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范围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人数达到550万,因脑卒中致死的人数占世界总死亡人数9%.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晕眩、神志不清、言语障碍和偏瘫,其中偏瘫会导致患者肢体长期无法正常活动,很容易引起肌力下降、关节活动度受限等废用症状,下肢偏瘫更是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降低卒中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康复护理训练,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运用康复护理训练的效果显著,可在极大程度上避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运动能力,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挪威)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增加SET运动疗法对患者躯干进行强化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二组患者的坐位平衡、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二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二组躯干控制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躯干控制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ET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早期患者躯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用简式Fugl-Meyer法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各测定一次。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功能均有提高,但康复组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提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并与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进行疗效对比。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受试者和评估者盲,治疗师非盲。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n=15)每次接受30 min高强度躯干控制训练加1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共45 min,每天1次,5 d);对照组(n=15)每次只接受4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每天1次,5 d。躯干功能是主要结局指标,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评估,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采用Brunel平衡量表(brunel balance assessment,BBA)、改良的Rivermead移动指数(modified rivermead mobility index,MRMI)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评估。  结果  共纳入30例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2.93±13.51)岁,男性21例,女性9例。治疗前两组基线可比。最终27例完成规定的康复训练,试验组有2例中途退出,对照组有1例中途退出,评估者在这3例受试者接受第4次治疗后对其进行了结局指标的评估,结果纳入结果分析。两种干预方法都没有发生不良事件。两组患者治疗前,干预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5 d后,TIS总表、TIS静态坐位平衡亚表、TIS协调亚表、BBA、MRMI和MBI得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躯干控制训练组治疗后对动态坐位平衡的改善更显著,TIS动态坐位平衡亚表分数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改善,且躯干控制训练比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更能改善动态坐位平衡。  相似文献   

6.
王洁萍  彭娟  樊必双  胥方元   《四川医学》2021,42(8):824-828
目的 观察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肺康复运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肺康复运动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全身振动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膈肌活动度、呼吸肌表面肌电图检测;同时采用MMRC、CAT、SGRQ...  相似文献   

7.
郝鹏  徐刚  赵澎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0):165-168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疾病,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严重负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巨大挑战.运动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表现为肌力下降、痉挛、平衡和步态异常等.全身振动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因对患者治疗前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要求低,治疗后不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目前已广泛用于物理医学/神经康复等领域.但是否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仍存在争议.探讨其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郝鹏  徐刚  赵澎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0):165-168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疾病,成为全球健康问题的严重负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巨大挑战.运动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表现为肌力下降、痉挛、平衡和步态异常等.全身振动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因对患者治疗前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要求低,治疗后不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目前已广泛用于物理医学/神经康复等领域.但是否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仍存在争议.探讨其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7):538-542
目的:研究呼吸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呼吸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最大吸气压(MIP)评估吸气肌肌力,最大呼气压(MEP)评估呼气肌肌力,躯干损伤量表(TIS)评估躯干控制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MIP、MEP、TIS、BBS和M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MIP、MEP、TIS、BBS和MBI功能均改善,且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指标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呼吸肌肌力、躯干控制、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躯干与骨盆强化控制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7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单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执行骨盆与躯干的强化控制训练,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躯干控制能力( trunk control test,TCT)、运动功能(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平衡功能( Berg balance scale, BBS )、Barthel 指数( 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步行分级( 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等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价两组不同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8 wk后,实验组的TCT、FMA、BBS、FAC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MBI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肢体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骨盆与躯干强化控制训练具有促进疗效、显著改善病人整体运动能力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脑卒中34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急性期、恢复早期和恢复后期实施一对一肌力训练,比较肌力训练前后患者Barthel指数及Berg平衡功能评分。结果:34例患者行肌力训练后Barthel指数及Berg平衡功能评分均较实施肌力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肌力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的强度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不同强度的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其中A组每天训练1次,B组每天训练2次,C组每天训练3次,每次训练30 min,每周5天,共训练3个月。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躯干控制能力,采用步行功能评级(FAC)评定平衡步行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3组患者上述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步行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且在1~3个月期间躯干控制和平衡能力评分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但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在1个月期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1个月后C组较B组,B组较A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强化躯干核心肌力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结合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镜像组、振动组和结合组,每组30例.镜像组采用镜像疗法专用镜盒进行上肢和手部镜像训练,根据患者功...  相似文献   

15.
吴艳  傅登群  严小览 《重庆医学》2022,51(11):1886-1889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每天2次,每周5 d,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全身振动训练,每天1次,每周5 d,共6周。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力指数上肢部分(MI-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训练6周后两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训练6周后观察组患者FMA-UE评分、MI-UE评分、FTHUE-HK评分、MBI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振动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康复护理模式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Burke评分、VFSS评分以及Rosenbek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ADL评分、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Burke评分以及Rosenbek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实行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以及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进而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锦成  符俏 《海南医学》2010,21(1):26-29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致残率高,步行能力受到较大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减重步行训练(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BWSTT)近年来在临床神经康复,特别是脑卒中和脊髓损伤疾病中广泛应用。本文就减重步行训练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在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早期介入、早期干预,临床对照研究,治疗效果评估,步行辅助机器人在减重步行训练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目前认为脑卒中后早期介入减重步行训练,结合传统相关康复技术,病人可早日重建正常步态,恢复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运动意念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8例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训练、摄食训练等一般康复护理,观察组在上述一般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运动意念训练,干预周期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鼻饲管拔出率及吸入性胃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鼻饲管拔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意念训练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使患者尽早摆脱鼻饲,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2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功能[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分和移动能力[改良Rivermead指数(MRM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BBS、TIS和MRM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BBS、TIS和MRM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躯干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20.
马颖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07-107
目的探讨研究治疗高血压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以及相应的康复情况。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所有在我院接受高血压脑卒中疾病治疗的2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对高血压脑卒中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代医学主要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在辅以一些术后的运动和护理。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卒中治愈的病例有10例,有效7例,没有效果的3例,有效率达到85%。因此,可以得出,高血压脑卒中不是不可以治愈的,只要我们配合医师进行治疗以及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结论通过对所有在我院接受高血压脑卒中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记录分析得出,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式的治疗是一种最佳的治疗方式,并且,我们需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恢复条件,才能保证患者在术后能有一个良好心态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