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中成药浸膏制造工艺的控制中成药浸膏剂的正确制造,微生物污染对策及省力化,要求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特别是中成药提取物的制造,从提取开始到干燥的整个工艺是一批工艺,对其自动化由于批工艺的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而成为可能。这种中成药浸膏制造工艺的控制特征:(1)由于工艺长而复杂,控制对象数多,(2)含有模拟控制、数字控制的顺序控制作为基本,(3)遵循操作安全性的含有详细的联锁的控制成为必要。为此必须保证一个一个操作都正确无误地执行,使整个工艺顺利地进行,作为控制管理手法采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研究并建立芪雪浸膏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芪雪浸膏剂中的黄芪、当归、虎杖、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研究并建立芪雪浸膏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处方中4味中药均能在薄层色谱中检出,分离效果好,斑点清晰,阴性未见干扰。黄芪甲苷进样量在2.5~25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96.62%,RSD为1.42%(n=6)。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可为芪雪浸膏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分析上海中成药工业(市药材公司天马加工厂情况特殊作剔除处理)生产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因素作用,找出存在问题以供中成药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时参考。一、上海中成药工业概况据工业普查统计,1985年末,上海中成药职工2691人,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6.
蒙药浸膏剂是独具特色的蒙医药传统剂型之一。本文从7个方面分析了蒙药浸膏剂在组方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探索处方用药规律,完善蒙医药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不断加深对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认识中成药生产长期以来片面追求扩大生产力,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技术储备少,所以发展缓慢。中成药的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先行的方针。剂型要创新、结构要更新、工艺要革新。广州羊城药厂原是一家亏本厂,自1978年后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改变产品结构,试制了“藿胆丸”、“痰咳净”等一批产品。1979年开始扭亏为盈,当年获利润3400元。四年间利润翻了几百倍。近年来我们按五线组织新产品开发。一线在市场、二线在储备、三线在临床、四线在研制、五线在选题。这样每年有一批科研项目通过技术鉴定,每年有一批新产品投放市场。二、不断充实科研条件,提高科研水平要为科研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目前各中药厂均已建立了科研机构。研究所(室)归厂长或技术副厂长直接领导。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去年新建一座四层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通过配方颗粒剂与按传统混煎制取的浸膏剂进行药效学的对比实验研究,以证实两种剂型是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药大多采用干燥的植物,因而在中药汤剂中含有各种无机离子。使用中药方剂治疗慢性肾炎、肾硬变等肾病时,为了控制Na~ 、K~ 过多摄入,有必要先测定方剂中Na~ 、K~ 的含量。近大东医研诊疗部门将常用的142种汤剂和市售浸膏剂一日量所含Na~ 、K~ 浓度进行了测定。 (1)汤剂中Na~ 、K~ 的含量: 如表1所示,用于肾病的21种中药汤剂含K~ 1.0~3.6毫当量/天,其余方剂含K~ 0.3~5.2毫当量/天。消化道对K~ 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澄清剂在中成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中,大复方的定性、定量方法很难建立,需经过复杂的除杂处理,往往事倍功半,结果常不十分理想,甚至不得不改变检测成分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先进的检测方法,尤其对于水溶性成分,供试品液的处理将更为复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除杂处理技术,使中...  相似文献   

11.
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中药浸膏干燥技术进步显著,先进的浸膏干燥技术和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是针对干燥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良的研究仍然迫切需要加强。本文综述了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就厢式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及组合干燥等常用干燥技术的原理、设备状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在中药浸膏干燥过程中各种技术的优劣,提出针对不同中药特性,合理地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对于提高中药浸膏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中药浸膏干燥技术进步显著,先进的浸膏干燥技术和设备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是针对干燥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良的研究仍然迫切需要加强。本文综述了中药浸膏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就厢式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及组合干燥等常用干燥技术的原理、设备状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在中药浸膏干燥过程中各种技术的优劣,提出针对不同中药特性,合理地选择适当的干燥方法,对于提高中药浸膏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殷佳  潘晔  蔡雪朦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7,48(18):3871-3875
中药剂型的发展历史悠久,逐渐形成了汤、酒、茶、散、膏、丹、丸等剂型,近年来配方颗粒剂取得了迅速发展。通过对中药传统汤剂、浸膏剂和配方颗粒剂的价格因素、储存条件、便捷性、疗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剂型均具有优点和制约自身发展的劣势。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剂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壳聚糖对"糖维康(TWK)"浸膏剂絮凝效果,优选最佳沉淀工艺。研究壳聚糖糖维康浸膏剂(K-TWK)对治疗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血糖、血脂水平、胰岛素等的影响,探讨其除杂工艺的合理性。方法:以澄明度、总固型物收率为指标,进行制剂工艺考察;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法复制IR大鼠的动物模型,测胰岛素、血糖、TG、LDL-C、TC及HDL-C;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中胰岛素、瘦素、TNF-α及C-肽水平,评价K-TWK与TWK的生物等效型。结果:K-TWK与TWK均能提高IR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指数和血脂水平(P<0.05,P<0.01),降低IR大鼠血清瘦素、TNF-α水平(P<0.01),升高C-肽水平(P<0.05);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K-TWK与TWK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壳聚糖絮凝沉淀可有效降低TWK杂质而不影响其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祛瘀剂传统上又称活血祛瘀剂,主治瘀血症,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以消除停滞于体内的瘀血。根据中医理论,瘀血是体内血液淤滞于一定处所的病症。其中,溢于经脉外积存于组织间隙的坏死血液,称为“恶血”,因血液运行受阻,淤积在经络脉管内或器官内的又称“蓄血”。常用药物是以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等为主药组方的方剂,代表性的方剂有血府逐瘀汤、丹参饮、桂枝茯苓丸等。现代中药在这些方剂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些新的中成药品种,特别是一些单成分的中药注射剂,拓展了用途和使用范围,使祛瘀剂成为医院中成药中销售量最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薄层扫描法,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液为展开剂,茚三酮显色,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6.82%。样品处理中用氧化铝小柱杂质效果好,斑点清晰。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TLC分析的摄影技术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胡蓓莉,李琴,黄灶华中成药的TLC图谱常常是按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下显示的斑点,用手工描绘于纸上的方法而记录下来。但用这种记录方法是否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斑点,同时可能由于缺乏真实的记录又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中药单味药材和成方制剂往往具有苦味、涩味等不良口感,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也限制了中成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掩味技术改善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口感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通过对近年来中外文期刊的整理和归纳,探讨了苦味产生的机制、一些中药制剂的掩味新方法以及苦味的评...  相似文献   

19.
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品种现有权威或法定的功能,存在表述不完整(缺少针对病因、病机的功能)、逻辑关系混乱和与适应证不符等问题,给中医药学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文中以大量例证分析说明了这些问题,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近些年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技术研究作一综述。中药提取液的分离纯化技术、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辅料的研究、制粒技术、包衣技术、包装等,以期推动防潮技术进一步应用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