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穿刺胸廓外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穿刺胸廓外锁骨下静脉 (ESV)和腋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电极的方法。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1月 ,共 44例病人 ,男 2 6例 ,女 18例 ,年龄 37~ 82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3例 ,Ⅱ°~Ⅲ°房室传导阻滞 11例 ,其中双腔起搏器 2 8例。方法 X线下 ,用 18G针 ,于锁骨下第一肋外 2~ 3cm进针 ,与水平面成 45度 ,针头指向肋锁交界处锁骨下第一肋外缘至内缘间 ;若无回血 ,针头逐步向胸骨侧移动 ,范围 2cm ;针头始终触及第一肋是保证穿刺安全和成功的标志。另采用HP 5 5 0 0型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 (CDFI)测定 2 5例正常成人ESV和腋静脉内径和解剖位置 ,探查部位在右上胸第一肋和第一肋以下。结果 44例病人共穿刺 47例次均成功 ,其中ESV 46例次和腋静脉 1例次。每例穿刺次数 1~ 5次 ,平均 3次 ;进针深度 2~ 4cm ,平均 2 5cm。经皮穿刺点距锁骨 3~ 4cm ,针头入锁骨下静脉时距锁骨下 0 5~ 1 5cm。一例穿刺入锁骨下动脉 ,无其他并发症。CDFI测定ESV的走行在肋锁交界处第一肋上方 ,位置固定。结论 本方法安全、成功率高 ,避免了锁骨下和头静脉的缺欠和并发症 ,适于安置各种起搏电极。CDFI可指导穿刺ESV。本法远期效果尚待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层医院推广安装永久人工起搏器.
资料与方法2002年1月~03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0例患者接受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其中男7例,女3例. 相似文献
4.
<正> 1987年开始作者利用国产塑料自制静脉扩张管的外套管,采用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为7例患者安装了人工心脏起搏器(临时起搏器1例,永久起搏器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者73岁。均获得成功,且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现将操作过程及几点体会简述如下。一、自制外套管利用国产塑料管自制静脉扩张管的外套管。取内腔刚好能通过永久起搏电极导管头部及能插入7F静脉扩张管的塑料管(要求壁较薄相对较硬)。其长度以静脉扩张管头部能外露2~3cm为宜,约12 相似文献
5.
张崇德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0,(3)
<正> 男性,61岁,1987年10月2日因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慢—快综合征入院。住院期间心电监护多次出现窦性停搏(长达3秒)。1988年1月8日于右侧头静脉径路安置起搏器。插入起搏导管时,导管在右锁骨外1/3处折向颈部,多次抽插导管,走向均相同。达颈部后因受阻无法继续进入。遂抽出引导钢丝并继续推送导管,见导管头从颈部于锁骨中点处附近折向下达右房,然后再插入引导钢丝,使导管头定位于右室心尖处。术后随访2年,起搏器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6.
经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埋置起搏器电极导线10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经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埋置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及减少电极导线断裂并发症的作用 ,对 10 3例应用该方法安置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了 0 .5~ 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未发现与电极导线植入有关的并发症 ,包括经锁骨下静脉径路安置时较常见的电极导线断裂等严重并发症 ;说明该法有助于延长电极导线及起搏器的寿命。 相似文献
7.
8.
9.
报告12例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安置永久起搏导管病人静脉造影的结果,75%(9/12)的病人发生了锁骨下静脉血栓,6例患者系部分阻塞,3例为完全阻塞。作者认为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在于更换起搏导管时避免插入困难和血栓脱落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孙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Z1):149
Byrd8于1992年提出了胸腔外锁骨下静脉途径这一替代方法,从而使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但这一方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6 2岁。因发作性头晕、乏力半年 ,加重 1周于 1998年 4月 5日急诊入院。查体 :血压 12 0 / 75 mm Hg(1mm Hg=0 .133k Pa)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率 48次 /分 ,无杂音 ;肝脾不大。心电图示 度 型房室传导阻滞 ,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 ,肝、肾功能 ,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入院诊断为 度 型房室传导阻滞。经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送入电极 ,安装永久性起搏器 (VVI) ,7天拆线 ,出院 2天后 ,患者右肩部至整个右上肢肿胀、疼痛。到当地医院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示 :右腋静脉血栓形成。再次入我院。化验检查 :白细胞 6 .0… 相似文献
12.
<正> 我院1988年10月~1990年11月采用自制外套管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导引电极技术,安装了13例永久起搏器。现将操作体会作一简介。13例中,男12例,女1例,年龄32~81(平均58.4±13.7)岁,有症状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例。起搏器皆为单电极VVI型。采用壁较簿而相对较硬、内径能通过电极导管头部及相应大小扩张管的国产塑料管,制作外套管代替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其长度以能使扩张管头部外露2~3cm为宜,并用锐利刀片纵行剖开。选锁骨中内1/3交界下方约2cm处为穿刺点,针尖向上、向内、指向胸骨上窝和甲状软骨之间。局麻后先用尖刀切开皮肤约1cm,以小血管钳分离切口深部皮下组织和肌肉。穿 相似文献
13.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起搏电极入畸形的奇静脉一例熊恩来,蔡其云,牛求鼎(铜陵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安徽244000)患者女性,49岁,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合并病窦综合征。心电图示窦性静止,交界性逸搏心律。安置AAI永久性起搏器。选择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为植入起搏导管...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7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前一般情况良好。选择右锁骨下静脉入路。多次穿刺失败,送鞘过程不顺利。术后16h,起搏器工作正常,患者右上肢自肩以下明显肿胀,轻微疼痛,皮温略高。手术切口无渗出,囊袋无肿胀。穿刺部位无血管杂音。急查D-二聚体明显升高。考虑急性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右上肢静脉回流受阻。予低分子肝素钙6000u皮下注射,1次/12h。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次日,右上肢肿胀开始消退,1周后,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顺利拆线,右上肢肿胀完全消退,患者无不适症状。停用肝素,嘱继续口服抗凝剂6周。 相似文献
15.
16.
经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临床资料 我院 1988- 0 7~ 1999- 0 4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例 40例 43次 (二次手术 3例次 ) ,男 30例 ,女 10例 ;年龄 30~ 84岁 ,平均 6 5 .4岁。冠心病 33例 ,心肌炎、特发性传导系障碍及肥厚性心肌病各 1例 ,原因不明 4例。起搏器安置指征 :病窦 2 1例 ,其中慢 -快综合征 13例 ; °~ °A- VB12例 ,窦性静止 4例 ,S- AB2例。肥厚性心肌病安置 DDD起搏器 1例。安置术径路 :头静脉 2 0例 ,锁骨下静脉 19例 ,颈外静脉 1例。起搏器品牌 :PINNACL E7例 ,Medtronic9例 ;CPI18例 ;Siemens3例 ;Interm edics3例。2 结果2 .1 …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资料患儿,男,9岁5个月,9年前因室间隔缺损、肺动肺高压行室间隔修补术,术后1个月因发现Ⅲ°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使用心外膜电极永久起搏器Medtronicprodigysrr/8160型心外膜激素电极VVIR(频率反应性心室起搏型),近1个月反复头晕乏力,无晕厥、黑矇,于2018-01-23入住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入院心电图示:右心房下部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Ⅲ°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见图1;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2005年开始比较用不同方法穿刺腋静脉安置永久起搏电极19例。1对象和方法缓慢心律失常患者19(男12,女7)例,年龄38~81岁。均符合永久起搏器植入的Ⅰ类或Ⅱa类适应证。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扩张型心肌病;所发生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最慢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方法。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共145例患者采用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电极导线。经前臂静脉注射造影剂,记录腋静脉影像,以此为指导,行腋静脉穿刺。结果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成功率为91.6%,穿刺成功组与穿刺不成功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0.7%)患者出现气胸,1例(0.7%)因误穿腋动脉并插入扩张管及外鞘导致皮下广泛出血,无电极导线磨损、断裂。结论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安全、有效,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