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调查鼻咽癌癌变过程舌象特征。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中山,对201例慢性鼻咽炎、61例鼻咽癌前病变、10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舌象观察。调查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淡白舌以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为多见,分别占55.7%及44.8%,初诊鼻咽癌患者只占26.1%;红舌者以初诊鼻咽癌为多见,约占21.5%,而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较少见,分别仅占1.6%及9.5%,P<0.01。青紫色及淡红舌(正常舌色)在鼻咽炎、鼻咽癌前病变及初诊鼻咽癌中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20.4%、21.3%、26.2%;及25.4%、21.3%、26.2%;P>0.05。黄苔、腻苔及少苔等病理性舌苔在三类疾病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鼻咽癌变过程存在一定的舌象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变过程中医体质证候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鼻咽癌癌变过程中医体质证候变化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中山,对400例慢性鼻咽炎、80例鼻咽癌前病变、1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证候调查。调查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鼻咽炎患者体质多表现为正常质(66.8%)、气虚质(19.5%)和失调热质(13.5%);鼻咽癌癌前病变者多表现为正常质(54.1%)和气虚质(37.7%);鼻咽癌初诊患者多表现为正常质(60.7%)、失调热质(22.7%)、气虚质(16.0%)、失调湿质(16.0%)和复合质(13.3%)。3组患者体质证候积分比较显示,气虚分在鼻咽癌前病变患者中明显增多,失调偏寒分及偏瘀分在初诊鼻咽癌患者明显增多,P〈0.05或P〈0.01。结论:气虚为鼻咽癌变过程重要因素。鼻咽癌变后则可表现为热、湿、气虚、寒、瘀多类体质证候。  相似文献   

3.
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6例初诊胃癌患者的舌象与胃镜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镜象胃癌分期与舌色、舌苔之间有中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舌形、舌下络脉构成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早期胃癌患者舌象多正常,进展期胃癌患者多见紫舌、瘀斑舌、舌下络脉曲张以及黄腻苔。胃镜象下病灶黏膜色泽与舌色间有高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舌苔间有中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色泽病灶患者的舌形、舌下络脉构成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胃镜象下胃癌舌色淡白者,胃镜下病灶黏膜色泽多为苍白。胃镜象病灶周围黏膜状态、病灶苔状物均与舌苔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舌象分析仪观察4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舌象表征,探讨慢性胃炎舌象变化规律,为“舌为胃之镜”理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根据胃镜下诊断分为单纯性浅表性胃炎和伴糜烂、伴返流3组;所有患者舌象均采用舌象分析仪照相及自动软件分析。结果:4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分布占前2位的舌质为:红舌281例,占63.7%;淡红舌127例,占28.8%;其中淡红舌占28.8%,非淡红舌共占71.2%,总体分布以红舌为主。3组之间红舌分布为CSG伴返流(68.6%)〉CSG(63.3%)〉CSG伴糜烂(63,2%);绛红舌分布为CSG伴糜烂(3.4%)〉CSG伴返流(2.9%)〉CSG(1,6%);黯紫舌分布为CSG伴返流(8.6%)〉CSG伴糜烂(5.7%)〉CSG(1.3%)。舌苔分布为前3住为薄白苔占58.7%,白厚苔占14.2%,黄厚苔占10.7%。从苔色来分,白苔总共380例。黄苔61例,以白苔为主;从舌苔厚度来看,薄苔占61.9%;厚苔占31.3%。以厚苔所占比例为多。3组间薄苔分布CSC伴返流(77.1%)〉CSG伴糜烂(63.2%)〉CSC(60.0%),P〉0.05。结论:(1)4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组舌质变化都以红舌比例最高,可以反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舌象变化规律,但与本病胃黏膜损伤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绛红舌、黯紫舌的出现可以提示胃黏膜病变较严重。(2)慢性浅表性胃炎3组舌苔变化都不明显,均以薄白苔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Ⅲ期及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及舌象分布特点以观察糖尿病肾病的证型变化。方法:收集30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期185例,Ⅳ期116例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舌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证型:糖尿病肾病Ⅲ期以气阴两虚证型69例(37.3%)最为多见,舌象以红舌83例(44.9%)、黄苔109例(58.9%)、厚苔104例(56.2%)腻苔111例(60%)舌下络脉淡紫112例(60.6%)为多见。糖尿病肾病Ⅳ期以痰瘀互结44例(37.9%)为最多见,舌象以暗红舌62例(53.4%)、白苔72例(62.1%)、厚苔62例(53.4%)腻苔80例(69%)舌下络脉青紫63例(54.3%)为多见。结论:随着糖尿病肾病由Ⅲ期向Ⅳ期的进展,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证型呈现由以气阴两虚证为主逐渐向以痰瘀互结为主转化的趋势,舌色由红逐渐向暗红转变,苔质由黄厚腻苔逐渐向白厚腻苔转变,舌下络脉颜色由淡紫向青紫转变,提示糖尿病肾病随着病程进展热象渐减,瘀血进一步加重,痰湿阴邪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重要作用,舌象逐渐体现出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的更为复杂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0例初诊胃癌患者的舌象、胃镜象,进行病理学诊断,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早期胃癌患者舌象多正常,进展期胃癌患者多见紫舌、瘀斑舌、舌下络脉曲张以及黄腻苔.舌色淡白者,胃镜下病灶黏膜色泽多为苍白或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出现黄腻苔的患者,以Borr...  相似文献   

7.
<正> 舌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疾病与舌象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笔者对几种常见疾病舌象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慢性腹泻按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观察了154例患者。其中苔薄白、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者94例,占61.7%;苔白厚而舌质淡胖嫩者23例,占15%;舌淡苔白腻32例,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和舌象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根据患者舌象直观、便捷的判断患者心功能寻求客观依据。方法:对46例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27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行临床心功能评价(NYHA)、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舌象观察;对心功能和舌象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舌色、舌下脉络同心功能(临床心功能、LVEF值)呈显著相关(舌色r=0.850,r=-0.891;舌下脉络r=0、867,r:=-0、890,P值均〈0.01);LVEF和舌象的相关系数大于临床心功能和舌象的相关系数。结论:舌象和心功能(临床心功能、LVEF值)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观察扩张心脏病舌象变化直观、便捷的判断患者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9.
李效华 《河南中医》1994,14(4):217-218
对脑血管性中风患者50例进行舌象观察,其中脑出血者28例,脑梗塞者22例;中医辨证属中脏腑者39例,中经络者11例。结果提示:焦黑苔,灰黑苔,焦黄厚苔,舌质红绛,舌体卷缩者,多为危重之征;黄厚腻苔,白厚腻苔者较前者为轻;薄腻苔,花剥苔,镜面舌多在亚急性期末及康复期初出现。舌质变化:中脏腑者,急性期亚急性期舌质红或红绛;康复期质淡,边类红或淡红。中于经络者舌质多正常。以上观察结果,验证了风火痰热是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前后的舌象特点与变化规律。方法:选择38例即将开始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采用舌象自动识别分析仪分别对患者HAART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舌象进行识别与分析。采集点分别为0、3、6、12月4个时间点。结果:HAART治疗前及HAART治疗后3月黄白苔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47.4%、50.0%;HAART治疗后6月,黄白苔出现频率下降,为28.9%,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AIKT治疗前后白苔比例分别为39.5%、21.1%、263%,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灰黑苔出现频率最低,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ART治疗后3月、6月出现少苔的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AART治疗前淡红舌(63.2%)、淡白舌(26.3%)、红舌(7.9%)、紫舌(2.6%),暗红舌(0%)。HAART治疗后3月,淡红舌(60.5%)、暗红舌(15.8%)、红舌(10.5%)、淡白舌(7.9%)、紫舌(5.2%),淡白舌减少,暗红舌增多;HAART治疗后6月,淡红舌(60.5%)、暗红舌(28.9%)、红舌(7.9%)、淡白舌(2.6%)、紫舌(0%),淡白舌继续减少,暗红舌进一步增加。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淡白舌及暗红舌治疗后出现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淡红舌、红舌及紫舌治疗后3月、6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0例患者纵向追踪12月,HAART后9、12月后有无瘀斑舌的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AAIKT治疗前后患者舌象变化显示了邪毒渐去、正气渐复、瘀血消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的舌色、舌苔分组比较,对群体数字舌图所表现的舌象特征进行描述与探讨.方法:采用舌象分析仪拍摄了884例体检者的数字舌图.运用Lab色彩模型描述舌色的色空间.采用舌象分析软件提供的舌苔面积、苔厚指数、裂纹指数、舌中湿度值进行舌苔分析.结果:①不同性别者的舌色之间存在着2.57的色差;②年龄增加导致的舌色变化主要因于b值的逐渐降低;③随着年龄的增长,舌苔面积、厚度和裂纹指数均呈现增长趋势.结论:探讨数字舌图的群体特征,有助于获得舌象的整体信息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肿瘤舌神与生存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的舌神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数码相机采集住院病例的舌象,分析舌的荣、枯量化评分总分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①把荣、枯量化评分总分4分以上作为枯舌,3分以下作为荣舌;②33例死亡患者中,枯舌组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低于荣舌组(P<0.01);③108例中,死亡的枯舌比例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0.01);④体力状况(PS)评分大于3者与小于2者相比,枯舌比例明显升高(P<0.01)。[结论]枯舌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生存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的舌色、舌苔分组比较,对群体数字舌图所表现的舌象特征进行描述与探讨。方法:采用舌象分析仪拍摄了884例体检者的数字舌图。运用Lab色彩模型描述舌色的色空间。采用舌象分析软件提供的舌苔面积、苔厚指数、裂纹指数、舌中湿度值进行舌苔分析。结果:①不同性别者的舌色之间存在着2.57的色差;②年龄增加导致的舌色变化主要因于b值的逐渐降低;③随着年龄的增长,舌苔面积、厚度和裂纹指数均呈现增长趋势。结论:探讨数字舌图的群体特征,有助于获得舌象的整体信息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千百年来,中医舌诊只能凭医生肉眼观察,靠经验辨证,这不仅影响中医的继承,而且影响中医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中医舌诊的标准化、客观化。随着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舌诊,使其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已成为舌诊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以舌诊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过程为主线,对舌诊客观化中涉及的舌象采集、舌象分割及舌象特征分析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的齿痕舌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以健康体检者3092 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质辨识问卷进行体质辨识;医生进行舌诊并拍摄舌图.各组间的率与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字2 检验.结果:3092 人中齿痕舌的发生率为56.27%,其中重度齿痕舌占11.21%;女性的中、重度齿痕舌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50 岁以上时,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与湿热质组的齿痕舌出现率逐渐降低(P<0.05,P<0.05,P<0.01,P<0.01);8 种偏颇体质的齿痕舌发生率与平和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平和质组比较,特禀质和血瘀质的重度齿痕舌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齿痕舌在体质辨识中不具有特异性.50 岁以后,齿痕舌的发生率有下降趋势.重度齿痕舌对辨识健康状态具有诊断价值,建议将不出现重度齿痕舌作为判断平和质的一项舌诊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制手持式舌象仪。该仪器在模拟自然光照的环境下,利用数字成像设备采集舌图像,再对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报告舌象分析结果;该舌象仪体积小,便于携带,可满足对卧床患者舌象采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瘀血舌象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舌象之一,通过对大量古文献进行发掘、整理后发现,我国古代医家在产妇子死腹中的瘀血舌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子死腹中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特征舌象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舌面中线前中部裂纹 (沟状舌 )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 16 0例该病患者观察其舌象。结果 :118例患者存在沟状舌 ,与无症状健康者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0 5 ) ,且对照组存在沟状舌的 6例中有 4例 EPSRt提示有慢性前列腺炎。结论 :沟状舌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14例胃癌患者舌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鲁媛  路广晁 《中医杂志》2011,52(22):1935-193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舌象特点。方法观察组选择未做相关治疗的胃癌患者114例,对照组分别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和胃溃疡患者7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32例、单纯型浅表性胃炎患者122例。按照中医传统的望诊方法观察舌象,并应用数码相机拍摄、制成ICC文件,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红、绛舌发生率为49.12%,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部良性疾病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青紫舌、胖大舌发生率分别为21.93%、22.80%,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淡白舌发生率为23.68%,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舌苔以腻苔为主,主要是白腻苔和白厚腻苔,发生率分别为21.93%、26.32%,前者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舌面外周部少苔或无苔发生率40.3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易发生青紫舌、淡白舌、胖大舌,舌苔以白腻、白厚腻苔为主,舌面外周部少苔或无苔,对胃癌的诊断、治疗也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