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江荣  解雁飞  张利平 《癌症进展》2021,19(24):2563-2566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水平与宫颈局部免疫功能对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76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4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慢性宫颈炎组)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临床资料.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HPV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CD56+和调...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变异株与宫颈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婴  吴令英 《癌症进展》2006,4(2):136-142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必要条件。根据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在亚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HPV分为不同的变异株。HPV变异株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某些特定的HPV变异株感染可能增加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其可能的机制是免疫逃逸、改变病毒癌基因的表达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子宫颈原位癌13例,子宫颈癌Ⅰ期32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Ⅱ级12例,对照组54例(慢性子宫颈炎组37例、非研究疾病组17例)进行HPV16、HPV18型荧光基因定量检测,计算出HPV DNA的拷贝数。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HPV16、HPV18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癌发生的不同阶段,HPV16、HPV18的感染定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子宫颈癌HPV含量与肿瘤直径大小、浸润间质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无相关性(r = 0.168, r = 0.280, r = 0.333,P>0.05);局部肿瘤的直径大小与浸润间质深度呈正相关(r = 0.473,P<0.05)。结论 致癌性HPV的持续、高浓度存在是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与HPVDNA基因型感染的关系。方法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PVDNA。结果炎症、CINI、CINII、CINIII及宫颈癌中HPV感染率分别为62.24%、67.64%、91.67%、96.87%、96.00%;宫颈病变中6种最常见的HPV基因型为16、18、52、58、33、31。炎症、CINI、CINII、CINIII及宫颈癌患者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9。0%、35.8%、45.9%、54.9%、60.8%、70.2%。结论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增加,宫颈病变中6种最常见HPV基因型为16、18、52、58、33、31。多重HPV感染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应用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人乳头瘤病毒(HPV)11、16、18型四个DNA探针,通过斑点分子杂交技术,在同一宫颈疾患标本中同时对HPV11、16、18型和HCMV D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PV16、18和11 DNA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不典型增生及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0,13%;17%,17%,17%和43%,8%,4%;宫颈癌组织及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CMV DNA的检出率(73%)均高于宫颈慢性炎症组(44%),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约有46%的宫颈癌标本同时测到了HPV16和HCMV两种病毒的DNA。  相似文献   

6.
7.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人乳头瘤病毒整合于宫颈上皮细胞过程中,其编码产物E2缺失和E6、E7过表达,宿主细胞p53、Rb和转化生长因子-β改变,有丝分裂通路的激活等为宫颈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人乳头瘤病毒整合于宫颈上皮细胞过程中,其编码产物E2缺失和E6、E7过表达,宿主细胞p53、Rb和转化生长因子。B改变,有丝分裂通路的激活等为宫颈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必要条件。高危型HPV 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宿主细胞癌变中起一定作用。目前研究表明高危型 HPV 甲基化可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预测生物标志物,且其检测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甲基化特异性PCR、亚硫酸盐测序、焦磷酸测序等。本文重点阐述了高危型 HPV甲基化导致宫颈癌的主要机制,描述了宫颈病变筛查标志物,并综述了高危型 HPV DNA甲基化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众所周知,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引起良性肿瘤和疣。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V与子宫颈癌和其他鳞状细胞癌的病因有关,尤其是HPV与子宫颈癌的联系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概述近年文献中有关子宫颈癌经间变(dysplasia)、不同等级的子宫颈上皮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及最终进展为浸润癌的演化过程中与HPV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邹赛英  司静懿 《癌症》1998,17(1):32-34
目的:对新疆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方法:采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果:新疆5个地区4个民族104例食管鳞癌中HPVDNA阳性者占50.96%(53/104),其中HPV16型为49.06%(26/53),HPV18型5.6%(3/53),HPV6/11型7.5%(4/53);16型和18型同时阳性者20.75%(11/53),18型和6/11型11.32%(6/53),16型、18型和6/11型三者同时阳性5.7%(3/53);两个或三个类型的混合感染占37.7%(20/53)。5个地区的食管鳞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HPVDNA感染,4个民族中以哈萨克族食鳞癌HPV感染率较高(80.48%)。结论:新疆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HPV有较高的感染率,以16型为主,伴随与其它类型的混合感染,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与HPV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尤其是致癌基因型,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分布具有地理差异和种族特异性,而可以降低HPV感染及相关疾病发生率的预防性疫苗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通过动态观察HPV的变化,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Ⅰ期宫颈癌治疗后临床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0-01-01-2012-12-3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27例CIN(CIN Ⅰ 52例,CINⅡ40例,CINⅢ142例)及Ⅰ期宫颈癌(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动态检测HR-HPV,观察其治疗前后HR-HPV感染率、转阴率和持续感染率以及病变的复发率.结果 宫颈病变的HR-HPV总感染率为89.9%,CIN及Ⅰ期宫颈癌各组感染情况比较,CINⅡ与CINⅢ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存在样本量相差较大问题,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IN及Ⅰ期宫颈癌手术治疗后HR-HPV总转阴率为78.9%,各组宫颈病变的HR-HPV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R-HPV转阴的平均时间为5~6个月,治疗后6个月是CIN Ⅰ与CINⅢ的HR-HPV转阴高峰期,治疗后9个月是CINⅡ及宫颈癌Ⅰ期HR-HPV转阴高峰期.年龄≤35岁(A组)、35~45岁(B组)、46~55岁(C组)和≥56岁(D组)间HR-HPV转阴时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随访时间为6.5~6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3个月.CIN组HR-HPV持续感染者9例,均复发,平均复发时间16.3个月;HR-HPV阳性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明显高于术后HR-HPV转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100%,特异度100%.宫颈癌Ⅰ期患者术后随访HR-HPV持续感染者9例,均复发,另有1例HR-HPV检测阴性者复发,平均复发时间16.8个月;HR-HPV阳性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明显高于术后HPV转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90%,特异度100%.结论 HR-HPV的动态变化可作为CIN、宫颈癌治疗后随访监测的良好指标,持续HR-HPV感染高度预警宫颈病变的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杂交捕获法Ⅱ(HC2)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LCT)检测和HPV-DNA 二联检查的700例患者,以及其中进行LCT、HPV-DNA 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三联检查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在二联检查的700例患者中,宫颈非典型性鳞状细胞(ASC)、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状细胞癌(SCC)组HPV阳性率分别为67%、93.3%、100%和100%,均高于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组(NILM)43.6%(P<0.05).在三联检查131例患者中,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和浸润癌组HPV阳性率分别为71.8%、92.9%、100%和100%,呈明显升高趋势,均高于病理结果正常组(无高危型HPV感染的湿疣,炎症与正常组织)57.7%.在HPV-DNA 和LCT结果均为阴性的228例,活检未发现阳性病例(高危型HPV感染的湿疣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HPV-DNA 阴性、LCT阳性的133例,活检发现2例阳性病例;HPV-DNA阳性、LCT阴性的176例,活检发现9例阳性病例;HPV-DNA阳性、LCT阳性的163例,活检发现75例阳性病例;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应以高危型HPV-DNA HC2检测辅助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分析阴道镜活检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检测对宫颈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2560例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行阴道镜活检560例,行HPV检测2000例,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60例妇女阴道镜活检HPV阳性率为44.46%,2000例妇女HPV检测HPV阳性率为42.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后期确认,上述患者中宫颈囊肿患者180例,阴道镜活检检出172例,漏诊8例,漏诊率为4.44%;HPV检测检出102例,漏诊78例,漏诊率为43.33%,阴道镜活检的漏诊率明显低于HPV检测,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镜活检与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均有良好效果,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的不断发展,对宫颈癌筛查管理的更新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指南的更新将HPV检测及基因分型置于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的重要前提,但受筛查普及程度和方法学的限制,宫颈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人乳头瘤病毒(HPV) 16、HPV18联合检测在子宫颈癌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6例子宫颈癌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血液和子宫颈分泌物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uPAR及SCC-Ag水平,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子宫颈分泌物HPV16、HPV18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颈浸润癌患者血浆suPAR、SCC-Ag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升高[(1.072 5±0.305 2)ng/ml比(0.501 7 ±0.179 3)ng/ml、(0.980 6±0.162 7)μg/ml比(0.261 4±0.006 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子宫颈浸润癌患者及原位癌患者分泌物HPV16、HPV1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9%(90/167)和46.15%(18/39),比健康对照组(6.67%,4/6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浸润癌患者血浆suPAR水平与SCC-Ag水平呈正相关(r=0.564,P<0.05),子宫颈浸润癌患者子宫颈分泌物HPV16、HPV18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血浆suPA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颈浸润癌患者血浆suPAR水平与SCC-Ag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尚不能认为子宫颈浸润癌患者血浆suPAR水平与感染HPV16、HPV18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慧弘 《肿瘤学杂志》2010,16(11):864-868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病毒,已被鉴定出的HPV血清型有120余种,其中约40种可以感染人生殖器,被称为"生殖器"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的良、恶性病变。全文就HPV与生殖系统肿瘤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