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焦氏用药经验临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医研究院副教授焦树德老中医所著的《用药心得十讲》(以下简称《十讲》),不仅对临床灵活用药大有裨益,而且其中不少独特的用药经验临床重复每能获效。兹举验案四则说明之。一、大黄甘草汤治呕吐:《十讲》介绍:遇有怵服汤药,每喝汤药即吐者,把汤药煎好后,可先用大黄1克,甘草1克,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后约过15~20分钟不吐,再服原来的汤药即可不吐。笔者自1979年以来遇有怵服汤药(包括中成药和西药)呕吐者,每如法  相似文献   

2.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确,口服中药汤剂比丸剂、片剂吸收快,见效迅速,并且能随症灵活加减。但汤药苦口难以下咽,所以有人在服汤药时加糖,希望减轻苦味。虽然这样可使汤药口感好些,但是药效却受到影响,甚至大为降低。 那么怎样才能既让汤药的苦味减少,药液易服,又不影响药效  相似文献   

3.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出自《伤寒论》原文第159 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汤药口感,让患者(特别是儿童及惧怕服用有特殊气味中药的人群)配合和接受治疗,笔者认真筛选口感好、味甘甜的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灵活、合理、辨证选用,使汤药口感改善,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为了避免煎服汤药困难和节约药材起见,我科针对儿童常见疾患,从1961年起,与药房协作,先后配制出中医儿科常用成药多种,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使用,一般疗效尚属满意,受到病人及家属的普遍欢迎。“胆郁通”即是其中配制的成药之一,专治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包括黄疸型及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对消退黄疸、减  相似文献   

6.
<正> 银翘解毒片原方来源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此方在临床沿用已久,对治疗风热感冒有很好疗效。现在临床中所用银翘解毒片,各地生产的处方组成和含药量都不相同,但眼法多为一日2~3次,一次四片,因而每服实际服药量颇有出入。据报道各地生产的银翘解毒片,每片含药量最高为1.923克;最低为0.92克。每服四片,最高药量为7.692克;最低为3.68克。原处方服法为每服六钱(一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39岁,2016年2月29日就诊。前1日跑完步后立即洗澡,衣着单薄,次日早晨恶寒、发热,体温达38.3℃,头痛,周身酸痛乏力,无汗,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笔者恰好在其家中做客,急煎麻黄汤与之。处方:麻黄9g,桂枝6g,苦杏仁6g,炙甘草6g。当天服完汤药,予热稀粥一碗,得微汗出,同时艾灸大椎穴以助退热。次日再服汤药1剂,后几日精神状态良好,调养自愈。  相似文献   

8.
中药煎剂能随症加减,在体内吸收较快,祛邪迅速,故临床应用广泛。但小儿难以配合,常影响治疗。笔者在多年的儿科临床护理中,对喂服小儿中草药的方法略有心得,现介绍如下。1服药方法根据疾病性质,确定服药次数。一般新病、急病要分多次服,慢性病可少几次。喂服小儿汤药不能急于求成,具体方法如下。1.1喂服婴幼儿首先护士态度应亲切和蔼,将患儿抱起成半卧位,围上饭巾,先使其安静,同时转移患儿注意力。其次在汤药中加适量调味品,用小匙盛药,从患儿颊面倒入,也可以先一匙药再喂1~2匙果汁或糖水以冲淡留在口中的苦味,这样慢慢喂…  相似文献   

9.
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肯定,但目前服汤药大多按一日2次服用,其间隔时间一般为5~6小时。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汤药服法不同,常影响疗效,因此开展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一、研究方法及结果研究方法采用集落残存法,采用人体胃癌细胞株,选用党参、白术、茯苓、丹参、菝葜、红藤、生牡蛎、  相似文献   

10.
验方初编     
处方:半边莲乌韭白英各15克金银花6克红枣7个大便溏者加葛根6克服法:上药以净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渣以汤药代水饮。婴幼儿可用奶瓶吮服,分3~4次服完。日服一剂。一疗程为5~10剂。按:本方已在1982年编入本院医药资料。  相似文献   

11.
药量:玄明粉30克(儿童10克)。用法:以开水200毫升一次冲服。主治:急性扁桃体炎而形体壮实者。注意事项:一次见效,不宜再服;出现腹泻,毋用止涩;配合淡盐汤漱口,并以蜜制冰硼散(炼蜜:冰硼散=4:l)润喉,每日数次。方源:·叶橘泉《合理的民间单方>。  相似文献   

12.
方剂组成及用法:鲜地锦草、鲜铁苋菜各四两(用干品时药量减半),洗净,切碎,水煎2次,将2次煎液合并,早晚分服。儿童用量酌减。治疗效果:45例中获临床治愈者43例。1例服药3天好转,因公外出改用西药。另1例服药5天见效不著,加用其它中药治愈。  相似文献   

13.
小儿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证:是二岁以下常见的消化道疾病。鉴于婴幼儿口服汤药不便(难以达到应给药量),加之消化、吸收、传送机能失常等因素,笔者自拟外敷药(前人验方加味),以治本病脾虚型、脾肾阳虚型、风寒型之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马氏脑络通散由:水蛭、地龙、穿山甲、川芎、冰片等9味药组成。适应症为脑梗塞.脑出血、脑萎缩及脑瘤、偏头痛等。制法:上药碾细过100目筛,装入大号胶囊。每日早、中、晚食后半小时各用稀莶草15g煎汤约150ml,分3次温送服脑络通4粒(2g),若能耐受、无泛恶恶心反应者可直接冲服散剂2g。必要时可辅助以汤药,若汤药中加稀莶草15g,该散或胶囊以温开水送服即可。  相似文献   

15.
序贯疗法是指同一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不同剂型的转换使用,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的应用方法。孙书臣教授所建立的鼻病序贯疗法即将中草药煎煮后,使药液通过蒸汽熏鼻、蒸馏液滴鼻和汤药内服3种给药方式进行治疗,使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作用,鉴于儿童较难接受汤药内服,故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熏鼻与滴鼻相结合的方法。在治疗儿童腺老中医经验体肥大的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常用药物为薄荷、辛夷、鹅不食草等。  相似文献   

16.
陈××,女,82岁。1988年3月17日初诊。患者一年来,无明显诱因,周身皮肤烘热,如火烤一般。每必以凉毛巾或冰块敷于周身方休,以致睡不能覆被。曾多方治疗,服复合维生素 B 及谷维素等无效。并服凉血清热汤药(?)余剂,未见好转。就诊  相似文献   

17.
方药的剂量泛指方药的用量,其本义是指一剂药物的用量。方药的服量是指服用的药量,包括每服量、日服量及总服量等具体内容。方药的剂量与方药的服量不同。一首方剂的剂量是重要的,而它的服量更为重要。服量是影响疗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作用于人体的药量并不取决于方药的剂量,而是取决于方药的服量。一首方剂对量的规定给出了药物间的用量比,而服量则控制着该用量比的方药对人体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古代医家在服量控制方面有许多特色性的认识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服量控制的总原则是随证施量,即以知为度、中病即止、逐渐增量、逐渐减量、累积获效。方药服量控制是保证临床疗效和安全用药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罗磊 《家庭中医药》2012,(10):44-45
由于中医(包含中药、针灸)疗效显著,副作用少,治疗婴幼儿和儿童常见病优势明显,所以很多家长都愿意求治于中医。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中医师给婴幼儿和儿童开汤药、做针灸,家长也积极配合。在治疗过程中婴幼儿和儿童痛苦极小,很快就药到  相似文献   

19.
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栀子、郁金各10g,大黄(后下),车前子(另包)、决明子各12g,生地、蒲公英、虎杖、益母草、茵陈、赤芍、丹参各25g,黄连6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3周1个疗程,全部患者在服汤药期间停服其它降血脂药物,治疗前,后行空腹血脂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在冬春季流行 ,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 ,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本病 ,疗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86例中 ,男 52例 ,女 36例 ;年龄 2~ 1 4岁 ;病程 3~ 1 2天 ,平均 5天 ;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及腮腺肿大 ,40例为单侧 ,46例为双侧。治疗方法内服普济消毒饮加减 :板蓝根 6g、连翘 6g、柴胡 6g、黄芩 6g、夏枯草 1 0 g、僵蚕 6g、甘草 3g;高热者加生石膏 1 5g,水煎服。以上为 6~ 9岁儿童用量 ,6岁以下者药量减半 ,9岁以上者药量加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