜糜烂面积均较治疗前均减小(P 0. 05),胃痛、脘腹饱胀、胀痛连胁、烧心反酸、嗳气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胃黏膜糜烂面积及症状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 0. 05)。结论:调和肝胃汤可提高西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减小胃黏膜糜烂面积,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53例,采取专科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症状积分,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68%,大于对照组的6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协同缓解上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症状,对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饮食无节、嗜食冷饮烟酒所致,久而脾胃受戕,轻者胃阳被遏,久则中阳衰败。卞嵩京先生治胃首重胃阳,温运方为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用方。临床研究显示,温运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化生。今附验案两则,并加阐释。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IM)及异型增生(Dys),而IM及Dys被公认为是胃癌前病变(PLGC)。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无明显疗效,而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指导,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不仅能明显改善CAG癌前病变临床症状,且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其黏膜病变能够逆转。鉴于此,中医药治疗本病,以期阻断和逆转萎缩向癌变的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中医诸多证型中以脾胃气虚,兼夹瘀血阻滞证较为多见,故将益气化瘀法治疗CAG癌前病变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