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滋养股骨头的血管受损,进而股骨头骨质因缺血、变性而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病变。临床上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供应股骨头的血运  相似文献   

2.
骨骼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病因和病理股骨头是骨坏死的常见部位,引起坏死的主要原因是缺血。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引起缺血的因素可分为创性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髋关节外伤和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股骨头和股骨颈部的血供分别来自关节囊附近血管和圆韧带血管。关节囊供应股骨头的血管为旋股内、外侧动脉。由于这些部位的血管都较细小,容易发生损伤,且少有侧支循环,一旦外伤和骨折引起血管断裂、阻塞,便会影响股骨头的营养,使之发生变性坏死。非创伤性因素很多,不少学者认为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酗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13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片,分析其CT表现。结果:骨小梁紊乱,骨质增生硬化,囊变,塌陷,变形是其主要表现。结论:CT能很好的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变形态,程度,诊断准确。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RI应用于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诊断以来,以其对ANFH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现已成为ANFH最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本文对MR检查技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及MRI在早期ANFH的监测,ANFH与一过性骨质疏松的鉴别,ANFH股骨头塌陷的预测中的作用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一种常见致残性骨病,对家庭和社会危害极大。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检出率有所提高,正确及时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关节功能的保障非常重要。现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有关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RI征象,评价ANFH的MRI分期。方法:对58例股骨缺血坏死的患者进行双侧股骨头MRI检查并将.ANFH的影像学分期与MRI信号特征对比。结果:①90个股骨头缺血坏死20个X线平片为阴性;27个在T2WI上“见双线征”。Ⅲ、Ⅳ期22个在T1WI股骨头碎裂、塌陷、续发退行性变;②ANFH的MRI分期依据Ficat分期法共分为五期;③早期ANFH引起的关节积液多为2—3级。结论:MRI能够准确显示ANFH的范围程度及信号特征,尤其对早期ANFH的诊断尤其敏感是常规X线CT所不及。  相似文献   

7.
田志强 《西南军医》2011,13(5):839-83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股骨头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时期的CT表现。结果螺旋CT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螺旋CT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合理分期及争取选择治疗方案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这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60岁最多,无性别差异,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体外冲击波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7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所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股骨头塌陷造成髋关节的病残较重,治疗上也较困难,因此,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于股骨头部分性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坏死。早期患者常考虑实施髓腔中心减压等保守治疗,可减轻症状或减缓疾病的发展。一旦症状加重,则需采用创伤较大的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和关节融合术,且预后不理想,因此,早期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及分析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12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各期的MRI表现。结果:120个病例中共176个股骨头坏死,按ARCO分期:Ⅰ期68例,Ⅱ期52例,Ⅲ期38例,Ⅳ期18例。早期T1W1呈低信号,T2加权病灶呈高或略高信号。68例中52例形成典型的“线样征”,占早期坏死骨中76.5%。1期68例均表现为STIR病变区呈高信号。显示病理变化主要是局部组织缺血水肿。随病情进展坏死组织的分解,关节面可出现塌陷,坏死组织周围可出现修复反应,T1W1及T2W1均表现为广泛的斑片状、条状或不规则形混杂信号及股骨头塌陷变形。晚期.出现关节间隙变窄及髋臼成骨硬化等骨性关节炎改变。结论:MRI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都具有很高的正确诊断率。并能直观地反映局部的病理变化,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通过介入、核心减压等多种方法治疗,而85%的Ⅰ、Ⅱ期有症状的坏死股骨头如治疗不当将在2年内发生塌陷,必要时需行股骨头置换,因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本文就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诊断价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X线、CT综合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讨论。结果:X线平片发现ANFH48个部位均表现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骨小梁模糊。中晚期可见髋臼变浅,股骨头变形,沈通(SHENTON)氏线不连贯。CT平扫发现69个部位,早期见髋关节间隙增宽,股骨头“星征”并有小片状低密度影。中晚期股骨头内有坏死骨,股骨头塌陷、碎裂,部分明显变形,呈蘑菇状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早期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9例经随访或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片,结果:CT表现:69例病人共82个股骨头受累,其中Ⅰ期43个,表现为星芒结构变形、骨硬化和骨疏松;Ⅱ期24个,呈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并存:Ⅲ期7个,股骨头关节面稍凹陷并轻度碎裂;Ⅳ期6个,股骨头明显碎裂、塌陷;Ⅴ期2个,股骨头明显变形并半脱位,髋臼缘骨质增生。结论:CT是目前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普遍的方法,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传统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43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对发现早期病变及显示病变范围效果良好,并依据组织解剖学改变进行了相应的CT分期。结论: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有良好的适应性及优越性,提高CT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治疗和阻止缺血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的CT诊断,尽早诊治,避免残疾。方法:对3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与30例正常股骨头的CT表现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结果: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的CT征象:(1)股骨头内放射状骨小梁粗大,变形,紊乱,呈粗网格状,或密集成团状;(2)股骨头高密度区内散在多发或单发低密度灶,内缘不清;(3)单发或多发囊样区,内缘锐利光滑,周围形成高密度带。结论:CT可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际上有关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研究依然是热点话题,本文总结129例病例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进行CT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找成人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防治方法。方法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带血供骨移植加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塌陷7例,其中FicatⅡ期1例,Ⅲ期3例,Ⅳ早期3例。术中5例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骼骨骨块,2例应用带股方肌肌蒂骨块。结果 随访24 ̄38个月,6例疼痛消失,1例明显减轻。X线示股骨头塌陷停止发展,股骨头高度增加。根据骨坏死学组推荐的100分评分法评价,优3例,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50例64个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在50例64个股骨头缺血坏死中,X线平片确诊其中的45个(70%),CT确诊49个(76%);MRI发现所有病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100%),在MRI像上各组病例的T1WI,T2WI及STIR的表现各不相同。结论 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平片和CT敏感。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缺血坏死又称为无菌性坏死,它是较常见的骨软骨病之一。通常认为是非炎性疾病,而是局部供血障碍所致骨骺坏死。病因一般认为与外伤、感染、先天畸形、内分泌障碍、激素类物质、长期饮酒及体质异常有关。一般临床上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常用以下几种手段:X线平片、CT、CRI等,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如何合理使用各种检查手段及每种检查手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