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大的手术之一,术后并发症高居不下,其中最凶险的并发症就是胰瘘引起的出血,死亡率高达80%。预防和处理胰瘘出血是胰腺外科的难点,也是胰腺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术后胰瘘出血的发生与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假性动脉瘤、胰肠吻合口瘘及胆肠吻合口瘘等众多因素有关。本文就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出血的定义和分级、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治疗策略现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胰肠吻合口瘘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在年龄(>65岁)、术前黄疸、胰腺质地柔软、术前贫血、术前低蛋白血症、胰管直径(<3 mm)、放置引流、腹腔感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胰腺质地柔软、胰管直径<3 mm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腺质地柔软和胰管直径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其防治,以有效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心功能不全、腹腔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胆瘘、切口裂开等,但胰肠吻合口瘘是临床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我院自1994年 1月至 2002年 7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2例,笔者对胰肠吻合术式与胰瘘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单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主要而严重的并发症,防止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降低术后病死率的关键之一。自2005年开始我们采用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连续应用于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1935年W ipple首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胰头、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十二指肠等恶性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其中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1],因此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所在。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9年11月共31例患者应用改良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9~72岁。术后经病理证实胰头癌10例,胰体部癌6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胆总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9.5%(15/158),胰瘘相关死亡率1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胰腺质地、胰肠吻合口缝合方式是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25(OR=4.670)、胰腺质软(OR=6.035)、吻合口采用丝线间断缝合(OR=3.607)。结论:BMI>25、胰腺质软、吻合口采用丝线间断缝合预示着较高的胰瘘发生率。有效的术前评估、丰富的手术经验、采用合适的胰肠吻合方式是减少术后胰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胰瘘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可分为单纯性胰瘘和临床重症胰瘘.回顾性分析表明多种胰肠吻合口重建方式均能降低胰瘘发生率,但极少见前瞻性随机化的临床研究.文中采用前瞻性随机化设计旨在比较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对术后胰瘘的影响. 方法:6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A组,n=32例)和胰肠套入式吻合组(B组,n=32例).所有胰腺残端均为易致胰瘘的软质胰腺. 结果:2组病例在基础疾病、病理类型、胰管直径、胰管引流方式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共有21例(32.8%)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8例(12.5%)并发胰瘘(胰管黏膜吻合组2例为6.3%,胰肠套入式吻合组6例为18.8%,P>0.05);胰管黏膜吻合组未发生一例有明显临床症状的Ⅱ型重症胰瘘,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组的4例Ⅱ型胰瘘相比亦无显著差异(0 vs 12.5%,P=0.057).胰肠套入式吻合组患者有2例(6.3%)患者再手术.2组病例各有1例死亡(3.1%).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为19d,B组为21d,P>0.05).而所有胰瘘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 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相比,并未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与胰肠吻合方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与胰肠吻合方法的关系。方法:比较两种不同的胰腺吻合方法-传统的胰肠套入式双层吻合(69例)与改良的胰肠套入式单层吻合(40例)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胰肠套入式双层吻合组术后发生胰瘘6例(8.7%),其中4例经保守治疗后愈,1例再次手术引流,1例继发腹腔内大出血死亡;胰肠套入式单层吻合组术后无胰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与胰肠吻合方法有关,胰肠套入式单层吻合是一种安全、实用的胰肠吻合方法。传统的胰肠套入式双层吻合术后胰瘘的发生主要与双层吻合时胰腺及其被膜易被撕裂,吻合口两端组织血运不佳以及双层吻合之间存在的潜在间隙可使沿缝针(线)裂隙外渗的胰液在吻合层面间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中胰胃、胰肠两种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疗效及近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25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重建方式分为胰胃吻合组(n=14)和胰肠吻合组(n=11),胰管与胃或肠黏膜唇状开口均以磁感应线式缝合方法吻合,比较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胰瘘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近端胰腺残端瘘给予充分引流,同时给予奥曲肽、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胰腺中段切除术能较好地保持胰腺功能,胰胃与胰肠吻合术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手术中最复杂、并发症最多的手术之一,其中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预防和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对胰肠吻合方式进行了较多的改进和探索,但均不够理想。我院外科于1998~2004年对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应用袖套式胰肠吻合并胰液外引流方法.无一例发生胰瘘,取得满意效果,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5例,32例行Whipple手术,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使用Child方式重建,胰管空肠吻合20例,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10例,捆绑式胰十二指肠吻合5例.结果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2/35),胃排空障碍5例,胆瘘3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重视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杜天祥  马海  王宇  田云鸿 《西部医学》2013,25(1):100-102
目的评价在高危胰瘘患者中,常规CT扫描诊断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的患者胰腺实质均较柔软,排除胰腺实质硬化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7天行腹部CT平扫,存在胰肠吻合口周围积液的患者CT诊断为胰瘘。结果6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存在胰瘘(53.3%)。术后第七天,CT提示31例患者有腹腔积液,21例患者胰肠吻合口周围存在积液。CT诊断胰瘘的敏感性为63%、特异性83%,有4例假阳性和10例假阴性患者。术后第7天,通过临床病历诊断胰瘘25例(81%)。结论对于高危胰瘘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应用CT可作为诊断胰瘘的补充性手段。  相似文献   

13.
陈汉广  王良盟  刘新 《当代医师》2013,(12):1703-1704
目的探讨彭Ⅱ氏捆绑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1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9例。研究组术中采取彭Ⅱ氏捆绑法,对照组常规手术。观察患者的术后胰肠吻合口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8例均获痊愈。研究组胰肠吻合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8.4±3.3)min vs(31.0±5.7)min,P〈0.01];研究组无一例发生胰肠吻合口瘘,1例出现术后肺感染;对照组1例发生胰肠吻合口瘘,1例出现术后肺感染,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均对症治愈。结论彭Ⅱ氏捆绑法能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的大型手术,消化道重建后胰瘘是其最重要的术后并发症。预防胰瘘的发生是胰腺外科关注的热点问题。1994年以来,我科在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时,用胃胰吻合来重建消化道,有效地预防胰瘘的发生,临床应用1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132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Child术式,其中胰肠吻合方式: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吻合术11例;捆绑式胰腺空肠吻合术24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术84例;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13例。132例全部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胰头癌72例,壶腹部周围癌28例,胆总管下段癌15例,十二指肠癌5例,慢性胰腺炎3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1%,其中术后出血6例(4.5%),胰瘘22例(16.7%),肺部感染8例(6.1%),胆瘘5例(3.8%),胃排空障碍4例(3.0%)。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是胰头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出血、胰漏、胆漏和腹腔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中仔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吻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胰液外引流预防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立元  赵录 《吉林医学》1995,16(3):132-133
为了预防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残胰管内插入导管、胰腺空肠端侧吻合的方法,使手术后胰液全部引流到体外,待胰肠吻合口愈合后再拔除导管,方法简单,效果满意,共手术11例,无1例胰瘘发生。我们认为,胰瘘的发生,同术式和操作技术有一定关系,但关键是手术后含有大量胰酶的胰液存积在吻合口附近。采用胰管内插管的外引流术,使胰管内减压,胰肠吻合口附近无胰液,有利于胰肠吻合口的愈合,对防止胰瘘发生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32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分为无胰瘘组和胰瘘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白蛋白、总胆红素、病变部位、胰肠吻合方式、胰液引流、胆汁引流及术后胰液引流量的差异。结果胰瘘组术后胰液引流量多于无胰瘘组,十二指肠癌、远端胆管癌、壶腹部癌术后胰瘘发生率高于胰头癌。提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主要与残留胰腺的质地有关,捆绑式胰肠吻合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总结预防壶腹部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胆瘘的体会。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1995年10月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术后胰瘘3例(7.7%),非手术治愈。无胆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率。结论胰漏的预防关键在于胰腺残端常规楔形切除与合掌式缝合,胰空肠端端套入吻合,吻合层次精确,吻合口无张力,胰管内置多侧孔引流管,胰液输出通畅。胆肠胰肠吻合口相距5cm~6cm。胆肠吻合口的胆总管周围组织游离长度以1cm为宜,保证胆肠吻合血供。胆肠胰肠吻合口附近各置质软腔大的硅胶管充分引流。消化道重建以Child术式为佳。  相似文献   

19.
胰肠吻合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主要而严重的并发症 ,防止胰瘘的发生是降低术后病死率的关键之一。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 ,胰瘘的发生率已有下降 ,但仍在 10 %左右[1] 。虽因胃肠外营养的广泛应用使发生胰瘘后的病死率有所下降 ,但仍是造成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 ,重视胰肠吻合的技术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自 2 0 0 1年开始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 ,连续应用于 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 ,术后无 1例发生胰瘘 ,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 5例 ,女 5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 6 3.2岁。其中 ,胰头癌 6例 ,壶…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保留幽门、胰管空肠粘膜吻合+胰肠遮盖套入式吻合、胰管支撑外流充分切除胰钩突的术式,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组未发生胰瘘及胰断面出血。保留幽门胰十二批肠切除术(PPPD)者有1例术后发生胃潴留,其余胃排空正常。结论 PPPD只要操作得当,可避免术后胃潴留。胰肠遮盖套入式吻合操作简便,可防止术后胰瘘、胰断面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