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对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在内镜下分次结扎。结果:治疗后1例中度转为轻度,2例重度转为轻度,其余曲张静脉皆消失。平均疗程为3.2±1.2次,结扎皮圈18±7个。结论:EVL具有疗效高、再出血率低、副反应少、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对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在内镜下分次结扎.结果:治疗后1例中度转为轻度,2例重度转为轻度,其余曲张静脉皆消失.平均疗程为3.2±1.2次,结扎皮圈18±7个.结论:EVL具有疗效高、再出血率低、副反应少、安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胃镜下行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结扎治疗的疗效,并与善得定治疗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用六连发皮圈套扎器随机对18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的病人行结扎术,每次最多结扎10个皮圈,2—3周复查一次胃镜,如有曲张静脉再重复结扎,直至曲张静脉完全消除或在F1级以下;然后随机抽取23例同类病人用善得定0.1mg加入5%葡萄糖中持续静滴,按25ug/h的速度滴入或微泵泵入,2—3d后如出血停止即减量,逐渐停用。结果结扎治疗组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总有效率88.9%,药物治疗组无曲张静脉消除,再出血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16.7%比73.9%),随访期内存活率结扎治疗组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88.9%比39.1%)。结论:胃镜下结扎术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作为一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比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硬化与结扎治疗效果。方法:162倒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病人分为两组,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治疗(EVS)组66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治疗(EVL)组96例。结果:在EVS组和EVL组中急诊止血率分别为92.4%和95.8%,两组无显著差异。曲张静脉消失率分别为60.6%和91.7%,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再出血率分别为6%和无。结论:在急诊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EVL优于EVS。  相似文献   

5.
农兵  梁列新  梁增文 《广西医学》2006,28(5):663-664
目的研究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住院的各类肝硬化患者20例,其中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7例,伴休克3例;首次出血2例,既往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18例,术前出血1~6次.电子胃镜下采用多环结扎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1次结扎4至6环,2周至3周后行第2次结扎术治疗9例,其中再行第3次结扎术治疗3例,共治疗32例次.结果本组病人结扎次数1~3(平均1.6)次;术中均无出血;7例因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而行结扎术治疗后72 h内无活动性出血现象;术后大多仅有轻度胸骨后不适;末次结扎后3周左右复查胃镜,10例曲张静脉根治(50%),4例曲张程度有Ⅲ度变为Ⅰ度(20%),Ⅲ度静脉曲张变为Ⅱ度1例(5%).1例1次结扎后10 d再出血,经2次结扎后未发生出血.1例第2次治疗后3周再出血,经胃镜检查食管静脉基本消失,为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而改用其他治疗方法.结论EVL能有效地控制活动性静脉曲张出血和消除曲张静脉,并发症少,是治疗、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董恩钰 《当代医学》2000,6(4):33-35,32
近20年来内镜下硬化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重复硬化治疗使曲张静脉闭塞可减少再次出血的危险。近来发展的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治疗,其并发症少,在降低再出血率、死亡率等方面优于硬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镜下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认出血是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退出胃镜安装五环套扎器,然后插入食管,从齿状线上方2cm开始结扎,每次结扎3-4根曲张静脉,每根结扎1-2处,共5-8处,每次结扎间隔2周左右,直到曲张静脉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结束后1月复查胃镜。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显效22例(41.51%),有效20例(47.1%),总有效率88.68%,无效6例(11.32%)。部分病例(30例)随访半年无再出血,结论:此方法能有效控制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致急性出血及防止再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接受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后注射奥曲肽预防曲张静脉早期再出血的疗效。方法:84例肝硬化伴活动性出血或具有最近出血征象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单一治疗组4 2例,奥曲肽和套扎联合治疗组4 2例(奥曲肽50 μg静脉注射,随后2 5μg/h静脉点滴3d)。结果:30d内单一治疗组发生再出血1 7例,其中1 6例发生在4 8h内,再出血率为1 7/42 ( 4 0 % ) ,联合治疗组发生再出血4例,均在4 8h内,再出血率为1 0 % ( 4 /42 ) (P <0 . 0 5)。结论:奥曲肽可以显著减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药物联合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89例确诊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或有新近出血征象患者,内镜下进行药物联合套扎、硬化治疗,术后观察疗效及随访.结果 289例患者最初均止血成功,急症止血率达100%,早期再发生出血26例,再出血率为8.9%.曲张静脉消失率87.5%.曲张静脉复发时间多在曲张静脉根除后5月-18月,复发率14.5%.结论 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是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长期药物治疗可降低再出血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药物联合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89例确诊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或有新近出血征象患者,内镜下进行药物联合套扎、硬化治疗,术后观察疗效及随访.结果 289例患者最初均止血成功,急症止血率达100%,早期再发生出血26例,再出血率为8.9%.曲张静脉消失率87.5%.曲张静脉复发时间多在曲张静脉根除后5月-18月,复发率14.5%.结论 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是治疗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长期药物治疗可降低再出血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出血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年内再出血为40%,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新方法,它使用弹性橡皮筋结扎曲张的静脉,是曲张静脉内血栓形成,继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坏死,结扎处粘膜形成腐痂、脱落、食管壁瘢痕形成,曲张静脉消失。它能有效地控制活动性出血和消除静脉曲张,并发症少,复发出血率低。内镜下治疗不受肝功能、腹腔积液的影响。良好的护理配合,对顺利完成手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意义重大。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近几年来我院消化内科在介入治疗方面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此项技术应用尼龙圈结扎器及相配套的尼龙圈,在电子胃镜下,将食管下端3~5cm处选择性地将曲张静脉结扎,使结扎处静脉缺血,绞窄,闭塞,形成纤维化,从而使曲张静脉消失达到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食管下端曲张静脉结扎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有创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在非出血期可进行食管曲张静脉的内镜结扎治疗,以达到预防出血的目的。我院自2002年10月至今,应用该法已完成了30例病人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内镜下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经胃镜检查确认出血是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 ,退出胃镜安装五环套扎器 ,然后插入食管 ,从齿状线上方 2cm开始结扎 ,每次结扎 3~ 4根曲张静脉 ,每根结扎 1~ 2处 ,共 5~ 8处。每次结扎间隔 2周左右 ,直到曲张静脉明显减轻或消失。治疗结束后 1月复查胃镜 ,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显效 2 2例 (41 5 1% ) ,有效 2 0例 (47 1% ) ,总有效率 88 6 8% ,无效 6例 (11 32 % )。部分病例(30 )随访半年无再出血。结论 :此方法能有效控制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急性出血及防止再出血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12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组(60例)和胃底静脉断流+脾切除组(65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变化、血液学指标、再出血率、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示治疗后两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情况、血液学指标、因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因手术导致的ChildPugh C级患者死亡率及胃黏膜病变所致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后早期再发出血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endoscopec variceal ligation,EVL)术是一种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但早期再发出血值得重视。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我科对84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EVL术,术后有7例早期再发出血,本文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可能引起早期再发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Hassab断流术术后再出血8例术前消化道出血史7例,食管静脉重度曲张6例,中度曲张2例。术后重度曲张1例,中度曲张4例,轻度曲张2例,合并门静脉高压性胃病3例。结论:食管静脉曲张选用分流+断流术可降低再出血率。并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术前应作纤维胃镜检查,出血者应选择分流术而不作断流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胃静脉曲张方法———内镜下静脉套扎术。方法对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套扎是先在镜身没有反转的情况下进行,而后U型反转镜身再行套扎。先结扎出血部位或有血栓形成部位,再结扎其周围部位。结扎点之间尽量靠近,以求多点密集结扎。结果对25例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急诊套扎治疗,结果显示急诊止血率88.00%,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该方法不仅对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而且在防止再出血及其静脉曲张消失率亦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套扎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的远期疗效。方法 EVL治疗326例,每隔2周重复套扎,直至曲张静脉根治。结果 326例共接受1180次内镜结扎治疗,其中295例生存期超过3个月患者中,274例(92.9%)食管静脉曲张被根除(包括减小至I度以下者);1,3,5年累积生存率为77.9%,63.1%,56.4%;复发出血主要发生在曲张静脉根除之前,再出血率为12.9%(42/326),未发生与EVL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死亡62例(19.0%),主要原因是肝功能衰竭。结论 坚持重复内镜套扎治疗能有效的根除食管静脉曲张和预防再出血,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是目前国际上认为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主要方法,其再出血率及并发症率较低,但其不足在于静脉曲张复发较早。我们选取2001年2月~2003年2月共46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现将套扎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报告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