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s, ASDis)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术2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95例、女163例;年龄(61.8±8.4)岁(范围39~77岁)。根据术后24个月随访时是否出现ASDis分为ASDis组和无ASDis组。记录患者个体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疾病种类、术前椎旁肌脂肪化程度等]及手术因素(术式、固定节段、融合节段等)、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PI-LL等], 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 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确定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腰椎融合术后24个月时共发生ASDis 24例, 发生率为9.3%(24/2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前椎旁肌脂肪化程度GCS分级≥3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SDis)的再手术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TLIF手术4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204例、女256例;年龄(54.6±12.6)岁(范围20~85岁)。按照是否发生ASDis并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分为ASDis组和无ASDis组。ASDis组26例, 男14例, 女12例;年龄为(57.9±12.2)岁。无ASDis组434例, 男188例、女246例;年龄为(54.4±12.5)岁。统计ASDis的再手术率, 并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合并症、手术相关参数、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等,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ASDis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TLIF手术后发生ASDis并接受再次手术者26例, 再手术率为5.7%(26/460), 其中术前邻近椎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相对腰椎前凸(relative lumbar lordosis, RLL)与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umbar distribution index, LDI)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SDis)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且随访时间2年以上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58例, 女105例;年龄(58.7±9.4)岁(范围40~78岁)。行单节段固定74例, 双节段71例, 三节段18例。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出现ASDis, 将患者分为ASDis组和无ASDis组。于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及术后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RLL为术后测量的腰椎前凸角(lumbarlordosis, LL)与理想LL之差, 依据差值划分为平衡、前凸不足、严重前凸不足和前凸过大。LDI为术后下腰椎前凸角与LL的比值, 依据百分比划分为平衡、前凸分布不均、重度前凸分布不均和下腰椎前凸过大。采用趋势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RLL、LDI与ASDis的相关性。结果在术后(46±14)个月(范围25~134个月)的随访期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减压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其对预防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保留近端上半椎板、上半棘突和近侧棘上、棘间韧带减压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24例(保留组), 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行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的腰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30例作为对照(全切组)。保留组男60例、女64例, 年龄(58.3±10.3)岁,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5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骨化11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3例;全切组男62例、女68例, 年龄(59.6±9.2)岁,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51例、腰椎间盘突出伴骨化13例、单纯腰椎管狭窄1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椎板保留范围、切除范围、硬膜囊面积及矢状面参数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时评估融合情况、邻椎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Roussouly分型观察不同脊柱骨盆类型的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DLS)患者L4, 5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142例DLS患者资料, 男33例, 年龄(65.0±10.7)岁;女109例, 年龄(61.8±9.6)岁。在CT图像上测量L4, 5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学参数:关节突关节角(facet joint angle, FJA)、椎弓根-关节突关节角(pedicle facet angle, PFA)、关节突关节的不对称性(facet joint tropism, FT)和关节突关节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程度;在术前站立中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L4椎体滑移程度(percentage of slip distance, SDP)。根据Roussouly分型将患者分为四组(Ⅰ、Ⅱ、Ⅲ和Ⅳ型), 比较各组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联合侧方钢板(lateral plate, LP)固定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腰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SDi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采用OLIF-LP治疗21例ASDis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9例、女12例;年龄(59.3±7.0)岁(范围46~71岁)。手术节段:L2, 3 1例、L3, 4 16例、L4, 5 4例。选取同期收治的年龄、性别及手术节段相匹配的采用PLIF治疗21例ASDi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 DH)和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en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侧前方椎体间融合术(lumbar lateral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L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可行性及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侧前方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的40例退行性腰椎侧凸畸形患者。男17例, 女23例;年龄(65.4±7.2)岁(范围51~84岁)。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腰背部疼痛, 其中22例(55.0%)患者存在下肢疼痛、麻木或间歇性跛行。16例(40.0%)患者侧凸主弯凸向右侧, 24例(60.0%)患者侧凸主弯凸向左侧。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畸形矫正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6例侧凸主弯凸向右侧者均采用左侧入路;24例侧凸主弯凸向左侧, 其中6例凹侧(右侧)冠状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单节段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后腰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单节段OLIF手术治疗9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55例, 女38例;年龄(55.73±9.48)岁(范围32~78岁)。L3, 4节段18例(19.35%), L4, 5节段73例(78.50%), L5S1节段2例(2.15%)。单纯OLIF手术43例, OLIF联合侧或后方内固定术50例。随访时间为(22.86±5.90)个月(范围12~32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3分, 分为腰痛组和无腰痛组。记录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基本资料(手术节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存在骨性终板损伤)、影像学资料(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椎间隙高度、融合器沉降)和腰椎功能。对潜在的危险因素首先行单因素分析, 其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采用多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锚式腰椎侧方椎体间融合术(self anchored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至12月采用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59.6±11.3)岁(范围49~77岁)。诊断包括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17例、椎间盘退变性疾病8例、退变性滑脱8例、退变性侧凸5例、融合术后翻修3例,其中5例伴骨质疏松;责任节段包括L2, 3 2例、L3, 4 11例、L4, 5 20例、L2~L4 3例、L3~L5 5例。手术采用侧卧位,取椎间隙中点斜向腹侧6 cm小切口,经腹膜外入路显露腰大肌前缘,向背侧牵开腰大肌,切除椎间盘及处理椎间隙,试模撑开,经同切口取髂骨填充融合器,正侧方植入融合器,以融合器远侧和近侧嵌片锚定融合器与相邻椎体。术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融合器位置、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和滑脱率。结果 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治疗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SDis)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家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采用OLIF治疗的31例ASDis的患者资料, 男17例、女14例, 年龄(65.7±3.4)岁(范围59~75岁)。既往行单节段固定融合19例, 双节段固定融合11例, 三节段固定融合1例;原固定融合部位:L1, 2 1例、L3, 4 3例、L4, 5 11例、L5S1 4例、L3~L5 6例、L4~S1 5例、L3~S1 1例;初次固定融合术至入院时间为(82.5±45.5)个月(范围24~180个月)。ASDis发生于固定融合节段近端28例, 发生于远端3例。ASDis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1例, 腰椎管狭窄症15例, 腰椎退行性滑脱2例, 退行性侧后凸畸形3例。ASDis发生部位:L2, 3 6例、L3, 4 12例、L4, 5 6例、L1~L3 3例、L2~L4 1例、L1~L4 3例。入院时腰椎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斜外侧入路椎体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术后过长的关节突移位压迫神经根导致再发下肢痛的病例。女, 48岁, 诊断为L4椎体滑脱症。术前CT提示L5右侧上关节突过度增生, 长径为10.46 mm, L5右侧上关节突与L4右侧神经根的间距仅1.34 mm。在接受OLIF术后短期内即出现右下肢放射痛复发, 复查腰椎CT示融合器植入后椎间隙撑开, 而L5右侧上关节突向前倾斜的角度由术前59.46°增大至65.22°;关节突至椎间孔前壁的距离由0.63 mm减小至0.25 mm, 至椎间孔上壁的距离由0.31 mm增大至0.39 mm;椎间孔截面积则由0.29 mm2减小至0.18 mm2;椎间隙前凸角由0.52°增大至7.33°, 均提示L4, 5椎间隙不均匀撑开, 且L5右侧增生的上关节突向前下倾斜压迫L4右侧神经根。再次微创手术中对增生过长的关节突进行磨除, 松解受压神经根, 再次手术后患者右下肢放射痛得到缓解。因此, 可以认为OLIF手术中椎间隙被不均匀撑开时, 异常增生或过长的关节突可导致神经根受压, 进而引起术后持续不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脊柱骨盆参数分析腰椎峡部裂患者椎弓根-关节突形态学特点,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L5峡部裂患者121例(峡部裂组)、L4, 5退行性滑脱患者108例(滑脱组)以及L4, 5正常但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100例(对照组), 均行腰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在站立中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滑移率(percentage of slip, SP)和脊柱骨盆参数, 包括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在腰椎CT三维重建像上测量L4和L5椎弓根-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参数, 包括关节突关节角(facet joint angle, FJA)、椎弓根-关节突关节角(pedicle facet angle, PFA)、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分级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facet joint tropism, FT)。比较峡部裂组、滑脱组和对照组脊柱骨盆参数、椎弓根-关节突关节形态参数的差异, 分析各组组内脊柱骨盆参数和L4和L5椎...  相似文献   

13.
王海莹  吕冰  李辉  王顺义 《中国骨伤》2021,34(11):1016-1019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及关节突关节角度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120例L4-L5单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为观察对象(滑脱组),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20例L4-L5节段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为对照(对照组)。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如下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L4-L5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及小关节不对称性。比较两组患者参数的差异并对有意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方向与脊柱-骨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PI、PT、LL、SVA、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角是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滑脱组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与PI、PT呈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是腰椎滑脱的危险因素,并且关节突关节矢状化程度和大PI、P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5月,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42~102(74.6±19.7)个月后,发生ASD需再次手术的患者11例。发生ASD的节段均位于原融合节段上方,应用OLIF联合/不联合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摄腰椎标准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CT,测量手术前后椎间孔高度(IFH)、椎间隙背侧高度(DH)、椎间隙腹侧高度(VH)等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7.7±6.8)个月,手术时间(87±35)min,单节段手术时间(64±8)min(不含内固定操作),术中出血量(74.2±28.8)mL,住院(6.7±1.9)d。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降低,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VH、DH较术前分别增加(4.5±2.1)mm和(3.2±1.9)mm,IFH较术前增加(5.7±1.6)mm。2例(18.2%)患者在椎间隙处理过程中发生终板损伤,Cage下沉,术中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发生腹膜撕裂,术中请胃肠外科专家手术修复;1例出现交感神经链损伤致下肢症状,1例出现一过性术侧腰大肌无力,屈髋肌力3+级,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 OLIF作为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腰椎融合术后ASD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获得良好的近期随访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联合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治疗合并腰椎间盘脱出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采用PELD联合OLIF技术治疗合并腰椎间盘脱出的退行性腰椎滑脱、不稳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61.2±6.8)岁;腰椎滑脱7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不稳1例,均先局麻下行PELD术,再改全麻下行OLIF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估腰痛、下肢痛及腰椎功能;通过测量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病变节段角和腰椎前凸角等影像学指标评价疗效。结果 11例患者PELD手术时间(52.3±13.2)min,术中出血量(10.9±4.7)ml ;OLIF手术时间(56.8±18.0)m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以及与其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OLIF (Stand-Alone)手术治疗的6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39例;年龄33~79(62.72±10.23)岁。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根据PI-LL的差值判断PI与LL是否匹配并将患者进行分组,PI-LL数值位于-9°~9°之间设为匹配组,数值<-9°或>9°设为失匹配组。分析腰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方向对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治疗40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资料,左侧为凸侧20例(左凸组),男5例,女15例,年龄(70.62±5.45)岁;左侧为凹侧20例(左凹组),男3例,女17例,年龄(69.73±7.24)岁;另纳入不伴侧凸的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管狭窄症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患者20例(无侧凸组),男5例,女15例,年龄(71.48±5.73)岁。分别在MR轴位T2加权图像及腰椎正位X线片上测量以下OLIF操作相关解剖学参数:腹主动脉左侧缘至左侧腰大肌前内侧缘距离,腹主动脉左侧缘至左侧腰椎交感干距离,左侧腰大肌前内侧缘至椎体横轴的距离,L2~5相邻椎体中点之间距离,椎体旋转角度,OLIF操作通道角度。对3组测量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分析。结果 3组患者L2,3、L3,4、L4,5节段腹主动脉左侧缘至左侧腰大肌前内侧缘距离和腹主动脉左侧缘至左侧腰椎交感干距离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  相似文献   

18.
穆彦志  陈旭  赵斌 《中国骨伤》2023,36(5):428-431
目的:探究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对腰椎融合固定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L5S1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1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L4,5关节突关节是否有退变(采用Weishaupt分级标准)分为退变组68例,无退变组70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术前L4,5椎间盘退变情况(采用Pfirrmann分级)等数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3个月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发生情况以及发生ASD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术前L4,5椎间盘退变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单节段后路腰椎固定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facet joint,FJ)退变的影像学特征,探讨PLIF对融合邻近节段FJ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4年1月采用单节段PLIF或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共84例,其中PLIF组(A组)44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40个关节突关节;髓核摘除组(B组)40例,手术邻近节段共122个关节突关节。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退变发生率,依据Weishaupt分级系统对FJ进行分级,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病变邻近节段FJ的退变程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随访时间及手术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J退变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软骨下囊肿、关节突关节对位不良、关节突关节空气征、关节突关节积液、关节突再塑形以及关节突关节融合。A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2.9%、31.4%,术后为75.7%、62.1%;B组术前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发生率分别为51.6%、30.3%,术后为63.9%、50%。两组患者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的侵蚀术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发生率均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Weishaupt分级,A组140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3个,1级95个,2级34个,3级8个,退变发生率为97.9%;术后0级1个,1级49个,2级59个,3级31个,退变发生率为99.3%;B组122个关节突关节中,术前0级4个,1级82个,2级30个,3级6个,退变发生率为96.7%;术后0级2个,1级60个,2级39个,3级21个,退变发生率为98.4%,两组手术前后退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行平均分差检验,两组患者组内手术前后对比,术后退变程度加重,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A组术前FJ退变程度与B组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后FJ退变程度评分较B组术后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可能会加速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以关节间隙狭窄和软骨下骨的侵蚀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中终板损伤的特点,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五个医疗中心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采用Stand-alone OLIF或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病变术中出现终板损伤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28例;年龄(62.8±8.13)岁(范围:51~78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例、腰椎管狭窄症10例、腰椎退行性滑脱症17例、腰椎峡部裂伴或不伴椎体滑脱症2例、腰椎退行性侧凸4例。L3,4 2例、L4,5 21例、L2~4 3例、L3~5 4例、L2~5 3例、L1~5 2例。术前骨密度:T值>-1 SD 7例、T值-1~ -2.5 SD 24例、T值<-2.5 SD 4例。其中高髂嵴5例。融合节段:单节段25例、双节段5例、三节段3例、四节段2例。术中均发生终板损伤,共发生于39个椎间隙40个终板,1个椎间隙上、下终板均有损伤,余为单终板损伤;上终板损伤35个、下终板损伤5个;合并椎体骨折3例。发生终板损伤节段融合器位于Ⅰ~Ⅱ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