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20例(22只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9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均不同程度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相同,滤过泡形态无改变;角膜水肿程度轻,经治疗全部消退。结论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46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行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40例(46眼)术后第3天矫正视力≥0.3者34眼(73.91%),术后1周眼压均恢复在正常范围内,对原滤过泡无影响.手术并发症为15眼(37.50%);术后早期不同程度地出现角膜水肿,轻者1周内消退,较重者3周内消退;6眼瞳孔区纤维素性渗出,1周内吸收.结论 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摘除采用经颞侧巩膜隧道内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的发展极为迅速,此类白内障手术由于受滤过泡、瞳孔大小、浅前房的限制,使手术难度加大。巩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十年开始普及的一项新技术。我院自1999年以来,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式小切口行白内障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方法 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总结颞侧小切口及连续环形撕囊的优点.方法 对2008-2009年我科35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采取颚侧角膜缘后3mm作一小切口反眉弓式巩膜隧道(外口6mm,内口9mm),分离后粘连虹膜,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分层后圈套娩核及注吸残余皮质,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切口白闭,勿需缝合.结果 35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保持与术前基本相同的稳定状态,角膜水肿反应较轻并很快消退.结论 由于采用颞侧远离角膜缘可自闭武小切口,把白内障手术对青光眼滤过道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方便了术中操作,减少青光眼复发机会,有效降低术后角膜散光度,同时,连续环形撕囊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晶体囊袋内固定和稳定的远期保证,减轻了术后并发症,充分提高了患者的视力,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临床较多见,再次手术时若经上方巩膜切口会破坏原有的功能性滤过泡。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对无超乳设备的医院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近几年我院采用经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7.
臧玉华 《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4,3(5):457-457
抗青光眼术后发生白内障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常需行白内障摘出术,但手术方法各异。我院自2000年1月~2002年8月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20例(21眼),术后随访半年,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颞侧巩膜遂道切口,对27例(29眼)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等情况.结果随访半年,3眼视力无提高,4眼视力提高,22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相同,滤泡形态无改变.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中的治疗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视力,不影响原有滤过功能及原有滤过泡. 相似文献
9.
10.
青光眼术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的疗效。方法对18例(22眼)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视力、滤过泡、眼压、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20眼(90.9%)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眼视力无提高;视力低于0.05的2眼(9.1%),0.05~0.3的7眼(31.8%),0.3~1.0的13眼(59.1%)。结论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行手法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少,可以提高视力,不影响原有的滤过泡。 相似文献
11.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60 例2 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60 只眼睛(糖尿病组)以及60 例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棕色白内障60 只眼睛(对照组)接受MSICS。术前、术后1、6 和12 周采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中央厚度。并且评估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糖尿病组(p <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均减少(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糖尿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减少(14.19%, p<0.05)高于非糖尿病组(8.05%)。糖尿病组角膜中央厚度增加大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组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大于对照组(p <0.05)。组间变异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MSICS 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多。建议糖尿病患者接受眼内手术前,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初期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时围手术期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对初学者有所裨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笔者初期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时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100例(104眼),男56例(58眼),女44例(46眼);年龄58~84岁。晶体核硬度2~4级,以3级核居多。结果术后3个月复诊时,56例(58眼)矫正视力≥0.8,26例(27眼)矫正视力0.4~0.8,18例(19眼)矫正视力0.3~0.4。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及一过性高眼压。全组病例中有6例术中发生后囊破裂。结论初学者只有在对病例的选择、手术相关解剖知识的掌握及手术操作细节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为下一步顺利开展该手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57例(65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眼压、滤过泡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d视力(含矫正视力)小于0.3者11眼(16.92%),0.3~0.5者43眼(66.15%),0.5以上者11眼(16.92%);在并发症中,发生角膜水肿13眼(20.00%),虹膜损伤14眼(21.54%),后囊破裂3眼(4.62%);所有病例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均能有效保留。结论: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总结130眼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对术前检查资料及手术方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术后屈光状态变异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的屈光状态以散光最多(60/130,46.15%),其次是远视(32/130,24.61%)和近视(28/130,21.53%)。术后屈光度均差术前用B超仪检测组为1.251±0.27,明显大于用A超仪检测组0.58±0.61(P<0.05)。术中切口缝线眼散光度明显高于无切口缝线眼(P<0.001)。结论:术后屈光状态主要是散光,用A超精确测定并减少切口缝线可以降低屈光不正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95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实验组予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达到0.5~1.0患者(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01%)(P〈0.05);实验组术后1d、1周角膜散光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中并发后囊膜破裂发生率、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在治疗硬核性白内障方面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17.
18.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们对187例200眼白内障患者,取上方巩膜反眉状6mm隧道切口,均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植入光学部直径6mm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MMA)硬性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0.3~1.0者 169例182眼,占91%,数指/眼前~0.2 者18例18眼,占9%,散光15眼,平均0.75D,少数出现并发症,角膜水肿、房水混浊、一过性高眼压,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适应证广泛,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将连续环形撕囊术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局麻下对242例白内障患者(264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264眼中231眼(87.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均成功地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至前房,并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时,187眼矫正视力≥0.5,占随访眼的80.9%(187/231).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应用可提高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获得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10例白内障施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第1天裸视≥0.5者为52%,术后第7天裸视≥0.5者为75.5%,术后1个月裸视≥0.5者为85.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55±0.52D,1个月平均散光为0.95±0.26D,3个月为0.55±0.18D。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