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豚鼠内耳膜迷路蛋白提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采用四种不同处理方法提取豚鼠路迷路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胶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加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含0.1%SDS、5%二基乙醇(β-ME)及10%甘油的PBS液所提取的膜迷路蛋白含量高,条带多,染色深,且含有和文献报告的人、牛膜迷路分子量相同或相近的蛋白条带;超声踊碎可引起部分蛋白条带丢失,反复冻融更有利于保护抗原结构。  相似文献   

2.
豚鼠与鸡内耳膜迷路蛋白电泳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效提取膜迷路蛋白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用量。方法: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含不同浓度SDS的提取液所提取的豚鼠内耳膜迷路蛋白含量,并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其蛋白组分。结果:0.23%SDS、1%SDS、2%SDS组所提取的蛋白量大于9.1%SDS组,同时电泳显示的条带更多,染色更深。1%SDS组与2%SDS组效果又好于0.23%SDS组,其中2%SDS组提取的量与1%SDS组差别不大,但去垢剂-蛋白质之比明显升高。结论:蛋白提取液中含1%SDS,去垢剂-蛋白质比为5~6左右时对充分提取膜迷路蛋白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豚鼠膜迷路蛋白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电泳吸附斑点免疫检测法和改良免疫转印法,发现粗制的豚鼠膜迷路蛋白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抗原、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至少可将其分出22种成分,68kD含有4种不同等电点的成分。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可以检出11条阳性反应带,包括68kD,60kD和32kD,条带之间存在交叉抗原性,膜迷路蛋白和听神经、耳蜗核及肾脏的蛋白成分之间有交叉抗原性,主要位于98kD,68kD及27.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立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动物模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目标建模的有效方法。方法 80只豚鼠分成四组,每组20只,包括手术单耳建模,手术双耳建模,注射醛固酮组,注射血管加压素组。1月后,取存活的豚鼠的颞骨,分别进行火棉胶和冰冻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建模状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组间动物的成活率、建模的成功率、耳蜗积水特点、以及制片因素对成像效果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的方法可以分别建立单耳模型和双耳模型,成功率100%(22/22),死亡率分别为15%(3/20),75%(15/2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的方法建立双耳模型,醛固酮组死亡率为5%(1/20),成功率89.4%(17/19);血管加压素组死亡率为5%(1/20),成功率73.7%(14/19),成功率在药物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组总死亡率为45%(18/40),药物组总死亡率为5%(2/40),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组耳蜗积水程度重度90.9%(20/22),中度18.1%(4/22);药物组耳蜗积水程度重度21%(8/38),中度47.3%(18/38),轻度31.5%(12/38)。火棉胶和冰冻切片的选择不影响组织切片结果。结论根据实验目标进行选择建模方法,可以节约动物成本,提高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6.
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耳蜗Ca^2+ATP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Ca^2+-ATP酶在耳蜗活动位点及膜迷路积水后耳蜗Ca^2+-ATP酶的变化。方法 选成年健康、Preyer反射正常豚鼠14只,左耳装圆窗电极一阻塞肉淋巴,经声反应阈(CAP阀值)证明膜迷路积水形成;右侧为对照耳。用枸橼酸铅细胞组化法测定Ca^2+-ATP酶,在透射电镜下Ca^2+-ATP酶以磷酸铅黑色颗粒显示。结果 对照耳Ca^2+-ATP酶活动部位在蜗管前庭膜内淋巴侧、内外毛细胞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灵敏、可靠的大鼠内耳膜迷路线粒体DNA提取和检测方法。方法:结合PCR技术扩增mtDNA编码ND1-16SrRNA基因的601bp片段,检测大听泡内耳膜迷路线粒体DNA方法,并对两种mtDNA获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Seidman的方法,将1只大鼠的以侧听泡内耳膜迷路作为一个样品,检测10个样品均成功扩增出编码ND1-16SrRNA基因的601bp片段;而采用EdrismtDNA提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正常和膜迷路积水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表达,探讨其机理和意义。方法 2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膜迷路积水模型组)豚鼠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4μg&#183;kg-1&#183;d-1,共1周,诱导其内耳膜迷路积水,对照组豚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豚鼠内耳中有AQP0、1、2、3、5、7、8的表达,其中AQP0仅在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有较弱的表达;AQP1分布于包绕骨迷路、内淋巴囊、内淋巴管的纤维细胞,基底膜鼓阶面细胞、螺旋韧带纤维细胞、螺旋缘纤维细胞、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血管纹、椭圆囊壁、球囊壁、螺旋神经节等;AQP2表达在血管纹、Corti’s器、螺旋神经节细胞和内淋巴囊中;AQP3、7、8三者的分布类似,在螺旋神经节和包绕膜迷路的组织中表达,包括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血管纹、螺旋韧带纤维细胞、螺旋缘、椭圆囊壁、球囊壁、内淋巴囊等;AQP5则表达在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螺旋神经节、螺旋韧带纤维细胞。实验组豚鼠内耳中,血管纹AQP2的表达与对照组较正常豚鼠表达增加,其它亚型AQPs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常豚鼠内耳中有多种AQPs表达,膜迷路积水后豚鼠内耳中AQP2的表达增强,提示膜迷路积水可能与AQP2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助自制单摆打击装置建立脑震荡动物模型,探讨迷路震荡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4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撞击后4周组、撞击后6周组和撞击后8周组,每组10只。在清醒状态下以自制的单摆打击装置对实验组动物头部实施一次性打击,对照组不予打击。实验前后测试动物双耳DPOAE和ABR。测试结束后断头处死动物,取出耳蜗制作光镜和透射电镜标本,观察各组动物耳蜗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的病理改变;实验各组随机抽取2只动物行脑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脑神经细胞形态。结果实验组动物头部受打击后无颅骨骨折,脑组织病理切片可见神经细胞肿胀和轴索断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撞击后4周组DPOAE在0.5、0.7、1、2kHz幅值降低;撞击后6周组仅2kHz幅值降低,撞击后8周组仅1、2kHz幅值降低(均P〈0.05);各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BR反应阈降低(P〈0.05)。撞击后4周组和6周组螺旋器隧道变形,毛细胞排列不整齐,撞击后8周组螺旋器及毛细胞未见明显变化;透射电镜发现实验各组螺旋神经节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结论自制单摆打击装置可成功建立脑震荡动物模型;动物脑震荡后听力及耳蜗毛细胞功能及螺旋神经节病理变化符合迷路震荡特点;脑震荡动物模型可适用于制作迷路震荡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1、2、5(AQP1、AQP2、AQP5)三种蛋白在膜迷路积水豚鼠耳蜗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其在内淋巴积液中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红目豚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30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6μg·kg-1·d-1腹腔注射10 d,空白组以1 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0 d;常规饲养7天后取出耳蜗,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观察AQP1、AQP2、AQP5蛋白在豚鼠耳蜗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示空白组、模型组豚鼠耳蜗组织中AQP1表达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134±0.021、0.273±0.053;AQP2表达分别为0.089±0.013、0.261±0.100;AQP5表达分别为0.264±0.065、0.151±0.098;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QP1、AQP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AQP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Western-blot示空白组、模型组豚鼠耳蜗组织中AQP1表达分别为0.214±0.034、0.313±0.032;AQP2表达分别为0.283±0.050、0.544±0.042;AQP5表达分别为0.291±0.041、0.199±0.03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QP1、AQP2蛋白表达上调(P<0.01),AQP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AQP1、AQP2、AQP5蛋白均可能参与了豚鼠耳蜗膜迷路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电泳吸附斑点免疫检测法和改良免疫转印法,发现粗制的豚鼠膜迷路蛋白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抗原,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至少可将其分出22种成分。68kD含有4种不同等电点的成分。Westernblotting法分析可以检出ll条阳性反应带,包括68kD、60kD和32kD,条带之间存在交叉抗原性,膜迷路蛋白和听神经、耳蜗核及肾脏的蛋白成分之间有交叉抗原性,主要位于98kD、68kD及27.4kD,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抗膜迷路蛋白抗血清可以和内耳广泛的组织结构发生反应,主要部位是:血管纹的细胞膜和细胞间质及螺旋凸,Corti器的内外毛细胞及支持细胞的胞膜和胞浆,盖膜以及螺旋神经节的细胞膜。还初步发现抗膜迷路蛋白抗血清可以和克雷白杆菌膜蛋白发生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2.
豚鼠与鸡内耳膜迷路蛋白电泳图像分析胡宁姜泗长顾瑞胡吟燕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种属的内耳膜迷路蛋白(MPL)的电泳分布特点的分析,为以异种MLP为抗原检测人血清抗内耳抗体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MLP的提取:取听力正常的杂色豚鼠4只和1日龄雏鸡20只的双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膜迷路积水的动物模型,探讨膜迷路积水的机制。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一周后,对比两组豚鼠血清电解质的浓度,心、肺、肝、肾的组织学和耳蜗膜迷路的横截面积。结果两组豚鼠血清电解质的浓度无明显差异,心、肺、肝、肾的组织学无明显异常。模型组中有6只(6/10)豚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结论醋酸去氨加压素可以导致豚鼠膜迷路积水,有效建立了膜迷路积水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用20只健康豚鼠进行阻尼旋转摆动试验(简称摆动试验)以L和R分别代表左、右向眼震,计算左、右向眼震的对称比。然后将其随机分成庆大霉素组和膜迷路积水级各10只,观察每日肌大霉素(250mg/kg)3d后和右内淋巴囊和淋巴管阻塞30天后摆试验的眼震变化。结果显示:(1)健康豚鼠摆动试验的左向眼震对称比正常值为<8.25%;(2)庆大霉素组向左和向右摆动的眼震数均减少(P<0.01);(3)膜迷路积水组  相似文献   

15.
突聋的确切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其病因假说聚焦于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002年初Tran等提出内耳膜迷路积水(EH)与听力下降之间存在一定联系,Nagawama及Nakashima等提出的内耳膜迷路磁共振的3D-FLAIR成像推动了相关研究。本研究纳入单侧突聋患者,进行鼓室内注射钆内耳膜迷路MRI检查(3D-FLAIR序列),运用课题组提出的容积参考评分系统(VR评分)评估膜迷路积水程度,旨在探讨EH在四型单侧突聋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豚鼠膜迷路积水早期的听功能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在肾脏集合管,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通过AVP-血管加压素受体2(vasopressin type 2 receptor,V2R)-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调控通路引起AQP2表达改变,实现对肾集合管水通透性的调节,参与人体水电解质的调节机制改变。膜迷路积水是梅尼埃病的重要病理特征,AVP-AQP2调控通路功能失常与膜迷路积水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VP-AQP2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其在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金纳多对一侧迷路切除豚鼠旋转后眼震的代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豚鼠一侧迷路切除(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UL)后旋转后眼震的自然恢复及金纳多对(ginaton)其恢复的影响。方法:切除豚鼠左侧迷路,以其自然恢复和金纳多给药两种结果,观察旋转后眼震在不同时间恢复的差别。结果:金纳多能明显促进一侧迷路切除后旋转后眼震恢复正常并能改善两则的前庭的均衡性。一侧迷路切除后旋转后眼震频率明显下降,单纯手术组(UL组)术后眼震频率90天才恢复正常;手术+金纳金组(UL+G组)21天眼震频率与正常已无显著差别。两侧优势偏向(directional preponderance,DP)比较显示,UL组7-50天结果异常,而UL+G组自第7天起DP都在正常范围,参照旋转后眼震频率恢复情况,两侧均衡性的恢复比眼震频率恢复快。结论金纳多能够促进动态症状的代偿,且两侧均衡性的恢复比眼震频率恢复复快。  相似文献   

20.
内耳膜迷路积水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迷路积水是许多耳科疾病内耳损伤后相同的病理改变,梅尼埃病只是其中一种,为有症状、特发性类.了解膜迷路积水疾病相关研究的新进展,有助于眩晕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