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组(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关节水肿、疼痛,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在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单纯康复训练更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滕以亮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M0007-M0007
目的:观察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方法:50例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中药泡洗、脉冲磁疗、中医按摩、穴位刺激和运动疗法;对照组只采用运动疗法,在治疗1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48例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以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对照组用肩周封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中药熏洗和肩封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单纯肩周封闭组(P〈0.05),而且治疗组在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度等临床症状积分的比较及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肩封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对改善症状、促进卒中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下瘀血汤加味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疗法,疗程为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组(观察组)30例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还同时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对减轻肩-手综合征关节水肿、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在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恢刺经筋结点法联合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法分为恢刺组、PNF康复组和综合组。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评定3组患者患肢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3组患者VAS评分、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恢刺经筋结点法联合PNF康复技术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肩部疼痛,改善患肢肩部功能及肩手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9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另外采用冷、热水交替浸泡法、压迫性向心缠绕法、针刺疗法、中药外敷等综合干预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且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针药组50例口服中药同时行针刺疗法;对照组40例给予康复疗法。4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结果:针药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运动功能变化均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舒筋通络汤熏蒸及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疗程为30天。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综合评定。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舒筋通络汤熏蒸及弥可保注射液穴注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疗程为30天。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另1进行综合评定。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及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浮刺联合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ET-1、CGR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巨刺针疗法,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浮刺疗效,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VAS评分、SF-36量表评分及ET-1、CGRP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浮刺联合巨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Barthel指数及ET-1、CGRP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康复理疗科住院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中药泡洗组和康复训练组,中药泡洗组患者应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单纯依靠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泡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康复训练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良好,能够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业疗法合针灸治疗肩手综合征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合针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分为作业疗法合针灸治疗组(45例);单纯作业疗法组(45例)。比较两组手功能(疼痛,Fugl-Meyer评定,ADL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作业疗法合针灸组的手功能评分均高于单纯作业疗法组(P〈0.01)。结论作业疗法合针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台征疗效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90名,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病例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药熨治疗,综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应用中药药熨治疗.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视觉类比评分法、肿胀评价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3.30%,治疗组为80.00%,综合组为93.30%,综合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药熨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康复组及药熨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血疗法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针刺和康复训练,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刺血治疗,治疗时间2组均为6周。结果:2组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71.88%,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血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刺法配合体针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疗法,治疗组采用动刺法配合常规体针疗法。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刺法配合体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的症状,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运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80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AM)与巴氏指数(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肢体情况得到显著提高,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推拿手法与超短波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疗法处理。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规则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分均有所增高,研究组增高较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Ⅲ期患者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广该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巨刺康复组、单纯康复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3组均接受内科基础治疗,单纯康复组给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常规针刺组予针刺患侧穴位,巨刺康复组在单纯康复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针刺健侧穴位,疗程均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法评价疗效。结果:巨刺康复组总有效率达92.31%,而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分别为41.02%与43.59%,3组总有效率比较巨刺康复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巨刺康复组VAS评分均低于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刺康复组FMA评分及BI评分分别与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疗法相比,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更能有效地缓解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Ⅲ期患者患肢的疼痛,但却未能有效地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同时也未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示早期诊断与治疗才是SHS康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浮刺、西药口服及中药局部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部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浮刺组、西药组、中药局部熏蒸组,每组30例.浮刺组寻找患者患肩明显压痛点2个,在每一个压痛点的下方80~100 mm处作为浮刺进针部位;西药组口服莫比可7.5 mg;中药局部熏蒸组采用活血舒筋中药局部熏蒸.3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浮刺治疗、西药口服、中药局部熏蒸、康复训练分别每日1次,共治疗观察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高岸肩关节功能评定量表疼痛评定部分对3组患者肩部疼痛治疗前后动态改变情况进行测评;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动态改变进行评价.结果:浮刺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优于西药口服及中药局部熏蒸治疗(均P<0.01);中药局部熏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改善优于西药口服(均P<0.01);中药局部熏蒸与西药口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疗效相当.结论:浮刺治疗可以及时、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部疼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优于西药口服及中药局部熏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