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研究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结肠镜检查(CTVC),表面遮盖显示(SSD)和透明显示(Raysum)检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用螺旋CT机对23例结直肠息肉病例进行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应用4种后处理方法获取MPR、CTVC、SSD和Raysum图像。按息肉大小分3组及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病变均经常规结肠镜检查(CC)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23例共56枚息肉。MPR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PQ6000螺旋CT扫描机,对临床确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6例患者在平扫后进行CTA检查,取得轴位原始图象后,将图象容积数据输入VOXEL.Q工作站,经最大密度信号强度投影(MIP)法重建血管造影图象,对靶血管作不同方位和角度观察。结果 所有被 检查患者 现明显动脉瘤,同时还可清晰地显示动脉瘤与载瘤血管以及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三维成像在诊断气管、支气管疾病中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综合运用三维成像技术在诊断气管、支气管疾病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选择53直支气管以上气道疾病患者行高档螺旋CT扫描,将容积扫描数据预处理后传至计算机工作站,分别用CT仿真支气管内镜(CTVB),表面遮盖显示法(SSD),最大强度投影(MIP),最小强度投影(Min IP),多平面重构(MPR)进行重建,分析影像学表现,4例与手术标本进行对照。结果 在轴位图像基础上,气管肿瘤在MPR、CT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表现遮盖法及多平面重组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表面遮盖法(SSD)和多平面重组(MPR)立体和多方位显示骨病变,比较与常规CT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选择30例典型病例,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结果:SSD很好地立体展现了骨病变,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并能进行位置调整。结论:SSD和MPR在影像显示上有独特的优势,可立体或任意平面观察病变,改变了影像思维方式,有助于影像与实际解剖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颈胸部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胸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 的合理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 例颈、胸部SCTA病例,其中,21例为血管性疾病,35 例为正常血管结构。均采用SCT容积增强扫描,传输到工作站后处理成像,获得血管的三维(3D) 、四维(4D)及多平面重组(MPR) 图像。结果:21 例血管病变3D、4D及MPR图像,可直观、立体、多角度观察管腔及管壁形态,并显示感兴趣血管的立体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SCTA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地诊断颈、胸部血管病变,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探讨颈动脉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0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电子束CT对53例病例进行检查。采用Imatron C-150型电子束CT扫描设备,以2 ̄4ml/s前臂静脉注射80 ̄90ml 0mni ̄paque 300,延迟20 ̄30s后进行连续容积扫描,层厚1.5 ̄3mm。将电子束CT图像转入工作站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oume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对塑料球并突起模型的成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螺旋CT(SCT)不同层厚及床速对塑料球及突起模型成像的还原准确性及多平面成像(MPR)的影响。材料与方法自制塑料球(直径15mm)上置24根突起(长1、3、5mm,直径2mm),长短相间排列,并在其旁置不同走行方向的1mm和2.7mm导管若干根,模拟结节旁肺血管。层厚(mm)、每秒进床速度(mm/s)、重建间隔(mm)分别以10、10、1mm,10、10、1mm,5、5、1mm,3、6、1mm,2、2、1mm,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比较横断面及MPR图像质量。结果各组扫描横断成像均能显示突起存在和数目,只是≤3、3、1mm时显示突起的位置和方向性及清晰度更优。床速≥5mm/s时MPR的球及突起明显拉长、模糊,不宜评价。螺距为0.5时采用180内插法(slim)对于提高MPR质量是必要的。床速≥10mm/s时,横断面图像上紧邻突起、球或相互交叉的斜行导管可能被误解为有侵蚀。结论若要MPR评价球灶、突起及周围导管更为精确,SCT扫描参数应≤3、6、1mm,螺距<1时重建内插算法务必采用180°内插算法。进床速为10~20mm/s的SCT可作为筛选病灶及初步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42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了螺旋CT增强扫描,其中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缩窄和离断、大动脉炎。应用5mm床进速度和3或5mm层厚(螺距=1.67或1)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各种重建。结果14例主动脉夹层,多平面重组(MPR)较好地显示夹层和血栓范围以及弓部血管受累情况;表面覆盖显示(SSD)见内膜片呈螺旋状剥离,不能区分真假腔;最大密度投影(MaxIP)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22例腹主动脉瘤(AAA),SSD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MPR显示壁内血栓的范围;MaxIP则显示了血管壁的钙化和血管内支架的位置及支架周围情况。MPR较好显示了假性动脉瘤与管腔的关系及动脉破口。3例先天性主动脉病变,SSD能清晰显示血管的连接关系,而MaxIP和MPR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仿真喉镜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系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将螺旋CT容积扫描所得图像数据,通过阈值选择,重建出空腔脏器内表面立体图像。本研究着重讨论螺旋CT仿真喉镜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对14例怀疑下咽、喉新生物或感染的患者进行颈部螺旋CT扫描,经病理证实,其中正常人1例,炎症4例,声门下区纤维化1例,喉癌8例(声门上区癌及喉咽癌4例;声门区癌4例,其中跨声门区生长2例)。14例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0~78岁,平均59岁。1-2 扫描方法1-2-1 仪器及软件 GEHisp…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胆系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胆系成像(SCTC)技术,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做一评估。方法:采用50% 胆影葡胺20~40 m l静脉缓注。33 例延时30~60 m in,16例延时90 min 后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作三维、四维及MPR成像。结果:我们用此法检查了49 例病人,其中25例为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胆囊术后胆总管狭窄2例,5例为胆管癌,正常者8 例。结论:螺旋CT胆系成像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胆系成像技术,弥补了常规CT及螺旋CT平扫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三维重建和仿真内窥镜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目的 研究CT支气管三维重建和仿真支气管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10例正常志愿者和52例病人,行薄层双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并进行多层面/曲面重建(MPC/CPR),最小密度投影加气管曲面断层,三维(3D)重建和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成像(VR),比较4种后处理方法对气道显示的差异和发现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等。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仿真内窥镜诊断大肠息肉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大肠息肉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18例有反复便血、慢性腹泻、腹痛的病人行1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重叠重建图像并输至工作站进行四维容积重建(4D angio),选择导航者(Voyager)软件和合适阈值及透明度,航进观察大肠黏膜。全部资料经纤维结肠镜和(或)手术证实。结果 18例中发现大肠息肉9例,均为多发,共检出息肉71枚,直径2~20mm,其中升结肠1枚,结肠肝  相似文献   

13.
听骨链和迷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初步临床应用报告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目的探讨听骨链和迷路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局限性。方法采用薄层螺旋扫描(层厚1.0mm)、小视野(FOV=5cm)、密集重建(间隔0.1mm)技术,对14例正常和15例中耳病变患者行听骨链和迷路三维重建成像,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小密度或最大密度投影(MinIP或MaxIP)和表面成像(SSD)。结果14例正常患者中对其中13例听骨链及8例迷路进行三维重建,听骨链重建显示锤骨柄和砧骨长突平行共同指向蜗岬,砧镫关节呈“L”形影,迷路三维重建显示耳蜗和三个半规管。13例中耳炎患者中9例胆脂瘤形成,显示听骨链不同程度的破坏,2例先天中耳畸形显示听骨链发育异常。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有利于中耳畸形和其他耳部病变的诊断,但尚存在重建时间长、损失部分信息等缺点,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种增强方式的螺旋CT扫描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差异,并熟悉它们在CT图像上的解剖学形态。方法 采用3.0ml/s(行螺旋CT动脉和门脉期双期扫描,科称双期组)和1.5ml/s(仅行螺旋CT单纯门脉期扫描,科称单期组)2种注射速率的对比剂,分别完成100和50例病人的螺旋CT检查。结果 2组各50例分析结果显示:双期组中有48例在门脉期扫描能够分别清晰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1、2、3级分支,而  相似文献   

15.
肺部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覃文  朱芳  王承缘  田芳 《放射学实践》2000,15(4):275-277
目的:讨论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病变均作螺旋CT扫描检查,层厚3 ̄5mm,pitch1 ̄2,重建间隔1 ̄2mm。所有图像均在GE Advantage Windows2.0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重建方式为表面显示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法。结果:37例1 ̄5cm大小的病灶在CT图像上全部得以显示。11你腺癌的供血血管,10例细小毛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束CT增强容积扫描检测早期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方法,并报告初步结果。材料和方法:用Ima-tronC-150型电子束CT机对冠状动脉结扎后1.5h的5例实验犬进行心脏的碘造影剂增强容积扫描。仔细观察左心室心肌缺血在电子束CT图像上的形态学表现,测定并对比分析心肌缺血区和正常区的CT值及两者与左心室腔CT值的比值(M/L值)。结果:电子束CT增强容积扫描能清晰地显示心肌低密度缺血区的部位、范围、形态、密度等;缺血区的CT值及M/L值显著低于正常心肌区。结论:电子束CT可作为检测、分析心肌缺血早期形态学表现和定量分析其CT值变化的一种高敏感性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16例髋臼骨折的轴位、多平面CT及三维CT表现。结果 表面重建(SSD)对14例超过2mm的骨折均很好显示,但对于2mm以下移位显示较差,多平面重建(MPR)良好显示髋臼负重区的损伤及稳定性。结论 SCT三维重建和MPR对复杂的髋臼骨折的术前分类、指示手术入路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骨关节创伤的螺旋CT三维影像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影像(SSD和MPR)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的技术要点。方法:研究经X线和螺旋CT证实的骨关节创伤病例85例。扫描参数:(1)3mm层百,4.5mm床速和1 ̄2mm重建间距;(2)5mm层厚、5 ̄7.5mm床速和2mm重建间距;作SSD时阈值范围之低值为120 ̄180,观察SSD和MPR的窗宽和窗位分别为3000 ̄3200、1000 ̄1200和800 ̄1000、250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扫描成像质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通过对螺旋与常规CT扫描的比较,图像的分析和讨论,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用的依据。材料和方法:螺旋及常规CT扫描采用Somatom Plus全身CT扫描机。扫描体模:(1)玻璃球,直径1.5cm,误差〈10μm;(2)有机圆柱体,直径3.0cm,误差〈8μm;(3)水模,直径25cm。扫描条件相同情况下,在下述方面进行比较:(1)不同物体螺旋CT扫描图像还原性的影响;(2)不同螺距扫描与图像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SCTP)及三维重建对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SCTP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MIP和SSD显示51例门静脉1~2级分支增粗,肝内门静脉2组以下分支细小、扭曲,35例呈枯枝或残根状。6例仅见门静脉1~2级分支增粗,肝内门静脉2级以下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