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免疫失调导致的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多以皮肤黏膜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但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特征。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脾脏切除为主,虽有一定疗效,却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以及对身体造成损伤,且疗效也易反复。本病属中医学血证、紫斑等范畴,对此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性出血性疾患。现代医学治疗颇为棘手.我院宋斌副主任医师临诊本病,每以内伤发斑论治而疗效卓著。现举治验一则,以见一斑。湖××,男,66岁。1989年8月19日入院,住院号35718。入院前三天,发现右下腿有出 相似文献
3.
董宝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2):101-101
笔者从1978年以来,以自拟"升板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6例中男7例,女9例;最大年龄54岁,最小5岁,平均24.6岁。病程在1~30年之间,其中1年以内3例,1~5年9例,6~10年2例,超过10年的2例。16例均有皮肤出血,其中伴有鼻出血者11例,齿龈出血者4例,鼻和齿龈同时出血者6例,便血者1例,9例女患者中月经量多者2例。血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的病机为虚、瘀、热3种,临床可分为血热妄行和阴虚火旺2型,在治疗方面应以清热、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补益肝肾,健脾引血归经等法标本兼治为要点.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瘀斑,色暗红,不痒,伴有衄血或妇女月经量多,舌质红或紫绛,边有瘀点,中医辨证属血热,血瘀所致,治宜清热凉血,化瘀止血,用犀角地黄汤加桃仁、红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验河南450007郑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医院中医科张玉莲主题词紫癜,血小板减少性/中医药疗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血证”范畴。笔者按照清代名医唐容川《血证论》中的“泻火一法,除暴安良,去其邪以存其正。”“补血而不清血则火终亢,而不... 相似文献
7.
<正>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血证中的肌衄和发斑范畴.其临床表现,局部症状以出血为主,皮肤可见瘀点瘀斑,或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全身症状,可见头晕心悸神疲乏力气短.其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但常见者有二,一为热邪迫血妄行,其热又分实热与虚热.二为脾虚气弱不能统血和脾肾两虚.本病临床所见虚者居多,故补虚为治本之法.一、冯××,女,3岁.于1972年4月15日来诊.其母代诉,患儿于10日前突发高热,随即出现鼻衄、齿衄,下肢皮肤出现青 相似文献
8.
张某,女,43岁,1988年2月19日入院.患者自1983年起无明显诱因周身出现出血点,月经量多,淋漓不断,曾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治疗好转,但经常复发.近因焦虑于入院当天上症复发,且头晕失眠,心烦,乏力,鼻衄,出血量约500毫升,内科做骨穿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输血及激素治疗12天,鼻衄停止,但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发病多因淤血滞留,阻隔经络,血不循经而致。我们根据临床观察,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分为毒热灼伤营血挟淤;阴虚血燥挟淤;脾肾虚损、气不摄血三大类型。治疗分别采用清热凉血活血、养阴清热化淤、补气活血摄血等法。 相似文献
10.
李××,女,2岁。于1983年6月30日来就诊。家长代诉:患儿于1983年2月10日开始手脚心热,身上有多处出血点斑,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月11日骨髓穿刺,同上述诊断相同。多处求医,血小板计数仍不上升。骨髓象:粒系增生稍减低,杆状比值较低同阶段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大致正常,偶见嗜酸性粒细胞。红系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等,但临床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复发率高。笔者跟随导师甘欣锦教授门诊,以中医药为主治疗ITP,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病是由于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皮肤、粘膜甚至内脏出血的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除原发性病因尚待研究外,继发性者多见于其它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及某些急性传染病、脾功能亢进、感染性疾病等。本病属祖国医学的“血证”、“虚劳”等范围。是由外感邪气,或内伤饮食,热毒内伏,气血受损而发生。在急性期多由热毒内伏 相似文献
13.
黄土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原为治疗中焦虚寒、不能摄血而血渗于下的先便后血之远血证而设,李晓主任医师根据本方宗旨,灵活化裁,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例,收效甚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例一〗张××,男,4岁,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一日初诊,患儿全身紫斑,密布成片,上肢斑点如米粒大小,斑色鲜红,下肢紫斑呈块状,兼有齿衄,心烦口渴,脉沉数,舌质红,苔薄黄。血小板50,000。此乃热毒壅盛,迫血妄行而致,治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法。水牛角10克生地10克丹皮6克赤芍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例,收到满意疗效,报道于后: 例一,黄××,女,29岁。83年5月8日诊。四肢皮下出血已五月,查血小板为52,000某院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刻诊:四肢内侧有散在的出血点及斑块,色晦暗,伴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此乃心脾血虚不足 相似文献
16.
林××,男性,7岁。一九六九年三月十一日感受风寒,经治疗后获愈。三月十三日,患儿出现鼻衄,齿衄。继之两下肢出现瘀斑,逐日增多成块状。即到温州市某医院就诊:查血小板计数5万,出血时间延长。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激素类等药治疗20多天,不见好转。又转赴杭州、上海等地就治,均皆无效。最近牙衄加剧,鼻衄时发。于八月二日来我科治疗。证见患儿上肢皮肤出现针尖样瘀点,两下肢瘀斑较多,甚至连成片状,鼻孔周围留有干燥血迹。血小板计数6.6万/立方毫米,出血时间延长。面色(白光)白,精神疲乏,眩晕口苦,大便稍结,尿短黄;苔薄白,质淡红,舌边有紫点;脉细数。证属虚火上炎,血不归经。治宜 相似文献
17.
孙××,女,46岁,因四肢及胸部出现紫斑,伴月经期提前、量多三年,血小板计数始终在30000~50000内。某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多次输血、行脾切除术、用激素、止血剂等效果均不好。证见:百色苍白,脸面虚肿,气怯懒言,倦怠乏力,周身酸困动则心悸气短,口舌干涩,心烦失眠,多梦惊悸,月经量多,舌质淡,边尖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小数。血小板计数34000,束臂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以气不摄血和血热妄行者为多,而属痰湿阻滞者鲜见。笔者临证偶遇一例,以化痰利湿之法施治,疗效尚好。现报道如次.黎某,女,31岁,工人,1985年10月13日入院。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慢性胃炎病史4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皮肤粘膜甚或内脏出血为主要症状的自体免疫性出血综合征,属中医血证、葡萄疫的范畴。笔者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根据病因病机对其治疗进行了探索,现仅据临证心得,敢呈一己之见,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证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难治性疾病,笔者在分期治疗的基础上,急性期重视化湿运脾,慢性期重视柔肝疏肝,恢复期重视和血宁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