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建立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SEN病毒D和H亚型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流行病调查。方法:选择SENV开放读码框1(ORFⅠ)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SEN病毒D和H型感染的巢式PCR方法,对216例无偿献血者、65例甲肝患者、152例乙肝患者、79例丙肝患者和83例非甲~非戊肝患者进行了SENV感染的检测。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高,检测结果显示健康献血者、甲肝、乙肝、丙肝和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SENVD和/或H总感染率分别为29.1%、38.5%、55.3%、54.4%、38.5%。SENV D和/或H在健康献血者中总感染率显著低于乙肝和丙肝患者(P〈0.01)。甲肝、乙肝、丙肝和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总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巢式PCR方法可用于检测SENV感染。我国部分地区无偿献血和肝炎等患者中存在SENV感染,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两种引物(共四对)分别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H和Vi抗原基因扩增,并用非伤寒沙门氏菌作对照。实验表明,两种基因的扩增产物均是特异的,H抗原基因引物仅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抗原基因扩增,Vi抗原基因引物对伤寒沙门氏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基因扩增,余均为阴性。扩增Vi抗原基因比扩增H抗原基因敏感,当反应体系中达0.5个菌细胞时,Vi抗原基因就可检出,而鞭毛抗原基因则需5个菌细胞。检测92例伤寒患者血液标本,血培养阳性28例(30.43%),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阳性33例(35.86%),H抗原基因阳性31例(33.70%)。伤寒发病早期,当机体伤寒特异性抗体尚处于低水平时,应用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可提高伤寒的诊断率,使该病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检测CEAmRNA、CEA在结直肠癌、结肠息肉、正常人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60例,结肠息肉患者40例,正常对照40例,分别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其外周血中CEA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CEA蛋白的含量。结果60例结直肠癌患者CEAmRNA阳性率为68·3%,健康对照组有1例呈弱阳性,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40例结肠息肉患者CEAmRNA仅3例阳性。CEAmRNA阳性表达率在DukesC+D期患者明显高于DukesA+B期。外周血CEAmRNA的表达与其它病理因素无明显关系。CEAmRNA阳性表达与肝转移密切相关。结论外周血细胞中CEA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及肝转移相关,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转移的一个辅助监测指标。对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外周血CEAmRNA检测,有助于发现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RT-PCR检测CKl9mRNA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在青年结直肠癌患者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扩增,对角蛋白CKl9检测。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108个淋巴结进行检测,检测良性结直肠疾病(结直肠息肉、憩室等)手术的20例患者的正常肠周淋巴结20枚作为对照组,同时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3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有CKl9mRNA表达,108个淋巴结中有47个存在CKl9mRNA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3.5%;常规病理检查有25枚有癌转移,阳性率为23.2%;20例良性病变患者30枚淋巴结CKl9mRNA表达为阴性。结论RT-PCR扩增CKl9mRNA检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敏感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对青年结直肠癌患者指导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PCR技术和寡聚核苷酸探针检测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白细胞中Ki─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41名接触苯工人和41名对照工人中只有1例接苯工人发生GGT→TGT(Gly→Cys)突变,该女工苯作业工龄6年,连续三次(均间隔三个月)白细胞计数均呈低下状态,但其他血液学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初步探讨了Ki─ras基因点突变检测作为苯白血病的生物标志和职业人群早期监护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Yes相关蛋白(YAP)在直肠癌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直肠癌中的意义.方法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30例直肠癌患者和10例正常体检者直肠黏膜组织中Y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直肠癌黏膜组织中YAP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73.2±11.1比10.4±4.1,P< 0.05);直肠癌黏膜组织中YAP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65.7±9.5比9.2±4.3,P<0.05).结论 YAP的高表达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Ki-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与吸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Ki-ras基因突变在肺癌不同病理型中的分布及与吸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40例肺癌病理标本Ki-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结果检出6例突变者,突变率为15%.腺癌和鳞癌的突变率分别为17.4%(4/23)和13.3%(2/15),无显著性差异(χ2=1.43,P>0.05).有吸烟史的肺癌突变率为6.45%(2/31),非吸烟肺癌中突变率为44.4%(4/9).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未发现Ki-ras基因突变与吸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女性生殖道5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测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进行淋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人乳头状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5种常见病原体检测。结果4601例女性患者中有>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279例,占6.1%;21~40岁年龄段患者占89.6%。结论采用PCR进行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定量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速的特点,应重视性传播疾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并评价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筛选炭疽芽胞杆菌致死基因点突变中的作用。方法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结果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扩增的筛选方法假阳性率较高,其特异性与引物3′端的碱基类型关系不大,与退火温度、模板浓度等均有关系。高保真Taq DNA聚合酶不能改善这种假阳性。结论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筛选方法影响因素较多,假阳性率高,不适于直接作为点突变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魏静波  刘辉  朱小茼 《现代预防医学》2014,(16):3014-3016,3019
目的观察IL-10、IL-1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标本20例、同时选取癌旁正常组织(距癌5 cm)20例为正常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L-10、IL-12在结直肠癌原位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IL-10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12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0、IL-12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粘液组化方法观察了81例直肠癌旁移行粘膜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癌旁移行粘膜的范围在粘液癌明显大于乳头状腺癌及管状腺癌,差异显著(P<0.01),DukesC期明显大于DukesA、B期,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直肠癌之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旁移行粘膜与直肠癌的类型及进展密切相关。提示对粘液癌或DukesC期的低位直肠癌应严格掌握保肛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山东省部分地区的人和鼠进行调查 ,了解恙虫病在山东省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套式 -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技术 ,对在山东省 6个市 (县、区 )捕获的野鼠或家鼠的肝、脾、肾组织标本 ,以及临床诊断为恙虫病的病人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鼠脏器标本 198份 ,阳性 8份 ,阳性率为 4 .2 4 % ;共检测临床诊断恙虫病病人血标本 14份 ,阳性 7份 ,阳性率为 5 0 %。结论 :首次在山东省黄河以北地区捕获的鼠体内检测到恙虫病东方体 ,其中两只鼠为褐家鼠 ,表明山东省广泛存在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食管癌在低氧放疗中的放疗副作用和近、远期效果。方法:食管癌患者72 例,以配对原则随机分为低氧组和单照组,用6 0 Co γ线照射,低氧放疗方法为吸入10 .5 % 的低氧混合气2 分钟后开始放疗,5 分钟内完成治疗。结果:放疗后体重增加低氧组为2 .3kg ,单照组0 .19kg( P< 0 .05) 。治疗后6 个月、1 年、3 年、5 年生存率低氧组是86 % 、56 % 、33 % 、11 % ,单照组是69 % 、50 % 、25 % 、5 .5 % ( P> 0 .05) 。死亡32 例,死因为低氧组局部复发14 例,远处转移8 例,局部复发+ 远处转移者8 例,其它2 例;单照组分别为:16 例,10 例,8 例,0 例( P> 0 .05) 。结论:低氧放疗能够有效地减轻食管癌放疗中副作用,对食管癌放疗后远期疗效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TME)下行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某院收治的72例直肠癌患者,均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同时行双吻合器低位直肠前切除保肛手术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闭合失败及手术死亡。本组中吻合口距齿状线≤2cm以内者8例,2~4cm30例,≥4cm以上34例。本组72例术后病理检查切除部位癌细胞阳性2例(2.8%)。本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1.4%),伤口液化5例(6.9%),直肠阴道瘘1例(1.4%),吻合口出血3例(2.3%),术后出现吻合口漏4例(5.6%)。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4年。术后1年后,72例患者其中局部复发5例(6.9%),无肛门失禁发生。[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的应用符合肛门肛门功能,操作简单、经济,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癌94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94例甲状腺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病理诊断甲状腺癌94例,占同期甲状腺疾病的4·1%,术前误诊49例,误诊率为52·1%。根据病理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再次手术40例,占42·6%。术后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喉上神经损伤3例,甲状旁腺损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前注重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综合多种检查措施可提高诊断率。术前穿刺活检及快速冰冻切片可减少误诊率。再次手术的手术方式及颈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疱疹病毒侵入介体(sHVEM)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夹心法检测86例肺癌和52例正常人血清中sHVEM水平,探讨sHVEM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不同分型的肺癌患者组血清sHVEM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肺癌患者组血清sHVEM水平与分型及恶性程度成正相关,肺鳞癌患者血清sHVEM水平Ⅲ期患者组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组,肺腺癌术后患者血清sHVEM水平显著低于术前。[结论]肺癌患者组血清sHVEM水平显著增高,且与临床分型、分期和治疗情况呈正相关,提示sHVEM可能与肺癌的发病有关,检测sHVEM对肺癌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昱 《现代医院》2009,9(1):73-7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比浊法对恶性肿瘤组、非恶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TSGF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中TSGF含量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恶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TSGF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筛选试验,它具有敏感性高及广谱性的优点,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21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在切除术后使用17种L-结晶氨基酸(AAM组),经中心静脉高营养法输入,进行蛋白质合成及氮平衡的临床研究,并与输入相似容量及热量的水解蛋白11例(PRH组)对比。结果AAM组术后可维持血浆蛋白在术前水平及防止白蛋白值下降,而PRH组则不能防止白蛋白值下降;AAM组术后可达到氮平衡,而PRH组为负平衡。在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氨基酸谱测定方面两组均有促进作用,但AAM组均较PRH组为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与抗酸染色、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探讨FQ-PCR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1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病患者和40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痰标本应用FQ-PCR法、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FQ-PCR、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47.0%(146/311)、28.3%(88/311)、35.4%(110/311),特异性分别为100.0%、100.0%、95.2%,以FQ-PCR检测的阳性率最高。结论FQ-PCR是一种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贾西彪  王红静  张晓燕  扬凌云  王雪  罗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267-2270,2278
[目的]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近5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情况,探讨宫颈癌诊治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2005年11月~2010年4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598例,按年龄分为A组≤35岁,B组36~45岁,C组≥46岁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范围17~82岁,平均年龄(43.07±9.01)岁,高峰年龄段35~46岁(56.2%)。2009年的宫颈癌确诊病例数(468例)是2006年确诊病例数(272例)的1.7倍。多孕(G≥3)者1182例(74%),多产(P≥2)者699例(43.7%)。3个组中Ⅰ~Ⅱa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7.3%、72.2%和62.3%,≤35岁组和36~45岁组与≥46岁组比较,Ⅰ~Ⅱa期所占比例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个组中Ⅱb~Ⅳ期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2.7%、27.7%和37.7%,≥46岁组与其他组比较Ⅱb~Ⅳ期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5岁组和36~45岁宫颈癌患者均以同房接触性出血为主要表现(≤35岁55.2%,36~45岁47.3%)。≥46岁宫颈癌患者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31.8%)。病理类型以鳞癌1342例(88%)。96.7%患者行手术治疗,对于94.1%年轻宫颈癌患者于手术中保留生育功能。[结论]本院宫颈癌的病例数逐年上升,发病存在年轻化的现象。应加强对生育年龄女性的普查和健康教育,特别是对≤35岁和≥46岁女性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恰当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