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Cobb角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4名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住院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对67例AIS患者术前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及矢状位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进行测量,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时间。对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信度分析),对3名住院医师两次测量结果进行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 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测量的主弯Cobb角分别为49.4°±8.2°和41.4°±15.6°,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绝对平均差值为8.29°±4.36°;测量时间分别为(5.2±0.7)min、(8.8±1.5)min,测量时间差为(3.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可信度分析显示,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24、0.875、0.962)。可重复性分析显示,3名住院医师前后2次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875~0.984)。结论 Surgimap软件测量Cobb角优于传统测量法,具有效率高、学习曲线短、数据可统一导出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主弯Cobb角(MCC)与矢状位及轴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该院推拿科就诊的符合AIS纳入标准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资料,在正、侧位影像资料上记录MCC、主弯方向(MCD)、顶椎旋转(AVR)、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等参数,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符合要求的患者67例,其中男30例,女37例,平均年龄(14.09±2.90)岁,MCD左侧34例、右侧33例,AVR值Ⅰ、Ⅱ、Ⅲ、Ⅳ度患者分别有15、39、12、1例;MCC(16.94±8.54)°,CL(8.15±10.46)°、TK(21.07±9.59)°、LL(47.38±11.51)°、PI(47.41±10.58)°、SS(34.72±8.91)°。其中MCC与性别、AVR及TK间存在相关性(P<0.05),与CL、LL、PI、SS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AIS患者MCC与患者性别、AVR及TK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冠状位脊柱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无症状汉族人群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进行测量,建立汉族人群脊柱-骨盆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并对其影响因素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加以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患者入选的85名生活无症状汉族人群,入选者年龄为21~65岁。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参数涵盖了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脊柱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总腰骨盆角(lumbopelvic lordosis angle,PR-T12)、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以及骶骨骨盆角(sacral pelvic angle,SPA)所涉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客观评估。参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各参数间以及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本研究85名志愿者,男性39名、女性46名,平均年龄男性(50.9±13.2)岁和女性(41.8±13.6)岁。PI, PT, SS, LL, TK, CL, SVA, PR-T12, SSA和SPA的平均值分别为51.1°±8.2°、18.5°±8.0°、32.8°±6.3°、36.7°±11.8°、20.8°±11.3°、11.2°±9.7°、(14.9±39.6) mm、75.6°±9.8°、122.9°±7.8°、54.3°±7.1°。本研究发现年龄与PI、PT呈正相关,与LL、TK呈负相关,与SS无明显相关性。男女两组TK、CL、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比较,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L、TK与体质量指数有相关性,其余参数未发现与体质量指数明显相关。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个体的年龄、种群、性别及体质量指数都有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将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全脊柱数字化成像技术(DR)与MR成像质量,分析全脊柱站立位DR及仰卧位MR成像的测量的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搜集2010年11月~2016年3月到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退行性脊柱病的61名患者资料,年龄49.9±17.6岁,均行全脊柱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检查,分析全脊柱拼接的图像质量,在全脊柱DR侧位片、全脊柱MR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椎倾斜角(SS)、脊柱矢状位垂直轴(SVA)等参数,并利用配对T检验对比DR与MR测量值,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全脊柱DR与MR图像拼接质量优良率为100%,全脊柱DR及MR成像上测量CL、TK、LL、SS、SVA值分别为28.37±10.91°、29.98土8.96°、45.61±12.46°、34.38±9.05°、17.20±26.39 mm,及24.34±9.01°、21.22±8.13°、41.45±12.17°、37.45±8.19°、36.51±12.44mm,DR与MR测量CL、TK、LL、SS、SVA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1、0.007),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0.68、0.72、0.51(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34).结论 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全脊柱成像图像质量良好,仰卧位MR图像测量的CL,TK,LL,SS,SVA等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与站立位DR相关,但存在明显区别,并不能代替站立位DR检查,须联合检查才能全面评估退行性脊柱病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体位和不同病因分型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2月- 2014年6月110例脊柱侧凸患者,按病因分为特发性脊柱侧凸(3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6例)、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11例)4组.分别行自然站立位全脊柱骨盆侧位X线和平卧位低剂量三维CT重建检查,分别测量脊柱侧凸患者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后凸角(Cobb T5-T12,TK)、胸腰段后凸角(Cobb T11-L2,TLK)、腰前凸角(Cobb L1-S1,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比较各组站立位与平卧位参数差异.结果 从站立位到平卧位,4组TK和PT均减小(P<0.05),SS均增大(P<0.05).退行性脊柱侧凸组SVA、LL、PI和PT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从站立位变换为平卧位时,退行性脊柱侧凸组LL增大(P<0.05),而特发性脊柱侧凸组和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组LL均减小(P<0.05);先天性脊柱侧凸组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侧凸患者的站立位与平卧位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存在差异.无论站立位还是平卧位,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与特发性、先天性和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李娜  王连成 《重庆医学》2021,50(20):3522-3525,3530
目的 探究施罗斯体操对佩戴支具的中度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32例女性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施罗斯体操结合支具组(结合组)和支具组.支具组只佩戴支具,每天佩戴22 h;结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周进行3次体操训练,每次训练90 min,两组患者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最大Cobb角、冠状位骨盆倾斜角(PO)、锁骨角(C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躯干旋转角(ATR)、顶椎旋转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最大Cobb角、ATR均减小(P<0.05);治疗后支具组TK较治疗前减小,结合组TK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在功能活动、自我形象感知和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支具组SRS-22各维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疼痛感知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度脊柱侧凸患者,除佩戴支具外应结合施罗斯体操进行训练,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畸形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72例DLS患者(DLS组)及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全脊柱侧位X线片),并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1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结果 DLS组LL、TK、PI和SS分别为(46.760 0±0.721 2)°、(43.080 0±0.560 1)°、(52.850±1.026)°和(39.550±1.090)°,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PT、SVA分别为(24.880 0±0.596 8)°、(24.870 0±0.658 0)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在DLS患者中有明显的差异。LL、TK、SS、PI值可能与DLS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量成人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和骨盆参数,探讨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近端交界角(PJA)是否>20°将患者分为PJK组和非PJK组。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胸椎后凸角(TK)、胸腰椎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躯干偏移(SVA)、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成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发生PJK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PJK组19例、非PJK组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随访时间、上端固定椎位置、下端固定椎位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JK组患者末次随访时LL、末次随访时SVA、术前PT、末次随访时PT均大于非PJK组,术前SS、末次随访时SS均小于非PJ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K、末次随访时TK、末次随访时LL、末次随访时PT、术前SS是成人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发生PJK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术前TK、末次随访时TK、末次随访时LL、末次随访时PT、术前SS是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后发生PJK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拟通过分析冠状面弯度匹配而矢状面TK存在较大差异的AIS患者和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患者,来研究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后凸与椎体旋转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EOS影像摄片的患者。根据主胸弯Cobb角、顶椎节段等进行配对,其中AIS组选取TK减小者入组,而Chiari组则选取存在明显TK的患者入组;现共12对冠状面弯度匹配而胸椎后凸不同的AIS及chiari患者被纳入研究。分别对其摄EOS全身影像并进行三维重建,在EOS三维重建影像上得到每个椎体的旋转角度及胸椎后凸角,并计算主胸弯平均椎体旋转(MTR)。通过相关系数分析来比较正常AIS组和Chiari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差异情况。结果 共有24名患者(12对)纳入本次研究。其中AIS组男4例,女8例,Chiari组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分别为:(15.29 VS 21.14,p=0.42);在矢状面,AIS组TK平均为9.50°,而Chiari组平均TK则为36.58°。两组患者平均主弯区椎体旋转存在显著差异,Chiari组的患者的MTR显著小于AIS组(-0.84 °VS.5.14°, p=0.042),且TK与MT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821, p=0.023)。 结论 通过对Chiari及AIS患者的三维分析,本研究发现在相同冠状面的条件下,Chiari畸形患者较大的后凸可能是由于椎体的旋转所造成。提示脊柱外科医生在关注Chiari患者冠状面矫形的同时需要关注矢状面的旋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旋转与手术矫正率的关系。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4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矫正治疗。术前均行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量以顶椎为中心9个椎体上下终板层旋转角度,计算椎体和椎间盘机械旋转,以获得脊柱的旋转顺应性;拍摄凸侧Bending位及手术前后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凸侧Bending相Cobb角及手术前后正侧位Cobb角,比较手术前后测量指标差异,计算侧凸柔韧性及矫正率。对侧凸旋转顺应性和柔韧性与手术矫正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侧凸柔韧性与冠状位Cobb角呈负相关(r=-0.574,P=0.013),而与手术矫正率相关性差;旋转顺应性与冠状位Cobb角无显著相关性,与手术矫正率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r=0.887,P=0.000)。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侧凸旋转顺应性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去旋转矫形的手术矫正率高度相关,术前测量并计算旋转顺应性对于该类手术效果的预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脊柱后路矫形术后不同远端固定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49例AIS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和最近1次随访(至少术后24个月)的影像学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轴向偏距(SV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以及近胸弯、主胸弯、胸腰弯/腰弯Cobb角,并计算PI-LL。根据下固定椎将患者分为T12~L2组和L3~L5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影像学参数。结果 T12~L2组31例AIS患者,L3~L5组18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Risser征、融合椎体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的SVA、PI、PT、SS、TK、LL和PI-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L3~L5组的LL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T12~L2组LL较术前显著减小(P=0.027)。术后T12~L2组和L3~L5组PI-LL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均<0.05),但L3~L5组PI-LL变化值大于T12~L2组(P<0.05)。结论 当脊柱远端固定至L3~L5时,LL会增加,引起PI与LL不匹配。术前应根据PI预测出合适的LL,避免术中过度弯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侧凸旋转与手术矫正率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2月,4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矫正治疗.术前均行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量以顶椎为中心9个椎体上下终板层旋转角度,计算椎体和椎间盘机械旋转,以获得脊柱的旋转顺应性;拍摄凸侧Bending位及手术前后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凸侧Bending相Cobb角及手术前后正侧位Cobb角,比较手术前后测量指标差异,计算侧凸柔韧性及矫正率.对侧凸旋转顺应性和柔韧性与手术矫正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手术前后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侧凸柔韧性与冠状位Cobb角呈负相关(r=-0.574,P=0.013),而与手术矫正率相关性差;旋转顺应性与冠状位Cobb角无显著相关性,与手术矫正率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r=0.887,P=0.000).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侧凸旋转顺应性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去旋转矫形的手术矫正率高度相关,术前测量并计算旋转顺应性对于该类手术效果的预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人脊柱侧凸中最常见的退行性脊柱侧凸(DS)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IS)相比较,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通过对站立位X线、Bending像的相关参数测量及脊髓造影和CTM检查,回顾性分析98例成人脊柱侧凸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DS和成人Is的发病年龄、性别、侧凸的解剖位置和顶点分布上有明显区别,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8.67±7.62)°和(56.2±10.10)°,顶椎旋转度(1.36±0.33)°和(2.34±0.61)°,顶椎偏距(27.4±10.7)mm和(44.7±12.1)mm,主弯的节段数(3.7±2.3)节和(7.1±4.4)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种侧凸的影像学表现有明显区别,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冠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5年4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Lenke 1型AIS患者,在正、侧位片上测量和记录顶锥(apical vertebra, AV)位置、主胸弯Cobb角(main thoracic, MT),以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C7转移比值(C7 translation ratio, C7TR)等矢状位参数,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参数间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51例,其中男18例,女33例,平均年龄(14.9±2.0)岁,顶锥位置在T7~T11, MT为(49.6°±16.7°),PI值为(44.7°±6.7°)。 PI与PT、SS和LL,LL与SS和TK等有相关性(P均<0.05)。不同腰椎修饰( lumbar modifiers, LM)组的TK、LL、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矢状位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V位置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各参数相关性不显著, MT与TK、LL、SS显著相关,与PI相关性不显著。结论:Lenke 1型AIS的多数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显著相关,形成以PI为核心的矢状位平衡调节链,部分冠、矢状位参数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腰痛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及其与慢性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249例慢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同期86例无症状成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LL-TK,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骨盆入射角(PI),SS-PT,LL-PI,矢状位垂直轴(SVA)等矢状位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位参数的差异。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组和对照组TK、LL-TK、SS、PI和SS-P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LL、PT、LL-PI和S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成人相比,腰痛组出现低SS和LL伴有小PI的比例较高,而对照组中出现正常或高SS伴有正常或高PI的比例较高。结论 慢性腰痛患者与对照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不同,特别是大TK、小SS、小PI的慢性腰痛患者比例较大,提示这一特定模式与慢性腰痛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脊柱侧凸是脊柱常见的畸形之一,门诊物理治疗是轻度侧凸患者最常采取的治疗方式。有效的治疗需要保证充足的治疗时间和频次,但线下医疗资源有限,还可能会受到患者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远程康复则可解决时空等因素的限制,使训练更为简单方便。目的 探讨远程康复联合门诊治疗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天津医院康复科门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AIS患者58例。依据AIS患者及其家长治疗意愿将其分为线上组(n=18)、结合组(n=20)及线下组(n=20)。线上组通过微信和腾讯会议APP进行远程脊柱侧凸特定物理运动疗法(PSSE)治疗,结合组采用门诊+线上方式进行特定PSSE治疗,线下组采用门诊方式进行特定PSSE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主弯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BD)、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脊柱矢状轴(SVA)、躯干旋转角(ATR)、Raimondi值、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顶椎双侧椎旁肌肌肉激活率(MAR)、顶椎双侧椎旁肌均方根肌电值比值(RMSR)和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计算机辅助软件Mimics测量数字影像学资料的Cobb角,将其同传统X线片测量方法比较,探索将其用于临床测量的可能性及其优劣势.方法 随机选择20例脊柱侧凸患者X线胶片,扫描后,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用Mimics进行Cobb角测量,并同样由这两名医生测量X线胶片Cobb角,各测量两次(之间间隔1周),对所得Cobb角和两次测量之间的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imics测量和传统x线胶片测量的Cobb角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无统计学差异(r=0.986,P>0.10).Mimics和传统x线胶片方法的重复测量差值有显著差异(Wilcoxon 检验,Z=-2.576,P<0.05),Mimics较传统测量更为精确.不同测量者用Mimics测量Cobb角时,不影响测量的精度.结论 Mimics可用于数字影像学资料Cobb角的测量,其精度优于传统X线胶片测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点,探索矢状位参数是否存在年龄、性别差异,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健康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病院脊柱外科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片并采集完整的功能障碍指数调查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数据。在全长片上测量患者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I-LL匹配值、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整理记录ODI值。根据性别、年龄段分组比较矢状位参数的差异,并分析矢状位参数和ODI值的相关性。 结果 不同性别LDH患者年龄、TK、LL、SVA、PI、PT、SS、PI-LL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男性ODI值为46.94±20.09,女性ODI值为55.92±21.26,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结论 LDH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段之间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LDH患者的PI有明显大的趋势,仍需进一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生活质量之间并无相关性。本研究中女性LDH患者较差的生活质量与PI并无显著相关性,但根据以往报道,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SO)及经关节突截骨(SP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差异,并通过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评价其矢状位平衡的重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SO、SPO手术治疗的21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PSO组及SPO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矢状面躯干偏移(SVA)、胸腰椎最大后凸角(GK)、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和骶骨倾斜角(SS),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参数对比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仅SV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O组患者的GK由术前的(75.31±17.13)°下降至术后的(31.81±15.15)°,末次随访时为(36.72±15.16)°,SPO组患者的GK由术前的(65.21±21.43)°下降至术后的(25.60±16.22)°,末次随访时为(40.72±20.41)°。PSO组患者的SVA术前为(78.62±63.31)mm,术后为(-15.13±27.82)mm,末次随访时为(11.02±52.54)mm,SPO组患者的SVA术前为(54.23±77.61)mm,术后为(16.68±42.76)mm,末次随访时为(19.26±37.04)mm。结论 (1)PSO及SPO截骨方式均能有效重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矢状位平衡;(2)两种截骨方式的矢状位平衡参数SVA的矫形效果存在差异,PSO组患者的SVA术后易出现过度矫正,但可自发性改善。SPO较PSO更易发生远期后凸矫正角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20.
后路选择性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单胸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策略及融合节段的选择。方法治疗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72例(Lenke IA50例,LenkeIB8例,LenkeIC14例),平均年龄14.3岁,男13例,女59例。均采取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上融合椎取上位的旋转中立位椎体;下融合椎通过下端椎、下方的旋转中立椎、稳定椎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取中立椎、中立椎上一位椎体或稳定椎上一位椎体。术前查站立位脊柱全长前后位、侧位,卧位左右侧屈位片,术后及随访时查站立位脊椎全长前后位、侧位片。测量冠状位Cobb角、顶椎偏移、顶椎旋转、躯干偏移,来观察侧弯矫治及躯干平衡情况。平均融合7.3个节段(4~10个节段),平均随访15.9个月(12~39个月)。结果手术前后胸弯冠状位Cobb角分别为(56.74-14.5)°(40~98°)和(18.54-8.3)°(3~40°);手术前后腰弯冠状位Cobb角分别为(33.94-10.4)°(25~69°)和(11.14-6.4)°(0~30°),自发矫正率为(66.94-16)%(44~100)%。躯干偏移由(16.14-10.2)mm(4—43)min矫至(8.24-6.1)mm(0~25min),有2例病人术后出现轻度躯干失平衡,随访两年无进一步进展。结论结合站立位上下端椎、中立椎、稳定椎确定融合范围在矫治单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可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