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肾母细胞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 1, WT1)突变致德尼-德拉什综合征(Denys-Drash syndrome, DDS)患儿。患儿1岁5个月, 染色体核型为XX, 临床表现为早发激素耐药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迅速进展, 肾脏病理表现为弥漫性系膜硬化性肾病, 基因检测证实WT1罕见错义突变(c.1405G>A), Sanger测序验证显示患儿父母均为野生型, 属于新发变异, 符合DDS诊断, WT1突变是该患儿进展至终末期肾病伴肾外表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喉喘鸣是婴儿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吸气相喘鸣,三凹征等.现通过l例合并有先天性喉喘鸣患儿的病例,进行讨论分析这类患儿适合的麻醉方式,其中的气道和麻醉管理,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一个中国先天性指间关节黏连家系的致病基因,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Sanger测序对NOG及GDF5外显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计算机模拟突变noggin-gdf5三维空间结构。C2C12细胞体外成骨诱导分化,验证突变noggin蛋白对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者均存在NOG基因(c. 499CG p. R167G)杂合错义突变。蛋白质空间结构模拟显示突变位点位于noggin与gdf5结合处。体外细胞分化显示突变蛋白体对C2C12成骨抑制作用减弱。结论 NOG基因c. 499CG杂合错义突变使noggin抑制成骨作用降低,产生关节黏连的表型,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和分析中国儿童PAX2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征, 为该疾病的监测、治疗和预后提供信息。方法该研究为病例系列分析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肾脏专科PAX2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 提取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归纳和总结中国PAX2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病理及基因型改变特征, 并与该中心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该研究纳入13例PAX2基因突变患儿, 男9例, 女4例, 其中尿检查异常12例, 影像学检查双肾体积偏小7例, 肾囊肿5例。临床表型为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8例, 肾-视神经乳头缺损综合征1例, 血尿或蛋白尿3例。5例患儿接受了肾活检, 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C3肾小球病1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 薄基底膜病变1例, IgA肾病2例。13例患儿基因检测结果显示9例为新生突变, 其中4种为新突变类型:c.321G>A、c.213-8C>G、c.63C>A、c.449C>T。76dupG(p.V26Gfs*28)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例I型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儿的临床特点,并研究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及致病性鉴定。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分析骨转换指标、骨密度、骨骼X线特点。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患儿骨病检测包225个相关致病基因各外显子编码区域的序列变异情况进行检测分析,采用PCR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验证突变位点变异情况。结果骨标志物提示高转换水平,影像学提示骨量低下,四肢长骨纤细、骨皮质变薄,基因检测发现患儿COL1A1基因编码区杂合变异c.2911_2912insAG(p.G971Efs*138),经Mutation Taster预测显示为致病性突变。先证者母亲、父亲以及妹妹均未携带该突变基因。结论发现了OI患者COL1A1基因新的突变位点c.2911_2912insAG(p.G971Efs*138),丰富了中国人OI群体COL1A1基因致病突变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基因第3外显子突变与先天性巨结肠症(HSCR)和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120例HSCR、50例ARM患儿和120名健康儿童外周血MeCP2基因第3外显子(MeCP2.E3)的突变情况。结果MeCP2.E3测序结果显示,120例HSCR患儿的碱基置换突变有45例(37.5%).其中12例(10.0%)为突变型纯合子;50例ARM患儿的碱基置换突变有14例(28.0%),其中4例(8%)为突变型纯合子:而健康对照儿童均未发现突变(P〈0.05)。结论HSCR和ARM患儿外周血MeCP2.E3存在突变.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新的致病基因.方法 对患有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样全外显子测序,与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6名成员的MYH3基因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变异体NM_002470.3:外显子24:C.3044_3047,该变异导致氨基酸残基E1015和D1016被一串VNLF取代.结论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TSG23基因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单核苷酸变异。方法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临床收集的776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和709例已正常生育男性的外周血DNA进行TSG23基因外显子捕获测序;采用传统的Sanger测序技术对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发现的新的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经过对测序质量控制和外显子测序结果分析筛选,有757例患者和709例的测序结果纳入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7个突变位点,其中3个为同义突变,4个为错义突变,有4个位点为新发现突变位点;所有位点中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特有的突变位点1个,为同义突变,已育正常男性特有的突变位点2个,均为错义突变。结论现有的检测结果显示,TSG23基因的单核苷酸变异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小儿先天性喉畸形是喉严重发育不良所致,是造成气道困难及其少见的原因之一。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患儿,女,11月,体重6.5kg。因"出生后声嘶、呼吸费力11月",于2007年5月15日入院,初步诊断为:(1)Ⅰ或Ⅱ度呼吸困难:喉先天性畸形?喉乳头状瘤?呼吸道异物?(2)双手拇指并指畸形。患儿声音嘶哑、呼吸费力、哭闹时明显,且哭闹无声。易感冒,每遇感冒以上症状加重,伴喘鸣,无吞咽困难及呛咳,病程中无发绀。发育欠佳。术前访视患  相似文献   

10.
尿道下裂患者SRD5A2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RD5A2基因在尿道下裂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9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SRD5A2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结果 96例中有14例发现了8种突变,5种错义突变,1种同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1种移码突变。分别位于第1、4、5外显子。其中Gln6stop,His232His,Phe234Leu及移码突变没有报道过。结论 第4外显子是突变发生的热点区域,约1/10尿道下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RD5A2基因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rdRTA)患儿ATP6V0A4和ATP6V1B1基因的突变,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PCR扩增基因组DNA,直接测序分析来自3个家系3例患儿的ATP6V0A4和ATP6V1B1基因的突变位点,选取不相关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1例患儿携带ATP6V0A4基因的1个新的纯合无义突变(p.R194X);1例患儿携带ATP6V1B1基因1个新的杂合无义突变(p.R114X)和1个已经报道过的杂合突变p.I386fsX441;第3例患儿未发现以上2个基因的突变.结论 对中国rdRTA患者基因突变分析有利于了解该类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增强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D1基因在尿道下裂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MID1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结果:在2个患者中发现2种突变,位于第一外显子的T64T同义突变和位于第九外显子的A620V错义突变,均没有报道过。结论:MID1基因在尿道下裂的发病中并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Shao TL  Qiu WH  Wang Y  Li J  Yang WP  Cai WY  Li HW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1):1625-1627
目的 分析报告一种喉返神经入喉处的变异.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有3078例患者行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其中男性683例,女性2395例.为了避免误伤喉返神经,共显露了4241根甲状腺段的喉返神经.总结报告其中一种变异喉返神经的变异情况.结果 发现入喉处变异的喉返神经44根(1.0%,44/4241),其变异情况是喉返神经主干或其分支在远离环甲关节后方处人喉,入喉处距环甲关节后方的距离超过5 mm.根据术中发现可将上述入喉处变异的神经分为4种类型:Ⅰ型,变异的喉返神经无分支,主干直接走行至远离环甲关节后方的环甲肌下方入喉,该型共35根(79.6%,35/44);Ⅱ型,变异神经先发出2根分支,1根分支仍走行至环甲关节附近入喉,另1根分支走行至远离环甲关节后方的环甲肌下方入喉,该型有5根(11.4%,5/44);Ⅲ型,变异神经先发出2根分支,2根分支共同走行至远离环甲关节后方的环甲肌下方入喉,该型共3根(6.8%,3/44);Ⅳ型,变异神经先发出3根分支,其中最外侧1根分支走行至远离环甲关节后方的环甲肌下方入喉,该型共1根(2.2%,1/44).术中误伤变异神经4根(9.1%,4/44).结论 对外科医生来说,有必要了解尽可能多的喉返神经变异情况,以期尽可能地降低喉返神经误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个并多指(趾)畸形(SPD)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2个SPD家系的临床资料, 采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静脉血样本, 提取基因组DNA, 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候选基因变异;采用Sanger测序对2个家系成员验证其突变位点;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Phen-2和PROVEAN对突变位点的致病性进行预测分析, 结合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对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判断。结果家系1三代成员中共有5例患者(男2例、女3例), 先证者为8岁女性, 表现为右手第3、4指并指, 指蹼融合和远端指甲融合, 其余手指活动自如, 双脚未见异常;家系2三代成员中共有4例患者(均为女性), 先证者为4岁女性, 表现为双手第3、4指并指, 示指侧弯。全外显子组测序分别在2个SPD家系中检出同源盒D13(HOXD13)基因c.917G>A和c.917G>T突变, 且2个突变均呈现基因型-表型共分离, 其中HOXD13基因c.917G>T突变未见数据库收录, 为新发杂合错义突变。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这2个突变位点均为...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因"6月龄竖头欠稳"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查体发现双眼追视欠灵活,竖头欠稳,不会翻身,双手握拳,双下肢负重差,四肢肌张力低。磁共振结果显示小脑蚓部小,中脑呈"磨牙状"改变,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测序发现患儿存在AHI1基因的杂合移码突变(c.533_534delAA),该突变位点遗传自母亲;而针对已知致病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分析提示NPHP1基因可能存在纯合型缺失。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患儿的NPHP1基因确实存在纯合型缺失,且父母均为NPHP1杂合缺失的携带者。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的由NPHP1纯合缺失所导致的Joubert综合征病例。由于NPHP1基因突变与肾脏损害相关性较高,应注意对此类突变患儿的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和分析中国2型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 type 2,BS2)患者的KCNJ1基因变异,观察患者临床表型和药物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9年1月经青岛市立医院确诊的5例BS2患者及其亲属临床资料和血标本。采用第2代高通量测序法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确定基因变异。根据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分类标准和指南评估变异基因的致病性。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观察患者药物治疗疗效和病情转归。结果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共确定KCNJ1基因10个变异,其中6个为新发现变异,变异类型多为错义变异。5例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多饮多尿(5/5),其中1例尿崩;母体羊水增多和患儿早产(4/5);生长迟缓(3/5)。2例患者初诊表现为低氯性代谢碱中毒合并低血钾(2/5),其余患者均无明显酸碱失衡,1例合并高血钾。1例患者存在明显的甲状旁腺素(PTH)抵抗[低血钙、高血磷和血全段PTH(iPTH)水平升高];3例患者存在明显的PTH反应过度(高血钙、低血磷和血iPTH水平轻度升高);1例患者血iPTH水平为正常值上限,血钙和血磷水平正常。5例患者均存在高尿钙或肾钙质沉积,其中1例患儿伴有肾结石。吲哚美辛对改善患者的多饮多尿、生长迟缓、电解质紊乱、高尿钙和血iPTH升高有明显疗效。结论共发现KCNJ1基因10个变异,其中6个为新变异,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库。BS2患者临床表型表现多样,应注意与其他甲状旁腺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例儿童原发性高草酸尿Ⅲ型(PHⅢ)病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集该患儿病史,总结其临床特点,了解其结石成分,对其进行代谢评估并进行基因分析;对患儿父母HOGA1基因直接测序并分析突变位点;对患儿进行密切随访;对该疾病进行文献综述。结果患儿HOGA1基因IVS2+1GT、c.345GT、c.345GA杂合突变;其母携带IVS2+1GT、c.345GT杂合突变,其父携带c.345GA杂合突变;患儿为HOG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3个突变位点尚未见文献报导。嘱患儿大量均匀饮水,低草酸饮食,正常钙饮食,限制动物蛋白的摄入。予枸橼酸氢钾钠升高尿枸橼酸,予以氢氯噻嗪降低尿钙。随访半年,患儿尿草酸水平较前基本持平,尿钙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尿枸橼酸水平较前上升,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泌尿系B超提示结石无明显增大。结论 PH III发病年龄早,结石成分常为以二水草酸钙为主的混合性含钙结石,一般不伴肾功能损害;基因分析为确诊该病无创而有效的手段,患者父母基因分析对确诊该病有帮助。早期诊断与干预对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例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对惠州第一妇幼保健院疑似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同时提取先证者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致病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在患儿的16号染色体CREBBP基因上存在1个杂合突变位点c.5790delC,这个位点的缺失造成了蛋白质翻译的提前终止。该位点在其父母中均未发生突变,为de novo突变。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发现CREBBP基因的c.5790delC位点为引起该Rubinstein-Taybi综合征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和分析64个无亲缘关系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家系的基因变异类型, 探讨多种基因分析技术的检测效能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或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的64个ADPKD家系的临床资料, 采集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血样, 应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 对筛选出的可疑变异通过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或长片段PCR结合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抽取高风险家系胎儿绒毛或羊水样本, 排除母源污染后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64个ADPKD家系中有57个家系(89.06%)检测到PKD1/PKD2基因变异, 其中51个家系(79.69%)共检出49种PKD1/PKD2基因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变异, 包含14种(28.57%)无义变异、14种(28.57%)移码变异、11种(22.45%)错义变异、5种(10.20%)剪接变异和5种(10.20%)缺失变异, PKD1和PKD2基因变异分别占87.76%(43...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收治的1个隐睾症家系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ES),筛选并分析该家系中与隐睾症发生相关的突变位点,为该疾病的遗传学病因提供证据。方法:收集本中心收治的一对同时患有单侧隐睾且存在家族史的同卵双生双胞胎兄弟及其父母的血液DNA样本,对该家系进行NextSeq500 PE150测序,以GATK、VarScan软件对SNP和InDel进行低频变异检测,并关联多个数据库(dbSNP、1000g、ESP6500、HGMD、OMIM等)对变异结果进行注释。结果:基因组分析显示,双胞胎患儿中,ROR2基因(c.2249G>A.p.G750D)存在杂合子非同义变异,变异来源为父亲。AR基因(c.1625G>A;p.R542Q)存在半合子非同义变异,变异来源于母亲。这两处变异在基因数据库中较为少见,预测与隐睾相关。结论:ROR2基因突变(c.2249G>A.p.G750D)与AR基因突变(c.1625G>A;p.R542Q)可能是该家系发生隐睾症的遗传学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