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血压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准确的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的诊断和判断疗效与预后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是预防高血压的主要手段,可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进行长期有效的规律治疗与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心、脑、肾等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995~1999年期间门诊及住院病人182例,均按1978年WHO高血压委员会确定的诊断标准,未经药物治疗或已服降压药停药一周以上的轻度高血压患者(SBP18.9~21.2kPa, …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活质量问卷和Eysenck个性问卷(EPQ)对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3例正常人对照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躯体不适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高血压患者的工作状况也显著比正常对照差,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娱乐活动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40.1%的高血压患者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差或极差。多元分析表明人格特征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而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程度与生活质量无关。本文讨论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概念以及性格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提出了综合心理、社会、药物的治疗方针。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的疾病,并发症多,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二者相互影响,如血糖、血压得不到及时控制,将会对心、脑、肾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危机生命.因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进行全面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危及病人生命。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而上升,虽然近年来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升高,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的生活质量,除药物控制治疗外,心理调适也很重要。现就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8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心理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住院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提高,树立病人正确的健康信念,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正确选择生活方式,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其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高血压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临床护理途径进行系统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 2组在实施护理后生活质量均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2.6%,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生活的质量,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同时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血压的关联,以提高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普遍关注。方法 收集我院2004~2005年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患者88例,对其血压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88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者72例(占81,82%),其中1级高血压15例,2级高血压36例,3级高血压21例。该88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时测血压增高者55例(62.50%),其中血压降低者24例,血压在正常范围者9例。诊断高血压病后用药率95.83%,规律服药率30.43%,定期监测血压率16.67%,血压达标率48.61%。结论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率高,而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率低,血压达标率低,血压增高与降低均可引起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引起社会及医学界高度重视,指导患者正规治疗,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以期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急症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突然或极度升高,发生高血高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或伴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的一种临床危急状态。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故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与患者生命有重大关系。其急救原则是迅速降压,制止抽搐、脱水排钠降低颅内压,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就此急症谈谈护理措施:1 立即置患者半卧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输液通路。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抽搐等症状及神志,瞳孔变化。由于此病凶急,变化多端,故应及时…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人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危及病人生命.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而上升,虽然近年来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升高,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的生活质量,除药物控制治疗外,心理调适也很重要.现就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而诱发脑卒中,发病后,由于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下降,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或伴失语不能正常交流,常常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导致病情加重和复发。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1心理特征及护理1.1焦虑恐惧心理老年人一旦发生脑卒中,由于发病突然,心理上没有准备,担心自己的生命及预后,担心成为家庭的累赘,使其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除严密观察病情,对病人积极抢救护理的同时,要及时安慰患者,讲解脑卒中发生、发展和预后,介绍康复病例,鼓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12—2013-01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接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专职护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随访半年比较2组血压监测、合理用药及饮食锻炼的依从性及血压的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各项指标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平均血压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日记对高血压患者依从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责任护士指导观察组患者每天写好高血压日记,根据日记中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6%,对照组为74%,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各领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压控制较对照组理想,2组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活日记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性,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运动处方治疗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129例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及高脂血症组,分别给予运动处方治疗1 a,观察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29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所下降,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有较好的改善.结论 针对性的运...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如不及时做好预防和控制,将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便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发生脑出血后,机体必然会产生全身的应激反应,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尤其是生命体征的改变更为明显。通过对36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压、呼吸、心率的观察,分析其变化,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观察资料。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男28例,女8例,年龄50一万岁,均有高血压病史,病人呈中度或深度昏迷,入院后即行生命体征监测,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心率、血压、呼吸。本组死亡病例中2例住院3d,2例住院规,自动出院病例中3例住院gd,其余病例住院均超过IOd,以10d为基数,收集病人入院后IOd…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的现代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线抗高血压药物有六类: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或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α1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由于对高血压患者(尤其合并心衰、冠心病)的死亡率无显著降低,甚至还有升高趋势,因此该类药物临床应用日趋减少。降压药物的选药原则应考虑四个方面:即降压效果、临床情况、生活质量和药物费用。在高血压患者中,只有30%的病人仅用一种药物可使血压控制到目标水平,而70%的病人需要联合应用2种或更多药物才能使血压获得理想控制。为了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同时又不致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小剂量联合用药已成为现代高血压治疗的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7.
白大衣高血压(WCH)是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又称诊所高血压或单纯临床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能够引起各器官系统的损害,随着高血压诊断及防治研究的进展,白大衣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高血压专科病房,对该类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及血压波动情况跟踪调查,依据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行颅内迷走神经减压术,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清除血肿后,即刻行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手术后7例血压完全正常,8例在手术一周内血压接近正常,3例在手术2周内血压接近正常,4例血压无明显改善.结论颅内迷走神经血管减压可以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避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再出血,为原发性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病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和脑血管病发病与治疗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脑血管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结果:脑血栓形成或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1);Ⅲ伴有高血压的脑血栓形成、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含量较正常血压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ICA  相似文献   

20.
H 型高血压,即高血压(hypertension)合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aemia ,Hcy)水平为≥10μmol/L 的高血压,所以又称“双高型”或“双H 型”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高血压的防治重点应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我们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叶酸对轻中度H 型高血压患者降压、降Hcy 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