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常规中主要指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及中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的胃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胃癌,共315例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 231)和非转移组(n= 84).收集患者术前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水平和血小板计数(PLT).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上述指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与非转移组患者比较,转移组患者 WBC、NE、PLT、NLR及 PLR均显著升高(P<0.05).LY、RBC及Hb水平及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术前 NLR(P= 0.002, OR=3.681)和PLT计数(P=0.014,OR=0.841)是胃癌患者发生肿瘤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NLR和PL T计数可用于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在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核组),入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根据痰菌转阴情况分为痰菌阳性组24例和痰菌转阴组39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显示健康者65人作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MLR水平,分析其与不良预后发生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结核组CRP水平、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NLR、ML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痰菌阳性组CRP水平、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NLR、MLR水平均明显高于痰菌转阴组(P0.05),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痰菌转阴组(P0.05)。血小板计数、NLR、MLR升高均是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NLR、MLR联合预测老年肺结核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820~0.943),敏感度为89.80%,特异度为79.60%。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LR、MLR水平升高,与患者痰菌未转阴等不良预后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炎性指标联合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01例APE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等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并根据住院期间有无不良事件的发生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结果 预后不良组31例,预后良好组7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60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红细胞分布宽度、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升高、右心室功能不全、肺动脉收缩压和中央型肺栓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NLR、PLR、右心室功能不全和中央型肺栓塞均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NLR、PLR、NLR联合PLR对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58和0.833(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NLR和PLR是APE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NLR、PLR、NLR联合PLR对住院期间预后不良有中等程度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高血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0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随访6个月,比较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其亚型水平。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事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的75例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我们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75例健康患者,将实验组的心理衰竭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响。结果:治疗之前,实验组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化,可以将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作为预后指标。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患者的及时治疗具有很大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背景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住院期间死亡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检测值多明显高于生物参考区间上限。既往关于甲状腺激素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预测的研究,特别是r T3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探索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有预测价值的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4月—2022年4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的197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rT3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根据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18)和非死亡组(n=17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7.
李珂  张西  王小琦 《四川医学》2020,41(7):692-696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ESC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ESCC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结果:外周血白细胞数目(WBC)、中性粒细胞数目(Neu)、淋巴细胞数目(Lym)、单核细胞数目(Mon)等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结果观察组与健康组比较,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R)、淋巴细胞百分率(LYR)、NL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病情稳定患者NLR值明显低于复发转移患者(P<0. 05),LMR值明显高于复发转移患者(P<0. 05)。结论外周血NLR、LMR指标可能是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一种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H型高血压(HHT)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弗林蛋白酶(Furin)、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心肌损伤指标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HHT合并AMI患者231例为HHT+AMI组,单纯HHT患者77例为HHT组,医院健康体检者52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外周血Furin、sTWEAK、NLR及血清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分析外周血Furin、sTWEAK、NLR与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随访1年统计HHT+AMI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HT合并AMI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者对HHT合并AMI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外周血Furin、sTWEAK、NLR水平比较,HHT+AMI组>HHT组>健康对照组(F/P=981.029/...  相似文献   

9.
张淑琴  王艳  阚耀东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69-167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的比例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病例为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住院155例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41例、不稳定心绞痛62例,稳定性心绞52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用XS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并分类检测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比例,并计算N/L比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L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L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UAP组、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单核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淋巴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L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的比例、N/L比值的变化对于评估冠心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长链非编码RNA TMEVPG1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1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时期来院体检健康者32例为对照组,收集外周血,分离PBMC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MEVPG1和干扰素(interferon, IFN)-γmRNA水平;相关性分析TMEVPG1与IFN-γ mRNA、APACHEⅡ评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and platelet ratio, N/LPR)的关系;ROC曲线分析TMEVPG1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PBMCs中TMEVPG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PBMCs中TMEVPG1与APACHEⅡ评分、NLR、N/LP...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炎症标志物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8月就诊于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的200例PCOS患者纳入PCOS组,另选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女性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Pearson法分析外周血细胞炎症标志物与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细胞炎症标志物对PCOS发生的预测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COS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NLR、dNLR、PLR、LMR与SII均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LH、T、HOMA-I...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心血管疾病的不良结局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但是较少有研究探讨PLR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 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2021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 423例老年AMI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BMI、血压分级、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脂相关指标,心力衰竭、糖尿病患病情况以及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最终结局定义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未死亡组1 315例和死亡组108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明确PLR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通过决策曲线分析探究PLR及其联合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BMI、P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肌钙蛋白I(CTNI)、eGFR分级、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抽取其中65例作为研究,其中轻型及普通型设为A组(50例),重型设为B组(1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B组男性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A组(P<0.05);B组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均与重型新冠肺炎发生独立相关(P<0.05);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重型新冠肺炎发生O^R最高。结论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其中血细胞计数和炎症相关指标均可辅助用于重症新冠肺炎发生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的T2DM患者146例,按冠脉造影是否正常进行分组,收集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同时分析NLR与各指标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2DM患者首发AMI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NLR对T2DM患者首发AMI的预测价值。结果 146例患者中,冠脉正常者(A组)75例,急性心梗者(B组)71例。B组的男性、吸烟、饮酒史比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NL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尿素(UREA)、血清肌酐(SCr)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明显低于A组(均P<0.05)。NLR与年龄、WBC、NC、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FPG、UREA、SCr呈正相关(r=0.184~0.835,P<0.05),与淋巴细胞计数、HDL-C呈负相关(r=-0.643、-0.1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WBC、NLR、HbA1c是T2DM患者首发AM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eGFR是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NLR预测T2DM患者首发AM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3(95%CI:0.740~0.885,P<0.001),NLR最佳界值为3.221 7,此时敏感度为0.746,特异度为0.827。结论 NLR对T2DM患者首发AMI具有一定的诊断预测价值。对于无明显炎症表现的T2DM患者,如NLR升高,需警惕无痛性心梗的可能,必要时联合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等加以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首诊KD患儿的完整临床资料,根据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敏感性分为IVIg敏感组和IVIg不敏感组,收集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前发热天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并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结果:与IVIg敏感组相比,IVIg不敏感组NLR、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IVIg不敏感组PLT值、淋巴细胞计数、发热天数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不敏感组PLR、SII值较IVIg敏感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C-反应蛋白、PLT最佳截留点分别为5.075、80.485mg/L、347×109/L。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CRP水平升高,PLT水平降低,分别为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对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敏感性的预测性能更稳定,PLR、SII对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敏感性的预测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前外周血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探讨其对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关系并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行MHD的患者140例,按照血红蛋白(Hb)水平将Hb<110 g/L设为贫血组(n=71),Hb≥110 g/L设为非贫血组(n=69)。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淋巴细胞绝对值(LYM)、铁蛋白(FER)、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β2微球蛋白(β2-MG)等实验室指标。采用Pearson/Spearman法分析贫血与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上述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肾性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肾性贫血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贫血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显著高于非贫血组(P<0.05),而LYM、Alb、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水平低于非贫血组,差异均有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动态变化,了解其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发生之间的关系,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aSAH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入院后3±1天、入院后6±1天、入院后9±1天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根据DCI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DCI组(48例)和非DCI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并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运用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确定NLR对DCI的预测效能及相关性。结果 DCI组在Hunt-Hess分级、WFNS分级、入院时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非DCI组,而DCI组在GCS评分低于非D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均高于非DCI组患者(P<0.05),并在发病后6±1天达到高峰,而淋巴细胞DCI组在入院后3±1天、6±1天、9±1天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DCI组(P<0.05),且在3±1天降至最低,组别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3±1天 NLR对于DCI的预测效能更大,控制相关混杂变量后,NLR的升高仍是DCI发生的预测因素(OR=11.103,95%CI:3.777~32.117)。结论 aSAH后NLR是动态变化的,其变化与DCI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谢静  罗坤  杨朋  蔡佩玲  叶鹏 《四川医学》2018,39(11):1232-1237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腺瘤与腺癌患者中,性别、年龄、个人生活习惯(嗜烟嗜酒)、既往患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与肿瘤良恶性是否存在关联。同时,分析血常规的相关参数及血糖血脂水平在两者之间的差别,从而找出更快速且简便易行的参数来作为预估结直肠息肉的良恶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结直肠腺瘤与腺癌患者(其中包括558例腺瘤与117例腺癌)的临床及病理检验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个人史(嗜烟、嗜酒)、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检验指标:血常规(包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分析这些指标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别。同时将腺瘤分为三型: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比较三种亚型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在临床资料中,发现年龄、有高血压病史者与结直肠腺瘤与腺癌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而嗜烟、嗜酒、糖尿病史、高血脂史在两者之间未呈现统计学差异(P> 0.05);在两组患者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在两者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及血脂的各项指标中,除载脂蛋白A1外,其它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腺瘤的三种亚型各指标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腺瘤与腺癌患者中,年龄、是否存在高血压病史、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在两者中存在明显差异,可将这些指标作为腺瘤癌变风险评估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