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立足经典,着重从经络循行、所系脏腑之间的生理关系以及病理联系角度对少阳进行分析,从部位、功能、病变上阐述少阳为枢,认为少阳无论是从经络循行分布、脏腑功能、病理变化都体现了枢的特性。关于少阳为枢论对临床的指导,可归纳为:以经络之气运行不利导致经络系统病证者,主要以针灸治疗;以胆经气机不利,相火郁滞,三焦水道失利导致的气郁、水郁、气水同郁病证,可依据《伤寒杂病论》的有关论述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素问·咳论》首先论述了寒邪从皮毛、胃两条途径侵肺而致内外合邪,导致咳嗽;总结咳嗽病机时又强调曰“此皆聚于胃,而关于肺”。各注家对此注解有异,如王冰从中上焦关系进行解释,认为两焦受病,邪气熏肺而肺气满逆,故而咳嗽涕唾;《医宗金鉴》则把主要病机归为胃有邪而浊,进而影响致肺;《太平圣惠方》根据前后文义把所属之邪定为寒气;《医学三字经》则认为是不能输布之水谷之气,随热化痰,随寒化饮,痰饮为患,致肺喘咳;《内经讲义测直接认为水饮聚于胃而关于肺,并认为本句经文含义可相当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  相似文献   

3.
“痰饮”统为一名,实有痰、饮之异.但因痰、饮同源而出,临床往往相间而见,古今许多临床医家常常痰饮混称.然两者的病因、病机、致病特点、临床症状,乃至遣方用药上都存在一定区别,因此对痰、饮分别加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对小儿“纯阳”说辨义的基础上,对其在解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和喂养调护、以及反映儿科疾病预后等方面的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中医规范化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中医规范化的含义及对其应有的正确认识,提出规范化是中医保持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我在写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医药课题组负责人王昌恩同志的信中,曾对“关于中医理论现代化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那封信实际是笔者担任面上的中医药理论研究基金项目评审工作的小结。应邀参加此次笔谈会,围绕讨论的题目,思来想去,觉得个人现在的意见还是没有超出致王昌恩信中的意见。故将那封信稍作修改成文,聊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7.
经络学说是构成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部分,以经络及气血运行理论为核心的经络学说指导着包括针灸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中医临床实践。然而关于经络的实质至今仍未有定论,关于经络的大量未解之谜不仅一直困扰着古人,也成为现代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该文对经络学说的起源、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对何为“经络”提出了自己观点。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妇女经、孕、产、乳均以血为本,以血为用,故妇科疾病多血证.然而临床中发现,妇科疾病属痰证者也为数不少.正如<医学入门>所谓:"人知气血为病者多也,而不知痰为病尤多."故有"百病兼痰"之说.在妇科领域中,可涉及到经、带、胎、产四大类疾病中的诸多证候,如妇科痰浊闭塞胞宫不孕(不孕症)、痰涎阻碍胞宫(妊娠呕吐)、月经病、带下病、妊娠恶阻、滑胎等.探讨由痰所致的妇科疾病,对于指导妇科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讨论痰与月经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素问&#183;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提出了“清阳”与“浊阴”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生理基础。东垣在《脾胃论》中则着重提出了“升清降浊”之法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脂肪肝是现代社会常见病,近年来对该病的中医诊治理论研究层出不穷。笔者拜读先贤著作,结合临床实践,对“升清降浊”理论与脂肪肝的关系略有感悟。  相似文献   

10.
根据肺与耳在生理病理上的相关性,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在"耳聋治肺"理论的基础上,阐释从肺论治耳病的理论依据、基础证型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喻昌精研仲景之学,对仲景顾护阳气的思想多有发挥,治病求本,重视阳气。对痢疾的治疗独树一帜,论因析机,审证立法,灵活多变,除了著名的逆流挽舟等法之外,也重视温中法、温补法、回阳救逆等法的应用。治疗伤寒诸案往往寒热虚实并见,症状或阴证似阳,或阳证似阴,认为此乃群阴格阳于外、不能内返之象,治当温其真阳,中阳得温则虚火自能归元。重视甘温建中,倡导扶正固本,提出"重视脾胃、崇土为先,师法仲景、强调甘温建中,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观点。虽对温阳之法大加倡导,但强调临证应以辨证为基本准则,不可滥用温补。  相似文献   

12.
着眼《伤感杂病论》原文,分析桂枝汤的功能主治特点。桂枝汤证属正气不足的表证,病机特点为卫气失和,玄府开阖失司,主症汗出即是汗孔开张、营阴外泄的表现;桂枝汤可助脾胃达营卫,药后之汗即是营卫和合之象。由此提出,"解肌"体现了桂枝汤解表发汗的功能特点。通过对桂枝汤从脾胃达营卫之理、桂枝汤与小建中汤的联系、建中理中法三方面的分析,认为桂枝汤是以甘温补脾之品建中化水谷,具有表里兼顾、补中寓汗之用。并从《伤寒杂病论》表里营卫失和病证方面论述了解肌建中法的应用,得出桂枝汤解肌建中法可调和表里内外之营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肾位于腰部,为先天之本,有藏精、主水、纳气之功,在体合骨,开窍于耳及二阴。现就“肾主耳”的理论作如下探讨:1肾主耳的生理基础肾与耳的联系是多途径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经脉相连。《灵枢·口问篇》:“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相似文献   

14.
人体解剖学的“大局解”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我校在以前将它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跨两个学期讲授,共260学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教育内容不断更新和充实,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这一情况,解剖学教学面临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国家教委规定的教学任务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对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实行了“大局解”教学,把原来分两学期教授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融合成一门以局部解剖为主的“大局解”课程。这样,不但把学时缩减至180学时,而且通过精减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一、…  相似文献   

15.
傣族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民族文化遗产,“神药两解”指傣族民间医生治疗疾病时心中默念口诀并且用口吹、手摸患处辅以傣药内服外敷(适用于骨伤及皮肤烧烫伤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产生与原始宗教、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密切联系;通过梳理“神药两解”的起源,探讨“神药两解”的合理性及其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命题,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人与宇宙共体为特征,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为准则,中医学汲取《周易》人与宇宙共体整体思想观念,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念;儒家“天人合一”体现在中庸思想上的“和”的概念,使中医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和谐统一的理论体系;道家“天人合一”观中人与“道”为一的认识,使中医学进一步在生理、病理、养生诸方面确立了顺应自然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凌一揆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原成都中医学院)的建院元老,也是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开路先锋。他是我国第一位中药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生导师,在中医药教学、科研和中药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及为弘扬中医药和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大量贡献。本文从凌一揆教授的生平以及他在中医药领域、教育工作和社会工作上的卓越成就几个方面,介绍他作为"系统中药学"倡导者对中国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的治疗法则之一,主要宣开上焦、畅通中焦、渗泄下焦,分消痰湿病邪,调整气机的宣展,主治邪热与痰湿留连三焦,三焦气化失司,而致痰热阻遏之证。  相似文献   

19.
在爱因斯坦理论中,本文对D维理想流体和轴子场的蛀洞解就宇宙学项问题进行了探讨当宇宙学项A〉0时,蛀洞半径存在一个最大值。当A≤0时,标度因子可以变成无限大。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蕴含丰富的脉证合参思想,对条文中的"脉促",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有:(1)数时一止,止无定数;(2)脉来急促或短促有力;(3)指数脉;(4)指寸脉浮,关以下沉。通过对相关条文进行分析归纳,参考诸家所言,结合临床实际,认为条文中的"脉促"是现代常见脉象中实脉之脉力,数脉之速率,浮脉之脉位,且无歇止的一种综合脉象,同后世脉学专著中的促脉虽名同而实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