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两种桩核蜡型制作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法和传统法制作桩核蜡型的优劣。「方法」随机抽取10名口腔科非修复医师进行两种方法的实验,比较两种方法制作蜡 时间、蜡型长度、完成次数、密合度、完整性。「结果」改良法制作的蜡型在制作时间、蜡型第度、完成次数、密合度、完整性方面均与传统法制作的蜡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法制作蜡型优于传统法制作蜡型。  相似文献   

2.
两种间接桩核制作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传统法与改良法制作桩核蜡型的优劣。方法将同一名医生需进行桩核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种,分别用两种方法制作蜡型,比较其完整性、密合度、完成次数。结果传统法与改良法制作的蜡型在完整性、密合度、完成次数方面均存在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法制作的蜡型优于传统法制作的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压注固化法和湿热固化法制作的义齿树脂基托的整体适合度.方法 使用同一硅橡胶阴模翻制上半口标准模型40个并按标准制备上颌蜡堤.分别采用压注固化法(n=20)和湿热固化法(n=20)制作义齿树脂基托,运用体视显微镜对基托堤后缘对称的5点进行测量,以间隙量衡量基托的适合度.结果 压注固化法制作基托与模型的间隙平均约为0.2449 mm,传统湿热固化法制作基托与模型的间隙平均约为0.3813 mm,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与传统湿热固化法比较,压注固化法制作义齿树脂基托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4.
三种方法制作的Pla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适合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善Pla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适合性的方法。【方法】分别用常规脱模铸造法、代型隙料法、带模铸造法制作Pla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24个,用磷酸锌粘固粉粘固于各自的代型上,测试各组冠,各个部位的粘固剂厚度,比较其适合性。【结果】3种方法制作的全冠其粘固剂平均厚度分别为52μm、42μm、30μm,边缘浮升量分别为63μm、59μm、42μm。3种方法制作的全冠边缘浮升量、轴壁、牙合面粘固剂厚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代型隙料法和带模铸造法制作的Plat-Ⅱ型铸造陶瓷全冠能显著提高边缘适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肩台瓷金瓷冠的临床修复效果和边缘密合度。【方法】对临床上38个肩台瓷金瓷冠和40个普通金瓷冠修复后用硅胶获得间隙模型,然后用金属显微镜在放大100倍下进行测量,且1年后对修复效果进行复查随访。【结果】两组间的冠边缘密合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边缘变色和牙龈灰线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肩台瓷可以提高金瓷冠的美观效果并可达到良好的边缘密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传统细胞蜡块制作法(简称传统法)与改良细胞蜡块制作法(简称改良法)在血性胸腔积液中对苏木精-伊红(HE)制片及免疫组化制片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1月至2021年1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送检的渗出性血性胸腔积液患者样本55例,分别运用传统细胞蜡块制作法与改良细胞蜡块制作法进行制片,比较HE制片及免疫组化制片的优良率。结果:运用传统法的HE制片优良率为74.5%,免疫组化制片优良率为76.4%;运用改良法的HE制片优良率为94.6%,免疫组化制片优良率为92.7%。改良法的HE制片及免疫组化制片不良率均显著小于传统法(χ2=8.419,P =0.004;χ2=5.636,P =0.018)。结论:运用改良法制作血性胸腔积液样本细胞蜡块具有较好的制片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的简便制作方法。【方法】选取130例乳腺癌、肠癌标本,40 g/L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手工制作空白蜡块,孔距0.2 cm,孔径0.2 cm,深2~4 mm;采用直径0.1 cm的皮带冲钻孔采集组织芯,安插于空白蜡块,制作组织片蜡块;蜡块的切片厚4μm;之后将蜡片裱于载玻片上,经处理后再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张载玻片上可裱45个微组织,130例标本只需3张玻片即可完成1项指标的检测,且组织形态良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定位清楚,背景干净。【结论】该组织芯片制作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普及,且所含信息量大,可减少试剂用量,便于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的烤瓷桩冠修复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20位病人,共150颗牙,根据病人根管情况利用上后磨牙腭侧根管、下后磨牙近中或远中根管进行根管预备,制作桩核蜡型,完成铸造桩核,粘固,牙体预备,取模,最后金瓷修复体修复。【结果】经此方法修复的150颗患牙经3年追踪观察无1例冠根折或桩核脱落。【结论】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方法适用于后磨牙大面积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9,(9):1155-1158
目的:探讨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牙体缺损患者90例将其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数字组(45例)和传统组(45例)。传统组采用传统印模法制作修复体,数字组采用数字化印模法制作修复体,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边缘密合度、取模护理操作时间、言语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评估两组修复前后的言语功能及咀嚼功能。结果:数字组的临床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传统组(82.22%)(P<0.05);数字组的边缘密合度合格率(100.00%)显著高于传统组(84.44%)(P<0.05);数字组的言语及咀嚼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数字组的取模护理操作时间及言语、咀嚼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数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显著低于传统组(26.67%)(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印模技术,数字化印模能够显著提高牙体修复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利于口腔功能的恢复,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镍铬合金、高金合金及金沉积基底烤瓷冠的颈缘密合度。方法:分别制作镍铬合金、高金合金压金沉积基底烤瓷冠各100件。修复完成时和完成后18个月临床检查烤瓷冠的颈缘密合度。结果:金沉积及高金合金基底烤瓷冠的颈缘密合度明显优于镍铬合金(P〈0.05)。结论:金沉积及高金合金基底烤瓷冠有良好的颈缘密合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红蜡片直接法取蜡型制作铸造桩核修复前后牙残根残冠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颗经完善根管治疗的残根残冠采用红蜡片直接法制作桩核蜡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用红蜡片直接法制作桩核蜡型临床效果好,铸造桩核成功率达96.67%。结论红蜡片直接法制作桩核蜡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固位力强,临床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直接法和间接法前牙桩核冠修复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用嵌体蜡直接法和用寒天、藻酸盐印模材料联合印模法制取残冠、残根桩核的临床应用。方法:对91例119颗残冠残根分别用嵌体蜡直接法和用寒天联合印模间接法制作桩核。完成后的桩核经临床试戴、黏固后烤瓷全冠修复。结果:嵌体蜡直接法修复76颗牙,成功71颗,失败5颗;间接法修复43颗牙,成功42颗,失败1颗。结论:寒天联合印模法操作简便,印模精确度高,桩核与根管、根面边缘密合性好,固位力强,临床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式微推出方式测试玻璃纤维桩表面经35%磷酸+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探讨此种测试模式评价玻璃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价值。方法:先将40支玻璃纤维桩随机分成2大组,每组20支,组1为磷酸+硅烷化组,组2为对照组。再将每一大组随机分为M(改良)和T(传统)两个小组,每组10支,分别用改良式微推出试验和传统微推出试验测定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并观察破坏模式。结果:组1M(磷酸+硅烷化组-改良)微推出粘接强度为(18.85±1.42) MPa,组1T(磷酸+硅烷化组-传统)为(19.39±1.35) MPa,组2M(对照组-改良)为(11.26±1.57)MPa,组2T(对照组-传统)为(11.27±1.83)MPa,在改良组和传统组中,磷酸+硅烷化组粘接强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改良组中断裂模式100%为桩/树脂界面破坏,相比传统组的65.7%,更加集中体现界面粘接强度的变化。结论:相较于传统组,改良组微推出试验能更有效地评价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强度,且35%磷酸+硅烷化处理玻璃纤维桩表面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其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4.
对胸腺因子的传统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良,并进行蛋白质含量及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改进工艺后蛋白质含量为11.64g/L,比用原工艺制备提高3倍,生物活性亦比用原工艺制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探讨后牙残根利用螺纹桩经烤瓷修复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后牙残根 6 4例 ,经完善根管治疗 ,牙齿无松动 ,牙根超过 8mm ,经 1周到半个月观察 ,临床无自觉症状 ,利用螺纹桩进行烤瓷修复。结果 :经 1a到 2a复查 ,成功率 (6 0例 ) 93 7% ,失败率 (4例 ) 6 3%。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后牙残根经完善根管治疗 ,利用螺纹桩经烤瓷修复 ,可以保留患牙 ,恢复咀嚼功能及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祝均  李扬  陈兢  夏勇  熊力 《西部医学》2012,24(6):1063-1066
目的探讨建立伽玛刀损伤恒河猴视神经动物模型立体定位头架的可行性和适合方法。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10月选择的11只恒河猴,全麻下使用Leksell Coordinate Frame model G型系列头架行立体定位头架佩带操作,通过MRI及CT定位扫描并完成最终治疗。分析操作过程头架稳固程度和速度,找到最适合的操作方法和最适合恒河猴的头架类型。结果均采用Slotted Front Piece框架基环及双Insulated Fixation Posts,Short Posterior的三点定位,前支使用Fixation Posts Anterior者5只,有1只有头架滑落,前支使用Insulated Curved Posts kit者6只,都顺利完成伽玛刀照射全过程。结论选用Slotted Front Piece框架基环及双Insulated Fixation Posts,Short Posterior后支杆和Insulated Curved Posts kit前支杆能快速成功完成操作,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稳固性。【关键词】伽玛刀;恒河猴;立体定位头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进抽吸中药针剂产生泡沫和药液流洒的临床效果。方法教材中抽吸药液方法为传统法,临床实用抽吸药液方法为改进法。由技术相当的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抽取中药针剂,抽吸2 mL醒脑静注射液500次,抽吸10 mL清开灵注射液500次。比较两种方法抽吸中药针剂产生泡沫和药液流洒情况。结果改进法抽吸醒脑静注射液产生泡沫次数和药液流洒总量明显小于传统法,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改进法抽吸清开灵注射液产生泡沫次数和药液流洒总量明显小于传统法,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法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泡沫产生,还可以减少药液流洒,减少药液浪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抽吸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回肠造口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9月80例行回肠造口手术的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回肠造口手术方式为分组因素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回肠造口的手术时间、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回缩、行造口还纳的手术时间及造口还纳切除的肠管长度。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缩短,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较少,后期行造口还纳时间缩短,可保留更多的回肠组织。结论改良回肠造口对传统回肠造口是一种合理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高乐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638-3638
目的:改良传统根管印模时蜡条与印模材不结合,完全脱模困难造成印模不清晰、不完全、不准确的弊端,探索根管印模的新方法。方法:在根管上做一个"T"型蜡条。观察其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用此改良方法取模的临床效果,一次成功率较高达95%。结论:改良方法制取根管印模操作方便,一次成功率高,印模准确,价格低廉,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